第七七零章 經營權撲賣

漕運到底是怎樣的情形,趙曦又如何能不清楚?

當王安石把事實講明白時,趙曦就看着諸位內閣大臣······想知道他們到底是怎樣的態度。

從趙曦從各方瞭解的情況來看,鑑於漕運腐爛的程度,目前的內閣大臣,基本上是沒有摻和到漕運的混亂之中的。但是,卻不可避免的存在門生故舊在漕運利益中分羹的現象。

“官家,王閣老所言屬實。內閣議事時,也對漕運之狀況有過討論。漕運之弊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前朝,而從事漕運的兵丁,更是以世代相傳的方式在傳承。”

“從大運河貫通南北以來,運河沿線就形成了以漕運爲主的各種各樣的勢力和營生。也誕生了依附或者在漕運中起決定作用的世族。”

“王閣老所言的漕運弊端,之所以能到難以治理的地步,也是因爲這種根深蒂固的基礎,讓朝廷無法從根子上改變。內閣以爲,借鑑軌道模式,或者由軌道接管,以新代舊,逐步改變漕運的現狀······”

富弼並不認爲官家就不知道實情,也沒有去惱怒王安石的直言。內閣之所以有那樣的議定,是基於官家一貫的處事方式······溫水煮青蛙。

若官家有意溫水煮青蛙,那麼,就沒必要將漕運爛透的事實擺在檯面上。擺在檯面上的結果,只會讓朝廷更加作難。

改······如何改?漕運沿線,或者說整個漕運的河道,並不是全是運河,是在南北所有水系的基礎上,借運河將各大水系貫通了。

整個航道的瞭解和熟悉,只有那些幾代人都在漕運混飯的家族和勢力,而造成漕運之弊的原因,也正是這幫自以爲掌握了漕運根本的勢力造成的。

朝廷要想徹底解決,唯有將目前整個漕運徹底推翻,也就是打碎了重新來過。這很難,基於漕運本身的性質,最終還是要回到那些人身上。

哪怕是如今漕運牽涉了太子遇襲事件,也難以徹底掀翻整個漕運的基礎。當然,以富弼的瞭解,參與襲擊太子的,絕不會是那些根深蒂固的老勢力,甚至僅限於新開展的長江航線那一小部分。

“富相以爲漕運是一筆糊塗賬,就該着這般糊塗着來?那可真成了糊塗官家判糊塗案······”

“臣不敢,只是臣等愚鈍,未能商議出解決之法。爲國朝官糧綱運計,只能如此姑且。”

漕運又其獨特性,或者說漕運所用之人有其特殊性,不僅僅是一個運送這麼簡單,也不是單純的搬運那麼簡單,甚至不僅僅是調度分派。它依託於航道辨識、船員水性、造船等等要素。

關鍵是,太子遇襲事發突然,富弼也覺得官家沒有完善的解決漕運方案。而漕運的解決。必須在次年開河之前完成。

雖然太子遇襲給朝廷一個很好的介入漕運的藉口,就比如現下駐軍掌控漕運,但是,只要還是這些人,原本的弊端就難以徹底改善,可完全撇開這些人,在富弼乃至整個內閣成員來看,幾乎不可能。

也不是國朝就沒有其他可以辨識航道、識水性的人才,國朝的海運業都很發達,豈能少了這方面的人才?關鍵是,如何能在短時間內聚集如此規模的人才是難題。

所以,內閣纔有照搬軌道運營模式,或者由軌道接管的提議。

趙曦也瞭解過航運,也知道變革漕運有這樣那樣的難度······這怨不得臣工,見識、思維的侷限,在考慮辦法時,自然也就侷限了。

當然,或許還有其他方面的因素。

就像國朝早先習慣的做法一般,凡有災荒流民,就將流民爲廂軍,從而避免動亂。漕運的解決對於朝臣也一樣,幾十萬人靠着漕運吃飯,真要有什麼動盪,所導致的損失難以估量。

“諸位,既然漕運基本上離不開沿河的各方勢力,那就順勢而爲······”

“朕以爲,將漕運分段撲賣,將航道經營權,在朝廷保持掌控的情況下,以確保南糧北運的基礎上予以撲賣。”

這是趙曦能想到最合適的解決方法了。

“官家,臣等不解······”

“將漕運按照州府界限分割,漕運的航道權交予沿河州府,允許其撲賣,只要能滿足朝廷的南糧北運,整個經營權朝廷不再參與,地方州府可參與。但有個前提,必須是以沿河州府的界限分屬於不同的勢力或者商社掌控。”

“對於朝廷而言,每年六百萬石南糧北運爲基本,盈虧自負。將航道經營權與當下漕運衙門的資產,一併撲賣······”

“解散漕運衙門,屬於朝廷官員的,由朝廷負責安置,遣西北充實各新建州府的衙門。原本朝廷供養,漕運衙門在冊,並承擔漕運的工匠、船員等,在撲賣時,由取得經營權的一方,負責選用一部分,剩餘朝廷予以安置。”

河流的管理有整條河流管理和分段管理兩種方式,其實,全河段一體化管理是最爲正確的河流管理方式。

然而,就以當下漕運衙門腐朽的程度而言,趙曦只能選擇將利益丟出去,讓原本瓜分朝廷利益的各方勢力,在爭鬥中分解。

趙曦的這個辦法,如其說是要解散漕運衙門,不如說是借利益的誘惑將漕運整個勢力打散。

“官家,一旦航道經營權撲賣,朝廷官糧沒法保證。近年南糧北運的糧食總量已經超過千萬石,軌道運送難以滿足。”

“朝廷放棄航道之權,就意味着朝廷對整個運河的運送失去了控制。商賈逐利,運送糧食的利潤微薄,如此會引起糧價動盪,甚至國朝混亂。”

這不是兒戲,絕不能簡單用撲賣來處理。雖然官家一貫的辦法最後證明都是對的,可富弼在想不明白的情況下,還是諫言官家慎行了。

“富相,朕說的撲賣是指撲賣經營權,並不撲賣所有權。航道永遠歸朝廷,而撲賣的基礎,或者說底價,是朝廷南糧北運的基本量。”

“同樣,撲賣的方式完全可以避免這一點。比如,每年撲賣一次;比如,設定撲賣的前置條件等等······”

第三九七章 我想要大理第一六一章 圍點打援第一零九章 一環扣一環第八四零章 呂惠卿的才華第一二七章 第二晚第四零七章 有些意外第一六四章第三零八章 這纔是侮辱第二七章 童英宴散第九一二章 吉甫所言極是第八四一章 王安石的執拗第四二二章 這樣應該可以第二一七章 一文換一文第一一五章 太子成人了第二一零章 精神宣揚(第四更)第二五七章 什麼怪事都有第二十章 惹了天火的宿衛第八二五章 說不清第二六五章 經不起繆贊第四二六章第四七二章 看完了再說第四一七章 都糊塗着第五三零章 防患於未然第六六零章 不堪大用的韓琦第五一章 事情大發了第七三三章 此事休要再提第六六章 何事得意第七七八章 官家囑咐第八百章 微服私訪(十四)第六零一章 官制(上)第一八八章 另起爐竈(第二更)第一三七章 標準的自縊格式第一二三章 誰更無恥第九零七章 耶律乙辛的無恥第七八三章 官家大才第一六八章 意外的戰機(二更)第四六三章第一二二章 文寬夫無恥第三九三章 又謀劃什麼第三六五章 這就是囂張第五七七章 大棒和甜棗第二零八 繁亂(第二更)第六六六章 稚圭,別執迷了第七零三章 形勢突變第七七一章 趙曦教子第三九九章 推演第五三四章 狼煙起第二三一章 試探第六八章 沒死第二九零章 東宮偏門爲誰開第七一二章 沙州第五七二章 針鋒相對第九二七章 耶律乙辛的命運第八三五章 原因第四二七章 大宋講武堂第四六三章第三五八章 求全責備了第一一七章 機會來了第三三四章 臨機決斷的作用第六五章 我就看着你第二八九章 戴帽子唬人第八六九章 逃民的大匠第三八二章 違命第二四五章 狄青看到的第六二二章 又捎帶其他目的第一五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一四六章 就這麼簡單第七六五章 明朗和不明朗第一一三章 太子隱疾第二六章 童英宴(五)第二九三章 再加點份量第六一六章 權利架構第四零九章 我要見上國皇帝陛下第八三章 釋迦衰落 彌勒持世第二五二章 誰來背鍋第四四零章 又玩人了第六四五章 說服第二九九章 被動和主動第八三二章 安魂處第二五章 童英宴 (四)第五一一章 閒事不閒第六七零章 說話的方式第五三六章 凡議和者殺無赦第二一五章 熱鬧了第九一零章 形勢不饒人第一五七章 國朝需要銅第二四四章 因傷致仕第十八章 朱氏溺亡第八二八章 治河之議第二八零章 往死裡坑第三六章 無非是錢的事兒第八九九章 回撤第五八四章 他們有了信念第一九九章 錢幣價值(第三更)第八七八章 攔截第一九零章 格局決定做法(第四更)第二五六章 變天了第四八一章 閒不下的王安石第九六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五二章 吐青苗
第三九七章 我想要大理第一六一章 圍點打援第一零九章 一環扣一環第八四零章 呂惠卿的才華第一二七章 第二晚第四零七章 有些意外第一六四章第三零八章 這纔是侮辱第二七章 童英宴散第九一二章 吉甫所言極是第八四一章 王安石的執拗第四二二章 這樣應該可以第二一七章 一文換一文第一一五章 太子成人了第二一零章 精神宣揚(第四更)第二五七章 什麼怪事都有第二十章 惹了天火的宿衛第八二五章 說不清第二六五章 經不起繆贊第四二六章第四七二章 看完了再說第四一七章 都糊塗着第五三零章 防患於未然第六六零章 不堪大用的韓琦第五一章 事情大發了第七三三章 此事休要再提第六六章 何事得意第七七八章 官家囑咐第八百章 微服私訪(十四)第六零一章 官制(上)第一八八章 另起爐竈(第二更)第一三七章 標準的自縊格式第一二三章 誰更無恥第九零七章 耶律乙辛的無恥第七八三章 官家大才第一六八章 意外的戰機(二更)第四六三章第一二二章 文寬夫無恥第三九三章 又謀劃什麼第三六五章 這就是囂張第五七七章 大棒和甜棗第二零八 繁亂(第二更)第六六六章 稚圭,別執迷了第七零三章 形勢突變第七七一章 趙曦教子第三九九章 推演第五三四章 狼煙起第二三一章 試探第六八章 沒死第二九零章 東宮偏門爲誰開第七一二章 沙州第五七二章 針鋒相對第九二七章 耶律乙辛的命運第八三五章 原因第四二七章 大宋講武堂第四六三章第三五八章 求全責備了第一一七章 機會來了第三三四章 臨機決斷的作用第六五章 我就看着你第二八九章 戴帽子唬人第八六九章 逃民的大匠第三八二章 違命第二四五章 狄青看到的第六二二章 又捎帶其他目的第一五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一四六章 就這麼簡單第七六五章 明朗和不明朗第一一三章 太子隱疾第二六章 童英宴(五)第二九三章 再加點份量第六一六章 權利架構第四零九章 我要見上國皇帝陛下第八三章 釋迦衰落 彌勒持世第二五二章 誰來背鍋第四四零章 又玩人了第六四五章 說服第二九九章 被動和主動第八三二章 安魂處第二五章 童英宴 (四)第五一一章 閒事不閒第六七零章 說話的方式第五三六章 凡議和者殺無赦第二一五章 熱鬧了第九一零章 形勢不饒人第一五七章 國朝需要銅第二四四章 因傷致仕第十八章 朱氏溺亡第八二八章 治河之議第二八零章 往死裡坑第三六章 無非是錢的事兒第八九九章 回撤第五八四章 他們有了信念第一九九章 錢幣價值(第三更)第八七八章 攔截第一九零章 格局決定做法(第四更)第二五六章 變天了第四八一章 閒不下的王安石第九六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五二章 吐青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