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九章 漕運之弊

大軍南征,對於現在的朝廷,好像已經不算什麼大事了。

相比最早的官家南征,再到後來呂公著主導的南征,在平滅西夏以後,章惇的南征,朝廷的重視程度,根本沒得比。

先帝時,倘若西北戰線有個殲敵五百的奏報,絕對是可以舉國大慶的,甚至告慰祖廟都沒人非議。可如今,遠征大理,欲行滅國之事,汴梁城的子民,也頂多說一句:無非一撮爾小國。

這就是對比,也正是幾十年趙曦想要讓大宋具備的性格。

十萬新軍南征,真的用不着朝廷擔心。朝廷此事關注的,或者說已經開始吵吵的事,是漕運。

漕運因牽連太子遇襲一事,官家在一怒之下,直接讓給各州府駐軍強行接管漕運,實際上,就是叫停了整個漕運的運送業務。

當然,趙曦不至於不顧一切,就僅僅爲發泄怒火。之所以敢在這個時間叫停漕運,是因爲,本年度漕運南糧北運的任務已經完成,即將進入漕運一年一度的歇業期。

“官家,漕運整頓刻不容緩,此事一發,朝廷正好以此爲契機,對漕運全面整頓。如何整頓,還需要官家定個章程。”

國朝的漕運衙門設置相當複雜。開封設排岸司和綱運司,將漕運分爲兩個系統:排岸司負責運河工程管理及漕糧驗收、入倉,綱運司負責隨船押運。

運河所經的曹鄆濟泗等州和廣濟軍均設排岸機構,共有15名指揮和7500名兵士,汴京則有排岸分司四處。

汴京四排岸司:東司在廣濟坊,掌汴河東運,江淮等路綱船輸納及糧運至京師,分定諸倉交卸,領廣濟裝卸,役卒五指揮,以備卸綱牽駕,以京朝官二人充任。西司在順城坊,領汴河上漕,以京朝官一人負責裝卸;南司在建寧豐臺,領惠民河、蔡河,京朝官一人充任,廣濟兩指揮一千人爲額;北司在崇寧坊,建隆三年置,領廣濟河,以京朝官一人充任。

從管理上看,綱運司服從排運司的調度,驗收、卸糧、入倉等重要環節均由排岸司主持,業務上兩司之間有比較嚴格的交接制度。

漕運從設置到先帝朝時,在軌道未貫通整個國朝全境之前,漕運擔負着整個汴梁百萬之衆的口糧保證。

這樣不可替代的作用,加上漕運一體多年經營,沿途地方州府勢力介入配合等等,導致漕運衙門忘乎所以了。

朝廷不管派遣怎樣的朝官統領,都難以改變漕運內部鐵板一塊的蠶食朝廷利益的弊端。漕運,已經成了國朝最大難題。

自官家執政,諸多事務均要比漕運緊要,又有軌道運輸的介入,南糧北運完全能滿足國朝北方的糧食用量,倒也沒在意漕運的弊端了,或者說一時沒騰出手來去管。

這一次,既然有太子遇襲事件,確實是整頓漕運的機會。內閣大臣也都是這般認爲的。

“諸位閣老可有議定?”

趙曦早就有過改造漕運的想法,也想過很多辦法,哪一個都好像存在缺陷。

怎麼說呢,漕運說白了,在國朝就相當於一個壟斷性的大型國有企業,從職能上幾乎可以影響汴梁乃至國朝的穩定,從業務上卻只擔負了南糧北運,同時,在朝廷供養的情況下,漕運的勢力從未斷過謀取其他利益,並且不斷的做挖國朝牆角的事。

“官家,內閣也有商定,內閣以爲,漕運可以借用軌道模式,或者直接由軌道接管······”

軌道模式?軌道模式是怎樣的,軌道模式其實就是由朝廷掌控主幹道,而國朝的各地方勢力、士族階層、地方鄉紳等,瓜分了各支線利益的模式。

簡單的說,就是一種公私合營,並由朝廷有絕對控制權的經營模式。

並且,在朝廷控制的這部分權限中,也是由國朝的世家大族和各種勢力參與的。

這樣的模式,不是純粹的國有,卻借用了國有的名,在實際運營中,具體執行人不僅僅受朝廷監管,更需要給所有東家負責。

軌道實行這樣的模式,是因爲軌道的經營的風險小,可以確保各方的收益,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至於漕運,在一定程度上,漕運的風險是要高於軌道的,這是由漕運本身的性質決定的,可以說是一種不可抗力,或者說是難以避免的風險。

就目前的狀況,航運相比陸運,風險還是要大一些。

漕運之所以由朝廷供養,就是因爲漕運的風險存在,讓任何經營者都不敢保證盈利。這是沒法跟軌道比的。

如果漕運以軌道的方式運營,或許自己在位時可以壓着,不至於出什麼亂子,但是,趙曦不確定在以後,會不會因爲利益的紛爭,而導致整個漕運崩潰。

只要有各方勢力介入,逐利是應有之義。一旦漕運不能滿足各方勢力的訴求時,就是漕運分崩離析之時。

至於讓軌道接管漕運,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漕運最終將軌道也拖垮了!

“諸位閣老,漕運真正的弊端在哪?或者說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漕運如今入不敷出,不斷在朝廷身上吸血的。搞不清楚這一點,漕運的整頓就沒法徹底了。”

“官家,正如官家所言,漕運目前就是在朝廷身上吸血,而所謂的原因,說白了就是地方和漕運相互勾結,不顧漕運本身,以各種手段和方式肆意擢取朝廷利益!”

“老臣不否認漕運本身的風險,但是,每年漕運奏報的翻船事故、船隻修繕和更新,船隻泄露以及漕運兵丁的撫卹等等,到底有多少是真實的,又有多少是被貪瀆的?監察官上船,也做不到時時刻刻的盯着。官家,老臣所言並非危言聳聽,整個漕運從根子上已經完全爛掉了!”

“官家,漕運衙門現在幾乎是針扎不進,水潑不進,朝廷不管如何調整朝官進駐,都無法深入。監察衙門也如此。”

見官家的態度明朗了,王安石根本沒等富弼用委婉的方式陳述,就直接接了官家的話頭,將漕運真實的情況講明瞭。

這些話,王安石在內閣議事時也說過,但內閣的大多數都以保證穩定爲由,建議既往不咎。

第八四二章 首相的威信需要維護第四二五章 爭吵 多吵吵第四一七章 都糊塗着第一五二章 玩一把第四九五章 殊途不同歸第五零六章 借力借勢第四九四章 猝不及防第八六七章 想的挺好第三九章 徐才人自縊了第五八一章第五八三章第五六九章 河東第五八二章 原來如此第五五二章 兵員第八五六章 戰略第四十章 內苑之亂第一五一章 意不意外第一七八章 就是故意的(第二更)第一七八章 就是故意的(第二更)第二九八章 狄漢臣尚能飯否第一三二章 授印宴第八一三章 扶上馬送一程的恐懼第三二二章 思想武裝頭腦的軍伍第四八七章第四七章 交與不交第四十章 內苑之亂第七四零章 該收關了第三零四章 歡喜和憂第七九章 皇子出行第七六五章 明朗和不明朗第二六零章 少飲些第四五四章 官家何意第八九六章 非全力出征第二零四章 先內後外(第三更)第五五零章 會有活着的西夏人嗎第一四四章 很爛的計謀第三零二章第五五九章 目的從來不單一第二三四章 何至於此第五零五章 故意折騰第五六二章 戲耍第一五四章 統一戰線第三四三章 與太子相關的事第八六五章 北遼來使第七五四章第五五四章 嚇着了第一一零章 這算是了結了第四百章 瞌睡送來了枕頭第一八八章 另起爐竈(第二更)第一六七章 全亂了(繼續五更,第一更)第八八五章 利益第六二章 用爛的策劃第三一九章 折家的聽調不聽宣第二一四章 請君出坑第六四八章 提留第四七章 交與不交第九章 和一手好稀泥第六零二章 官制(中)第六七一章 就是這麼自信第六一九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二九一章 分而待之第四二零章 你有隊伍第九六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二六三章 男兒當自強第五五八章第四一五章 推一把第六一五章第三七零章 玩個開心第二零三章 不明白(第二更)第五三七章 乾淨利落第三三四章 臨機決斷的作用第四一二章 典籍背後第七八六章第六四三章 小人物的逆襲第六零七章 人事(上)第八六九章 逃民的大匠第一七零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日更奉上,感謝書友打賞。)第八六零章 宗澤的見解第三九八章 這點不可退讓第一六六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七五五章 太子遇襲第六四七章 稅制第二三五章 被打斷的興頭第六七六章第七二六章 演戲要演足第三八零章 這就是矛盾轉移第八零一章 微服私訪(十五)第六五一章第六六八章 這也是姑且第二四六章 未雨綢繆第九一八章 變化第七四一章第四八二章 老王 你得多招人恨呀第八九三章 番騎隊第四二一章 邁出一步第六七七章 決議通過第四五零章 這是辱嗎第九百章 另一種推演第六三九章 先禮後兵的兵第九五七章 三日
第八四二章 首相的威信需要維護第四二五章 爭吵 多吵吵第四一七章 都糊塗着第一五二章 玩一把第四九五章 殊途不同歸第五零六章 借力借勢第四九四章 猝不及防第八六七章 想的挺好第三九章 徐才人自縊了第五八一章第五八三章第五六九章 河東第五八二章 原來如此第五五二章 兵員第八五六章 戰略第四十章 內苑之亂第一五一章 意不意外第一七八章 就是故意的(第二更)第一七八章 就是故意的(第二更)第二九八章 狄漢臣尚能飯否第一三二章 授印宴第八一三章 扶上馬送一程的恐懼第三二二章 思想武裝頭腦的軍伍第四八七章第四七章 交與不交第四十章 內苑之亂第七四零章 該收關了第三零四章 歡喜和憂第七九章 皇子出行第七六五章 明朗和不明朗第二六零章 少飲些第四五四章 官家何意第八九六章 非全力出征第二零四章 先內後外(第三更)第五五零章 會有活着的西夏人嗎第一四四章 很爛的計謀第三零二章第五五九章 目的從來不單一第二三四章 何至於此第五零五章 故意折騰第五六二章 戲耍第一五四章 統一戰線第三四三章 與太子相關的事第八六五章 北遼來使第七五四章第五五四章 嚇着了第一一零章 這算是了結了第四百章 瞌睡送來了枕頭第一八八章 另起爐竈(第二更)第一六七章 全亂了(繼續五更,第一更)第八八五章 利益第六二章 用爛的策劃第三一九章 折家的聽調不聽宣第二一四章 請君出坑第六四八章 提留第四七章 交與不交第九章 和一手好稀泥第六零二章 官制(中)第六七一章 就是這麼自信第六一九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二九一章 分而待之第四二零章 你有隊伍第九六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二六三章 男兒當自強第五五八章第四一五章 推一把第六一五章第三七零章 玩個開心第二零三章 不明白(第二更)第五三七章 乾淨利落第三三四章 臨機決斷的作用第四一二章 典籍背後第七八六章第六四三章 小人物的逆襲第六零七章 人事(上)第八六九章 逃民的大匠第一七零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日更奉上,感謝書友打賞。)第八六零章 宗澤的見解第三九八章 這點不可退讓第一六六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七五五章 太子遇襲第六四七章 稅制第二三五章 被打斷的興頭第六七六章第七二六章 演戲要演足第三八零章 這就是矛盾轉移第八零一章 微服私訪(十五)第六五一章第六六八章 這也是姑且第二四六章 未雨綢繆第九一八章 變化第七四一章第四八二章 老王 你得多招人恨呀第八九三章 番騎隊第四二一章 邁出一步第六七七章 決議通過第四五零章 這是辱嗎第九百章 另一種推演第六三九章 先禮後兵的兵第九五七章 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