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一樣,蓋樓是爲了羚羊科技甚至名下所有產業的發展,大樓蓋起來,東勝實業在首都不就有了辦公地點?”徐楊急忙道:“而且你放心,都是免費的,只要是我名下的實業,都可以免費使用。”
“實體企業能用幾間辦公室?哄小孩子呢?”
“那也比租借強,首都的房租,以後會越來越貴。”
“那倒也是,不過這錢你必須得出。”
“少點行不行?”
“不行。”
“先給你一千萬。”
“不行,一分都不能少。”
“兩千萬。”
“成交。”
“……”徐楊沒好氣的瞪了陶蕊楊一眼,“總覺得被你坑了。”
“有嗎?”
“有,肯定有,龍城那邊既然已經走上了正軌,那麼,以農產品銷售的回本速度計算,完全可以在自給自足的基礎上擴張,”徐楊又不是傻子,怎麼能不知道龍城那邊的盈利狀況?
他雖然忙,可看報表還是會的。
現在他旗下的衆多產業中,就數龍城那邊最賺錢了。
因爲那邊一開始的規模就不小。
而蔬菜這玩意兒人跟普通商品還不一樣,回本速度極快,幾乎沒有囤積的風險,當然也囤不住,要麼賣出去,要麼直接爛掉,所以只要會計不作妖,當天最多一週之內就能看清具體效益。
龍城那邊,徐楊開局就投了一千萬,規模並不算小。
要知道,他投資的時候還是02年,也就是去年,當時開局投資規模達到一千萬的蔬菜種植基地不少,但也不多,在龍城那邊是名列前茅的存在,而且因爲選的是比較偏遠的大店鎮的土地,所以價格稍微便宜一些,實際上規模更大。
而陶蕊楊更狠,直接把一千萬的先期投資全投了進去,除了人工、種子、建材等成本外,剩下的全換成了地。
以當時的低價……
反正佔了大便宜。
也因此,走上正軌之後,每天的淨利潤就在十萬塊左右。
是淨利潤,刨除幾乎所有成本之後的利潤。
一個月就是小三百萬。
這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東勝農業只需要半年時間就能徹底回本,再往後就是純賺。
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數據。
實際操作中,還要考慮到損耗、人工、氣候、季節、節假日以及競爭對手等等情況,甚至包括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
但就算如此,東勝農業呈現出來的潛力,也非常驚人,雖然爆發力不如羚羊科技,但持久力絕對更強。
可惜,這種門檻比較低的實業,競爭太激烈。
看到你賺錢了,其他人就會過來搶生意,正經路子搶不過你,就會使用一些歪招邪招,比做互聯網難多了。
徐楊的東勝農業也是借了地方上的風力,又勾搭上了隆盛商貿的,這才得以快速站穩腳跟。
不然的話,哪有這麼輕鬆?
現實生活中,這種很賺錢的實業,基本上都被地方上的大佬們佔據着,外人一般是很難插手進去。
就算你規模做的很大,別人一般不敢欺負你,你也很難一統江湖,因爲這種剛需消耗品的市場太大了,對風險和成本的控制能力要求很高,再大的規模也要遵循基本的商業原則。
所以啊,東勝農業能在龍城佔據一席之地且立穩腳跟就很不錯了。
賺錢不賺錢的,嗯,反正徐楊短時間內不會從那邊抽血。
相反,還要輸血。
只是陶蕊楊一開口就兩個億,把他嚇了一跳。
這年頭的物價,兩個億就算是做互聯網,也夠燒很長一段時間,何況是做沒什麼技術含量的蔬菜種植。
所以,他直接還價到兩千萬。
就算是兩千萬,也相當奢侈了。
這年頭的蔬菜種植企業中,總投資超兩千萬的都不多,已經走上正軌且開始盈利之後依然要投兩千萬的企業,就更少了。
也因此,徐楊答應下來後,好奇的問:“這兩千萬,你打算怎麼用?”
“先別管錢怎麼用,說說福泰養殖的事兒吧。”
“哦,”徐楊恍然:“你這是盯上了福泰養殖。”
“我可是中勝實業的總經理,而不是東勝農業的總經理,這可是你任命的,也是你說過的,說我表現好,會把福泰養殖併入中勝實業。”
徐楊苦笑,“是,我確實說過這事兒,不過福泰養殖那邊可沒東勝農業那麼好做,那邊雖然也盈利了,但擴張的成本更高,風險也更高。”
“我當然知道,這兩千萬中,就有三分之二是給那邊準備的,”陶蕊楊信心滿滿:“只要錢到位,我會把福泰養殖按照你的思路搞的紅紅火火。”
“你猜到了我的思路?”
“不就是養殖兼育種嗎?這有什麼好猜的,多明顯啊,別說你的育種基地是個擺設。”
“……現在還真就是個擺設。”
“遲早會上馬,而我,能加快這個速度,現在育種離不開國外的技術支持,需要經常跟老外打交道,而我在這方面的優勢……不用我囉嗦了吧?”
徐楊苦笑,“行吧,福泰養殖也給你,別給我搞砸了,那可關係着千千萬萬百姓的民生呢。”
“知道啦,”陶蕊楊瞬間展顏,“那就這麼定了,後天的碰頭會就把這事兒定下來。”
徐楊繼續點頭。
碰上這麼個強勢且能幹的下屬,真是一種讓人頭疼的幸福。
不過陶蕊楊的想法也沒錯。
他在福泰養殖這塊,野心很大。
福泰養殖現在只養雞,也已經開始盈利,雖然還沒有回本,但是遲早的事情。
然實際上,養雞隻是權宜之計,是積累經驗回籠資金的初級手段而已。
他真正想養的,還是豬。
養豬很賺錢。
養豬關係着民生大計。
有這兩個原因夠嗎?
但想要把豬養好,想通過養豬養出名堂,單純的餵養、出欄、宰殺是沒有前途的,因爲會被人卡脖子。
卡在育種這塊。
別說現在,就算是二十年後,國內那些個養豬企業,每年都要花費幾千萬甚至數億美金從國外引進種豬,而且人家一不開心就漲價,偏偏國內還一點辦法都沒有,被卡的沒有絲毫脾氣。
有人問了,不就種豬麼?
自個兒養就是了。
沒那麼簡單。
現在國人吃的豬肉品種,是經過多少年的培養和馴化才得來的,口感、瘦肉率、出肉率甚至經濟效益都是最高的,喂什麼飼料養多少天出欄早就計算的清清楚楚。
別說換一個品種,稍微早出欄或者晚出欄幾天,這肉的口感、出肉率就會發生變化,反應到市場上,就是肉質和價格的變化。
而國人每天要消耗多少噸豬肉?
天文數字。
然而,事關這一切的種豬培育工作,卻被國外那些企業牢牢掌握着,只賣給你成年的種豬,而不會透露絲毫種豬的繁殖、培養技術。
其實原理也簡單,就是優生優育,經過一代代的選育挑選出最適合大規模經濟最大化養殖的品種,跟農作物的育種一個道理。
但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農作物的育種效果,一年甚至半年就能看到實驗結果。
可種豬的與中小果卻需要好幾年才能看出來。
而且農作物一代管一代,每年育種每年用,種下去就完事兒了。
但種豬卻不一樣,一頭種豬要用好多年,剛成年的種豬繁殖的豬崽子和十歲的種豬繁殖的豬崽子肯定有區別,對吧?僅僅是觀察這個區別,就需要最少五到十年的時間。
每一年的數據都要跟蹤記錄分析。
沒有這些數據,你就啥也不知道。
人家不說,你就只能自個兒做試驗親自記錄培育。
所以,種豬的繁殖和培育工作,和種樹一樣,最好時機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當國人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已經是奧運年前後的事情了,等到正式大規模的開始培育種豬,更要到15年前後,但直到徐楊重生,種豬依然主要靠進口。
沒有意外,歷史不會改變。
但徐楊就是那個意外。
他打算從現在就是開始做這事兒,運氣好,五年之後初見成效,十年之後能成規模。
運氣不好,可能要到十五二十年之後才能看到些許希望。
這是一份高投入低迴報且發展週期非常漫長的工作,並不適合做投資。
可是,作爲一個重生人士,徐楊覺得他需要做點什麼。
他不懂技術,做不來太高科技的東西,但這種低技術含量的出力不討好的工作,他還是可以做一做的。
不說什麼爲國爲民。
只求以後吃豬肉的時候能夠順心一些。
這注定是一項收益不高但費事費力的工作,也不知道陶蕊楊能不能堅持下去。
徐楊吐了一口氣。
不管陶蕊楊能不能堅持下去,都必須做。
當然,這事兒要是能做大做強,利潤也相當可觀。
從國外進口種豬,手續非常麻煩,還有隔離期,價格也高,算上運費,那成本只有一些大型企業才能負擔得起。
但從國內引進,就沒那麼多麻煩事兒,直接買回去就能用,方便快捷還便宜,只要品種品質沒問題,國內那些企業只腦子沒坑都會選擇在他這兒下單。
到那個時候,他就算不想壟斷國內的種豬繁殖市場,也會被動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