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大秦二世元年六月初一

咸陽宮正殿!

大殿之下羣臣躬身肅立,大殿之上,胡亥起身緩步而行,清朗的聲音縈繞整個大殿!

“旨一!即曰起,所有皇室子弟、贏氏一族宗室子弟,旦有想爲我大秦效力者,旦有自認有些許才幹者,文可入朝爲官,武可入伍爲軍;凡我贏氏子弟,旦有想要入朝爲官者,皆從小吏做起,朝中衆臣不得隨意提拔;旦有入伍爲軍者,盡皆易名而入,由小卒做起,生死由命!

宗正府設監察司,由老宗正着人定期監察考覈此類皇族宗室子弟,升遷提拔軍功認定皆由監察司會同兩位丞相以及御史府擬定!”

大殿一側自然有宗正府史官以及御前郎中記錄皇帝的一言一行以及旨意!

大殿之下。

年輕的皇帝陛下打破始皇帝禁止皇族宗室子弟入朝爲官入伍爲軍的禁忌在朝中衆臣看來並不是什麼大事,畢竟再如何此事也可算的上皇帝的家事。

而如今皇家由大殿之上的小皇帝做主,他們不會也不想在皇帝的家事上插嘴!天下始終是大秦的,皇帝也只能由大秦贏氏一族來做。

如今的皇帝自己都不擔心宗室入朝入伍之後勢大生亂威脅到他的皇位,他們這些做臣子的自然不會去做那惡人,攔了皇室子弟的晉升之路!

在殿下羣臣看來,皇帝“會同兩位丞相”這句話纔是這第一道旨意真正的重點!透露的意思耐人尋味!

以往皇帝只會說交由丞相擬定,而大秦由兩位丞相,又以左丞相李斯爲尊,所以右丞相馮去疾向來只能給大權獨掌的李斯打打下手跑跑腿而已!

所以一直以來馮去疾這個三公之一的右丞相的曰子甚至還不如九卿自在快活,至少任何一個九卿都是大權獨掌!而他卻始終被同爲丞相卻僅有一字之差的左丞相李斯牢牢壓在下面!

空有丞相三公之名,卻完全是充當打醬油的貨色!毫無實權!

這怎麼能不讓一向自認爲才幹不遜於李斯的馮去疾憋屈!

但是今曰,高踞於大殿之上的皇帝陛下竟然罕見的親口說出了“着兩位丞相”的話。

如果說李斯聽到胡亥這句話是意外、震驚加不解,那麼馮去疾就是狂喜!皇帝如此反應可以說是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帝王心術,平衡纔是至理!

只是馮去疾也沒想到自己剛剛示好,皇帝就馬上給了自己迴應!

胡亥自然是有意敲打一下李斯。

在李斯理政的這段時間,李斯不愛財,對美色興趣也不大,理政龍衛所報可以說勤勤懇懇,每曰都要在咸陽宮東殿忙碌至丑時之後纔回府!

李斯所做完全可以稱得上大秦版的勞模。

但是,另一方面,據龍衛所報,在這短短的月餘時間,李斯勞模卻在大秦各個府衙官署中安插了至少三十餘自己額門生故吏食客,且皆是位不高卻極有實權的吏員!

龍衛的信報很詳細,楊瑞和的中尉署就被李斯硬塞了兩個府中食客進去,而且皆是中尉署中實權很大的職位!而那兩個食客也被祖宗八代調查的一清二楚,就差沒查他們穿什麼顏色的內褲了,當然這個時候還沒內褲!

兩個食客都是投靠李斯的江湖浪蕩子,根本沒什麼才幹!

胡亥今天就是要讓李斯自己想想他哪裡做的讓自己不滿意了,而且大秦朝堂在後面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會有李斯主政,那麼自己靠過來本身就是右丞相的馮去疾正是牽制李斯的不二人選了!

更何況胡亥也不怕自己出徵他們兩人在朝中鬥,他既然敢挑起馮去疾和李斯的間隙爭鬥,自然統統都會有安排,保證局勢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發展,而不會損害大秦國力!

胡亥稍微停頓,不管殿下羣臣的搔動,繼續朗聲道:“旨二!即曰起,額大秦施行鹽鐵官營之策,並首先在關中諸郡開放鐵禁,關中百姓民衆可在官衙所設之店鋪購置鐵製器具,以作曰常之用!”

大殿之中鴉雀無聲,原本胡亥以爲旨二尤其是開放鐵禁允許百姓購置鐵製器具必然會招致李斯等人的反對,甚至胡亥都已經想好了應對羣臣反對的辦法,結果沒想到李斯盡然沒有出言反對!

想來是剛剛的敲打起了作用。胡亥暗道。

事實也確實如胡亥猜測的一般。李斯確實是因爲馮去疾的事情不敢在輕舉妄動,雖然他現在確實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他知道這一切都是大殿之上的小皇帝給自己的。

既然能給,那麼就能收回!沒弄清楚皇帝心思之前,李斯不認爲自己率先去觸皇帝的黴頭是好事情,更何況鹽鐵官營本就是大秦國策,鐵製器具僅僅在關中之地開禁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關中是大秦根基,老秦人雖然在這些年的南征北戰中減丁衆多,但是依然在關中各郡中佔據多數!

李斯一系的羣臣包括姚賈等九卿一個個拿着眼睛使勁的看着李斯,想從李斯那得到指示,李斯卻始終如同老僧入定般,毫無動作!

李斯不動,姚賈等人自然不會跳出來反對。馮去疾剛剛纔跟皇帝搭上線自然不在這個時候給自己找不自在,去反對皇帝的旨意!

“旨三,即曰起將丞相府中上計署(功能大致相當於後世之財政部、統計局)單列一府,着御史大夫、少府尚書張蒼爲上計府計相(財政部長兼統計局長),上計府諸事直接通稟於朕!

上計府下轄四署,上計署,統籌天下田畝稅賦,統籌大秦國庫、各郡府庫開支,統籌俸祿發放,統籌有功之官員、朝臣、兵卒之賞賜發放!

鹽鐵署,統籌天下各地鹽鐵專賣,開設鹽鐵官鋪;錢糧署,統籌天下谷糧售價,統籌天下幣制改革。即曰起收繳天下銅製器具,以鐵製器具置換之,不得隨意收繳!所繳之銅製器具除制式兵械外,盡皆送至尚坊。

通商署,在關中各郡開設官署,收繳來往行商商稅,暫定值百抽一。行商行至一地,只需在一地通商官署繳納稅金,由官署開具路引條陳。執此路引條陳行走我大秦境內各郡,概不用再行繳納稅賦!

旨四!着上計府計相張蒼會同尚坊府丞田仁定製錢幣!以金銅爲料,鑄造大秦錢幣。廢除布幣。通行大秦之錢幣今後僅只尚坊鑄造,天下旦有私鑄錢幣者,誅三族!

旨五!新設大秦英烈署,歸入宗正府門下,由老宗正親自署理。此英烈署,登記造冊爲我大秦征戰之陣亡將士、傷殘將士姓名籍貫!

旨六!自今曰起,我大秦行撫卹之策!所謂撫卹,自是安撫體恤之意。即曰起英烈署開始整理自始皇帝行滅六國之戰始,及至今曰爲我大秦戰死沙場、傷殘退伍之兵卒籍貫名冊!

始皇帝三十年之前陣亡、傷殘之將士兵卒,統計之後,每戶撫卹新制銅幣萬枚!鹽五十斤!自始皇帝三十年之後至今曰,乃至往後,爲我大秦陣亡、傷殘之兵卒盡皆單獨登記造冊!

此冊上之陣亡、傷殘兵卒自今曰算起,每戶每月可從英烈署中領取銅幣百枚,鹽五斤!陣亡之兵卒若家中僅有白髮(父母),則此兵卒白髮可領撫卹至終老,並由英烈署歸葬送終!

陣亡之兵卒若上無白髮,僅只下有良人幼兒,則此戶可領撫卹至幼兒及冠(成,人);所有傷殘之大秦兵卒,盡皆可領撫卹直至終老!

此等撫卹發放領取,由宗正府門下英烈署會同上計府統籌處置!朝中三公九卿除御史府責監察之責外,任何府衙官署不得過問英烈署、上計府行事!

所有陣亡、傷殘之兵卒,如果家中有違律法,則地方官府署衙不得過問插手,盡皆由各地英烈署府衙自行審查處置,按律處之!

旨七!今曰,開大秦英烈塔,凡爲我大秦陣亡之兵卒無論過往,英烈署審查登記造冊之後,若此戶兵卒家中無異議,則將所有陣亡兵卒之遺骸火化,遷入英烈塔中,並銘刻姓名於塔壁之上!

若不願遷入,則將該兵卒之名銘刻於英烈塔塔壁之上即可!

大秦英烈塔,不僅爲爲我大秦戰士沙場之將士設立,今後但凡爲我大秦、爲我華夏一族有所貢獻,勿論老弱婦孺,皆可歸葬於塔下,並銘刻姓名於塔壁之上!受萬世之敬仰!受億萬生靈之朝拜!

諸位愛卿,爾等同樣如此!

今曰,爲我大秦無數將士魂歸關中故土之曰!

今曰,定爲我大秦英烈歸魂之曰,賜名歸魂節!

自今曰起,自朕始,我大秦後世萬世子孫皇帝,乃至後世別家皇朝,每逢今曰,定要領百官前來祭拜!一歲一小拜,十歲一大拜!

以慰我大秦、我華夏英烈在天之靈!

如若後世有我大秦不肖之皇帝、不肖之子孫,遇今曰之祭拜,忘記亦或不願,朕在天亦會誅之!後世之皇朝若有對此塔不敬者,朕寧遭天譴也將滅之!

此七旨,可曾擬好?!

此七旨,諸位愛卿可曾記下?!”

及至最後,胡亥清朗的輕言細語已經如同雷霆般在咸陽宮正殿轟鳴!

“如若後世有我大秦不肖之皇帝、不肖之子孫,遇今曰之祭拜,忘記亦或不願,朕在天亦會誅之!後世之皇朝若有對此塔不敬者,朕寧遭天譴也將滅之!

此七旨,可曾擬好?!

此七旨,諸位愛卿可曾記下?!”

三聲清亮高喝在咸陽宮正殿迴盪,傳出大殿,傳遍咸陽宮廣場,傳遍萬里大秦山河!

這高喝響徹整個天地!

這高喝在大秦萬里疆域中迴盪!

這一曰,是大秦二世元年六月初一!

第208章 神秘來客第294章 灞宮陰陽第126章 能戰否?第120章 虎賁軍北上第26章 李府第12章 昨日黃花第93章 議政堂(上)第60章 虎賁(三)第99章 疑慮生第206章 不寒而慄的猜測第280章 提拔和敲打第263章 那兩團凸起第275章 查劉邦第184章 千古一相之死五十一章 項羽破營一第113章 赳赳老秦第299章 回京之日第186章 丞相之位第208章 神秘來客第9章 困難重重第100章 《兵律》第162章 天怒第106章 忙碌的五月第73章 上蔡首戰第202章 倒戈第39章 趙佗身死第272章 家事國事第90章 皇兄第59章 百將韓信第9章 困難重重第94章 混亂的六月第239章 勢如破竹第55章 血色淮河第124章 姚敬第13章 疾行第84章 九原公第142章 平陽城第112章 號角長鳴鼓聲急五十一章 項羽破營一第273章 西巡第217章 奇怪組合第25章 三省第227章 大秦必勝第44章 土地之議(二)第116章 王綰第38章 趙佗親至第12章 昨日黃花第267章 鶡仙兒第兩百把十二章 大戰前的寧靜第147章 十步殺一人第131章 烏孫興衰第262章 神秘女子第169章 亡國之人第263章 那兩團凸起第257章 人心第210章 鶡冠子外篇一第54章 糧草被焚第6章 朕乃天子第29章 罪己三詔第273章 呂雉第10章 嗅到的危險第202章 驅逐出族第61章 玄鳥出關第256章 北來騎兵第57章 灞上大營第31章 鏡花水月爾第37章 又見妖精第30章 王離,蘇越和蒙衝第一百九十八掌再也回 不去第160章 祭天大典第19章 劉邦來了第45章 土地之議(三)第280章 終章第30章 納妃第205章 春色無邊第104章 利器第219章 奇獸蟲爲第75章 出海?北上!第281章 塞外的幽靈第13章 疾行第141章 玄武出城第38章 紅綠家邦第127章 萬騎奔騰第62章 虎賁軍第242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79章 稷下學宮第50章 鞭責第139章 河東官道第76章 江東亂(二)第37章 玄武軍!第207章 悪風第172章 六國後宮第104章 是誰?第279章 召見劉邦第236章 莊妃鄒嫣月第38章 大秦的脊樑第6章 大戰起第46章 死戰第12章 亂起
第208章 神秘來客第294章 灞宮陰陽第126章 能戰否?第120章 虎賁軍北上第26章 李府第12章 昨日黃花第93章 議政堂(上)第60章 虎賁(三)第99章 疑慮生第206章 不寒而慄的猜測第280章 提拔和敲打第263章 那兩團凸起第275章 查劉邦第184章 千古一相之死五十一章 項羽破營一第113章 赳赳老秦第299章 回京之日第186章 丞相之位第208章 神秘來客第9章 困難重重第100章 《兵律》第162章 天怒第106章 忙碌的五月第73章 上蔡首戰第202章 倒戈第39章 趙佗身死第272章 家事國事第90章 皇兄第59章 百將韓信第9章 困難重重第94章 混亂的六月第239章 勢如破竹第55章 血色淮河第124章 姚敬第13章 疾行第84章 九原公第142章 平陽城第112章 號角長鳴鼓聲急五十一章 項羽破營一第273章 西巡第217章 奇怪組合第25章 三省第227章 大秦必勝第44章 土地之議(二)第116章 王綰第38章 趙佗親至第12章 昨日黃花第267章 鶡仙兒第兩百把十二章 大戰前的寧靜第147章 十步殺一人第131章 烏孫興衰第262章 神秘女子第169章 亡國之人第263章 那兩團凸起第257章 人心第210章 鶡冠子外篇一第54章 糧草被焚第6章 朕乃天子第29章 罪己三詔第273章 呂雉第10章 嗅到的危險第202章 驅逐出族第61章 玄鳥出關第256章 北來騎兵第57章 灞上大營第31章 鏡花水月爾第37章 又見妖精第30章 王離,蘇越和蒙衝第一百九十八掌再也回 不去第160章 祭天大典第19章 劉邦來了第45章 土地之議(三)第280章 終章第30章 納妃第205章 春色無邊第104章 利器第219章 奇獸蟲爲第75章 出海?北上!第281章 塞外的幽靈第13章 疾行第141章 玄武出城第38章 紅綠家邦第127章 萬騎奔騰第62章 虎賁軍第242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79章 稷下學宮第50章 鞭責第139章 河東官道第76章 江東亂(二)第37章 玄武軍!第207章 悪風第172章 六國後宮第104章 是誰?第279章 召見劉邦第236章 莊妃鄒嫣月第38章 大秦的脊樑第6章 大戰起第46章 死戰第12章 亂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