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桑弘羊(1)

大司農,秦稱治粟內史,漢因之,先帝后元年更爲大農,今上太初元年更爲大司農。

自秦以來國家經濟就由司農與少府共同掌管。

兩者的職責和權力,也分的很清楚。

大司農主管天下錢穀,供給國家日常開銷,而少府則握山澤鹽池之稅,服務皇室,主持宮室、陵園工程的修建,順便兼職武器製造。

而如今的漢大司農衙門,更是一個龐大到讓你窒息的恐怖官僚機構。

它的能量,也超乎你的想象。

張越回溯的史料就告訴他。

就是這個可怕的機構,在支持和支撐着大漢帝國的戰爭機器的運轉。

尤其是桑弘羊主持大司農後,這個機構就承擔了幾乎大部分的戰爭經費的供給。

漢書《食貨志》之中就記載:初置張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開田官。斥塞卒六十萬人戍田之,中國繕道饋糧,遠者三千里,近者千餘里,皆仰給大司農。

還說:漢連出兵三歲……費皆仰大農,大農以均輸鹽鐵之賦助之……

昭帝時期的丞相張敞曾經上書昭帝說:昔者先帝徵四夷,兵行三十餘年,百姓猶不加賦而軍用足。

雖然沒有直接說,都是桑弘羊的功勞。

但卻也差不多等於承認桑弘羊和他的大司農系統的功績。

而當今天子更是天下聞名的散財童子。

壯年之時,他東封泰山,北巡長城,勒兵十餘萬。

一路上,到處撒錢。

不僅僅免除所過郡縣百姓當年的賦稅,還大手大腳的賞賜地方百姓和官吏。

僅僅是在元封元年,封禪泰山的路上,他就賞賜總計一百萬匹布帛和數萬萬的五銖錢出去。

而這些開支,統統是大司農掏錢買單。

那麼問題來了。

大司農衙門是怎麼在不加田稅情況下,做到滿足國家軍費開支和皇帝到處撒錢的?(漢代的田稅和口賦是分開的,前者歸大司農,後者屬於少府收入,而少府的錢就是皇帝的私房錢要拿去修宮室、帝陵的,基本上有進無出……)

答案是宰肥羊!

文景以來,由於執政的黃老學派政治家奉行清靜無爲的理念,主張小政府大社會,願意給人民自由決定和自由發揮的空間。

於是,天下工商業和手工業者迅速的興盛和發展起來。

訾產累計數萬萬的巨賈,幾乎每一個郡都有那麼幾個。

豪富的商賈們,如卓王孫、程鄭嬰,傾一地之人力,聚天下之財富,富比王侯。

也有勢力龐大的高利貸商人,橫行於天下,驅使成千上萬的狗腿子,到處放貸收賬。

但這些渣渣,卻不肯交稅,想盡辦法,偷稅漏稅。

文景之時,國家懶得管他們。

任由他們逍遙快活。

但,等到了今上即位,發動對匈奴的戰爭後,情況就變了。

執政者從壓根就不關心百姓在家裡面幹什麼(只要他們不犯法就好了)的黃老學派,變成了商賈的死敵,儒家和法家。

於是,一道告緡令之下,亡魂無數。

大量的手工業者和富商豪強,瞬間灰飛煙滅。

他們的財產、土地、生產資料,統統充公。

錢糧充入國庫,房屋土地,假與貧民。

社會矛盾瞬間大大減少,國家收入猛增。

雖然主持告緡的楊可如今已死,但,在當時負責分配抄沒土地,假民公田的,正是如今的治粟內史桑弘羊。

至今,桑弘羊統領的大司農衙門,依然在執行着‘假民公田’的政策。

大司農衙門的名冊裡,也保留着數以百萬畝的公田。

此刻,張越就站在這大司農官邸的門口,擡頭望着眼前的官衙,有些詫異。

在他想來,這大司農衙門手握天下財帛,掌握國家經濟命脈。

不說衙門金碧輝煌,至少也得修的漂漂亮亮的吧。

但結果……

眼前的這個官邸,卻顯得有些破舊。

雖然看上去很大,門口衛兵也多,但,衙門的圍牆和大門,恐怕還比不上關中一個普通縣衙的恢弘。

劉進也是傻了眼。

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裡就是大司農衙門?”他問着左右。

“殿下,此地就是大司農衙門!”左右都答道。

劉進瞬間就沉下了臉。

長安九卿官邸,他去過好幾個。

最奢華的當屬在未央宮之中的少府衙門,那氣勢簡直就是在腦門上寫了一個字:壕。

哪怕是九卿有司之中,職權和資源最少的大鴻臚衙門,也是朱門紅牆,閣樓水榭連綿。

大鴻臚甚至給自己和官衙的僚屬們,專門耗資修了一個類似未央宮的凌室一樣的地窖,專門存儲冰塊,以供盛夏消暑之用。

但,現在他卻發現,掌握了國家財富,被無數人抨擊爲‘奸佞賊子’‘禍亂國家’‘罪惡滔天’的大司農衙門,卻儉樸的不像話。

“桑內史生平最服平津獻候……”有人小聲的道:“所以,自任官以來,例行節儉……臣曾聽聞,桑內史和其家人的衣物,都是桑夫人帶着下僕養蠶抽絲紡織而得的……”

“那你以前爲何不與孤說……”劉進忽然轉身盯着那個人。

對方聞言,手腳戰慄,拜道:“臣死罪!”

劉進深深的看了對方一眼,然後無力的嘆了口氣。

他知道這個事情不能怪此人,此人只是一個小角色,一個小嘍囉。

“起來吧……”他揮揮手,然後看向張越,道:“張侍中,我們一起去見一見桑內史吧!”

“諾!”張越拱手拜道:“願從君命!”

…………………………………………………………

大司農官衙之內,桑弘羊正在伏案處理一批公文。

他是一個典型的工作狂。

曾經連續整整一年,放棄休沐日,選擇辦公。

正是這種瘋狂的工作狀態和超強的工作能力,使得他從元狩三年起,無論朝野政局如何變化,國家局勢如何變幻。

這大司農衙門,就是他的一言堂。

哪怕是去年,因爲他的侄子桑勝打着他的旗號在外面與衛氏的子弟勾結,作奸犯科,甚至謀殺他人之事暴露後。

天子雖然免了他的大司農職位,降級爲治粟都尉。

但,卻沒有任命新的大司農。

換而言之,他雖然貶職,但地位和權力照舊。

其實就是罰酒三杯,下不爲例。

以至於,世人稱呼他都不稱桑都尉,而是稱爲桑內史。

其官職治粟都尉,更是直接被人稱爲‘治粟內史’。

桑弘羊正思考着如何處理面前的這些公文時,忽然他的一個親信家臣輕輕走到他身邊,道:“主公,皇長孫與侍中張子重在官邸門口請見!”

桑弘羊聞言,先是一楞,然後就跟一個要去相親的少年一般,激動的跳了起來:“快通知官衙各署,與我出迎!”

皇長孫啊!

這可是皇長孫!

桑弘羊做夢都想要見一面,與之交談的對象。

可惜,一直不能如願。

如今對方自己送上門來了?

太好了!

桑弘羊有一肚子話想與對方說。

大司農衙門的工作以及鹽鐵系統的事情,他都需要好好的向國家未來的至尊交個底。

因爲……

大司農和鹽鐵轉賣、平準均輸系統決不能變動。

一動就要出大問題!

作爲國家的錢袋子,桑弘羊太清楚,如今的漢室究竟有多麼依賴鹽鐵收入和平準均輸的商稅。

沒有這些收入,光靠田稅。

漢室連俸祿都可能發不出去!

可惜的是,太子和皇長孫,一直被穀梁學派包圍。

他想盡辦法,也不能接觸,更別提找個機會,好好談談心了。

如今,皇長孫卻親自上門?

這是天賜良機!

至於那個什麼侍中?

或許比較重要……

但比起皇長孫來,無疑就是路人甲乙丙丁,被桑弘羊直接過濾掉了。

第八百二十三節 尷尬的韓說第五百零二節 矯正(1)第七百四十四節 打不過就叫爸爸來第八百七十六節 鎮壓(2)第兩百二十四節 反應(1)第三百二十七節 詩經的正確解讀方式(2)第六百七十八節 調(教(3)第七百三十九節 請殿下爲天下犧牲第五百五十五節 巫蠱之禍?(2)第七十九章 長安第十二章 遇挫而歸第五百七十一節 合輯百越第六百二十七節 匈奴人眼中的張蚩尤(2)第三百八十九節 義之所在第八百三十六節 覺悟(2)第三百七十四節 兩難第兩百九十五節 面聖(2)第三百三十一節 信武君(1)第六百零二節 生當五鼎食第八百零六節 帝王唯心第三百六十六節 一張白紙出南陵(3)第二十三章 餘波 (1)第八百四十三節 茂陵第七十一章 呼之欲出第三百八十一節 空間的新變化第四百四十二節 恐怖的少府(3)第兩百三十四節 博弈(2)第七百五十八節 官商(3)第兩百六十九節 明主(2)第四百九十八節 天子的認可第四百二十三節 再獲名臣第八百九十五節 都是戲精(2)第三百三十六節 兩小無猜第八百七十一節 十面埋伏(3)第一百一十九章 黨同伐異(2)第五百五十四節 告狀的藝術第三百七十四節 兩難第四十一章 嘴炮無雙第三章 隨身空間第二十三章 餘波 (1)第一千三百二十節 使團(3)第八百三十一節 選才(1)第三百一十六節 ‘正義’無敵(2)第三百六十九節 獻寶第一百五十章 針鋒相對(1)第四百六十三節 迎戰(2)第四百七十節 開除左傳儒籍第八百節第七百四十五節 公主駕到(1)第七百零四節 融資手段第六百八十七節 喜事第五百三十九節 送妹子第四百二十七節 風暴(2)第五百二十一節 劍拔弩張第兩百三十七節 公孫敬聲的陽謀第六百零七節 神秘的壽宮第一百七十三章 鄉校(1)第五百八十七節 橫掃宵小(1)第三百三十九節 三世發展理論(1)第三百四十二節 震動(1)第四百九十五節 奇蹟(1)第一百章 蒐羅人才(2)第一百六十八章 返京第一百三十七章 文牘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望苑的反對派(1)第兩百七十四節 李廣利來訪(1)第五百三十節 彈劾太子!(1)第五十三章 狂妄第五百六十三節 吉祥物第八百四十九節 蚩尤化胡(2)第三百三十六節 兩小無猜第五百五十八節 漣漪第四百五十四節 危機第兩百九十五節 面聖(2)第三百四十一節 皇后邀請第八百八十一節 合流第四十九章 氪金(2)第五百三十九節 送妹子第八百一十五節 愧疚的衛皇后第七百七十六節 湟河都尉第十一章 神秘老人(4)第七十四章 羅網(1)第五百七十二節 掀桌子的王牌第六十五章 惡客上門第五百三十六節 只想當大佬第兩百七十七節 李廣利眼中的張越(1)第八十一章 面聖(2)第六百零三節 門閥之惡勝於桀紂(補更1/3)第五百二十九節 無敵loli第七百一十二節 全民大練兵(2)第五百四十八節 蚩尤之怒(3)第四百五十七節 轉危爲安第兩百五十七節 開源(2)第四百二十七節 風暴(2)第五百一十六節 武庫第五百四十三節 對手(1)第七百六十九節 論兵湟水(2)第八百五十六節 糜爛的雁門(2)第兩百零八節 學潮 (2)第五十一章 首富之子
第八百二十三節 尷尬的韓說第五百零二節 矯正(1)第七百四十四節 打不過就叫爸爸來第八百七十六節 鎮壓(2)第兩百二十四節 反應(1)第三百二十七節 詩經的正確解讀方式(2)第六百七十八節 調(教(3)第七百三十九節 請殿下爲天下犧牲第五百五十五節 巫蠱之禍?(2)第七十九章 長安第十二章 遇挫而歸第五百七十一節 合輯百越第六百二十七節 匈奴人眼中的張蚩尤(2)第三百八十九節 義之所在第八百三十六節 覺悟(2)第三百七十四節 兩難第兩百九十五節 面聖(2)第三百三十一節 信武君(1)第六百零二節 生當五鼎食第八百零六節 帝王唯心第三百六十六節 一張白紙出南陵(3)第二十三章 餘波 (1)第八百四十三節 茂陵第七十一章 呼之欲出第三百八十一節 空間的新變化第四百四十二節 恐怖的少府(3)第兩百三十四節 博弈(2)第七百五十八節 官商(3)第兩百六十九節 明主(2)第四百九十八節 天子的認可第四百二十三節 再獲名臣第八百九十五節 都是戲精(2)第三百三十六節 兩小無猜第八百七十一節 十面埋伏(3)第一百一十九章 黨同伐異(2)第五百五十四節 告狀的藝術第三百七十四節 兩難第四十一章 嘴炮無雙第三章 隨身空間第二十三章 餘波 (1)第一千三百二十節 使團(3)第八百三十一節 選才(1)第三百一十六節 ‘正義’無敵(2)第三百六十九節 獻寶第一百五十章 針鋒相對(1)第四百六十三節 迎戰(2)第四百七十節 開除左傳儒籍第八百節第七百四十五節 公主駕到(1)第七百零四節 融資手段第六百八十七節 喜事第五百三十九節 送妹子第四百二十七節 風暴(2)第五百二十一節 劍拔弩張第兩百三十七節 公孫敬聲的陽謀第六百零七節 神秘的壽宮第一百七十三章 鄉校(1)第五百八十七節 橫掃宵小(1)第三百三十九節 三世發展理論(1)第三百四十二節 震動(1)第四百九十五節 奇蹟(1)第一百章 蒐羅人才(2)第一百六十八章 返京第一百三十七章 文牘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望苑的反對派(1)第兩百七十四節 李廣利來訪(1)第五百三十節 彈劾太子!(1)第五十三章 狂妄第五百六十三節 吉祥物第八百四十九節 蚩尤化胡(2)第三百三十六節 兩小無猜第五百五十八節 漣漪第四百五十四節 危機第兩百九十五節 面聖(2)第三百四十一節 皇后邀請第八百八十一節 合流第四十九章 氪金(2)第五百三十九節 送妹子第八百一十五節 愧疚的衛皇后第七百七十六節 湟河都尉第十一章 神秘老人(4)第七十四章 羅網(1)第五百七十二節 掀桌子的王牌第六十五章 惡客上門第五百三十六節 只想當大佬第兩百七十七節 李廣利眼中的張越(1)第八十一章 面聖(2)第六百零三節 門閥之惡勝於桀紂(補更1/3)第五百二十九節 無敵loli第七百一十二節 全民大練兵(2)第五百四十八節 蚩尤之怒(3)第四百五十七節 轉危爲安第兩百五十七節 開源(2)第四百二十七節 風暴(2)第五百一十六節 武庫第五百四十三節 對手(1)第七百六十九節 論兵湟水(2)第八百五十六節 糜爛的雁門(2)第兩百零八節 學潮 (2)第五十一章 首富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