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節 火眼金睛張子重(2)

劉進當然有喜歡的人選。

只是,他缺乏自信,而且對這些人也不瞭解。

縱然檔案再漂亮,印象再好,他也不敢輕易下決心。

實在是被穀梁的‘君子’們坑怕了,坑出陰影來了。

聽到張越問起,他才試探性的將這些人的名字講出來:“孤確曾看好幾個大臣……”

“譬如,太常卿舉薦的周子南君姬置次子安,孤就覺得不錯……”劉進試探着看着張越,問道:“只是孤心有猶豫……卿覺得呢?”

“周子南君次子?”張越眉毛一揚,笑了起來,道:“殿下覺得可以,自然可以!”

“難不成,還有人敢質疑殿下的決定?”

“殿下,昔年曾於建章宮立誓: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如今,踐此誓約,社稷之福,天下之幸也!”

穿越以來,張越最沒有虧欠和愧疚感的抄襲行爲,就是這後世鼎鼎大名的橫渠三句了。

因爲,他成功的將這橫渠三句與劉進綁定了起來。

更成功的讓所有人都以爲,這是劉進原創的誓言!

這等於將橫渠三句硬生生的貼到了劉進,這個漢室未來的主宰身上。

成爲他的標籤與人設。

便是橫渠先生,跨越時間長河,見到這個情況,也只會讚譽,只會欣賞,而絕無半分不滿。

概因,橫渠三句在士大夫嘴裡,只是口號。

而在君王身上,則會成爲政治綱領。

想想看,未來劉進做了皇帝,除非他使出天魔解體大法,或者學習後世的玻璃渣,開啓吃書模式。

不然,他就將受限於這三句的約束與束縛。

他只能也必須,踐行這個誓言的內容。

哪怕他不認同,也得在表面上表現的自己在踐行當初的誓言。

當年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張越現在非常期待,未來劉進掌權後,天下的士大夫文人和貴族們,會怎麼迎合與討好劉進的這個人設?

故而,長期以來,張越有事沒事,就告訴劉進:殿下,爲天地立心……您不能忘啊,這是您的誓言。

搞得劉進在尷尬之餘,愧疚之下,不由自主的被洗腦,到得如今,劉進已經不由自主的開始向着當初的誓言方向努力。

選那周子南君之子,充爲庶子,就是這一心理的表現。

因爲……

周子南君,乃是當今天子,在元鼎年間,下詔從雒陽當地的宗周姬氏子孫裡找到的與周王室血緣關係最親近的人,以‘興滅國,繼絕世’爲理由冊封的。

其在漢室的地位很特殊。

不是列侯,卻可以世襲,沒有軍功,依然擁有封國與食邑。

甚至,被劉氏視作‘客人’。

認爲是客居漢室的朋友,在政治上給與優待,令其奉祀宗周宗廟與歷代王陵,撥給錢款,讓其爲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宣王每歲祭祀香火血食。

這也是古典中國的精神,滅其社稷,但保其宗廟,依然允許其存在。

譬如武王伐紂,建立周室後,依然封殷商之後於宋,並准許宋人祭祀其祖先、先王,保留其宗廟社稷。

劉進,打算將周子南君之子,收爲近臣。

無疑,這是一個很好的決策。

特別符合他本人的人設和追求的作風。

張越自然是支持的,甚至都不需要去了解那個姬安的人品、作風——吉祥物需要人品、作風、能力這種東西嗎?

乖乖的坐在位置上,需要的時候出來擺幾個poss就可以了。

劉進卻還是有些擔憂,道:“孤怕有人議論……”

“議論?”張越聽着笑了:“殿下乃是漢太孫,豈能因他人議論就不做事了?”

“自古成大事者,皆是揹負天下之非議,負重而前!”

“盤庚遷都、周公輔政、商君變法,皆莫如此!”

劉進聽着,心中默然,覺得張越說的有道理。

當然,其實也是他心裡有這個念頭,於是道:“既如此,孤就以姬安爲孤庶子,以尊其位!”

“殿下還屬意何人?”張越問道。

“除姬安外,孤確實從名單裡,找出了些人才……”劉進半是興奮,半是忐忑的帶着張越,走到殿中的一處書架,指着其上的簡牘,對張越道:“這些就是孤選出來的……只是,孤不是很放心,所以猶豫至今……”

張越聽着,拱手拜道:“殿下,可否容臣一觀?”

劉進自然不無不可,道:“正要請愛卿爲孤提些建議,臧否利弊……”

張越於是,站到書架前,開始閱覽起,那些被擺在其上的檔案簡牘。

花了半個時辰,將書架上的二三十份檔案看完,張越沉吟片刻,回頭看向劉進,道:“殿下的眼光,確實不錯,其中人才濟濟……”

劉進一聽,頓時高興起來。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願意被人否定,更別提批評了。

劉進也不例外。

張越也清楚這一點,所以,他揀着劉進選的那些人的優點,都誇了一遍。

“故御史大夫王卿孫王延年,素有廉名,臣也有所耳聞,其爲郎中時,曾散家財,以助寒門士子進學……”

“故少府上官桀之侄上官允,文武雙全,曾侍天子帷幄,連陛下也讚譽不絕……”

“如候李善子李言,素有賢名,曾爲華陰尉,政績斐然……”

“開陵候成挽之子順,更是長於匈奴,熟悉西域地理,知漠北風土……”

“……”

這讓劉進聽得心花怒放,暗自得意。

爲了選出這些人,他可是花了許多精力和心思的。

不僅僅調查了這些人的過去,還研究了這些人的現狀,甚至還派人去問過這些人身邊的人,再三確認,纔將他們選出來。

就連張越,其實也很驚訝。

因爲,這些人來自很多不同的勢力。

像王延年,雖然在史書上不聞其名,但,他的祖父卻是曾在元鼎年間任爲御史大夫的王卿。

王卿雖然做官,沒有什麼政績,但他卻是當今天子的潛邸大臣,與天子關係很好。

而故少府上官桀,則是貳師將軍海西候李廣利的人,而且是與李廣利關係親密非常的老將——當初李廣利入伍,天子就是讓上官桀輔佐。

大宛戰爭的時候,上官桀更是不顧年邁,堅持隨軍出征。

爲李廣利梳理上下,爲大宛戰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最關鍵的是,這位老將軍還成爲迄今爲止,唯一一個率軍越過蔥嶺,進入中亞的漢家將軍。

上次李廣利回京時,就帶了上官桀的兒子上官相夫在身邊。

如候李善,這就不用多說了。

他是太子的絕對心腹和鐵桿支持者。

如今官居京輔都尉,掌握着關中郡兵。

開陵候成挽,則是匈奴歸義候,在匈奴時,也是一部首領,爲匈奴單于封爲介和王,天山戰役時,成挽負責統帥車師與蒲類諸國兵馬,保護匈奴主力的側翼。

然而,成挽卻在漢匈開戰的瞬間倒戈,率部重創了車師、蒲類諸國,爲李廣利兵進天山南麓創造了良好的戰機。

除了這些人,劉進所選的其他人,也都是有各有代表。

來自朝野各方,讓張越看了,幾乎有種漢家各派勢力大聯合的感覺。

只是……

張越擡頭,看着劉進,整理了一下腹稿後,道:“殿下所選,雖皆俊傑,然臣愚以爲,有所不妥……”

劉進想要整合朝野勢力,想法是不錯。

然而……

他這麼搞,未來的太孫宮會變成什麼樣子?

旁的不說,這麼多勢力,錯綜複雜的關係和利益訴求,間雜在一起。

未來的太孫宮,還不得變成演武場?

劉進聞言,微微一楞,不是很明白張越的意思。

他爲了湊齊這朝野各方勢力的代表,可是花了許多心思,用了許多力氣啊。

怎麼就不妥了?

張越只好解釋道:“殿下,以臣的愚見,這世上怕是沒有人能讓所有人喜歡……”

“縱然是仲尼,爲儒家先師,不也有許多人非議嗎?”

旁的不說,墨家的墨翟就曾經專門開了個單章,將孔子和儒生黑了個底朝天。

法家的列位大能,也沒有閒着,韓非子一篇五蠹,把儒生和商賈、遊俠、地痞無賴並列爲害蟲。

至於後世的亞聖孟子……

現在,更是出了名的大黑鍋。

荀子和他的門徒們,逮着孟子批判了一百年!

劉進自然知道,所以,他默然片刻,然後道:“孤只是想嘗試一下……”

“殿下,自古以來成大事者,皆是團結左右,凝聚上下,然後奮發而起……”張越恭身道:“臣未聞有內部紛亂,而能成事者!”

“且夫……”張越擡頭,看着劉進道:“殿下所選諸君之中,也有一二不肖者……”

張越低頭道:“譬如,那王延年,雖然素有廉名,常接濟士子,但殿下可知,此人曾經醉酒縱馬,馳騁於鬧市之中,撞傷無辜百姓十二人……”

劉進聽着,一楞,問道:“孤爲何未從宗正檔案之中,有聞於此……”

“孤也見過那王延年,舉止得體,不似那等會胡作非爲,驕狂放縱之人……”

張越呵呵一笑,道:“殿下,有錢能使鬼推磨,何況這掩過飾功,不過舉手之勞罷了!”

“臣若不是,曾有一段時間,常與長安士子來往,批其文章,怕也不知於此!”

去年,張越有一段時間,專門在長安發心靈雞湯,刷聲望,很是聚攏一批士子,圈了許多腦殘粉。

通過與這些人的交談和交流,張越知道了很多不爲人知的事情。

恰好,他有空間瑾瑜木,可以固化記憶。

只要需要,隨時可以回溯自己見過、看過、聽過的任何文字、對話和見聞。

所以,在看到王延年三字的瞬間,張越就回溯到了有關此人的全部訊息。

說起來,此人也是一個影帝啊。

張越所知的黑料,也還不止這個呢。

譬如,他自我粉飾的接濟寒門士子這個事情,其實只是一場戲,演給別人看過。

整個長漂羣體,都知道!

要不是怕劉進受不了,張越已經抖出來了。

即使如此,劉進還是有些三觀破裂。

連檔案都能作假?

那豈不是說,他選的那些人,都可能有問題?

張越見着劉進的神色,趕忙安慰道:“殿下也不必擔憂……”

“選人用材,本就不必拘泥於俗世道德……”

“吳子曾殺妻求官,卻輔佐魏、楚先後稱霸……”

“臣之所以提出那王延年之事,只是不屑於彼,欺壓庶民而已……”

“臣先師董子曾曰:強者是予狂夫利劍,必殺人!”

“此王延年,無疑乃是狂夫也,夫狂夫者,國家之害,權越重,害越大!”

劉進也是點點頭,道:“卿所言甚是!”

漢代社會最看不起的,就是欺壓弱小,仗勢凌人之徒。

畢竟,漢人心高氣傲,普遍都以大丈夫自居。

國家更是嚴懲一切仗勢欺人,以權壓人的行爲。

連外戚,都有好幾個,是因爲對平民下手,而被誅殺的。

當今天子的弟弟,已故的趙敬肅王劉彭祖,就曾因爲放縱家奴,而被天子詔到長安訓誡,幾乎被廢黜。

在民間,連遊俠兒都知道,不可隨意折辱婦孺,不能加害孤老、殘疾。

劉進自也是如此。

不過,這樣一來,他好不容易攢起來的自信心,又沒了。

對於自己可以團結左右中所有勢力的信心,更是蕩然無存。

“以卿之見,孤該如何?”劉進問道:“還請卿教之!”

“不敢言教……”張越連忙低頭道:“臣提些建議,殿下可以參考……”

“卿請言!”劉進拱手拜道。

“殿下可欲致太平之世,建小康之業?”張越認真的問道。

“然!”劉進正色答道:“此孤之志也,九死不悔!”

沒辦法,現在,全天下人都以爲,那‘爲天地立心、生民立命,往聖繼絕學,萬世開太平’乃是他的宏願。

由之,聚攏無數人心。

無論今文還是古文,春秋、詩經、易經、書、禮,各個學派,都將他視爲希望,抱以無上期望。

很多人都期待,未來能在這位‘賢太孫’的領導下,漢室成爲三代之後的第四代的理想國。

所以,劉進的壓力非常大。

畢竟,天下之望,加於一身,這種滋味,可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承擔得起的!

明天開始連續三天三更!補償這兩天的慢更!~

第五百九十五節 快刀斬亂麻第四百零七節 對策(2)第八百三十七節 大司農的瘋狂第一百七十三章 鄉校(1)第五百五十七節 馬政與小弟第一百五十八章 回家(1)第七百六十七節 劉進的轉變第一百一十五章 利誘(1)第一百四十二章 同僚(1)第三百八十三節 徵辟丁緩(1)第五百四十九節 蚩尤之怒(4)第五百九十七節 砍瓜切菜(2)第兩百四十九節 開疆拓土漁政局第五百二十八節 要有槍桿子!第一百零九章 地圖(1)第三百三十三節 有其師必有其徒(1)第兩百二十四節 反應(1)第六百三十節 烏孫來使(2)第四百四十節 恐怖的少府(1)第八百九十三節 和平與戰爭第兩百九十一節 小麥豐收第八百三十六節 覺悟(2)第一百六十章 衆生百態第一百八十七章 官僚(2)第七百三十八節 動員(2)第六百七十四節 恐怖的漢朝(2)第四百五十三節 吾何執?吾執射第兩百四十一節 刺張(2)第兩百二十三節 上任(3)第四百五十八節 君心難測第八百一十節 風暴(2)第三百五十三節 長樂宮宴(4)第兩百八十六節 馬蹄鐵第八十一章 面聖(2)第三百九十二節 摸着石頭過河第四百二十六節 風暴(1)第三百四十節 三世發展理論(2)第一百一十五章 利誘(1)第八百二十七節 組建班底(2)第五百九十一節 反應第五百零九節 諸夏(1)第四十章 曾經的屈辱第五百三十三節 餘波(1)第一百九十七章 面聖 (1)第五百九十二節 陳惠的陷阱第三百一十七節 富民第八百八十一節 合流第一百七十一章 考察(1)第一百一十七章 利誘(3)第兩百四十節 刺張(1)第七十二章 風雲(1)第四十一章 嘴炮無雙第六百二十八節 匈奴的陰謀第一百七十九章 調研(2)第兩百六十一節 天子的要求第八百四十六節 別離(1)第八百八十九節 塞下的變遷第八百一十七節 技術人生(1)第一百九十一章 鄉社自治互助制度(1)第八百一十四節 衛皇后的驚喜第四百九十一節 佈置工作第三百零四節 ‘君子’之怒第六百九十三節 秉畀炎火(1)第七百八十節 長孫訴苦第三十五章 讀書有方法第四百二十六節 風暴(1)第三百七十六節 漢!外交官!第五百四十節 互相試探(1)第六百五十一節 震撼(2)第四百六十三節 迎戰(2)第六百四十一節 定策(1)第兩百七十三節 李廣利回朝第四十二章 皇長孫第四百八十四節 負荊請罪(2)第四百八十五節 冥土追魂張子重第八百九十二節 張子重必須死第四百九十四節 各方的反應第五百二十節 父子(2)第兩百五十九節 天子來了(2)第七百五十二節 說服第五百節 張子重老師第五百五十五節 巫蠱之禍?(2)第五百五十一節 大忠臣張子重第三百九十六節 嬰兒保衛戰(1)第六百零九節 挖個坑埋了你第十九章 交易第一百零三章 桑弘羊(2)第兩百一十一節 富足(1)第三百九十七節 嬰兒保衛戰(2)第四百零七節 對策(2)第一百一十章 地圖(2)第七百九十一節 閒聊(2)第兩百八十一節 論兵西域(2)第八百八十九節 塞下的變遷第八百節第八十八章 請治一縣第一百零五章 馬屁精第一百零一章 所謂奸佞第八百四十五節 膨脹的烏恆第兩百九十九節 爾虞我詐(2)
第五百九十五節 快刀斬亂麻第四百零七節 對策(2)第八百三十七節 大司農的瘋狂第一百七十三章 鄉校(1)第五百五十七節 馬政與小弟第一百五十八章 回家(1)第七百六十七節 劉進的轉變第一百一十五章 利誘(1)第一百四十二章 同僚(1)第三百八十三節 徵辟丁緩(1)第五百四十九節 蚩尤之怒(4)第五百九十七節 砍瓜切菜(2)第兩百四十九節 開疆拓土漁政局第五百二十八節 要有槍桿子!第一百零九章 地圖(1)第三百三十三節 有其師必有其徒(1)第兩百二十四節 反應(1)第六百三十節 烏孫來使(2)第四百四十節 恐怖的少府(1)第八百九十三節 和平與戰爭第兩百九十一節 小麥豐收第八百三十六節 覺悟(2)第一百六十章 衆生百態第一百八十七章 官僚(2)第七百三十八節 動員(2)第六百七十四節 恐怖的漢朝(2)第四百五十三節 吾何執?吾執射第兩百四十一節 刺張(2)第兩百二十三節 上任(3)第四百五十八節 君心難測第八百一十節 風暴(2)第三百五十三節 長樂宮宴(4)第兩百八十六節 馬蹄鐵第八十一章 面聖(2)第三百九十二節 摸着石頭過河第四百二十六節 風暴(1)第三百四十節 三世發展理論(2)第一百一十五章 利誘(1)第八百二十七節 組建班底(2)第五百九十一節 反應第五百零九節 諸夏(1)第四十章 曾經的屈辱第五百三十三節 餘波(1)第一百九十七章 面聖 (1)第五百九十二節 陳惠的陷阱第三百一十七節 富民第八百八十一節 合流第一百七十一章 考察(1)第一百一十七章 利誘(3)第兩百四十節 刺張(1)第七十二章 風雲(1)第四十一章 嘴炮無雙第六百二十八節 匈奴的陰謀第一百七十九章 調研(2)第兩百六十一節 天子的要求第八百四十六節 別離(1)第八百八十九節 塞下的變遷第八百一十七節 技術人生(1)第一百九十一章 鄉社自治互助制度(1)第八百一十四節 衛皇后的驚喜第四百九十一節 佈置工作第三百零四節 ‘君子’之怒第六百九十三節 秉畀炎火(1)第七百八十節 長孫訴苦第三十五章 讀書有方法第四百二十六節 風暴(1)第三百七十六節 漢!外交官!第五百四十節 互相試探(1)第六百五十一節 震撼(2)第四百六十三節 迎戰(2)第六百四十一節 定策(1)第兩百七十三節 李廣利回朝第四十二章 皇長孫第四百八十四節 負荊請罪(2)第四百八十五節 冥土追魂張子重第八百九十二節 張子重必須死第四百九十四節 各方的反應第五百二十節 父子(2)第兩百五十九節 天子來了(2)第七百五十二節 說服第五百節 張子重老師第五百五十五節 巫蠱之禍?(2)第五百五十一節 大忠臣張子重第三百九十六節 嬰兒保衛戰(1)第六百零九節 挖個坑埋了你第十九章 交易第一百零三章 桑弘羊(2)第兩百一十一節 富足(1)第三百九十七節 嬰兒保衛戰(2)第四百零七節 對策(2)第一百一十章 地圖(2)第七百九十一節 閒聊(2)第兩百八十一節 論兵西域(2)第八百八十九節 塞下的變遷第八百節第八十八章 請治一縣第一百零五章 馬屁精第一百零一章 所謂奸佞第八百四十五節 膨脹的烏恆第兩百九十九節 爾虞我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