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節 迷茫與振奮的人們

新豐縣,驪鄉之中。

趙過穿着麻枲粗衣,在幾個隨從的引領下,攀爬上陡峭的驪山,站在山巔,他凝視着這驪鄉的土地。

驪鄉地方不大,攏共就八亭三社,戶口也不多,攏共編戶齊民只得五百三十五戶,人口三千。

最小的一個亭,甚至只有二十戶人家。

這裡的百姓與人民的生活,全然處於靠天吃飯,隨緣而獲的時代。

老天爺賞臉,能風調雨順,百姓的日子就能過的下去,不然……

就是賣兒賣女,典妻當田,甚至出賣自己,苟活下來。

若在以前,驪鄉的問題,根本就是無解的。

但現在,卻有了一絲轉機。

驪鄉最大的地主馬氏,已經成爲了新豐縣最大的‘張吹’。

這一個多月來,馬家主動配合了驪鄉新任遊徼、薔夫,將那些被自己家隱匿的‘寄客’‘逆旅’報了上去,還將隱匿的上千畝土地,申報到了官府,重新繳納了今年未繳的田稅、口賦。

不止如此,馬家還積極在各亭鼓動和宣講新縣尊的法令和政策。

與驪鄉薔夫曾勝等人,動員了兩百多名青壯,利用秋收前的空餘時間,重新修葺了驪鄉通向新豐城的道路。

有了地方上的豪強配合與合作,自然,驪鄉的事情就好處理的多了。

可是……

“水啊!必須解決驪鄉缺水的問題!”趙過望着驪山的風光,嘆了口氣。

這十餘日來,他已經四次來到驪鄉走訪和調查了。

爲了解決驪鄉百姓土地產出少的問題,他鞋子都踏破了好幾雙。

但……

卻一直沒有什麼思路。

驪鄉多山地,超過六成的土地,是在驪山之上的梯田。

山上的梯田,想要引水,千難萬難!

哪怕是張侍中計劃的小水利,對於這些在山上的田地也是無能爲力。

而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驪鄉百姓就得世代貧困下去。

“是得解決水渠的問題啊……”跟在趙過身後,驪鄉現在的薔夫曾勝,聞言也是感慨不已。

作爲太學生,曾勝到驪鄉這裡上任也有一個月了。

在上任之初,這個過去太學之中的天之驕子,也是躊躇滿志,想要造福百姓,通過自己的雙手,建立一個世外桃源。

但很快,曾勝就發現,書上所學的東西,沒有多少可以用到實際理政上。

縱然,自己上任的時候,天時地利人和齊備,驪鄉人民也都很支持他這個新來的薔夫。

特別是張侍中前些時日在長安面奏天子之時,提出了‘建小康、興太平’並得到了天子的肯定和讚賞,將新豐縣列爲漢家‘致太平’的試點。

輿論、民心和人心,一下子就都被鼓舞起來。

除了馬家外,驪鄉的其他十幾戶地主、士大夫甚至是貴族,也都紛紛表示‘願爲明公建小康、興太平鞠躬盡瘁,傾其所有!’。

馬原甚至還親口承諾,鄉官有任何需要,都可以像他開口。

他就算是賣掉全部家產,也一定會支持‘侍中公建小康,興太平’。

不止如此,還有長安來的貴人,也表示,驪鄉是他的第二故鄉,願意出錢出人出力,爲驪鄉‘建小康、興太平’。

可問題是——驪鄉超過六成土地,是山上的梯田。

錢再多,物資再多,也不能把這些土地,從山上搬下來,更沒有辦法將這驪山搬走。

“也不知道張侍中何時歸來……”曾勝嘆息着,望向長安方向:“侍中公天縱奇才,或許能有辦法解決驪山的難題……”

“或許吧……”趙過也是嘆了口氣。

自上任爲新豐農都尉以來,他就一直奔走在新豐各鄉亭之間,其他鄉的事情,都好解決。

就這個驪鄉,讓他無從下口。

可越是如此,他就越和驪鄉犟上了。

趙過就不信了!

驪鄉的問題還解決不了了!

即使他不行,不是還有張侍中嗎?

想着張侍中,趙過心裡面就踏實了起來。

張侍中在長安面呈天子,提出了‘三世說’,更立下軍令狀,三年令新豐家家戶戶達到‘五十畝之田,兩畝之宅,種兩桑、半畝葵,五十本蔥、家養二母彘、十雞’的目標,再用五年,使關中達到,二十年令天下大半如是!

這個承諾和宣言一出,不止是公羊學派的士大夫們熱血沸騰,腦子裡滿是‘沖沖衝’。

其他學派的人,也都是戰戰兢兢。

哪怕是趙過這樣的官吏,也是隻覺得振奮不已!

漢興百年,這是第一個明確提出奮鬥目標和計劃的聲音!

而且,這個計劃,還不是很難實現。

或許,小康世界或者太平世界的階段太高,暫時高不可攀。

但這個初級目標,卻只要認真去做,就能夠做到的。

甚至當代人都能見證成果!

只是想着此事,趙過心裡面就充滿了鬥志!

人生在世,如白駒過隙,逝者如斯夫。

既然生於此世,總該做點什麼,留點什麼給子孫後代。想到這裡,趙過就充滿期待的看向長安方向,在心裡想着:“張侍中回來後,必定可以有辦法解決驪鄉的問題!”

這個侍中官,既敢於在天子和天下面前,立下這樣的誓言,他就一定有辦法解決驪鄉的問題!

…………………………………………

與趙過一般,胡建現在也稍微有些迷茫。

他如今正在新豐縣的縣獄之中巡視。

作爲執掌新豐司法與刑獄的縣尉,胡建上任以來,便埋首於新豐的獄訟中。

和儒家的官吏,對於獄訟唯恐避之不及不同。

胡建特別重視獄訟。

上任以來,不僅僅下令抽調過去的全部案卷,逐一審覈,平反了許多冤假錯案,釋放了數十名被誤判、誣陷的百姓,緝捕了三十多個過去靠着保護傘保護的罪犯。

他還每斷一案,就將案件的詳細經過和情況,講解給左右官吏,特別是那些公考後分配到他手下的年輕人聽。

這也是法家的傳統了。

只要有一個法家士子當官,很快就能帶出幾十個甚至上百個精通法律和刑訟的中低級官員。

只要這些人裡,能有三五個能成才。

十年後就能爆出數百甚至上千人的法家官僚組織。

迅速就能在人數和質量上與儒家取得平衡。

只是……

胡建卻總感覺有些彆扭。

渾身都有些難受。

上任這一個多月,差不多兩個月。

他每日加班加點,每月除了休沐日後,一直都在堅持辦公。

寫下來的簡報,堆起來足足有一尺多高。

辦的案子也有數百件了。

內心的困惑和疑問,卻是越來越多,越來越大。

特別是當長安傳來張侍中要‘建小康,興太平’後,他內心的困惑和疑慮就更多了。

他是法家門徒,信奉的是商君、韓非子的學問與道理。

可現實,卻與理想出現了巨大的鴻溝。

而他又是家傳家學,沒有師長可以請教,只能自己琢磨。

這讓他很難受。

“或許,等張侍中回來,我可以向他請教一二……”胡建在心裡想着。

法家弟子向儒家或者黃老學派的人請教,這不算什麼恥辱。

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法家的傳統了。

李悝先生在子夏先生門下聽講,隨後發動了諸夏的第一次變法。

商君與屍子爲師,隨後就輔佐孝公,變法於秦。

韓非子就更了不起了,作爲荀子門徒,他卻成爲了戰國最後一位集大成者的法家思想家。

漢季的法家代表人物,先帝大臣晁錯,也曾師從鴻儒伏生,授以《尚書》。

以春秋決獄,而與儒家結盟的當代法家巨頭,故御史大夫張湯,更是曾求教於董仲舒。

而在胡建看來,自己的頂頭上司,或許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能解答他疑慮的人了。

………………………………

與趙過、胡建的迷茫不同。

貢禹現在感覺渾身都充滿了力量,整個世界在他眼裡都已經變得豐富多彩,美妙無比。

他穿着一雙布鞋,走在臨渭鄉的道路上。

過往行人與百姓,紛紛向他問好:“貢公子安!”

貢禹滿臉笑容,一一回應着。

而在他的身前與身後,數百名青壯,正在奮力的揮舞着手裡的工具,將鄉中各亭的道路整修起來。

十幾個通過公考分配到臨渭鄉的年輕人,則在督導和指揮着,甚至親自帶領着人民,將道路拓寬、加固。

以爲秋收後的渠道建設做準備。

走到一個亭中,貢禹帶着人進了亭裡,讓人將一塊木牌立起來。

亭中的父老,立刻就圍了過來。

“貢公子……貢公子……”一個稍微有些駝背的老人,拄着柺杖,將幾個煮熟的雞蛋,塞到貢禹手裡,咧着嘴笑着道:“這是老朽剛剛煮好的雞蛋,公子和諸位明公都吃一個吧……”

貢禹連忙推辭道:“晚輩吃過朝食了……況且,也不敢勞煩長者……”

那位老人卻是怎麼都不肯依從,強行將那幾個雞蛋,塞到貢禹手裡,他的力氣是那麼的大,以至於貢禹根本推辭不掉。

拿着手裡的那幾個還帶着餘溫的雞蛋,貢禹心裡滿是感慨,身體更是充滿了力量!

他對老人深深一鞠躬,拜道:“老大人拳拳愛意,小子心領,獨願盡力於侍中‘建小康、興太平’之倡!令我父老,無災無害,溫飽富足!”

老人聽着,滿帶笑意的點點頭,拄着柺杖,巍顫顫的離開。

望着老人遠去的背影,貢禹內心感慨萬千。

自上任臨渭鄉以來,貢禹已經走遍了全鄉十二亭,幾乎可以閉着眼睛背出全鄉各亭的人口、土地、戶數和民風習俗。

而鄉中的百姓,也因此幾乎都認得了他,更親切的稱他爲‘公子’。

在漢室,可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被百姓稱爲‘公子’的。

特別是官吏!

能被人民稱爲公子的人,一定是年輕,且爲百姓辦過事,深得名望的才俊。

就像現在的御史中丞暴勝之,在齊魯一帶,甚至整個天下,無數人都親切的稱他爲‘暴勝之公子’。

而貢禹之所以能如此得民心,最重要的緣故,就是他一上任就宣佈——我要修渠道!

而且不是修一條,是七八條!

也不是嘴炮,而是拿出了規劃,秋收以後就修!

一開始,鄉中百姓還有些不信。

但隨着時間推移,當貢禹每天都跑到各亭,不厭其煩的宣講政策,表示‘一定會修’。

加上鄉中的士紳地主,也都紛紛站臺。

人民自然信了。

而關中人民,恐怕是漢家天下最熱衷於水利修建的人民了。

這是有着悠久傳統的。

當年秦國,甚至爲了修鄭國渠,連最愛的戰爭也不打了。

上上下下都擼起袖子,大幹特幹,花了十幾年,將鄭國渠修成。

故而,在關中人民心裡,誰給他們修渠道,誰就是親人!

這令貢禹立刻就在臨渭打開了局面,贏得了百姓的擁戴。

像現在這樣,一言不合就塞雞蛋、水果的老人,近十幾天來,貢禹幾乎每天都會遇到。

他手下的屬下官吏們,也隔三差五會遇到幾次。

現在臨渭鄉的情況,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就差一點就能達到書上所說的三王之治時‘畫衣服而民不犯’的境界。

這令貢禹,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之中。

也令他麾下的太學生們和公考士子們,沉浸於一片樂觀和昂揚的奮鬥情緒之中。

很多人都覺得,民心可用!

臨渭鄉三年之內別說什麼‘五十畝之田,兩畝之宅,種兩桑、半畝葵,五十本蔥、家養二母彘、十雞……’了。

就是嘗試一下,挑戰孟子所說的‘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也不是不可能。

甚至於,說不定能達到老子之所謂的‘雞犬相聞,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的境界。

而處於這樣的社會之中,貢禹感覺,自己身上的每一個毛孔都在舒服的吶喊着。

如今,在新豐,不止臨渭鄉的氣氛和情況,好得不得了。

以貢禹所知,王吉所在的枌榆社、楊望之所在新豐鄉,都是如此。

人人都充滿了幹勁,個個都充滿了力量。

恨不得將一個時辰當兩個時辰用。

理想之中的世界,更是似乎在像他們招手。

以至於貢禹興奮的寫信回家給自己的長輩說: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禹今聞道,願殉道而死!

而事實也確實如此!

此刻的貢禹與他的師兄弟們,以及聚集在他們身邊的士子、吏員們,差不多都有類似的感覺。

人人都處在理想可以實現,抱負就要實踐的亢奮與興奮之中。

帶着這樣的情緒,貢禹將手裡的雞蛋交給身後的一個吏員,然後重重的將那塊木牌砸進亭前的土地裡。

木牌上,用着顏料匯出了一條渠道。

這將是新豐縣即將動工的第一條渠道!

將渭水引入臨渭兩岸高地的渠道。

雖然不長,最多十里長。

但它將只是一個開始!

更將是拉開新豐‘建小康、興太平’事業序幕的開始!

從這條渠道開始,在今年冬天,僅僅是臨渭,就有七條大小不一的渠道將要動工,還將有數十臺水車,將被安置到臨渭兩岸,將水帶到原先灌溉不到的高坡上,帶到原本貧瘠的鹽鹼地裡。

灌溉全鄉八千畝土地,使之增產增收。

“諸君!”貢禹大聲招手,說道:“讓吾輩來幹一番大事業吧!”

“小康之治,太平之世,從此而起!”

立刻,歡聲雷動。

對於這些年輕人,以及臨渭鄉的百姓們來說。

他們渴望着富足、安定的生活,已經很久很久了。

所以這條即將開工的渠道的名字,貢禹已經想好了。

就叫太平渠!

爲了太平世而建的渠道!

爲了理想而建的渠道!

………………………………

本書貌似獲得了qq閱讀安卓平臺集贊求免推薦的名額~

qq閱讀的同學們,麻煩給作者君投個票,很關鍵~

今天有些感冒,等會不知道還有沒有~~~~~~~~~

第兩百六十四節 諸夏第一百二十一章 太子召見第七百一十三節 烏孫的野望第七百七十節 三年平羌第七百七十六節 湟河都尉第三百六十六節 一張白紙出南陵(3)第八百零四節 太孫(2)第四百六十九節 合縱連橫第五百二十二節 難題(1)第三百八十九節 義之所在第一百一十章 地圖(2)第三百八十四節 徵辟丁緩(2)第兩百五十五節 影響第四章 神奇的空間(1)第一百一十六章 利誘(2)第五百二十節 父子(2)第十八章 冰火兩重天第六十二章 災難第七百二十三節 五銖錢最高!第一百六十四章 朱安世(3)第七百九十四節 入甕(3)第四百九十四節 各方的反應第八百六十九節 十面埋伏(1)第三十四章 有朋自遠方來(2)第六百二十八節 匈奴的陰謀第兩百八十一節 論兵西域(2)第四百三十六節 鄉黨子弟第一百九十九章 准許第四百四十一節 恐怖的少府(2)第一百七十八章 調研(1)第四百三十二節 底牌第三百三十一節 信武君(1)第五百九十五節 快刀斬亂麻第兩百八十二節 張郎妙計安西域(1)第三百一十八節 新生(1)第二十章 皆大歡喜第八百七十一節 十面埋伏(3)第五百五十七節 馬政與小弟第兩百零五章 鉤弋夫人(2)第五百節 張子重老師第九十二章 建立班底(1)第六百七十四節 恐怖的漢朝(2)第五百七十七節 收穫與決定第兩百九十二節 安排第兩百二十四節 劉進的內疚第兩百三十二節 公務員考試(3)第八百六十八節 強勢(5)第六百一十四節 中央集權第五百一十三節 貪婪的工商署(1)第四百一十二節 各自的抉擇第一百六十九章 團結【求訂閱】第五百零七節 嚴禁公款吃喝第三百七十一節 天子的難題(1)第一百一十一章 統一戰線(1)第五百一十二節 希望之地(2)第一百一十九章 黨同伐異(2)第一百六十九章 數字與符號第一百六十一章 恩怨分明第一百零一章 所謂奸佞第六百二十二節 種子第兩百九十四節 面聖(1)第十二章 遇挫而歸第五百四十九節 蚩尤之怒(4)第八百二十六節 組建班底(1)第一百八十六章 官僚(1)第七百三十一節 見賢思齊趙充國第五百八十三節 演技派(1/3)第三百七十七節 洗腦技術哪家強?(1)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節 天下誰屬(2)第六百一十六節 世界線變動第三百九十一節 明悟第一百零九章 地圖(1)第七百零四節 融資手段第七百四十九節 醫扁鵲的遺產第五百一十二節 希望之地(2)第三百一十一節 碾壓(3)第兩百二十二節 上任(2)第六百七十節 抉擇(1)第一百六十五章 弟子第六百二十七節 匈奴人眼中的張蚩尤(2)第八百一十四節 衛皇后的驚喜第五十一章 首富之子第三百五十九節 粉碎巫蠱(1)第四百二十六節 風暴(1)第四十一章 嘴炮無雙第一百九十三章 鄉社互助自治制度(2)第四百二十七節 風暴(2)第六百零五節 不幸與幸運第一百六十三章 朱安世(2)第一百零四章 趙過!第五百零八節 別人家的孩子死不完第三百一十九節 新生(2)第六百六十九節 交易(2)第七百節 入我甕中(1)第六百二十六節 匈奴人眼裡的張蚩尤(1)第兩百四十五節 反應(2)第四百四十九節 劉胥請罪第四百一十節 崩壞的世界(1)第七章 我非螻蟻!第一百六十一章 恩怨分明
第兩百六十四節 諸夏第一百二十一章 太子召見第七百一十三節 烏孫的野望第七百七十節 三年平羌第七百七十六節 湟河都尉第三百六十六節 一張白紙出南陵(3)第八百零四節 太孫(2)第四百六十九節 合縱連橫第五百二十二節 難題(1)第三百八十九節 義之所在第一百一十章 地圖(2)第三百八十四節 徵辟丁緩(2)第兩百五十五節 影響第四章 神奇的空間(1)第一百一十六章 利誘(2)第五百二十節 父子(2)第十八章 冰火兩重天第六十二章 災難第七百二十三節 五銖錢最高!第一百六十四章 朱安世(3)第七百九十四節 入甕(3)第四百九十四節 各方的反應第八百六十九節 十面埋伏(1)第三十四章 有朋自遠方來(2)第六百二十八節 匈奴的陰謀第兩百八十一節 論兵西域(2)第四百三十六節 鄉黨子弟第一百九十九章 准許第四百四十一節 恐怖的少府(2)第一百七十八章 調研(1)第四百三十二節 底牌第三百三十一節 信武君(1)第五百九十五節 快刀斬亂麻第兩百八十二節 張郎妙計安西域(1)第三百一十八節 新生(1)第二十章 皆大歡喜第八百七十一節 十面埋伏(3)第五百五十七節 馬政與小弟第兩百零五章 鉤弋夫人(2)第五百節 張子重老師第九十二章 建立班底(1)第六百七十四節 恐怖的漢朝(2)第五百七十七節 收穫與決定第兩百九十二節 安排第兩百二十四節 劉進的內疚第兩百三十二節 公務員考試(3)第八百六十八節 強勢(5)第六百一十四節 中央集權第五百一十三節 貪婪的工商署(1)第四百一十二節 各自的抉擇第一百六十九章 團結【求訂閱】第五百零七節 嚴禁公款吃喝第三百七十一節 天子的難題(1)第一百一十一章 統一戰線(1)第五百一十二節 希望之地(2)第一百一十九章 黨同伐異(2)第一百六十九章 數字與符號第一百六十一章 恩怨分明第一百零一章 所謂奸佞第六百二十二節 種子第兩百九十四節 面聖(1)第十二章 遇挫而歸第五百四十九節 蚩尤之怒(4)第八百二十六節 組建班底(1)第一百八十六章 官僚(1)第七百三十一節 見賢思齊趙充國第五百八十三節 演技派(1/3)第三百七十七節 洗腦技術哪家強?(1)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節 天下誰屬(2)第六百一十六節 世界線變動第三百九十一節 明悟第一百零九章 地圖(1)第七百零四節 融資手段第七百四十九節 醫扁鵲的遺產第五百一十二節 希望之地(2)第三百一十一節 碾壓(3)第兩百二十二節 上任(2)第六百七十節 抉擇(1)第一百六十五章 弟子第六百二十七節 匈奴人眼中的張蚩尤(2)第八百一十四節 衛皇后的驚喜第五十一章 首富之子第三百五十九節 粉碎巫蠱(1)第四百二十六節 風暴(1)第四十一章 嘴炮無雙第一百九十三章 鄉社互助自治制度(2)第四百二十七節 風暴(2)第六百零五節 不幸與幸運第一百六十三章 朱安世(2)第一百零四章 趙過!第五百零八節 別人家的孩子死不完第三百一十九節 新生(2)第六百六十九節 交易(2)第七百節 入我甕中(1)第六百二十六節 匈奴人眼裡的張蚩尤(1)第兩百四十五節 反應(2)第四百四十九節 劉胥請罪第四百一十節 崩壞的世界(1)第七章 我非螻蟻!第一百六十一章 恩怨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