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節 夏侯始昌的驚訝

車軲轆咕咕的響動着,端坐在安車之上,今年已經年近七十的夏侯始昌,滿頭白髮,身形消瘦,腰背皆彎,看上去似乎已是風燭殘年。

但那雙似乎永遠充滿着智慧和溫暖的眼睛,卻在無時無刻的鼓勵着他的弟子、門徒們。

讓人如沐春風,情不自禁就生出孺慕之情。

作爲《春秋公羊》學的專家,兼《尚書》界的研究大能。

夏侯始昌雖然沒有接受過正統的《春秋公羊》教育,不是董仲舒和胡毋生這兩個主要公羊學派支系出生的。

但是……

他曾拜入濟南鴻儒伏公門下,得授《洪範五行傳》,而授他《洪範五行傳》的伏公來頭很大,其乃太宗名士,儒門精神領袖伏生之後。

此人地位,相當於公羊學派的公羊壽,是漢季尚書學派的祖師爺。

僅僅是他保存了《尚書》,使其能重見天日這一功勞,就足以讓人頂禮膜拜。

太宗在位時,曾敬爲國老,遣晁錯爲弟子,從其受《尚書》。

是故,夏侯始昌雖然沒有董仲舒、胡毋生那麼有名,但在公羊學派的地位一點都不低。

在董仲舒去世後,他就成爲了公羊學派內部的領袖之一。

連當今天子也異常敬重其學問、品德,任爲昌邑王太傅。

“老師……”一個儒生捧着一副簡書,恭身來到夏侯始昌的車駕前,拜道:“長安來信!”

“拿來……”夏侯始昌擡起頭,輕聲說道,他是魯人,所以口音裡有濃重的魯音,聽起來和天下盛行的雅語有些格格不入,大約就像後世的廣東人講普通話,聽着有些含糊。

但他並不打算改——雖然其實他可以講一口純正的關中雅語。

然而除了面見天子以外,其他所有時候他都是以魯音與人交談。

因爲,對於所有魯地儒生而言。

魯音不僅是他們的驕傲,更是他們用來提醒和警示自己不要忘記使命的象徵。

就像勾踐臥薪嚐膽的那個苦膽。

很快,那個儒生就將簡書呈遞到夏侯始昌面前,他微微攤開,放到一個專門用來閱讀竹簡的書架上,然後看了起來。

“丞相要垮臺了啊……”微微的看了看書簡上的內容,夏侯始昌就微微掐指算了算,嘆道:“徵兆早有啊,去歲樑父山莫名起火,山火燃掉了天主廟的承柱,丞相者,承奉天子,相助社稷也!”

此話一出,左右皆敬拜:“老師英明!”

與董仲舒、胡毋生一系的傳授方式不同,夏侯始昌的門徒弟子,多是其宗族門人。

這種家傳經書的方式,在如今依然昌盛不已。

如《春秋》的另外兩個小學派,鄒氏傳與夾氏傳,就是通過這種方法延續。

父傳子,子傳孫。

外人若想一窺其經書,通常要付出真金白銀。

價格高到很多時候就連王侯也承受不起。

譬如,當年賈誼賈長沙欲觀鄒氏傳,以其名聲地位,尚且付出了五百金,才被許可一觀。

而夏侯始昌的家學,外人想要學習,一般來說,先準備一千金再說。

只是……

環顧四周,夏侯始昌微微一嘆,家傳經學的方式,可以保證經義和知識被自己家族壟斷。

但卻缺乏活力,難以適應越來越激烈的漢家思想界的變化。

但他又捨不得和董仲舒、胡毋生等人一般,將自己畢生心血,平白傳授給不相干的人。

這是魯人根深蒂固的思維。

吝嗇、保守、頑固和固執己見。

他早知道自己的這些毛病,也早明白要改。

但和魯音一樣,他拒絕!

概因這是魯人的驕傲。

wWW⊙Tтkā n⊙c o

他伸手出來,立刻有兩個孫輩上前,攙扶起他。

“祖父大人……”一個年輕的小傢伙,將夏侯始昌的鳩杖遞給他,然後小心的扶着夏侯始昌,問道:“您要去哪裡?”

“吾要去面見大王!”夏侯始昌回頭看着這個年輕人,眼中滿是慈愛,對他來說,這個雖然只是族人之子的年輕人,卻必可承他衣鉢,所以話語之中滿是溫柔:“長安城將有大變,吾身爲太傅,當爲大王畫之!”

沒有人能拒絕帝師的誘、惑。

當年申公九十歲,一遇天子傳喚,便不顧車馬勞頓,遠行數千裡來到長安。

夏侯始昌記得很清楚,當年,他就站在道路邊,望着朝廷使者恭敬的尊請申公入朝。

可惜……

自孔子以降,魯人就似乎被詛咒了一樣。

先是孔子周遊列國終不得用。

然後又是曾子、子思,困於魯國,不得伸張。

而子夏、孟子、荀子卻名動天下,風光無比。

等到了秦季,魯地儒生瘋狂涌入咸陽,匯聚在秦始皇和秦二世之下,企圖勸說他們行儒家之政。

結果,秦始皇焚書坑儒,狠狠的抽了他們一巴掌。

二世倒是蠻敬重他們的。

但是……

秦二世而亡……

其後,魯地儒生們,在秦末的戰亂之中,一次次的押寶。

他們最開始擁護臧霸,然後臧霸gg了。

接着又擁護田橫兄弟。

田橫兄弟gg。

最後又宣佈效忠項羽,項羽倒是很敬重他們。

但亥下一戰,項王自刎烏江,魯儒們發現,那個曾經被他們瞧不起、看不上、覺得不可能成功的流氓頭子,草民出生的泗水亭長劉邦坐到了天子寶座上。

這可太尷尬了。

於是,魯儒們在項羽敗亡後,打起爲‘項羽盡忠’的旗幟。

號稱要和劉氏漢室魚死網破。

劉邦聞言勃然大怒,下令調集重兵,將魯地圍了個水泄不通。

其時周勃陳平,秣兵歷馬,韓信蕭何,引兵在外。

魯儒們嚇得雙股戰戰,於是肉袒而降。

想着這些往事,夏侯始昌的內心就充滿了恥辱。

在事實上來說,漢季社會輿論的‘新王論’的興盛,魯儒們貢獻不小。

在某個程度上來說,再沒有比魯地儒生更希望漢室滅亡,改朝換代的人了。

因爲,只要劉氏統治存續一天,那他們一天就要承受那些恥辱和痛苦。

高帝曾在儒生帽子裡撒尿,而被他撒尿的那個儒生恰好是魯地出生……

高帝也曾經見到一個戴儒冠的儒生,氣不過來就一腳踹飛他,將他踹泥水裡,不巧那人也是魯人……

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高帝與酈食其的故事,將這位漢高帝太祖皇帝對儒生的厭惡之情表現的淋漓盡致。

是故,魯地儒生在漢季百年來,一直在痛苦、猶豫和恥辱之中掙扎。

但造反這種事情,他們又不敢。

就只好跟着鼓譟新王論,提出‘漢家堯後’的理論,到處宣揚劉氏應該退位讓賢。

而在另一方面,正因爲得不到,所以他們又無比憧憬和嚮往,輔佐天子,治齊昇平。 шωш☢tt kan☢C〇

可惜……

哪怕是申公,最終也從長安鎩羽而歸。

曾經強盛一時,號稱‘儒宗’的魯儒學派更是沉寂了下去。

夏侯始昌雖然其實並非正統儒生,更非魯儒一系。

但他是魯人,對於魯儒們的遭遇感同身受,非常同情。

心裡面也同樣也有着類似的念頭和想法。

如今,長安政局變動,讓他看到了一絲曙光。

……………………………………

半個時辰後,夏侯始昌就在族人門徒的攙扶、簇擁下來到了昌邑王的王駕攆車之前。

“大王!”夏侯始昌巍顫顫的喊了一聲。

坐在攆車上,正閉目養神的昌邑王劉髆立刻就睜開眼睛,下令停車。

“太傅怎麼來了?”劉髆在兩個侍從攙扶下,走下攆車。

作爲當今天子的第四子,劉髆很年輕,他今年纔不過二十四歲,但……他的樣子卻很虛弱,看上去弱不禁風,彷彿風一吹就要吹倒。

沒辦法,劉髆十三歲被立爲昌邑王,然後遠離長安,來到了繁華的昌邑。

樑齊之間,自古多美人。

年少的昌邑王,如何抵禦得住溫柔鄉的侵蝕,不過七八年就已經變成這個模樣了。

但劉髆對於夏侯始昌卻是極爲敬重的。

不止因爲這位老大人是他父皇親自爲他挑選的太傅。

更因爲他的親人們,都暗示過他,欲要入繼大統,就必須得到太傅的扶持。

“大王……”夏侯始昌看着臉色蒼白,看上去氣色很不好的昌邑王,心裡也是嘆了口氣。

本來這位大王是儲位最強有力的競爭者。

他的外家是貳師將軍海西候李廣利,手握重兵,他本人也很得當今喜愛,性格也頗類當今,聰明、伶俐有果決。

不似太子,優柔寡斷,常有婦人之仁。

但……

就是這個身體太糟糕了!

哪怕是六十三歲的當今,恐怕身體也要比這位昌邑王好太多太多了。

但奈何,在女色問題上,這位大王誰勸都沒用。

哪怕是在這朝覲長安的路上,夏侯始昌每天都能見到有美人被送到他的攆車和行宮裡。

所以,夏侯始昌也只是嘆了口氣,作爲公羊學派的讖諱大師,夏侯始昌一直認爲一切在冥冥中早有決斷。

凡人只能順勢而爲,不可逆勢而求。

所以,他強行嚥下勸誡的話語,微微拜道:“回稟大王,老臣剛剛得到了長安的消息,說是太僕公孫敬聲事涉巫蠱大逆,已經被下獄了,丞相公孫賀也上書請罪……”

劉髆一聽,笑道:“寡人還以爲什麼事情呢?昨日寡人就已經知道了此事了!”

他微微笑了笑,道:“只是不敢勞動太傅,所以就沒有驚動您……”

“大王既然已經知道此事了,那麼,大王有何決斷?”夏侯始昌目光灼灼的看着劉髆,此刻他希望這位昌邑王能對他說一句‘請太傅爲寡人畫此大業’。

然後,劉髆卻是苦笑了一聲,道:“寡人能有什麼決斷?要有決斷也該是父皇來做!”

他看着夏侯始昌,輕聲道:“太傅可知,如今長安政壇,早已經發生了劇變!”

他拍拍手,一個年輕官員,就捧着一堆竹簡,送到夏侯始昌面前,劉髆苦笑着道:“請太傅看完這些簡牘再來與寡人談朝政罷!”

若是以前,劉髆若是知道公孫賀父子要垮臺、滅亡。

說不定他會打起精神,去找所有能找的關係,極力的謀劃奪嫡。

但現在……

劉髆覺得有那個功夫,不如去多睡幾個妹子。

甚至……

劉髆覺得,與其費盡心思的去謀奪儲位,倒不如交好那個張子重,讓他教幾招養生之術,讓自己能多活幾年。

長命百歲纔是硬道理啊!

夏侯始昌看着劉髆,又看着自己眼前的簡牘。

有些不可思議,但他還是忍住了內心的急切,招了招手,讓門徒子孫捧着那些竹簡,爲他讀閱。

“夏五月,駙馬都尉金日磾舉南陵人張子重爲秀才,太常審查,報曰:駙馬都尉所舉秀才,品性純良、德才兼備,天子曰可,隨之召見秀才,對奏蓬萊獻《王命論》,上聞而大悅,命爲侍中,侍中辭曰:願爲陛下牧一縣,以觀其效,天子悅,以新豐爲皇長孫進食邑地,以侍中張子重領新豐事……”

“丞相孫公孫柔因誣陷、謀害侍中張子重,下獄論罪!”

“夏六月,侍中張子重履任新豐,行公考,長孫親臨,天子幸之……”

………………………………

隨着那幾個子侄門徒的宣讀,夏侯始昌這纔想起來,前不久他似乎得到消息,太學祭酒董越打算代父收徒,而對象正是那個張子重!

但他沒有放在心上,以爲只是一個倖臣罷了。

而董越這個沒節草的傢伙,在捧臭腳。

但現在,隨着這些詳細的信息和情報,被披露在他面前。

夏侯始昌這才醒悟,一個前所未有的政壇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而丞相公孫賀父子,甚至就是因爲這個新星之故而倒臺的。

至少,有一半的緣故是因爲對方。

更可怕的是,這個政壇新星,不像過去的那些天子寵臣和倖臣,不學無術,只是靠着逢迎拍馬。

他的學術造詣功底,深厚的可怕。

人稱張蚩尤!

穀梁學派、左傳學派,都已經在他面前一敗塗地。

他敬獻天子的王命論以及送給董越的《春秋二十八義》據說都有大師之風。

以至於關中人自豪的將其與賈誼、終軍相提並論!

“大王可有更多有關此子的消息和情報嗎?”夏侯始昌深吸一口氣,對劉髆問道。

現在,他想知道所有有關那個張子重的東西。

包括他的行爲、論述和主張!

第六百零九節 挖個坑埋了你第七百零五節 李陵(1)第六百八十八節 喝熱水運動(1)第六百三十八節 東南問題(1)第四百一十九節 讓人震驚的新豐(3)第八百九十節 楊孫氏的野望(1)【萌主加更1/2】第六百零七節 神秘的壽宮第三百七十二節 天子的難題(2)第八十九章 侍中領新豐令第五百二十節 父子(2)第五百二十六節 開導(3)第一百二十五章 君子?小人?第二十八章 睚眥必報張子重第八十六章 拍馬技術哪家強?第三百七十四節 兩難第五百九十八節 砍瓜切菜(3)第三百九十七節 嬰兒保衛戰(2)第六百九十七節 怪獸(1)第四百一十六節 敲骨吸髓第五百四十二節 金日磾眼中的張越第兩百一十九節 執金吾的野望第兩百九十二節 安排第五百八十八節 橫掃宵小(2)第六百八十一節 普世價值(3)第五百八十五節 蚩尤吐哺第兩百九十九節 爾虞我詐(2)第七百四十三節 暴怒的太常第二十七章 新發現第六百七十三節 恐怖的漢朝(1)第五十四章 自取滅亡?第五百三十九節 送妹子第三十二章 共享書籍第三百一十二節 公無渡河(1)第四百四十五節 掀桌子(1)第六百一十八節 貴族們眼裡的張越第一百七十三章 鄉校(1)第兩百三十六節 遊俠(2)第三百二十一節 執念第三百零四節 ‘君子’之怒第一百二十六章 同氣連枝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節 使團(4)第七百零一節 入我甕中(2)第八百零二節 處置第八百六十二節 恐怖如斯張蚩尤(3)第八百二十九節 火眼金睛張子重(1)第一百九十九章 准許第一百八十一章 豪強、商賈(1)第一百二十一章 太子召見第三百三十二節 信武君(2)第八十五章 策文第七百二十六節 誓言第二十五章 再入空間第七百八十九節 蚩尤第四百五十八節 君心難測第七百二十一節 紈絝逞兇第七百五十八節 新豐城的擴建問題第九十九章 蒐羅人才(1)第六章 瑾瑜木第六百一十節 矯詔第四十六章 珠算(1)第八百一十六節 糾結的韓說第三百零三節 煽風點火(2)第一百零八章 宮廷險惡(2)第五百六十六節 王莽的心機第七百五十八節 官商(3)後記(1)第八百三十一節 選才(1)第八百八十八節 公審第四百六十九節 合縱連橫第四百三十六節 鄉黨子弟第六十五章 惡客上門第七百七十節 三年平羌第七十七章 醞釀反擊第七百六十節 張越的實驗第四百七十五節 不堪一擊(2)第二十四章 餘波(2)第八百一十六節 糾結的韓說第五百三十三節 餘波(1)第兩百零五章 鉤弋夫人(2)第一百一十八章 黨同伐異(1)第四百八十二節 大漢帝姬第一百二十三章 博望苑的反對派(2)後記(1)第八百二十七節 組建班底(2)第五百四十七節 蚩尤之怒(2)第五百三十九節 送妹子第五百九十七節 砍瓜切菜(2)第四百四十七節 自古劉氏出逗逼第兩百二十八節 大棒(3)第兩百零七節 學潮(1)第七百九十四節 入甕(3)第四百九十三節 吾來遲了!第五十章 收小弟第五百五十五節 封侯非我意第六百一十節 矯詔第五百八十七節 橫掃宵小(1)第三百四十二節 震動(1)第五十六章 牛皮糖第四百八十六節 釣魚執法第五百六十三節 王者無敵【兩千五百月票加更】
第六百零九節 挖個坑埋了你第七百零五節 李陵(1)第六百八十八節 喝熱水運動(1)第六百三十八節 東南問題(1)第四百一十九節 讓人震驚的新豐(3)第八百九十節 楊孫氏的野望(1)【萌主加更1/2】第六百零七節 神秘的壽宮第三百七十二節 天子的難題(2)第八十九章 侍中領新豐令第五百二十節 父子(2)第五百二十六節 開導(3)第一百二十五章 君子?小人?第二十八章 睚眥必報張子重第八十六章 拍馬技術哪家強?第三百七十四節 兩難第五百九十八節 砍瓜切菜(3)第三百九十七節 嬰兒保衛戰(2)第六百九十七節 怪獸(1)第四百一十六節 敲骨吸髓第五百四十二節 金日磾眼中的張越第兩百一十九節 執金吾的野望第兩百九十二節 安排第五百八十八節 橫掃宵小(2)第六百八十一節 普世價值(3)第五百八十五節 蚩尤吐哺第兩百九十九節 爾虞我詐(2)第七百四十三節 暴怒的太常第二十七章 新發現第六百七十三節 恐怖的漢朝(1)第五十四章 自取滅亡?第五百三十九節 送妹子第三十二章 共享書籍第三百一十二節 公無渡河(1)第四百四十五節 掀桌子(1)第六百一十八節 貴族們眼裡的張越第一百七十三章 鄉校(1)第兩百三十六節 遊俠(2)第三百二十一節 執念第三百零四節 ‘君子’之怒第一百二十六章 同氣連枝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節 使團(4)第七百零一節 入我甕中(2)第八百零二節 處置第八百六十二節 恐怖如斯張蚩尤(3)第八百二十九節 火眼金睛張子重(1)第一百九十九章 准許第一百八十一章 豪強、商賈(1)第一百二十一章 太子召見第三百三十二節 信武君(2)第八十五章 策文第七百二十六節 誓言第二十五章 再入空間第七百八十九節 蚩尤第四百五十八節 君心難測第七百二十一節 紈絝逞兇第七百五十八節 新豐城的擴建問題第九十九章 蒐羅人才(1)第六章 瑾瑜木第六百一十節 矯詔第四十六章 珠算(1)第八百一十六節 糾結的韓說第三百零三節 煽風點火(2)第一百零八章 宮廷險惡(2)第五百六十六節 王莽的心機第七百五十八節 官商(3)後記(1)第八百三十一節 選才(1)第八百八十八節 公審第四百六十九節 合縱連橫第四百三十六節 鄉黨子弟第六十五章 惡客上門第七百七十節 三年平羌第七十七章 醞釀反擊第七百六十節 張越的實驗第四百七十五節 不堪一擊(2)第二十四章 餘波(2)第八百一十六節 糾結的韓說第五百三十三節 餘波(1)第兩百零五章 鉤弋夫人(2)第一百一十八章 黨同伐異(1)第四百八十二節 大漢帝姬第一百二十三章 博望苑的反對派(2)後記(1)第八百二十七節 組建班底(2)第五百四十七節 蚩尤之怒(2)第五百三十九節 送妹子第五百九十七節 砍瓜切菜(2)第四百四十七節 自古劉氏出逗逼第兩百二十八節 大棒(3)第兩百零七節 學潮(1)第七百九十四節 入甕(3)第四百九十三節 吾來遲了!第五十章 收小弟第五百五十五節 封侯非我意第六百一十節 矯詔第五百八十七節 橫掃宵小(1)第三百四十二節 震動(1)第五十六章 牛皮糖第四百八十六節 釣魚執法第五百六十三節 王者無敵【兩千五百月票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