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慶功宴君臣賦詩

新政的實施,最躺贏的那絕對屬鄭國的公室了。

隨着公室的府庫也逐漸是殷實了起來,平日裡難得一見的鄭伯,爲了感謝子產替他治理鄭國的功勞,所以特意是在德明宮設宴慶功,美其名曰君臣同樂。

李然自是也是被叫了去的,他雖只是個行人,可新政所配套的子錢法畢竟是他一手操持的。

而子產新政之所以能取得今日如此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也還要歸功於他。

所以於情於理,李然都不該缺席這一場慶功宴。

不過要說起來,李然來了鄭國也有三四年了,卻還是第一次見到鄭國的國君——鄭伯。

宴席之上,見得鄭伯約莫四十來歲,身形臃腫,大腹便便,嘴邊還留着短鬚,顴骨微陷,整個人看上去頗有些其貌不揚。

不過即便鄭伯長相如此,李然卻也不敢小視。

畢竟在經歷過平丘之會後,他可是深刻理解,這時代,任何一個國君都絕對是有點本事的,不然何以能夠馭臣呢?

“來來來,二位功臣,且與寡人共飲一盞!”

“此番新政,你二人居功甚偉,寡人不勝感激。待日後,我鄭國屆時還需多多仰仗二位之大才啊!”

鄭伯舉盞,臉上堆滿了笑意。

新政取得成功,公室獲利也是頗豐,鄭伯又如何能不高興呢?

當然,他之所以這般高興,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那就是若能按照目前新政的推行速度,只需不出數年,鄭國得以重登天下舞臺的夙願也絕非只是妄念了。甚至,說不定還能重現當年莊公小霸之盛況也未可知!

而他鄭伯身爲莊公後人,若真能夠得以重現當年的先君之治,那對於他而言,也畢竟是個能夠流芳後世的美名。所以,他又豈能對此不感到興奮呢?

而子產與李然此時聞聲,也當即是起身舉盞,並甚是恭敬的一飲而盡。

“君上謬讚,僑愧不敢當。”

“僑既爲鄭卿,自當以企我鄭國之千秋大業,此乃臣之使命也。”

隨後,子產當場是即興賦了一首《桑扈》:

交交桑扈,有鶯其羽。君子樂胥,受天之祜。

交交桑扈,有鶯其領。君子樂胥,萬邦之屏。

之屏之翰,百辟爲憲。不戢不難,受福不那。

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敖,萬福來求。

要說這時代的公卿大夫,其實話術還真是都不差的。尤其是在這種公衆場合之下,每每要表達謙虛、歡樂,亦或是奉承、恭維,那最高級的表達方式,就莫過於賦詩了。

就好比子產的這一首《桑扈》,一方面是用以表達自己的謙遜——我子產能有這些功勞,那都是上天的庇佑。

而另一方面,也是暗喻是鄭伯領導有方,所以他子產纔能有大展拳腳的機會。

所以,鄭伯這時候,也同樣是即興賦了一首《黍苗》的第四章,以作爲對於子產的答應:

肅肅謝功,召伯營之。烈烈徵師,召伯成之。

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則寧。

很顯然,這是鄭伯將子產給比作了召伯,這也是在誇讚子產一心一意,爲了鄭國是鞠躬盡瘁,也算得是對子產的一種肯定。

……(這裡就不灌水啦^O^)

朝堂之上,賦樂齊鳴,君臣一派其樂融融之景,場面一時都好不歡快。

可唯獨這豐段,是坐在那裡一點都高興不起來。

豐段身爲上卿,自然也在宴席之上,他聽聞子產之言,卻是一言不發,甚至有同僚前來勸酒都被他是一一回拒。

臉上又不由是露出一絲不屑,眼角微微閃過,又滿懷着對李然的一抹嫉恨,獨自將盞中的醴是一飲而盡。

他當然也是聰明的。

鄭伯如今正在興頭上,而且李然還特地是給公室送了厚禮。要是他這時候去故意攪局,硬是在那拆臺,那他自己其實也是討不到任何好的。

所以,儘管心裡是極爲不痛快,但他卻並未在此時出言不遜,仍只是自顧自的喝着悶酒。

與他截然不同的,乃是罕虎。

子產乃是他的世叔,他二人的關係可謂是無比堅貞。現在子產有了這般的成績,那他這個當首卿的,自然也是有一番功勞的。所以,他那臉上當然也是榮光無比的。

只見,他起身朝着鄭伯躬身作揖,而後開口道:

“君上,國僑與李然二人,這段日子爲我鄭國是殫精竭慮,夙夜操勞,可謂是人臣之楷模,後世之典範啊。”

“只不過,李然至今仍是個行人,於我國朝政依舊是不得言議的。如此人才若不得其用,實是可惜。所以,還望君上藉此機會,對李然是授之以封賞。”

提拔李然,乃是子產與他原先就一同商議過的。

按照子產的說法,現如今李然對於鄭國而言也是愈發的關鍵。所以,若只讓他繼續擔任區區一介行人,顯然已經是不合適的了。

要讓李然能夠其才盡用,那就必須授予他更高的官職,另外,也同時可以對豐段,駟黑這些保守派起到進一步壓制的效果。

只不過,這件事他們倆雖是在那商議了許久,卻獨獨是將李然給一直蒙在了鼓裡。

所以,此時饒是李然聞言,亦是不覺有些錯愕。

因爲,他倒是從未想過要在鄭國的仕途上再更進一步。

正如當初他在魯國襄助魯侯後又悄然離開一般,他對自己一直是有着清晰認知。

他深知自己這樣的人位列朝堂之上會給君主帶來什麼樣的流言蜚語。也知道這對於自己而言,又將是意味着什麼。

所以,他從一開始就沒想過要通過仕途來達成自己心中的使命,他也其實是一直在探索一種全新的方式,來達成自己最終的目的——匡扶天下。

面對罕虎當下對自己突如其來的舉賢推薦,李然一時只覺得十分的尷尬。

更何況,他所擅長的,無論是陰謀也好,陽謀也罷,說一千道一萬,終究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

所以,鄭伯若當真答應了下來,那對鄭國而言反倒是有些不美。

只不過,面對當國罕虎的提拔,且還是在鄭國國君的面前,他若就此出言婉拒,又會給人感覺是是頗不識擡舉,所以他也一時有些不知所措了。

“嗯,卿之所言在理!”

“寡人雖深居宮中,卻也聽聞李然之事蹟甚多,確爲年輕一輩中的翹楚。”

“唔……那以卿之見,該許他亦何等官職爲好呢?”

其實鄭伯也是很清楚的,就憑李然前後這兩三年裡的功勞,許他一個下大夫的官來噹噹,那是絕對不過分的。

但他故意問及罕虎,也是授意罕虎可親自裁度之意。

子產聞聲,洞若觀火,當即不着痕跡的朝罕虎使了個眼色。

“依臣愚見,以李然之才學德性,可官居下大夫,任大府之職!”

大府,也就是主管一國財幣的行政部門最高長官。

用後世的話來講,大致相當於“央行”的地位,乃是掌管財幣賦稅的九府之首。

在這年頭,大府這種職位可以說已經是個頂級高管,其地位也已是僅次於當朝六卿的了。

雖說只是個下大夫之職,可其重要性可謂是不言而喻。而且其實際的職權,那也是有着極大的可操作空間的。

畢竟在鄭國,商貿的繁榮直接造就了財幣的興盛。而李然又是背靠着祭氏這樣的商賈大族,當他再有了這一層便利後,說李然將成爲能夠左右鄭國經濟的第一人,那也是絲毫不爲過的。

聽到這裡,豐段端着杯盞的手,不自覺的又是輕輕一晃,頓時將目光投向了鄭伯。

很顯然,若當真氏讓李然當上了大府,那日後他們這些上卿封邑內的糧食賦稅豈不都要看李然的臉色了?

想到李然這之前的種種,就譬如前腳剛給自己送禮討好,後腳就在鄉校集會上狠狠打了自己一個耳光。而今李然卻還要官居大府之要職,那日後他自己豈不是直接要仰李然的鼻息了?

第290章 賴國直接投了第643章 讓趙鞅來找我吧!第118章 家有賢妻第284章 慶封廢了,但未必沒用第628章 不肯死心的南子第388章 大破甘鰍第380章 襄助王子朝第58章 祭樂的絕招第167章 第166 167章 趙武諫王子圍第326章 伍奢隻身往吳營第62章 仁義之道第636章 魯國也被牽扯進來了第403章 京邑告急第312章 觀從的身世第79章 聲淚俱下的表演第723章 趙鞅在晉東的勝利第707章 範獻子的臨終遺計第276章 都是小人物第671章 不過是一樁好的買賣第509章 第599 600章 鬥智!趙鞅和範鞅第512章 揭秘!範鞅的臨終之言第705章 潞之戰第268章 李然舉薦的真正用意第200章 第212 213章 婚者,昏也?第361章 豐段急了第30章 孫武愛打仗第353章 鎮守南方的隨國第72章 千金散盡第418章 季孫意如代攝君事第291章 國君的自我修養第379章 難以抉擇第411章 第480 481章 孫武很無奈第396章 數典忘祖的籍談第507章 夜潛趙營第566章 反裝忠!公山不狃的大義第590章 第711 712章 李然巧定計第321章 然丹最後的話術第328章 伍舉老矣,尚能翻車第368章 破無可破的案中案第591章 齊師援成邑第561章 高臺攻防戰第664章 中行寅暗吃啞巴虧第38章 平丘之會的真相第315章 申無宇趕來勸阻第341章 第397 398章 王子比的黑鍋第356章 駟歂的責難第530章 第636 637章 駟赤見齊侯第736章 謂我何求?第370章 子產的憂慮第228章 耍無賴的楚王熊圍第451章 觀從的算術第573章 第692 693章 自作聰明的叔孫輒第320章 比陽關定計第346章 伍家的命運第722章 沈尹戌與孫武第65章 套路太深第273章 暗行衆第164章 樂王鮒索賄第61章 子產來訪第713章 鐵丘之戰第530章 第636 637章 駟赤見齊侯第473章 夜出鄭邑第172章 片刻的溫馨第268章 李然舉薦的真正用意第620章 南子的過往第229章 楚有三危第673章 中行氏先動手第125章 煮酒論英雄第415章 第488 489章 孔子說南蒯叛季氏第358章 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污名第91章 厲大行第306章 無藥可救第556章 耽誤了時機,將一無所有第521章 第618 619章 孫武心動了第722章 沈尹戌與孫武第643章 讓趙鞅來找我吧!第475章 無力,面對死亡的悲傷第566章 反裝忠!公山不狃的大義第123章 沒開始就結束了?第624章 蘧伯玉說情第659章 邯鄲趙氏二三事第178章 兩位公孫大夫的內訌第77章 衛大夫齊惡第233章 “暴虐”的內涵第20章 沒人會在乎真相第40章 季氏的困局第460章 庖廚與食客第678章 荀躒也開始搞事情第42章 初識子產第446章 三縱陽虎第352章 何謂“春秋決獄”第171章 罕虎問政第439章 孔丘遊說齊侯第140章 良臣將死?第525章 第626 627章 舞武同源第750章 天命第592章 范蠡入成第727章 朝聘第130章 去不去?是個問題第185章 第186,187章 何謂子錢?
第290章 賴國直接投了第643章 讓趙鞅來找我吧!第118章 家有賢妻第284章 慶封廢了,但未必沒用第628章 不肯死心的南子第388章 大破甘鰍第380章 襄助王子朝第58章 祭樂的絕招第167章 第166 167章 趙武諫王子圍第326章 伍奢隻身往吳營第62章 仁義之道第636章 魯國也被牽扯進來了第403章 京邑告急第312章 觀從的身世第79章 聲淚俱下的表演第723章 趙鞅在晉東的勝利第707章 範獻子的臨終遺計第276章 都是小人物第671章 不過是一樁好的買賣第509章 第599 600章 鬥智!趙鞅和範鞅第512章 揭秘!範鞅的臨終之言第705章 潞之戰第268章 李然舉薦的真正用意第200章 第212 213章 婚者,昏也?第361章 豐段急了第30章 孫武愛打仗第353章 鎮守南方的隨國第72章 千金散盡第418章 季孫意如代攝君事第291章 國君的自我修養第379章 難以抉擇第411章 第480 481章 孫武很無奈第396章 數典忘祖的籍談第507章 夜潛趙營第566章 反裝忠!公山不狃的大義第590章 第711 712章 李然巧定計第321章 然丹最後的話術第328章 伍舉老矣,尚能翻車第368章 破無可破的案中案第591章 齊師援成邑第561章 高臺攻防戰第664章 中行寅暗吃啞巴虧第38章 平丘之會的真相第315章 申無宇趕來勸阻第341章 第397 398章 王子比的黑鍋第356章 駟歂的責難第530章 第636 637章 駟赤見齊侯第736章 謂我何求?第370章 子產的憂慮第228章 耍無賴的楚王熊圍第451章 觀從的算術第573章 第692 693章 自作聰明的叔孫輒第320章 比陽關定計第346章 伍家的命運第722章 沈尹戌與孫武第65章 套路太深第273章 暗行衆第164章 樂王鮒索賄第61章 子產來訪第713章 鐵丘之戰第530章 第636 637章 駟赤見齊侯第473章 夜出鄭邑第172章 片刻的溫馨第268章 李然舉薦的真正用意第620章 南子的過往第229章 楚有三危第673章 中行氏先動手第125章 煮酒論英雄第415章 第488 489章 孔子說南蒯叛季氏第358章 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污名第91章 厲大行第306章 無藥可救第556章 耽誤了時機,將一無所有第521章 第618 619章 孫武心動了第722章 沈尹戌與孫武第643章 讓趙鞅來找我吧!第475章 無力,面對死亡的悲傷第566章 反裝忠!公山不狃的大義第123章 沒開始就結束了?第624章 蘧伯玉說情第659章 邯鄲趙氏二三事第178章 兩位公孫大夫的內訌第77章 衛大夫齊惡第233章 “暴虐”的內涵第20章 沒人會在乎真相第40章 季氏的困局第460章 庖廚與食客第678章 荀躒也開始搞事情第42章 初識子產第446章 三縱陽虎第352章 何謂“春秋決獄”第171章 罕虎問政第439章 孔丘遊說齊侯第140章 良臣將死?第525章 第626 627章 舞武同源第750章 天命第592章 范蠡入成第727章 朝聘第130章 去不去?是個問題第185章 第186,187章 何謂子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