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真假難辨

第22章 真假難辨

李然自導自演的當然不只是“行刺,被抓”這一場戲,必然還要有一番對質。

但如果只是平白無故的指證季孫宿就是幕後主使,那定然是難以叫人信服的。

所以,爲了增加這個刺客證詞的可信度,李然還必須要親自質問一番。好讓這個刺客進行復雜的心理鬥爭以後,供出季孫宿。

如此方能讓在場的衆人都相信這個證詞是真的。

於是,典型的“威逼利誘”審訊手段就派上了用場。即便渾身上下無一不是在唱戲。

當刺客聽完李然的一番話,頓時大汗淋漓,臉色一時間慘白,眼珠子不停的轉動,心理鬥爭已經極其激烈。

可李然還沒說完。

只見他在刺客身邊來回踱步,一邊又甚爲謹慎的道:

“一個失手的刺客,是決計活不過第二天的。想來,你比誰都更清楚吧?所謂斬草務必除根,你死了,那你的家人也就更沒有必要繼續活着了,沒有什麼比死人的最更牢靠的了,是也不是?”

“我想,這些道理你都應該懂,所以我只說最後一句,你若說出實情,太子殿下在此可一諾千金,定可保你家人無虞。”

太子在此,誰敢造次?

這種誘惑的分量明顯比錢財更重,畢竟有命活下去纔是這時代的主旋律。

況且還不是保這刺客的性命,而是他家人的性命,於是這種承諾就更加具有誘惑力了。

果然,那刺客一聽這話,立馬“動搖”了。

“敢問太子殿下,此人所言當真?”

做戲做足,他還要得到太子的親口承諾。

假太子當然是順水推舟言道:

“嗯,寡人本不欲作保的,但眼下李然既如此說了,當着文武百官的面,寡人便保你的家人無虞。”

“現在你可以告訴寡人,究竟是誰指使你刺殺寡人的了嗎?”

漢泰宮內一時間氣氛極度緊張。

因爲都知道刺客接下來要說的,極有可能會讓整個魯國的朝野震動!可此刻李然的臉上卻仍舊不見任何波瀾。

季孫宿看着李然臉上的表情,心中更是忐忑。

“果然是這招!”

“這豎子,還當真是小瞧了你!”

季孫宿暗自如此罵道。可此時這種暗罵顯然已經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因爲那刺客已經轉頭看向了他。

只見刺客看着季孫宿道:

“季孫大夫…”

“放肆!老夫與你素不相識!爲何要構陷老夫!”

還未等那刺客把話說完,季孫宿立時暴跳如雷,並指着刺客的鼻子喝斥道。

而殿中衆人見得刺客如此模樣,也是紛紛震驚不已,急忙朝季孫宿投去不可思議的目光。

至於叔孫豹與李然,則是好整以暇的立在一旁,目睹好戲上演。

“季孫大夫,事已至此,我…”

顯而易見,這段臺詞,也是李然的安排。

別看這一段臺詞只有九個字,也別看到刺客好似什麼也沒說,可正是因爲他好像什麼也沒說,他的這番話在衆人眼中才是什麼都說了。

什麼叫事已至此?刺客又爲何欲言又止?話都到這份上了難道還不夠明顯嗎?

給人的錯覺,不正是這個刺客因懼怕季氏的淫威所以這纔不敢指證季孫宿麼?他這樣吞吞吐吐的模樣,不正是對季氏恐懼,害怕自己家中妻兒老小被滅口的表現嗎?

於是,朝堂譁然!

“不會吧?當真是季孫大夫所爲!”

“不可信,又不敢不信啊!”

站在叔孫豹這邊的朝臣不算多,但此時盡皆發言,也足以撼動整個漢泰宮了。

而季孫宿那邊的朝臣們見得如此情形,哪裡還敢說話,紛紛不由自主往後退了一步。生怕與季孫宿牽扯上什麼關係也似。

即便是孟孫羯此時也是一臉駭然的盯着季孫宿,眼神之中盡是難以置信之色。

他不相信季孫宿如此糊塗,也不相信季氏竟會如此莽撞,刺殺失手了不說,還被太子給抓了個現行,這不是找死麼?

但季孫宿今日如此之狼狽,一時間也足以令孟孫羯感覺得到,這廝今日必是要栽一大跟頭了。

“季孫大夫,你就沒什麼話想與寡人說道的嗎?”

假太子適時出言,臉色陰沉無比,兩條眉毛下擠壓的陰雲正在層層堆疊,是個人都知道這是暴風雨即將到來的前奏。

“稟太子殿下,老臣實不知此人,更不知此人爲何這般惡語中傷!老臣對太子之忠心,天地可鑑,絕無半點謀逆之舉吶!”

“這…這分明就是誣陷!誣陷!”

季孫宿當然不認識此人,但他若是此時就揭開乃是李然與叔孫豹指使此人誣陷於他,反而會顯得他驚慌失措,給一衆朝臣一種他已經被逼到懸崖邊上的感覺。

老辣如他,又豈能看不出這是李然與叔孫豹的陰謀?可面對此情此景,他心中即便再清楚,也不能說出來。

因爲他清楚,叔孫豹一來沒有動機刺殺太子,二來也沒有這個實力,再加上昨日叔孫豹才被放出來,於情於理,都不可能懷疑到他頭上。

即便這就是事實,但他一旦着了道,立馬反過來指控這刺客乃是李然與叔孫豹安排好來誣陷於他的,那麼在這些朝臣的眼中,這就是他病急亂投醫的表現。

“哦?你說這是誣陷?可他爲何不誣陷別人,偏偏要誣陷於你呢?”

李然此時開了腔了,明顯是要火上再澆把油。

此時的漢泰宮內,重要大臣盡皆在場,三桓更是齊聚。

這刺客誰都沒有指證,偏偏指證你季孫宿,這難道就真沒問題?

“哼!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老夫行得端,坐得正,說沒有刺殺過太子,那便沒有刺殺過太子!”

季孫宿知道此時不能再給李然任何破綻,於是繼續堅決否認。他非常清楚,此事畢竟沒有確鑿證據,只要他不承認,那他就不會被定罪。

當然,在場諸多大臣其實打心眼裡,也都不怎麼相信這個刺客的證詞。畢竟,季孫宿本身所具備的實力仍舊擺在那兒。

有實力的人,說什麼都有人信。

“哦?…季孫大夫,那你可有什麼辦法自證清白?”

假太子看了看李然臉上的表情,依照此前的謀劃,也知道此事只能虛張聲勢,不宜追之過猛,當即皺眉詢問。

季孫宿聞聲急忙躬身道:

“先君之靈在上,便是給老臣十個膽,老臣也絕對不敢做出此等叛逆之事啊!”

“老臣昨日忽聞太子遇刺,已是盡遣家丁前去搜捕刺客,不敢有絲毫懈怠。又豈敢派人對太子不利?更何況…更何況老臣便是再糊塗,也不會在時候對太子不利啊!”

這最後一句纔是關鍵。

他聲淚俱下的表演也是無可挑剔,再加上最後一句類似自爆的言詞,更加證明了他這番話的可信程度。

確實,就算他再是着急剷除太子野,也不會選擇在這種時候動手,畢竟第一次刺殺已經失敗,再來一次豈非顯得愚蠢?

誰不知道太子身邊的防衛已經森嚴戒備,一隻蒼蠅也近不了太子的身!這時候再派刺客前來刺殺,不就是自投羅網麼?

假太子聞聲,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而後看向李然道:

“李然,寡人以爲季孫大夫所言也有些道理。”

“哦?是嗎?”

“草民卻覺此事不妥!”

就在衆任都對季孫宿的辯解感到有些道理之際,李然的回答卻是突然又反了套路,這大大的出乎了在場所有人的預料。

“此人是何意啊?!太子都說了季孫大夫之言可信,你一介白首,卻還能有何計較?”

“簡直放肆!漢泰宮內什麼時候輪到一個平民在此大放厥詞了!”

“都先彆着急,且聽他把話說完。”

因爲剛纔刺客的指證,即便是季氏朋黨之中,也有不少人已經對季孫宿產生了懷疑。

而這,也就是李然的第二階段計劃,此時看來,也已經成功了。

李然要的,不是要徹底扳倒季孫宿。他要的,正是讓人對季孫宿產生懷疑!要的就是這個氣氛,氣氛烘托到這份上了,這事也就快成了。

於是,第三階段計劃應運而生。

“對了,草民這裡還有件巧事,不知道各位大人有沒有興趣聽上一聽。”

李然說着,目光掃過殿中衆人,最後落在了季孫宿的臉上。

此時季孫宿的老臉之上盡是氤氳怒火,雖幾經剋制,但卻依舊在他眼睛裡膨脹,奪眶而出乃是肯定的。

他對李然的恨意已經達到了頂點,奈何當下卻又不得發作,只能死死的盯着李然。

“哦?何事?”

假太子再度順水推舟。而後便看到李然朝叔孫豹使了個眼色,叔孫豹再度揮手,三名魯宮侍衛押着另外一個人進入了漢泰宮。

當那人跪在地上之後,李然這才向在場衆人介紹道:

“各位大人可還記得草民昨日曾說,在太子殿下第一次於宮內行刺時,草民於曲阜城內也遭到了刺殺,只不過草民福大命大,僥倖是逃過了一劫。”

“而此人,便是被草民與其他人合力活捉的刺客。各位大人若是不信,大可去問問下柳河邊上那條巷子外的百姓,當日從那條巷子裡出來時,圍觀的百姓可是不少。”

李然的話音落下,季孫宿心中頓時“咯噔”了一下。

第一個指證他的刺客,他的確不認識。

可是第二個被李然帶進來的刺客,他卻是真的認識!

因爲此人,正是他派去刺殺李然的刺客!萬萬沒想到,竟是被李然給活捉了去!

饒是季孫宿再是鎮定自若,此刻也不由心神顫抖了起來。

因爲他很清楚李然接下來要說什麼,這對他而言,簡直就是致命一擊!

太可怕了!

此人設局,環環相扣,根本不留半點破綻!

這李然,簡直不是人!

第323章 伍奢拼死救楚王第171章 罕虎問政第755章 豎牛的真實身世第302章 滅蔡第741章 愛女失蹤第51章 勇夫褚蕩第600章 以其矛,攻其盾第103章 民怨第696章 荀躒退而求其次第122章 接風局第343章 各懷鬼胎的叛黨第524章 第624 625章 孔子也是懂老子的第401章 議和第153章 王子圍要發飆第333章 第384 385章 葴尹宜咎誘敵第211章 伍子胥來了第37章 會盟前的迷霧第284章 慶封廢了,但未必沒用第516章 第608 609章 陽虎的PUA話術第625章 想借種?離了個大譜!第540章 舌戰夾谷第69章 子石大夫的勸告第218章 戰力爆表的吳王諸樊第73章 這些殺手太執着第443章 第526 527章 再戰陽虎第592章 范蠡入成第129章 狂哉!我楚第559章 齊登季氏之臺第428章 一對難兄難弟第588章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第308章 厥憖之會第494章 孟孫何忌報夫人之幣第551章 謀定而後動第694章 巧施離間計第620章 南子的過往第240章 想閹了韓起?真是大佬第29章 祥瑞的意義第426章 羊舌氏夷族第132章 再會羊舌肸第139章 君有疾在後宮第421章 第498 499章 《道德經》傳世第278章 第324 325章 能被利用,也是種幸福第392章 沉不住氣的王子朝第709章 直取朝歌第610章 田乞好尷尬第443章 第526 527章 再戰陽虎第430章 覲見晉侯第633章 鞏簡的決心第447章 阿稠想歇歇第517章 第610 611章 陽虎至齊第32章 民心所向第339章 第393 394章 撤退的藝術第376章 以亂治亂第617章 晉國陽虎的來信第501章 九死一生第136章 這個老年人有點猛第570章 嚴密的防備第607章 挾田乞以度危機第668章 中行氏被拖下水第552章 子路入費邑第455章 魯侯稠的諡號之爭第418章 季孫意如代攝君事第433章 魯侯稠的毒咒第650章 舊的傳統與新的道路第655章 晉陽途中初定計第683章 趙鞅的恕人第695章 範皋夷搞不定的家事第615章 伍子胥大仇得報第376章 以亂治亂第541章 君子和而不同第607章 挾田乞以度危機第738章 一家子的郊遊第296章 祭樂有身孕了第23章 做人留一線第566章 反裝忠!公山不狃的大義第203章 第216 217章 楚材晉用?鄭材楚用!第530章 第636 637章 駟赤見齊侯第277章 絕不可能是巧合第166章 還得是趙武第509章 第599 600章 鬥智!趙鞅和範鞅第707章 範獻子的臨終遺計第554章 叔孫輒上鉤第91章 厲大行第9章 首獻良策第651章 再入絳城第271章 君子之道第132章 再會羊舌肸第323章 伍奢拼死救楚王第242章 第275 276章 一個時代的落幕第552章 子路入費邑第722章 沈尹戌與孫武第623章 南子是喜歡上李然了?第189章 第194 195章 遊說豐段第309章 伍舉也來勸諫了第678章 荀躒也開始搞事情第201章 章華臺第186章 第188,189章 商賈的力量第487章 衣冠冢第397章 周王猛尷尬的地位第352章 何謂“春秋決獄”
第323章 伍奢拼死救楚王第171章 罕虎問政第755章 豎牛的真實身世第302章 滅蔡第741章 愛女失蹤第51章 勇夫褚蕩第600章 以其矛,攻其盾第103章 民怨第696章 荀躒退而求其次第122章 接風局第343章 各懷鬼胎的叛黨第524章 第624 625章 孔子也是懂老子的第401章 議和第153章 王子圍要發飆第333章 第384 385章 葴尹宜咎誘敵第211章 伍子胥來了第37章 會盟前的迷霧第284章 慶封廢了,但未必沒用第516章 第608 609章 陽虎的PUA話術第625章 想借種?離了個大譜!第540章 舌戰夾谷第69章 子石大夫的勸告第218章 戰力爆表的吳王諸樊第73章 這些殺手太執着第443章 第526 527章 再戰陽虎第592章 范蠡入成第129章 狂哉!我楚第559章 齊登季氏之臺第428章 一對難兄難弟第588章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第308章 厥憖之會第494章 孟孫何忌報夫人之幣第551章 謀定而後動第694章 巧施離間計第620章 南子的過往第240章 想閹了韓起?真是大佬第29章 祥瑞的意義第426章 羊舌氏夷族第132章 再會羊舌肸第139章 君有疾在後宮第421章 第498 499章 《道德經》傳世第278章 第324 325章 能被利用,也是種幸福第392章 沉不住氣的王子朝第709章 直取朝歌第610章 田乞好尷尬第443章 第526 527章 再戰陽虎第430章 覲見晉侯第633章 鞏簡的決心第447章 阿稠想歇歇第517章 第610 611章 陽虎至齊第32章 民心所向第339章 第393 394章 撤退的藝術第376章 以亂治亂第617章 晉國陽虎的來信第501章 九死一生第136章 這個老年人有點猛第570章 嚴密的防備第607章 挾田乞以度危機第668章 中行氏被拖下水第552章 子路入費邑第455章 魯侯稠的諡號之爭第418章 季孫意如代攝君事第433章 魯侯稠的毒咒第650章 舊的傳統與新的道路第655章 晉陽途中初定計第683章 趙鞅的恕人第695章 範皋夷搞不定的家事第615章 伍子胥大仇得報第376章 以亂治亂第541章 君子和而不同第607章 挾田乞以度危機第738章 一家子的郊遊第296章 祭樂有身孕了第23章 做人留一線第566章 反裝忠!公山不狃的大義第203章 第216 217章 楚材晉用?鄭材楚用!第530章 第636 637章 駟赤見齊侯第277章 絕不可能是巧合第166章 還得是趙武第509章 第599 600章 鬥智!趙鞅和範鞅第707章 範獻子的臨終遺計第554章 叔孫輒上鉤第91章 厲大行第9章 首獻良策第651章 再入絳城第271章 君子之道第132章 再會羊舌肸第323章 伍奢拼死救楚王第242章 第275 276章 一個時代的落幕第552章 子路入費邑第722章 沈尹戌與孫武第623章 南子是喜歡上李然了?第189章 第194 195章 遊說豐段第309章 伍舉也來勸諫了第678章 荀躒也開始搞事情第201章 章華臺第186章 第188,189章 商賈的力量第487章 衣冠冢第397章 周王猛尷尬的地位第352章 何謂“春秋決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