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講學泰州

bookmark

第247章 講學泰州

趙知府對於蘇澤這麼一個“小小”的請求,自然是應允了。

蘇澤選擇講學地點,就是在光孝禪寺旁邊的崇儒祠。

蘇澤選擇這個地方講學也是有淵源的。

嘉靖八年,當年泰州學派的領袖王艮,就是在這裡講學,當年王艮高居“百姓日用即爲道”的口號,就在這個崇儒祠前聚衆講學,“上自師保公卿,中及疆吏司道牧令,下逮士庶樵陶農吏”,全部聚集在崇儒祠門口,聽王艮宣揚他的學說。

王艮提倡日用之道,認爲道並不神秘,提出只有讓百姓衣食富足,纔是聖人之道。

王艮提出“身與天下國家一物業,格知身之爲本,而國家天下之爲末,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幾。”

他的意思是人才是世間最重要的,道是服務於人的,進一步提出了“民爲邦本”,指出從平民到帝王,都應要先正己,然後才能正天下。

王艮“弟子學人不求飛龍在天,而是見農在田,躬耕於民間,處爲天下萬世師”的理想,卻在他身死之後迅速破滅。

泰州學派雖然轟轟烈烈,但是這種思想明顯觸及了大明統治者的利益。

特別是那位一直認爲自己是天下萬民主宰,認爲自己是“幹上”的萬壽帝君,看到泰州學派的文章後,命令大明開始禁燬泰州學派的學說,禁止泰州學派弟子做官,甚至還一度禁燬天下書院,就爲了禁止心學和泰州學派學問的傳播。

泰州官府更是一度驅散泰州學派的門徒,王艮的門人只能四散天下。

不過思想這東西是禁不住的,嘉靖十八年,王艮的弟子顏鈞再次周遊四方,開始傳播泰州學派的學問。

顏鈞的思想更重視民衆的慾望,認爲合格的統治者必須要滿足民衆所需,才能天下太平。

顏鈞在講學的途中,又收了羅汝芳、何心隱爲弟子。

何心隱本名樑汝元,本來是嘉靖二十五年的江西解元,但是在接觸了泰州學派思想之後,放棄了出仕爲官,而是在家鄉一邊講學,一邊實踐學問。

何心隱在家鄉創立“聚和堂”,進行社會實踐,帶領百姓過上了大同社會的生活,

蘇澤看着身邊的李贄,在他穿越前的歷史上,李贄是泰州學派最後一名顯達者。

從王艮開始,隨着泰州學派的影響力擴大,朝廷的打壓也越發的嚴重。

王艮只是被禁止講學,顏鈞就被官府誘捕迫害過,被好友營救纔出獄。

在蘇澤穿越前的歷史中,何心隱和李贄更是直接被當權者迫害而死。

不過現在是嘉靖三十六年,王艮已經故去,顏鈞此時正在各地講學,何心隱還在家鄉實踐自己的“聚和堂”,李贄還沒有完全認同泰州學派的學問,他反而被蘇澤的天文學吸引,最近又在蘇澤的引導下鑽研起算學來。

不過現在距離王艮在泰州公開講學,已經過了近三十年了。

王艮的弟子顏鈞雖然也在泰州講過學,但那時候是朝廷禁燬“異端學說”最緊張的時期,所以顏鈞在泰州也只是偷偷摸摸的講學。

早年聽從王艮講學的人已經老去,聽過顏鈞講學的人也只有少數,泰州已經很久沒有如此浩大的公開講學活動了。

而蘇澤在泰州城外治病的巨大名聲,也讓泰州從上到下都對蘇澤講學的內容好奇起來。

不過聽說蘇澤是今科的福建解元,泰州百姓倒是不懷疑蘇澤的水平,只是好奇蘇澤到底要講哪家的學問。

臨近蘇澤要講學,李贄等人倒是露怯了起來。

李贄首先說道:“汝霖,這泰州可是當年心齋先生講學的地方,普通點的學說不能吸引他們啊。”

徐時行等人也練練點頭,就連坐在一旁的李時珍也在點頭。

王艮的學問承自心學,但是又自成一派,雖然比不上心學在朝堂的影響力,但是在南直隸地區影響力極大。

泰州是學派大本營,說不定河邊販鹽的老鹽丁,窯洞裡燒陶的老陶公,都曾經在王艮門下學習過,如果蘇澤無法讓聽衆信服,或者讓聽衆駁倒了,那可就名聲掃地了。

這幾十年來,泰州就彷彿是一個學術禁地,除了泰州學派的大儒之外,別派的大儒都會繞過泰州。

蘇澤微微一笑,自信的說道:“我的學術,也是承自心齋先生一脈。”

大家都知道蘇澤的學術是接近泰州學派的,可是李贄還是不放心的說道:

“可是汝霖還要講出點新意來啊。”

衆人也跟着點頭,講學當然不能只說前人的學說,就像是演唱會不能只唱別人的歌。

若是講不出自己的東西,一樣會被人嗤笑,既然都是講的聖賢之言,那爲什麼不去自己讀聖賢書呢?

蘇澤看到李贄緊張的樣子說道:“卓吾先生,您就不要緊張了,不就是講學嗎,我在衢州書院不是也講過?”

想到蘇澤在衢州書院的辯才無雙,李贄終於放下心來,他問道:

“原來如此,汝霖還是要講那華夏蠻夷論?”

徐時行他們沒有聽過華夏蠻夷論,李贄向他們解釋了一下,徐時行等人畢竟還是年輕讀書人,聽到蘇澤這一套華夏蠻夷論都覺得熱血沸騰,他們紛紛說道:“若是講這些,盛況定然不亞於當年心齋先生講學!”

蘇澤未置可否的笑了笑,他換上了一身灰色的儒衫,在衆人的圍繞下進入泰州城。

泰州趙知府乘坐馬車在城門口等待蘇澤,他當衆將蘇澤請上馬車,但是被蘇澤禮貌拒絕。

這位趙知府幹脆親自下馬車,陪同蘇澤向崇儒祠走去。

越來越多的百姓也開始向崇儒祠匯聚,等到蘇澤坐在崇儒祠前的時候,整個街道都已經坐滿了人。

從泰州府衙縣衙的官吏,身穿綾羅綢緞的士紳商人,粗布衣服的工匠農夫,再到街頭遊蕩的混混無賴。

蘇澤還看到好幾名身穿袈裟的僧人,穿着道袍的道士,簡單看過去整個街道上足足圍了上千人。

趙知府也從沒見過這樣的景象,他上任之前就聽說泰州講學的底蘊深厚,學術風氣十分的濃郁,可沒想到竟然濃郁成這個樣子。

李贄等人的心也揪起來,這麼多人聽講,蘇澤要是講的不好,那肯定就砸招牌了。

徐時行也緊張的說道:“汝霖兄的華夏蠻夷論雖然聽得人酣暢淋漓,但畢竟還是小論,在泰州講這個真的可以嗎?”

衆人也紛紛點頭,明代講學之風盛行,講學的主題也分爲“大論”和“小論”。

大論就類似於儒家根本的理論,比如泰州學派的“百姓日用即爲道”,又或者陽明心學的“格物致知”,這些理論都是通往聖人之道的。

而“蠻夷華夏”這類屬於某種主題的理論,屬於具體問題分析,所以被稱之爲“小論”。

“噤聲,汝霖要開始講學了。”

蘇澤走到崇儒祠前,他直接在草蓆上盤腿坐下,開始講到:

“百姓日用即爲道。”

果然蘇澤沒有講什麼“華夏蠻夷論”,上來就是泰州學派的綱領性口號。

這句話一出口,果然引起了聽講衆人的反應,趙知府皺起眉頭,泰州學派雖然沒有被朝廷取締,但是如今朝廷諸公對此學派多有抨擊。

人羣中,一個樵夫打扮的老人露出追憶的表情。

樵夫朱恕,他是王艮講學時候所收的弟子,當年追隨王艮講學的諸子之一。

王艮去世之後,泰州學派被官府打壓,朱恕更是被當地衙門安了一個罪名通緝。

他逃入附近的山林中才算是逃過了官府的追捕,此後就隱姓埋名不再講“百姓日用之道”了。

今日竟然能夠在崇儒祠前再次聽到這句話,朱恕只覺得蘇澤的身影和心齋先生的身影有些重合,恍恍惚惚的彷彿回到了那個時代。

這個年輕人是哪位師兄弟的子侄?還是自學的泰州學派的學問?

在場的老者都熱淚盈眶,中年人議論紛紛,年輕人則有些不以爲然。

百姓日用之道在三十年前是時髦的學術,在今天已經被人講了太多遍了,早就沒有當時剛提出來的振聾發聵了。

蘇澤說完了口號,接着說道:

“日用之道,如何返本初致良知的方法,心齋先生已經講盡也。”

衆人又是一陣喧譁。

蘇澤等衆人停下來這才說道:“蘇某若是繼續講這些,大家還不如看看心齋先生門人弟子的語錄,所以竟日蘇某所講的,不是一人之私德,而是衆人之衆德。”

這下子在場所有人都安靜了。

蘇澤說道:“聖人之言,無論是先聖亞聖,還是程子朱子,再到陽明先生和心齋先生,所修的道德都是個人之德,可無論是天理人慾,還是格物致知,知行合一,非大智慧大毅力者不能成也!”

李贄等人紛紛點頭,趙知府也跟着點頭。

聖人之言,所講的成聖之路,自然是艱險萬分,要不然這歷史上的聖人也不可能如此之少了。

也就是因爲聖人難修,纔有朱熹、王陽明等大儒提出具體的方法,就是爲了給所有人都找到通往聖人之路。

蘇澤說道:“何也?蓋人人皆有私心私慾,這紅塵濁世,想要洗滌乾淨何其難也?”

蘇澤用了佛教的說法,但也是淺顯的話,衆人紛紛點頭。

蘇澤繼續說道:“既然個人難以成聖,那衆人乎?”

這句話說完,所有人都愣住了。

你一個人都修不成,難道人多了就能修成了?這成聖還帶組團的嘛?

蘇澤用淺顯易懂的話說道:

“一人之心爲私心,衆人之心就是公心了!”

“我們儒門子弟,所求者不就是一個‘公’嗎?”

“孔子周遊諸國,求的是克己復禮,求的不就是一個‘公者之道’嗎!”

“孟子倡義,所求的不就是‘公’義嗎?”

“等到朱子說的就更加明白了,齊家治國平天下,講的就是從私德修公德。”

“吾輩要知行合一,要學習日用之道,就是要從將私心化公心。”

“既然這條路難走,我的辦法是,不如反過來,以公心來練私心!”

“所謂,‘公’者千古!”

這句話一說,如同洪鐘大呂一樣,衆人全部失神。

蘇澤停頓了一下,這才說道:

“既然是修公心,那就不能在家裡閉門造車的修,就要在衆人中修。”

“所以我的方法是,先以衆來修公德,再以公德修私德!”

蘇澤在地上用樹枝寫了一個小篆的“衆”字,然後說道:

“衆,爲三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衆人中修公德,就是要以別人爲師,學習大家的長處來補足自身,這是符合聖人之訓的方法。”

這時候有人問道:“請問先生,這衆德如何修?”

蘇澤看到發言的是一個老樵夫,他笑着說道:“這位老先生問的好!衆有衆德,但是我們都是凡人,不可能像先聖那樣生而有天下萬民的公心的,所以我的辦法是先以日用之道入手。”

這怎麼又扯回了日用之道了?

衆人看向蘇澤,蘇澤說道:

“請問諸位,我們平日裡除了在家之外,做的最多的是什麼?”

這時候七嘴八舌有人說道:“上工啊!”

“種田!”

“做買賣!”

蘇澤等到衆人說完,這才說道:“士農工商,我們平日除了在家之外,皆有所持之業,這就是日用之道,要修衆德,那就要從自己做的事情入手。”

“比如這位老先生,樵夫們要樵採,大家就可以聚集在一起商議一下,樵夫的公德是什麼。”

“農夫種田,在農閒的時候也可以聚集在一起,討論農夫的公德是什麼。”

“道德,本就是發乎於萬民之心,談不上什麼高低貴賤的。”

“士大夫可以談士德,商人也可以談商德,工匠們也可以談工德。”

“道,本就是越辯越明的嘛,要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聖人著書立作了,大家以日用爲基,聚而學習公德,再以公德化私德,這纔是心齋先生說的‘人人如龍’!”

(本章完)

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423章 凝聚“共識”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第421章 水晶宮制憲會議廳第446章 萬國博覽會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027章 鴛鴦陣第222章 雙金色被動第273章 天工開物第118章 長寧衛新貌第348章 嘉靖西狩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第450章 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515章 大明1566年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128章 海上來船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624章 大都督先例第581章 貨幣和財政政策第158章 冤案第472章 都是人精第068章 再入縣城第669章 張居正的地域黑第229章 稅收契約論第80章 肝兵法(今日上架求首訂)第474章 蒸汽車頭第197章 鄉試魁首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617章 打老虎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426章 梁山好漢東渡朝鮮第638章 籌碼第431章 蒸汽機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第277章 一書驚起千層浪第202章 新錢發行第646章 蘭州第616章 李如柏打老虎第667章 政治仗第071章 破題第056章 脫毒難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584章 備戰睢陽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113章 金色被動,六經注我第658章 少爺第669章 張居正的地域黑第669章 張居正的地域黑第502章 張居正罷相第345章 無能狂怒第178章 平步青雲第358章 大沽血戰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025章 急救第450章 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676章 和談人選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440章 交趾糖業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072章 巧破第069章 縣令第102章 火器時代秘籍步法第282章 使用國策改稻爲桑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088章屏蔽了第598章 系統性歧視第535章 伐蜀準備第050章 賬房技能第660章 大一統的曙光第195章 投宿西禪寺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第060章 吃飽飯第144章 編寫蒙學教材的打算第122章 鞋帶定理,買文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667章 政治仗第034章 精製第208章 瘋狂的龍涎香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覺中招了,今天請假欠第068章 再入縣城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覺中招了,今天請假欠第118章 長寧衛新貌第650章 無煙火藥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068章 再入縣城第012章 煙薯第574章 歐陸來信第007章 軍籍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170章 縣試前
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423章 凝聚“共識”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第421章 水晶宮制憲會議廳第446章 萬國博覽會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027章 鴛鴦陣第222章 雙金色被動第273章 天工開物第118章 長寧衛新貌第348章 嘉靖西狩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第450章 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515章 大明1566年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128章 海上來船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624章 大都督先例第581章 貨幣和財政政策第158章 冤案第472章 都是人精第068章 再入縣城第669章 張居正的地域黑第229章 稅收契約論第80章 肝兵法(今日上架求首訂)第474章 蒸汽車頭第197章 鄉試魁首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617章 打老虎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426章 梁山好漢東渡朝鮮第638章 籌碼第431章 蒸汽機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第277章 一書驚起千層浪第202章 新錢發行第646章 蘭州第616章 李如柏打老虎第667章 政治仗第071章 破題第056章 脫毒難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584章 備戰睢陽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113章 金色被動,六經注我第658章 少爺第669章 張居正的地域黑第669章 張居正的地域黑第502章 張居正罷相第345章 無能狂怒第178章 平步青雲第358章 大沽血戰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025章 急救第450章 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676章 和談人選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440章 交趾糖業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072章 巧破第069章 縣令第102章 火器時代秘籍步法第282章 使用國策改稻爲桑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088章屏蔽了第598章 系統性歧視第535章 伐蜀準備第050章 賬房技能第660章 大一統的曙光第195章 投宿西禪寺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第060章 吃飽飯第144章 編寫蒙學教材的打算第122章 鞋帶定理,買文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667章 政治仗第034章 精製第208章 瘋狂的龍涎香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覺中招了,今天請假欠第068章 再入縣城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覺中招了,今天請假欠第118章 長寧衛新貌第650章 無煙火藥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068章 再入縣城第012章 煙薯第574章 歐陸來信第007章 軍籍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170章 縣試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