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水晶宮制憲會議廳

第421章 水晶宮制憲會議廳

等到隆慶帝醒來的時候,他發現自己的半邊身子動不了了。

他歪着口鼻,只能發出含糊的聲音。

“皇爺!”一直在旁邊伺候的馮保,迅速爬到了皇帝的身邊,抓着隆慶帝的手流淚不止。

看到這個忠心的家奴,隆慶帝總算安心了一些,他擡起頭,只看到李春芳也焦急的站在御前。

不過李春芳並沒有貿然走到御塌前查看皇帝的情況,而是拉着御醫詢問皇帝的病情:

“風疾?”

李春芳看着御醫,顫抖的御醫從嘴裡說出了兩個讓李春芳也快要暈倒的病症。

現在宮廷已經封鎖,被召來給皇帝看病的侯太醫只恨自己倒黴透頂,偏偏他今天在太醫院輪值,趕上了皇帝風疾暈倒的時候被召來進宮看病。

這位侯太醫的醫術一般,曾經在太醫院排擠過李時珍,平日裡也只會開一些養生的方子。

但是作爲世代醫戶的太醫,這位侯太醫雖然醫術稀疏平常,沒本事看出病人到底什麼時候死,但是他很清楚自己什麼時候死。

皇帝得了風疾這樣的重病,大殿內只有司禮監掌印太監和內閣大學士在,現在不就是自己的死期嗎?

侯太醫幾乎是哭着說出了皇帝的病情,然後跪在李春芳面前說道:

“李閣老饒命啊!”

李春芳沒有理睬侯太醫的求饒,他的腦子也亂糟糟的。

李春芳只是倖臣,不代表他的智商不行。

能夠在這樣的混亂局勢中殺出來,一躍而成內閣輔臣,只要等元宵過後,李春芳就是新內閣的首輔了。

可現在這時候皇帝得了風疾,李春芳腦海中閃過無數的念頭。

他最後還是咬了咬牙,對着侯太醫說道:

“你且去太醫院候着,將陛下的病情告之其他太醫,商討出一個穩妥的方子來。”

啊?

馮保傻了,就連跪在地上的侯太醫也傻了。

什麼?

你這個李閣老不按照常理出牌啊!

侯太醫的反應很快,他立刻站起來說道:“多謝閣老,多謝閣老,屬下這就去太醫院召集諸位同僚研討陛下病情!”

馮保立刻說道:“等等!李閣老,侯太醫不能走!”

侯太醫剛剛落下的心又懸起來了,他哀求的看着李春芳。

李春芳卻說道:“陛下突犯風疾,應該太醫院會診。”

馮保從御塌上走下來,對着李春芳說道:“李閣老!若是放他出去,陛下風疾的消息不就泄露了?”

李春芳嘆息了一聲說道:“馮公公,你我二人,能封鎖消息嗎?我們有資格這麼做嗎?”

馮保也是聰明人,他愣了一下,明白了李春芳的意思。

如果這時候殿內站的是嚴嵩、徐階或者高拱,那他們肯定會封鎖消息,安排好朝廷局勢後以皇帝名義讓他們輔政,這時候只要聯合內廷的大太監,就可以平穩的掌控朝廷局勢。

可前提內閣首輔是嚴嵩、徐階、高拱這樣的大臣。

你李春芳是什麼貨色?

如今內閣四人,提到楊博都是泥塑閣老,大家都說楊博是明哲保身。

說道高拱那就是做事霸道急躁,爲政過嚴。

雖然這都是負面評價,但是沒有人說高拱是沒有本事的,大家都知道高拱的能力,也欽佩他的廉潔,就算是和高拱不對付的大臣,也無法用這些來攻擊他。

高拱推進新務,籌辦新軍,這些都是起了成果的,他在朝堂上的影響力,可不是李春芳能比的。

說到三輔張居正,都說他屢敗屢戰,性格倨傲,作風奢靡。

對於張居正在湖廣的霸道表現,因爲輕敵丟了武昌城,朝臣攻擊他性格上的弱點,可也沒有人說他能力不行,也沒人說他威望不夠。

可到了李春芳,朝臣的評價就很一致了。

人還行,能力不行。

這就是很侮辱人了,作爲內閣輔臣,你可以霸道,可以強勢,可以兇狠,甚至可以殘酷,但是不能無能。

李春芳驟然而上,根本沒有黨羽親信,在朝堂中沒有自己的影響力。

他能力不夠,也沒有辦成什麼事情。

以他的威望,想要隱瞞皇帝風疾的消息,站出來控制朝政?

沒這個能力好的吧!

其實高拱倒臺,任用李春芳,也就是隆慶皇帝看到李春芳的無能,所以纔想要任用一個弱勢的內閣首輔。

可沒想到在這個時候,皇帝得了風疾!

就在這個時候,病榻上的皇帝發出呼喊聲,馮保立刻快步走過去。

這一次李春芳也走過去,只看到皇帝擡起右手,指着御案上的筆。

李春芳立刻明白了皇帝的意思說道:“拿紙筆來!”

馮保也明白了李春芳的意思,他連忙拿來紙筆,隆慶帝被馮保扶起來,側着抓着筆開始在紙上寫字。

“召,召張居正進京!”

李春芳驚訝的看着皇帝,難道皇帝不是得了風疾,是腦子壞掉了?

但是他看到隆慶帝的表情,他突然明白了他的意思。

“陛下,高閣老呢?”

隆慶皇帝再次拿起筆寫道:“去任”。

李春芳驚訝的看着隆慶皇帝,沒想到皇帝竟然這麼堅決,甚至可以說是絕情了。

看來皇帝還是猜忌公車上書的幕後主使者是高拱。

在這種情況下,皇帝都不願意繼續讓高拱留在朝堂。

明明張居正提出的主張要比公車上書的主張更激進,明明張居正都已經聯合五省督撫要反叛了。

皇帝可以和張居正妥協,也不願意繼續再用高拱。

這就是皇帝的絕情嗎?

李春芳最近執掌內閣,也知道大明是如何一個爛攤子了。

如今明廷,已經無法應對張居正這五省督撫再叛了。

就算是張居正不叛亂,就是他們切斷朝廷的補給,也是明廷無法承受的。

讓張居正入京入閣,確實是最好的妥協方案。

只看到隆慶帝又拿出全部力氣,在紙上寫上了兩個字。

“上皇”。

這下子李春芳明白了,爲什麼皇帝願意讓張居正入京了。 以隆慶帝的身體狀況,很有可能會有大臣跳出來,鼓動讓上皇復位。

上皇自從迴鑾京師之後,雖然居住在深宮中,但是因爲不再服用丹藥,反而身體康健了不少。

張居正返回京師,是絕對不可能讓上皇重新復位的,肯定會繼續支持他這個風疾的天子。

比起權臣,執掌國政四十多年的上皇,纔是此刻風疾的隆慶皇帝最擔憂的。

甚至爲了不讓上皇復位,隆慶帝寧可讓皇權受損。

李春芳更加了解名爲皇權的這種生物,到底是如何冷酷和孤獨了。

李春芳立刻說道:“臣這就去下詔。”

等到李春芳離開之後,隆慶擡起右手,指着遠處一個書架。

馮保立刻過去,從書架上拿出一副裝裱好的字。

展開之後,這是一副字帖,上書“致君堯舜上”五個筆墨飽滿,龍飛鳳舞的大字。

馮保如今是司禮監的掌印太監,對這字跡再熟悉不過了,這正是高拱所寫的。

看了看落款和日期,正是高拱擔任裕王府講學時候所寫的。

御塌上的皇帝眼睛中含着淚光。

讓高拱離開京師,也許是他這個皇帝,能夠爲高拱這位老師能做的最後事情了。

隆慶突然有了預感,大明這艘破船,無論駛向何方,駕駛這艘船的人都將是粉身碎骨的下場。

高拱這個時候出局,才能夠全身而退。

想到了當年在裕王府的時候,還是裕王的他和高拱暢論時政,討論如何團結清流鬥嚴黨,討論日後執掌朝政後要如何振興大明。

如今這一切,有一部分實現了,另外一部分卻距離目標越來越遠了。

隆慶帝流下眼淚,再次後悔自己不聽高拱的勸諫,在後宮沉溺於女色。

“高師傅,這是朕爲你做的最後一件事了。”

隆慶在內心念着,垂下了右臂,開始閉幕養神。

果不其然,侯太醫回到太醫院之後,皇帝風疾的消息,立刻傳了出來。

本來已經準備離京的楊博和高拱,都來到皇宮求見皇帝。

但是皇帝見了楊博,卻沒有見高拱。

見過皇帝的楊博出來之後一眼不發,只是對高拱搖了搖頭。

高拱在宮門前守了一夜,最後還是被馮保勸了回去。

此時留守內閣的李春芳,以皇帝的名義發出一道聖旨。

這是召張居正入京,擔任內閣首輔的聖旨。

隨着這道聖旨,就是皇帝正式批准楊博和高拱辭職的聖旨。

高拱接到的聖旨,還要求他必須要在初一之前離開京師。

高拱含淚謝恩,他的老僕裝着一車的書籍,除此之外沒有其餘的家財。

高拱回鄉的車馬費還是高務觀通過人送來的,用的都是這些年高務觀存下來的薪水和賞銀。

高拱再次回頭看了一眼京師的城牆,又看了看城牆後方被擋住的九重宮闕,讓老僕駕駛驢車,向着河南新鄭老家而去。

剛剛到任山東的李成樑,在年初五的時候接到了京師的消息。

兒子李如鬆連忙說道:“父親,京師有變!”

李成樑放下秘信說道:“我們的實力不夠,京師的變局和我們沒關係,先編練新軍再說。”

李成樑幽幽的說道:“且看他張居正,能把大明這個爛攤子搞成什麼樣子!”

大年初十,在南京的蘇澤接到了京師的全面情報,包括了高拱罷相,張居正五省逼宮,隆慶風疾的消息。

看着這些熟悉的劇本,蘇澤感慨於歷史的強大慣性。

明廷能這樣折騰,說明還有很多人對北方不死心。

甚至在東南內部,都還有這樣的人存在。

而讓明廷繼續折騰,即使爲了讓大家看一看,高拱張居正他們嘗試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等到明廷做完了所有的選項,就能證明蘇澤這條路是正確的了。

蘇澤只是將這份情報放在一邊,又拿起了徐渭送來的報告。

原本準備在年前召開的制憲會議,由於各地代表推舉的問題,名單到了現在才確定好。

制憲會議決定在元宵節後,也就是正月十六在南京的大明故宮召開。

爲了這一次的制憲會議,東南的工匠在過年都沒有休息,將明故宮的宮牆拆除,建造了一座新式建築。

這座建築用上了胡宗憲在杭州修建塘壩時候用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還用上了大量的平板玻璃。

徐渭送來的是制憲會議最後的籌備報告,蘇澤看完了之後,在報告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

除了徐渭送來的報告,另外一份就是福建制憲會議代表的任免狀。

從正月十六開始,蘇澤要以福建制憲會議代表的身份,而不是東南大都督的身份參加制憲會議了。

這一次制憲會議除了要確定根本大法,確定各項稅收的稅率和徵稅方案,也是東南各方面代表商討各項問題,進行磋商的地方。

蘇澤開始期待這第一次制憲會議了。

新曆三年,元宵,蘇澤乘坐馬車,在南京百姓簇擁下進入制憲會議會場水晶宮。

隆慶三年,元宵,張居正登上八匹馬拉的豪華馬車,和留守漢陽的劉世延道別,在軍士簇擁下入京。

新曆(隆慶)二年,無戰事。

(本章完)

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388章 印花稅第252章 淳安海瑞第674章 夜航船第009章 寒菜粥第370章 親愛的朋友啊第317章 閩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623章 教亂第223章 沖天大將軍第202章 新錢發行第618章 捨不得第606章 歐陸來信(續)第99章 講學技能,表字第426章 梁山好漢東渡朝鮮第363章 從君權天授到主權在民第103章 束水衝沙第160章 掀桌子第152章 飛翔的荷蘭人第413章 新務救不了大明朝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418章 公車上書第023章 蘆田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246章 實證醫學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193章 將鑄新錢第583章 九州討伐第512章 蜀中和漢中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155章 賞罰自何出第013章 開荒忙,煎人壽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182章 數學技能升級第045章 知府之女第291章 戚家軍,伏子第662章 制憲會議再開第99章 講學技能,表字第648章 李如彘隱忍第372章 愚民,吾不爲也!第467章 騎兵再上歷史舞臺第141章 秋水仙素和水楊苷第018章 船塢第102章 火器時代秘籍步法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414章 常山之蛇第560章 播州問題第532章 女真叛亂第535章 伐蜀準備第355章 國之命脈第231章 當家難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057章 邀請第049章 縣衙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284章 官場水太深,於兄把握不住第045章 知府之女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第071章 破題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79章 亡於洪武第484章 狂熱和剋制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011章 準備開荒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022章 畝產第237章 水戰第578章 惡性通脹第647章 宮廷開支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459章 雲南沐家那檔子破事第283章 改稻爲桑的關鍵第559章 沐家請降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505章 教育不公第289章 水師新軍和火器坊第061章 淨海王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626章 秩序解體第292章 合擊倭寇,兵法升級第138章 大戰獎勵,人才難得088章屏蔽了第504章 政治的妥協第525章 分產令第194章 大撒幣工程第020章 四書五經大全第214章 成聖的路第343章 驕兵和悍將第396章 龍虎山張家第561章 崇明島度假村第556章 內閣議事
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388章 印花稅第252章 淳安海瑞第674章 夜航船第009章 寒菜粥第370章 親愛的朋友啊第317章 閩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623章 教亂第223章 沖天大將軍第202章 新錢發行第618章 捨不得第606章 歐陸來信(續)第99章 講學技能,表字第426章 梁山好漢東渡朝鮮第363章 從君權天授到主權在民第103章 束水衝沙第160章 掀桌子第152章 飛翔的荷蘭人第413章 新務救不了大明朝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418章 公車上書第023章 蘆田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246章 實證醫學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193章 將鑄新錢第583章 九州討伐第512章 蜀中和漢中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155章 賞罰自何出第013章 開荒忙,煎人壽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182章 數學技能升級第045章 知府之女第291章 戚家軍,伏子第662章 制憲會議再開第99章 講學技能,表字第648章 李如彘隱忍第372章 愚民,吾不爲也!第467章 騎兵再上歷史舞臺第141章 秋水仙素和水楊苷第018章 船塢第102章 火器時代秘籍步法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414章 常山之蛇第560章 播州問題第532章 女真叛亂第535章 伐蜀準備第355章 國之命脈第231章 當家難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057章 邀請第049章 縣衙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284章 官場水太深,於兄把握不住第045章 知府之女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第071章 破題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79章 亡於洪武第484章 狂熱和剋制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011章 準備開荒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022章 畝產第237章 水戰第578章 惡性通脹第647章 宮廷開支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459章 雲南沐家那檔子破事第283章 改稻爲桑的關鍵第559章 沐家請降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505章 教育不公第289章 水師新軍和火器坊第061章 淨海王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626章 秩序解體第292章 合擊倭寇,兵法升級第138章 大戰獎勵,人才難得088章屏蔽了第504章 政治的妥協第525章 分產令第194章 大撒幣工程第020章 四書五經大全第214章 成聖的路第343章 驕兵和悍將第396章 龍虎山張家第561章 崇明島度假村第556章 內閣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