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鄉試開始

bookmark

第196章 鄉試開始

福建布政使司接到了陶公公的移文,內心是崩潰的。

你一個太監,好好勒索地方不好嗎?爲什麼要修水利?

這水利是你一個太監能修的嗎?多少飽讀詩書的文人都修不明白的東西,你一個太監也要玩?

可是陶公公是皇帝的欽差,而之前的聖旨中也說了,要福建上下配合陶公公整頓錢法。

這移文中抓住修水利是爲了“疏通錢法”,福建布政使王國幀只能喊來幕僚和布政使衙門的屬吏,一同商議陶公公的移文。

親近下屬看完了移文說道:“道臺大人,以卑職看,就從了那陶公公吧。”

大明的版圖劃分是兩京十三道,南北直隸爲京,其他省也稱之爲道。

布政使是一省的文官長官,也被稱之爲道臺。

又一位王布政使的幕僚開口了,這位白鬍子的老秀才說道:

“這陶公公是欽命皇差,又有皇上的旨意,要是公然抗命恐怕要被他上密揭彈劾啊。”

王布政使聽到這裡立刻就慫了。

雖然從行政上說,王布政使是大明朝的封疆大吏,是妥妥的正二品高官,但是人家陶公公有資格上密揭啊!

做官做到了一省的道臺,再升遷就只有六部尚書或者進內閣了。

這一步登天,官員能力和考覈成績已經不重要了,最重要的就是皇帝的想法。

要是被這死太監上了眼藥,日後影響王大人再進一步,那可就沒有後悔藥吃了。

王布政使點點頭,算是定下了調子。

這下子衆多幕僚和屬吏就知道要怎麼說了。

布政使衙門中負責水利設施的典史說道:

“道臺大人,這修水利最大的問題是花錢,既然陶公公願意出錢,我們布政使衙門只需要下一道公文即可。”

王布政使也點頭,往日有公公下來辦事,布政使司都要準備一大筆錢來賄賂他們,原本王布政使都做好了出血的準備了。

可沒想到陶公公根本就沒有來福州城,只是行文讓福建臬司將存銅送到南平礦坑,也沒有敲詐其他衙門,只是安心躲在山裡玩銅。

現在陶公公只是讓布政使司衙門下個公文,讓各地募集民壯修水利,這錢也不用省裡出,還有什麼可以抱怨的呢?

王國幀恍然大悟,是啊,這麼簡單的事情配合一下就可以了,反正又不要自己出錢。

王布政使立刻讓屬吏起草好了命令,然後加蓋了布政使衙門的官印發給各府,再由各府衙門快點發到各縣執行。

府衙縣衙接到了這份公文也是摸不着頭腦。

你陶公公好好的鑄錢,怎麼又扯到了水利上啊。

但是府衙縣衙的想法也和王布政使差不多,反正佈置給我的工作按照要求下發就好了。

就這樣,南平縣的縣衙外牆上,貼出了縣衙招募民夫,要重修閩江河堤的通告。

和往常不同的地方是,這一次官府不是攤派徭役,而是有償招募民夫,不僅僅在告示上寫明瞭每個月的薪水,還寫明瞭工程期限,甚至連需要的民夫人數都寫的清清楚楚的。

南平縣的百姓將信將疑,但是很快縣裡就傳來消息,背山村五十多民青壯上縣衙報名,願意爲南平百姓修閩江。

緊接着長寧衛附近幾個村鎮也都跟着報名,就這樣湊齊了開工需要的民夫人數。

其他縣的情況也都是差不多,總有些過不下去的人爲了錢去報名,而一旦有人報名那就有人跟着報名。

這也自然也是蘇澤爲陶公公設定的辦法。

一項工程分成很多段,第一批開工的只不過是整個工程中的一小段而已。

但是隻要這些人拿到了錢,那麼接下來再募集其他段的民夫就輕鬆了。

“白大人,修閩江河堤需要的民夫已經募集完畢了。”

負責這件事的是承發司的書吏林顯達,白知縣聽到之後點點頭,放下手裡的《古文觀止》說道:

“且把人都備着,這陶公公真的稀奇,難道這是什麼新的撈錢辦法?”

林顯達也賠笑這說道:“大老爺,縣裡將人備好,無論哪邊都挑不出毛病來。”

白知縣點點頭說到:“你讓渠房也推兩個人出來,先應付一下上面。”

白知縣放下手裡的書又說道:“蘇汝霖已經平安到福州府了吧?”

林顯達立刻說道:“阿澤兄弟前幾日剛剛派人送信回來,已經報上鄉試的名了。”

白知縣點點頭說到:“本官也聽海教諭說了,蘇汝霖是這一科中最有希望考中舉人的,若是你們長寧衛能出一個舉人,那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林顯達連忙說道:“阿澤兄弟趕考前就說了,多虧了知縣老爺提拔他做案首,若是真的中舉,一定會記得知縣老爺的恩情的。”

白知縣心裡高興,卻表面冷淡的說道:“試卷都是糊名的,蘇汝霖得中案首都是他的本事。”

南平縣已經很久沒有出過舉人了,若是蘇澤能夠中舉,那不就顯得南平縣文教工作做的好嗎?

而且蘇澤還是白知縣點的小三元,他的成績越好,那就更顯得白知縣慧眼識珠了。

對於陶公公修水利的事情,各地衙門基本上都是這個態度。

只不過林顯達將這件事放在心上,還從渠房找到了兩個懂得水利的吏員,讓他們好好帶隊。

八月初七,福建知貢舉汪道昆帶領所有參與鄉試的官員先祭祀文廟,向大成至聖先師和歷代先賢祈禱福建文脈昌盛。

緊接着,汪道昆打開貢院的門鎖,衆官員隨着汪道昆一起住進了貢院中。

汪道昆向印卷官張思敬授卷,張思敬接過來試卷,他需要在貢院邊上的印刷坊內,印刷出三千五百名考生的卷子。

張思敬領着卷子離開,汪道昆開始和同考官以及監考官一起巡查貢院。

福建的貢院規模極大,按照天地玄黃分成四個區域,因爲考棚實在是太多,密密麻麻看過去非常的壓抑。

一塊活動木板可以當做考棚的門,考生進入考棚之後就會放下入口的板子,這塊板子就成爲答題的桌案。

汪道昆看着一望無際的考棚,想到自己在南直隸參加鄉試時候的場景,這科舉考試是越來越捲了。

沒辦法,隨着讀書人越來越多,大明朝的學歷貶值也越來越嚴重。

國初的時候只要是秀才就能出仕,舉人就能授予知縣的職位,朝廷中身居高位的,也不乏舉人出身的。

但是現在舉人只能去做學官,還都是比較落後地區的學官。

進士也是同樣如此,三甲進士可以做縣令,但是還要在吏部掛號排隊,只有地方上出現缺額纔有機會遞補。

可是科舉人數卻在急劇膨脹,汪道昆看過以往貢院的記錄,皇帝剛剛登基的時候,參加福建鄉試的不到兩千人。

如今是嘉靖三十四年,這個人數已經膨脹到了三千五百人。

以至於一些讀書人都感慨,“考的好不如生的早”。

收起這些感慨,自己的工作就是在這三千五百人中,挑選出合格的人才來。

汪道昆腦海中閃過蘇澤的身影,那個年輕人應該會參加鄉試吧?

汪道昆也開始期待蘇澤的考卷來。

在考院邊上的印刷坊中,小吏將剛剛雕版印刷出來的考卷遞給張思敬,交給他做最後的校隊審定。

一邊看一邊記下考卷的內容,張思敬確認考卷無誤之後,紛紛屬下開始印刷考卷。

等到小吏出去之後,張思敬提起筆,開始默寫本次科舉考試的題目。

等到寫完了之後,張思敬擦了一下額頭的汗水,這還是他第一次進行科舉作弊,自然是萬分的緊張。

在當年自己參加科舉的時候,張思敬自然是萬分痛恨這種科舉作弊的事情。

可是隨着從京師貶謫出來,一代天之驕子變成了偏遠地區的推官,張思敬興建陋室亭,只有在黃時行等讀書人的圍繞下,才能心情好點。

而到了地方之後,張思敬很快就丟掉了剛剛做言官之後立下的清廉志向。

張思敬不敢回想,到底自己是怎麼一步步走到今天這個地步的。

他收起心思,等到墨跡幹了之後,將捲紙團好,按照和黃時行的約定,將紙團扔到了貢院之外。

早已經在外面等待的黃時行立刻撿起紙團,然後迅速返回了住宿的魁星樓中。

迫不及待的打開紙團,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題目,黃時行開始嘗試作答。

鄉試三場考試,第一場的經義考試最爲關鍵。

不過和縣試相比,鄉試的難度大了很多。

這個難度大不僅僅是試題的難度上,也在於試題的數量上。

縣試一場只需要考一篇四書義和一篇五經義,兩篇八股文考一整天,有的是時間慢慢打磨。

而鄉試這是要考三篇四書義和四篇五經義!

每一篇的字數是二百到三百字之間,必須是嚴格的八股文,而且答題的時間也只有一天。

這可不是水文寫小說,而是要立意正確引經據典的官樣文章。

只有少部分考生能在在規定時間內答出全部題目。

九成的考生在答題速度上就被淘汰了。

所以黃時行能夠提前得到試卷,就已經佔了相當大的便宜,只要今天先把文章做好了,那進了考場只要默寫出來就好了。

可是剛剛看了第一道題目,黃時行就犯了難。

他怎麼也想不出這道題的破題思路。

苦思冥想了半天之後,黃時行只能將這道題目先謄抄下來,先去寫別的題目。

做着做着又出現了一道難題,黃時行再次謄抄下來,他心一橫,將這兩道題目拿出去,事到如今也顧不得和張思敬的約定了,只能先找人詢問破題之道了。

在貢院內的張思敬也沒想到平日裡衆人都誇讚的黃時行這麼草包,在他看來很簡單的幾道題目,黃時行竟然要拿出去請教別人。

黃時行總算是還有些腦子,分別找了兩個人請教,他趕緊將文章寫下來背熟,然後翻上牀睡覺。

八月初八,貢院門口擠滿了人。

蘇澤排在南平縣考生的隊伍中,按照次序排隊進場。

蘇澤也看到了隊伍前面的黃時行,他一臉勝券在握的表情,接受着身邊跟班的吹捧。

黃時行也看到了蘇澤,露出一個挑釁的眼神。

蘇澤覺得莫名其妙,平心而論自己也沒有得罪這位黃公子,不過是搶了他幾次風頭。

可是偏偏這位黃公子對自己這麼大的敵意,總是將自己視作競爭對手。

蘇澤提着考籃走進了貢院前。

貢院前的小廣場上擠滿了考生們,監門官宣讀考場記錄,再由監考官領着秀才們宣誓。

然後分成多個隊伍,接受哨兵嚴格的檢查。

大明朝的讀書人還有幾分體面,搜身也只是摸一摸,等到了後面那個朝代,就要赤身裸體的檢查了。

搜檢完畢,蘇澤終於進入了貢院。

同保的十人,一同抽出各自的座位號,蘇澤的抽到了自己的考棚,玄甲申戍號。

緊接着在哨兵的吆喝下,考生們被驅趕向了各自的考試區域。

蘇澤找到了自己的考棚,卻看到距離自己不遠的黃時行。

黃時行也看到了蘇澤,心虛的將目光移開。

心中唸了一句晦氣,他放下考籃開始回憶準備好的答案。

蘇澤神態輕鬆的放好了自己的考籃,開始閉目養神起來。

急促的梆子聲響起,所有考生都放下擋板,嘉靖三十四年的福建鄉試開始了。

南平礦坑的鑄幣廠中,黃燦燦的新幣裝入布袋中,陶公公鑄造的第一批新錢也終於完成。

最近好卡啊,唉

(本章完)

第160章 掀桌子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90章 貪上史書第37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574章 歐陸來信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265章 歸有光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345章 無能狂怒第532章 女真叛亂第505章 教育不公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216章 方若蘭的舅父第075章 治本經第680章 電報和鐵路帶來的改變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382章 船運和保險第495章 陽謀推一本朋友的書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111章 衛所事忙,科舉升級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327章 張居正諫行一條鞭法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504章 政治的妥協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303章 鄢懋卿!冒青煙!第205章 醫術被動,打颶風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226章 抵達南京第414章 常山之蛇第060章 吃飽飯第356章 北歸和南歸第162章 染布,天文,書法第019章 科舉技能第404章 《請裁驛站疏》第612章 恭順如狗第509章 陸上絲路第378章 “父皇英明”第577章 又在六國下矣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558章 沐家和女真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625章 三本書第038章 入編捷徑第228章 長壽內閣第403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三)第459章 雲南沐家那檔子破事第075章 治本經第381章 蘇大都督的倒模第315章 開會的“藝術”和藝術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307章 兩場大捷!第566章 睢陽第300章 成立農會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451章 僭主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208章 瘋狂的龍涎香第680章 電報和鐵路帶來的改變第263章 解決方法(三更,求票)第621章 世界是個草臺班子第530章 父母之愛兒,則爲之計深遠第123章 打擂臺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647章 宮廷開支第638章 籌碼第409章 廣築城?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547章 破蜀道第219章 關中大地震第676章 和談人選第584章 備戰睢陽第439章 統一市場和國家第143章 一網打盡!第207章 航行澳門第525章 分產令第242章 晚年不詳第628章 大赦第577章 又在六國下矣第617章 打老虎第482章 缺官第028章 初陣第384章 槍炮 病菌與玻璃第211章 沖繩第483章 現代和前現代第214章 成聖的路第449章 威權主義第503章 弄不完的權第547章 破蜀道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92章 殺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訂閱)第239章 數據治稅第542章 富可敵國的於公子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
第160章 掀桌子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90章 貪上史書第37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574章 歐陸來信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265章 歸有光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345章 無能狂怒第532章 女真叛亂第505章 教育不公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216章 方若蘭的舅父第075章 治本經第680章 電報和鐵路帶來的改變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382章 船運和保險第495章 陽謀推一本朋友的書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111章 衛所事忙,科舉升級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327章 張居正諫行一條鞭法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504章 政治的妥協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303章 鄢懋卿!冒青煙!第205章 醫術被動,打颶風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226章 抵達南京第414章 常山之蛇第060章 吃飽飯第356章 北歸和南歸第162章 染布,天文,書法第019章 科舉技能第404章 《請裁驛站疏》第612章 恭順如狗第509章 陸上絲路第378章 “父皇英明”第577章 又在六國下矣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558章 沐家和女真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625章 三本書第038章 入編捷徑第228章 長壽內閣第403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三)第459章 雲南沐家那檔子破事第075章 治本經第381章 蘇大都督的倒模第315章 開會的“藝術”和藝術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307章 兩場大捷!第566章 睢陽第300章 成立農會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451章 僭主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208章 瘋狂的龍涎香第680章 電報和鐵路帶來的改變第263章 解決方法(三更,求票)第621章 世界是個草臺班子第530章 父母之愛兒,則爲之計深遠第123章 打擂臺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647章 宮廷開支第638章 籌碼第409章 廣築城?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547章 破蜀道第219章 關中大地震第676章 和談人選第584章 備戰睢陽第439章 統一市場和國家第143章 一網打盡!第207章 航行澳門第525章 分產令第242章 晚年不詳第628章 大赦第577章 又在六國下矣第617章 打老虎第482章 缺官第028章 初陣第384章 槍炮 病菌與玻璃第211章 沖繩第483章 現代和前現代第214章 成聖的路第449章 威權主義第503章 弄不完的權第547章 破蜀道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92章 殺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訂閱)第239章 數據治稅第542章 富可敵國的於公子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