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

“旅長,我要合離!”李言恭衝進了俞諮皋的軍帳中,大聲說道。

“丹芸又打你了?”俞諮皋露出笑容打趣道。

“什麼打!我堂堂七尺男兒,怎麼會被女人打!這潑婦動手,我不還手罷了!”

李言恭氣鼓鼓的說道,用手擋住自己脖子上的指甲痕跡。

俞諮皋忍住笑容說道:“去找大都督合離去,你的婚事是大都督親自批准的,我做不了主。”

李言恭的氣頓時泄了說道:“早知道這樣,當時就不該去她們瑤寨!”

俞諮皋再次哈哈大笑說道:“你當時向我打婚書的時候,可不是這麼說的?怎麼才成婚一個月就要合離了?”

軍中的規定,無論是軍官是士兵成婚,都要向上級打一份婚書申請。

李言恭這樣的參謀,更是要直接向大都督府打申請,得到大都督府的批准才能成婚。

李言恭的婚書,也是隨着廣西報捷的文書送到南京,是蘇澤親自簽字批准的。

東南推行新婚俗,特別是軍中更是推廣,在婚事從簡的背景下,也有李言恭這種瞞着家裡成婚的。

俞諮皋親自在第四旅給他們舉行了集體婚禮,當瑤女丹芸穿上漢人嫁衣的時候,李言恭可是收穫了很多嫉妒的眼神。

可是好景不長,婚後的李言恭和丹芸是三天一小吵兩天一大吵。

在攻下遷江九寨和斷藤峽之後,丹芸所在的瑤寨被遷往了柳州附近。

而丹芸則通過了漢學考試,被委任爲一座瑤鎮的流官。

這座瑤鎮是斷藤峽上五個瑤寨打散組成的,人口足足有千人,周圍還都是漢人村落。

瑤鎮要新授田,開荒,處理瑤人和漢人的矛盾,這可是一項非常困難的工作。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丹芸展現出驚人的天賦,竟然真的將這座瑤鎮給治理好了。

丹芸親自帶領這些下山的瑤人種田,又帶領他們和周圍的漢人村落交易,大力發展瑤人蠟染藍染的工藝,從漢人那邊購買布匹,然後染出精美的圖案再賣出去。

丹芸還組織商隊,將附近村落的特產送到城鎮中販賣,又將東南工廠生產的日用品帶回來販賣。

這座瑤鎮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多次被廣西布政使汪道昆誇讚。

傳言丹芸很快就要高升,將被委任爲新寧州的知州。

州是一種特設的行政單位,主要設在緊要的戰略要地和邊境地區。

州的地盤一般比縣大,比府要小,但是人口一般都和縣差不多,邊境地區的州甚至比內陸地區的縣還要少。

妻子的事業是越來越順利,但是李言恭和妻子的矛盾是越來越多。

最主要的自然是生孩子了。

李言恭這次的功勞,讓他獲得了軍校進修的名額,馬上就要前往南京武備學堂進修了。

這一次進修結束,李言恭就可以擔任營級的主官了。

當年南京國子監軍校的三人,熊況已經是第二旅的團長了,在上一次的京師作戰中立了功勞,如今隨着林良珺進入了江西作戰。

高務觀則留在了大沽,擔任大沽棱堡的後勤官,也掛上了營級的軍銜。

李言恭總算是追上了好友的腳步,這一次靠着功勞得到了晉升。

如今東南新軍中,旅已經是最大的兵團單位了。

而第一旅和第二旅組建比較早,軍官充沛,所以旅下設團。

整個東南新軍的團級軍官就沒有幾個。

團下設營,營長已經是中高級的軍官了。

夫妻二人即將分別,李言恭昨天夜裡摟着妻子想要個孩子,卻被丹芸一腳踹下了牀。

聽完了李言恭說完了打架經過,俞諮皋哈哈大笑起來。

“還笑?旅長,我這次去南京,一定要讓山長給你安排個婆娘,讓你笑不出來!”

南京武備學堂的山長是蘇澤親自擔任,學員們都稱呼他爲山長而不是大都督。

俞諮皋笑着說道:“現在提倡婚姻自由,就是山長也不能強迫我成婚啊。”

李言恭苦着臉說道:“你也知道我家情況的,我爹本來就不認我了,要是知道我在廣西成婚,恐怕要打斷我的腿。”

“我是想等陣丹芸有了身孕,這次會南京和家裡說成婚的事情。”

“可丹芸卻說如今她政務繁忙,沒時間要孩子!”

俞諮皋忍不住再次大笑了起來。

“丹芸如今可是汪巡撫麾下愛將,她要是懷孕了,汪巡撫恐怕也要殺到南京找你問罪了!哈哈哈!”

李言恭拍桌子說道:“總不能爲了政事,孩子都不生吧!”

俞諮皋憋了笑容說道:“要我說,這事情還是要兩人好好商議才行,你沒看報紙上說嗎?現在都是新婚俗新生活,歸主編在報紙上說的很清楚了,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啥?不要孩子還是發展的結果?”

“那你可以要好好看看報紙了,再這麼下去,怕是你要比丹芸落後了。”

俞諮皋說道:“歸有光主編在報紙上寫了三篇文章,就是談的新婚姻。”

“他說的是蘇州府的事情,今年以來,蘇州府請求官府判合離的官司增多了不少,而且和以往不同,從前合離基本上都是婦人通姦或者男人休妻,但是現在蘇州判院的合離官司中,感情不和佔了多數,而且很多都是女方申請的。”

“這是爲何?”

“歸有光主編說了,明廷的農業社會,男耕女織,男主外女主內,在大明合離困難,又有禮教束縛,合離的女性根本沒有活路。”

“可是現在不同了,蘇州府工坊發達,有經驗的女織工,甚至要比家裡的男人賺的還多。”

“以往夫妻不和,吵吵也只能湊合着過,現在既然離了丈夫也能活,那就不湊合着過了。”

“在蘇州的讀書人,寫文抨擊說這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但是歸主編倒是認爲,這是時代發展,讓人有了更多的選擇權力。”

“以後隨着出來做事的女性越來越多,合離的人越來越多,家庭也會越來越小。”

李言恭疑惑的問道:“這是爲什麼?”

“農業時代,一個小家庭很難抵禦天災,而且自給自足的田莊,需要宗族和大家庭來互相交換,互相幫扶。”

“但是如今在蘇州城內,需要什麼東西都可以用錢買到,小家庭的形式更自由,不需要再維持以前那樣的大家族了。”“歸有光主編還預言,三綱五常中的父爲子綱、夫爲妻綱,都會繼君爲臣綱之後解體。”

李言恭感覺到了時代的風向,但是這種變化也讓他措手不及。

也許父母之間的那種夫妻關係即將成爲過去式,自己和丹芸這種夫妻關係反而變成常態。

李言恭嘆息一聲說道:

“我想起了山長曾經說過的話,‘有選擇比起沒選擇,總歸是一種進步吧。’”

俞諮皋也點點頭,他拍了拍李言恭的肩膀說道:

“若是行軍打仗,攻城略地,這事情難不倒我,但是調停夫妻關係,還是饒了我吧。”

“不過夫妻之間,有什麼事情說開了就是,實在不行就打報告合離,大都督都說了婚姻自由,也不可能不讓你們合離的。”

聽到俞諮皋這麼說,李言恭反而慫了,他說道:

“旅長你這麼說了,生孩子的事情我還是回去再和丹芸商議一下,反正我們還小,我又要去南京,不行就等我從南京回來再說。”

“至於我爹那邊,這裡回去他見我也罷,不見也罷,反正我爹就我這麼一個兒子!他不認我,等以後誰給他燒紙錢!”

俞諮皋笑着拍了拍李言恭的肩膀,但是說起了父親,俞諮皋也沉默了下來。

感受到了俞諮皋的情緒低落,李言恭立刻說道:

“旅長,我聽說俞伯父在塞外大顯神威,如今在參謀部內部,五原城被稱爲當代歸義軍,只是礙於保密需要,沒有在東南宣傳。”

俞諮皋說道:“當年父親不願意返回東南,單人出塞,就不在意這些虛名。”

“只是如今大都督對我委以重任,不能去塞外盡孝。”

談起了父親這個話題,李言恭想起了自己的父親。

臨海侯李廷竹在東南新軍攻克南京後,和所有大明勳貴一樣,按照人丁保留了田產,也查抄了府邸中的舊產。

不過臨淮侯李廷竹是這一代才復爵的,而且他做人還算是清廉,在南京人緣也不錯。

清查過後也沒有任何害民的舉動,只是全家搬到了南京城外的祖莊居住。

像是魏國公這樣的勳貴,家裡的齷齪事不計其數,魏國公徐鵬舉雖然逃到了北方,但是他留在南京府中的子弟都受到了清算。

那些跋扈囂張,在南京城內殘害百姓的魏國公家子弟,還有爲虎作倀的管事家丁,全部送交法司懲辦。

首惡被處斬,魏國公府剩餘有罪人員發配廣西,家產全部被查抄。

臨淮侯李廷竹,則在昔日佃戶和舊部的接濟下,日子還能過得去。

俞諮皋雖然父子分別,但是一南一北都在爲東南效力,顯然通過京師的情報站,俞諮皋也能和父親俞大猷通信了。

這時候李言恭突然想到了另外一名好友,駐守在大沽的高務觀。

比起俞家父子和李家父子,高務觀的心情就比較複雜了。

他的父親高拱,如今正在主持明廷的新務運動,大沽距離京師不過一日路程。

這麼近的距離,但是高拱和高務觀之間卻隔着天塹一樣。

李言恭也曾經寫信勸說高務觀,向大都督府提出調任他處,如今東南建功立業的地方多呢,沒有必要留在大沽。

但是高務觀卻寫信拒絕,李言恭這才明白什麼叫做子最類父。

高務觀雖然待人溫和,但是在認定的事情上,和他的父親高拱一樣認死理。

父子二人都在爲自己的信念竭盡全力,都是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性格。

只可惜各爲其主,也不知道這對父子的結局如何。

這麼一想,自己的父親臨淮侯被大都督抓了,沒能逃回京師而是留在南京,反而算是一個不錯的結局?

從俞諮皋的營帳中出來,李言恭返回了家裡。

如今已經不是戰時了,李言恭馬上要去南京進修了,現在已經暫停了職位,所以可以住在軍營外。

這座房子是丹芸做官分到了房子,房子並不大,但是也被丹芸佈置的不錯。

李言恭推門進門,卻發現一向忙碌的妻子竟然在家。

丹芸要處理瑤鎮的事務,平日裡夫妻兩人都是聚少離多,這會兒還是工作的時間,她竟然出現在家中。

丹芸擡起眼睛說道:“我是專門回家等你的。”

李言恭心中咯噔了一下,他想起了俞諮皋給他說的蘇州府新聞,難道丹芸是專門請假回家和自己合離的?

這會兒李言恭已經不想合離了,但是他還是冷着臉說道:

“等我?”

丹芸低聲說道:“我已經向知府大人提了辭呈,等布政使司批了,我就和你一起去南京?”

“什麼!”

李言恭驚訝的站起來。

丹芸是瑤人流官中進步最快的官員,廣西巡撫汪道昆對她非常器重,直言她將是女官中升遷速度第一人。

妻子竟然放棄遠大的前程,要和自己一起去南京?

李言恭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他上去抱住了丹芸說道:

“怎麼突然改變心意了?其實我一個人去南京就是了,如今通信發達,我完成學業還會返回廣西的。”

丹芸說道:“我懷孕了。”

“什麼?什麼時候?!”

丹芸用拳頭錘了一下李言恭說道:“就是你第一次來瑤寨的那次,醫官說已經三個月了。”

“是真的嗎?”

“說什麼胡話,那次是我的第一次,不是你的還能是誰的?”

“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說真的三個月了?你怎麼一點反應都沒有?”

“醫官說了,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我只是懷孕反應不大而已。”

“那,你能坐船嗎?”

“三個月已經沒事了,只要途中多歇幾站就行了,而且現在航運發達,坐船也不累的。”

“太好了!”

第199章 登榜送貼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008章 屬性點第036章 售鹽第654章 朝鮮的變化第197章 鄉試魁首第041章 螳螂和黃雀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487章 道德窪地優勢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533章 活該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659章 碾碎第242章 晚年不詳第638章 籌碼第116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第90章 貪上史書第43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97章 再破題第131章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025章 急救第260章 高拱張居正(本卷完,明天新一卷)第245章 李時珍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93章 農事忙,技能漲第563章 休沐和時間第129章 葡萄牙船長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147章 雙雙升級第360章 兵法金色技能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658章 少爺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115章 真傳一句話第567章 論資排輩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597章 播州叛亂第534章 猴子回倭國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638章 籌碼第581章 貨幣和財政政策第114章 頭號二號冤種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162章 染布,天文,書法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第四卷總結第055章 算卦第242章 晚年不詳第536章 特別都察院第288章 是時候開始加速了!第120章 搶購一空!第570章 黑船來襲第365章 嘉靖退位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107章 涼茶,傳奇戲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302章 重商主義第503章 弄不完的權第425章 兼併崩潰螺旋第002章 家廟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472章 都是人精第061章 淨海王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186章 大買賣第119章 拍案驚奇第299章 減租減息第211章 沖繩第482章 缺官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597章 播州叛亂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061章 淨海王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592章 曼陀羅花第036章 售鹽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575章 太先進了第018章 船塢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476章 東海貿易公司第443章 “固若金湯”第425章 兼併崩潰螺旋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280章 振武營兵變
第199章 登榜送貼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008章 屬性點第036章 售鹽第654章 朝鮮的變化第197章 鄉試魁首第041章 螳螂和黃雀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487章 道德窪地優勢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533章 活該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659章 碾碎第242章 晚年不詳第638章 籌碼第116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第90章 貪上史書第43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97章 再破題第131章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025章 急救第260章 高拱張居正(本卷完,明天新一卷)第245章 李時珍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93章 農事忙,技能漲第563章 休沐和時間第129章 葡萄牙船長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147章 雙雙升級第360章 兵法金色技能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658章 少爺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115章 真傳一句話第567章 論資排輩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597章 播州叛亂第534章 猴子回倭國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638章 籌碼第581章 貨幣和財政政策第114章 頭號二號冤種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162章 染布,天文,書法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第四卷總結第055章 算卦第242章 晚年不詳第536章 特別都察院第288章 是時候開始加速了!第120章 搶購一空!第570章 黑船來襲第365章 嘉靖退位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107章 涼茶,傳奇戲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302章 重商主義第503章 弄不完的權第425章 兼併崩潰螺旋第002章 家廟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472章 都是人精第061章 淨海王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186章 大買賣第119章 拍案驚奇第299章 減租減息第211章 沖繩第482章 缺官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597章 播州叛亂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061章 淨海王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592章 曼陀羅花第036章 售鹽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575章 太先進了第018章 船塢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476章 東海貿易公司第443章 “固若金湯”第425章 兼併崩潰螺旋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280章 振武營兵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