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

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

蘇澤趕到了礦坑之後,見到了一個乾瘦的老太監,他站在胡太監身邊佝僂着身體,眉眼都擠在一起。

這應該就是小尤公公說的陶大璫了。

蘇澤上前,陶大璫也是眼睛一亮。

蘇澤的氣度不凡,看了就讓人覺得可以信任,這讓已經算是病急亂投醫的陶大璫有了一絲希望。

陶大璫也沒想到這事情這麼難辦。

本以爲是個賺錢的差事,爲了能搶到這個差事,老太監幾乎散盡了積蓄,這纔在乾爹李芳的推薦下,成了福建鑄錢督辦太監。

可等到陶太監來了福建之後,見到了福建的銅儲量之後,直接就傻眼了。

按照福建所儲存的銅,根本發行不了那麼多的錢幣,根本完不成朝廷的要求。

這下子別說是從中大賺一筆了,就連完成朝廷既定的發錢任務都難。

陶太監很清楚太監的定位。

太監就是皇帝的家奴,外朝文臣是皇帝家的掌櫃的。

掌櫃的做不好事情,只要不是涉及太大的問題,頂多就是解僱。

大明朝雖然不像是宋朝那麼優待士大夫,但是大臣做不好事情要麼是貶謫,最多也就是判個冠帶閒住(剝奪職務保留官員身份提前退休),削籍爲民就算是很嚴厲的懲罰了。

可是太監辦不好事情,那可是要死人的。

辦不好事的太監,總免不了北鎮撫司走一趟。

這趟鑄幣的差事多少人盯着,要是辦不好首先宮裡的同行就要上眼藥。

科道言官對於鑄錢這件事也是爭論不休,也有不少言官反對鑄錢,更反對皇帝派遣太監主管鑄錢,要是福建的錢沒弄好,那科道言官也不會放過自己。

其實鑄錢這事情每次都辦不好,陶太監也明白自己的使命,那就是給皇帝搞錢。

鑄錢只是幌子,搞錢纔是手段!

就算是福建錢法混亂,只要搞到了錢,他陶太監返回宮裡就能活命,如果搞的多了,再疏通一下關係,不僅僅自己能貪墨下來,還能在皇帝心中留下一個“能幹”的評價。

可如果搞不到錢,還將福建的錢法弄亂了,那陶太監怕是回不了宮,直接被皇帝推出來承擔罪責了。

陶太監看清楚了福建的賬本後方寸大亂,慌不擇路的來到了胡太監這邊求助。

胡公公向陶太監推薦了蘇澤,說這是南平縣有本事的讀書人。

其實陶太監本來對於一個縣城讀書人也沒有太高的期待,但是見到蘇澤之後就心生好感,拉着蘇澤的手說道:“聽聞胡公公說蘇相公是位有本事的人,此次雜家督辦福建鑄幣,請蘇相公救我!”

蘇澤連忙說道:“蘇某可擔不起大璫口中的相公,我們進去商議吧。”

來的路上,蘇澤已經想了好幾個方案,衆人進了礦監的會客廳,小尤公公奉上了茶之後。

陶太監向蘇澤詳細說明了自己的困境,又將福建臬司衙門藩庫中還有多少存銅,朝廷要求他發行多少新錢的目標說了一遍。

蘇澤只是安靜的傾聽,一直等到陶太監說完了之後,蘇澤才說道:

“我有上中下三法,不知道陶公公要聽哪一法?”

陶太監眼睛一亮,這麼棘手的事情,蘇澤竟然一下子拿出來三個解決方案,他連忙說道:“蘇相公,上法是?”

蘇澤很直接的說道:“鑄銀幣。”

陶太監和胡太監都是一驚,蘇澤說道:“錢法亂的根源是什麼,是民間和朝廷都在用銀,可偏偏銀不是朝廷控制的,白銀成色、規格各不一,其實使用起來比銅錢還混亂,若是朝廷能鑄造銀幣,那必然能受到民間歡迎,以銀幣爲主,以銅錢爲輔,一同發行的銅幣也能迅速被百姓接受。”

陶太監自然也是明白蘇澤的意思的,雖然朝廷用銀子,百姓用銀子,偏偏大明就沒有官方的銀質貨幣。

官府上解的那些“銀元寶”,也都是各種樣子都有的,鑄造成元寶也只是爲了運送清點方便,民間交易也很少直接用元寶,而是使用碎銀子。

蘇澤的建議絕對是中肯的說法了,可是銀錢的問題不是陶太監能夠討論的。

他低着頭說道:“相公大才,可皇爺只讓我鑄錢幣,此乃錢法大計,不敢爲也。”

蘇澤也沒指望這個太監能接受這個計劃,使用銀錢這種事情是內閣纔有資格討論的。

蘇澤又給出一個下策:“下策是收市面上的古錢,再熔鍊成新錢,這樣做的壞處是從市面上收銅幣,必然導致錢法更大的混亂,而重新鑄造銅幣需要消耗大量的火耗。”

陶大璫嘆息了一聲,這個方案他也考慮過,是最後不得已的方案。

這個方案的弊端自然很多,從民間收購銅錢必然會引起銅價波盪,鑄幣成本更高。

而起高爐重新熔鍊舊錢也不是那麼簡單的,這需要大量的人手,必然引起巨大的動靜,還要將銅錢融化成銅水,分離古錢中的物質,重新配比各種金屬,才能鑄造出能用的銅錢。

這其中火耗的花費巨大,算下來別說是搞錢了,能回本就不錯了。

不過這才說了兩策,陶太監盯着蘇澤問道:“蘇相公,中策是什麼?”

蘇澤拋出了自己最後的方案:“鑄大錢,鑄好錢。”

陶太監嘆息一聲,這個方案並不新奇,很多地方最後也都是這麼幹的。

鑄大錢,就是鑄造面額更大的銅錢,然後強行讓百姓使用這些面額大的銅錢,然後在官府強行民間用大錢的時候,迅速將銅錢出清換成銀子。

可是要這麼做,必須要讓福建上下配合。陶太監的性格柔弱,手腕也一般,根本使喚不動福建官場這些老油條。

反而很多人都在盯着他的一舉一動,隨時準備彈劾他。

蘇澤說道:“我的中策,重點不在於鑄大錢,而是在於鑄好錢。”

“好錢?”

蘇澤問道:“何謂好錢?”

陶太監脫口而出道:“錢中銅多爲好錢。”

衆人點頭,陶太監要鑄錢,自然研究過這些。

蘇澤卻搖頭說道:“是,也不全是。”

“至今依然能流通的古錢,大抵上就是漢、唐、宋之官錢。”

“漢之錢爲五銖錢,唐爲開元通寶,宋之官錢很多,從神宗後鑄造的宋錢都堪用,至今還在福建流行。”

陶太監點頭,蘇澤說的這幾個確實都是常見的銅錢。

這時候小尤太監拿出來幾枚銅錢,蘇澤首先說道:“五銖錢始於漢武帝開始鑄造,兩漢後來的皇帝都鑄造過五銖錢,可公公知道嗎,漢五銖要比秦半兩錢要輕,含銅量也要少,可爲何漢五銖能夠通行天下?”

陶太監看到蘇澤將一枚漢五銖和秦半兩錢放在一起,確實漢五銖錢要小一圈。

蘇澤又拿出一枚開元通寶說道:

“開元通寶也不是唐玄宗所鑄的錢,從唐高祖就開始鑄造開元通寶,唐玄宗時期發行最大,世人都以爲是以玄宗開元年號發行的。”

“開元通寶要比漢五銖的成色還差一些,陶公公請看,這兩枚哪個銅色好一些?”

陶太監看過來,果然漢五銖錢更大更重,而且銅幣還更泛黃一些。

唐開元通寶有些發白,這是錢幣中摻雜的鉛比較多的原因。

蘇澤說道:“公公請看,就算是漢武帝唐玄宗這樣的皇帝鑄錢,銅色也是越來越少,錢也是越來越輕的,可爲何他們鑄造的錢反而能通行天下呢?”

這個就觸及到了陶太監的知識盲區了,他茫然的看了一眼胡公公,胡公公也搖頭。

蘇澤說道:“有兩點,一是這都是這些錢都是盛世鑄幣,朝廷有威信,發行量也很大,可以強行推廣全國使用。”

陶太監低着頭,雖然是太監,但是他也是心中有數的。

別看這烈火烹油的景象,可如今可算不上什麼盛世。

自家皇爺什麼樣子,這些太監還不清楚嗎?怎麼和漢武帝唐玄宗比啊?

就連嘉靖經常自比的漢文帝,他也比不上啊!

蘇澤又說道:“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這些錢好。”

蘇澤說道:“因爲鑄造的銅錢精緻,所以百姓才更願意用。”

陶太監看着漢五銖和開元通寶,要知道漢唐距離現在已經很遠了,但是錢幣上的字依然清晰,錢幣的形狀也很標準,確實讓人願意使用。

蘇澤說道:“鑄錢,並不是銅越多越好,重要的是錢幣鑄造的工藝,以及各種金屬的配比。”

“只要鑄造出比漢唐宋更優質的銅錢,面額大一些,百姓也能接受。”

陶太監有些跟上了蘇澤的思路了,只要自己鑄造的錢更精美,那就算是成色差一些,重量少一些,面額大一些,民間也能認可。

他忍不住問道:“如何鑄好錢呢?”

蘇澤微微一笑說道:“這個就要請小尤公公來解釋了。”

ωwш✿ TTKΛN✿ ¢ ○

“我?”

小尤太監指着自己問到。

蘇澤點點頭,他指着漢五銖和開元通寶問道:“小尤公公,漢唐古錢爲何發綠發白?”

小尤太監脫口而出道:“漢唐古錢多是用銅、鐵、鉛、連鉛鑄造(錫),銅和連鉛合鑄發青,含鉛則發白。”

蘇澤讚許的點頭,就連胡公公都對自己這個義子刮目相看。

這些冶金合金知識自然是蘇澤傳授給他的,蘇澤又說道:“小尤公公,上次說的黃銅,您製作出來了嗎?”

小尤公公連忙點頭,他很快從房間裡拿出兩塊金屬條,遞給了胡太監和陶太監。

只看到這兩塊金屬條發出黃色的金屬光芒,可是陶太監用手掂量了一下,卻要比銅輕一點。

“這是?”

蘇澤說道:“黃銅。”

小尤公公解釋道:“黃銅,是銅和倭鉛混合而成的。”

陶太監看着黃銅合金,連忙問到:“倭鉛價格如何?”

小尤公公說道:“倭鉛比鉛還賤。”

陶太監又問道:“黃銅中有幾分銅?幾分倭鉛?倭鉛多還是銅多?”

小尤公公說道:“當然是銅越多越光亮,但是倭鉛多於銅也能行。”

陶太監這下子激動起來,這黃橙橙的樣子一看就值錢,普通百姓可不知道其中含銅量多少啊!

蘇澤微笑,其實好的黃銅主要就是銅鋅合金,而倭鉛就是鋅。

倭鉛是倭國煉製銀時候的副產物,在倭國非常的廉價,也有不少通過海上貿易販賣到了大明來,因爲形狀和性質和鉛類似,所以被稱之爲倭鉛。

在蘇澤那個歷史線上,明末到清代因爲鋅的流入,錢幣越來越黃,更接近現代人認知中的銅幣模樣。

而更古老的銅幣其實是青銅幣,並不是我們認知中的黃銅幣。

黃銅鑄造的錢幣確實更黃,而百姓自然也認爲錢幣越黃含銅量越高了。

鋅的密度和銅差不多,也就是鑄造出來的黃銅合金也不輕,再添加錫也不會太輕,這樣鑄造出來的錢幣成本更低,看起來卻更好。

蘇澤幫助陶太監鑄幣,心中想的卻是合金工藝,或者說是鑄炮。

其實古今中外,最早的合金就是“錢”。

而對於錢的追逐,誕生了注入鍊金術,煉丹術這樣的神秘學,東西方這兩個神秘學都殊途同歸,成了最早的合金冶煉的祖宗。

但是研究合金配方,這是需要很大的財力物力人力的投入的。

現代材料學也是如此,窮逼實驗室只能小心翼翼的嘗試,靠着一點特性變化水論文。

土豪實驗室則可以製作出大量的合金,然後一一去測量它們的性質。

大實驗室隨便水水,都能有幾篇突破性論文,窮逼實驗室小心翼翼的研究分析,最後做出來的成果還不如人家扔掉的廢品。

合金工藝就是如此,這是需要大量試錯和資金投入的行業。

這陶太監,不就是送上門來的天使投資人三號嗎?

要研究出適合的黃銅合金,也可以研究其他的合金啊。

研究鑄幣,那不是也可以研究鑄炮的合金?

而且陶太監督辦造幣,就能調用整個福建的工匠資源,蘇澤又可以在項目中塞更多的私貨。

合金說完了,蘇澤又說道:

“除了材料之外,銅幣的外形也一樣重要。我有一水力重錘衝壓之法。”

陶太監雖然聽不懂重錘衝壓,但還是熾熱的看着蘇澤,心中感慨:“這樣的人才不入宮真的可惜了!”

水力衝錘衝壓鑄幣,黃銅合金,倭鉛,也算是伏筆收回了。

看文章看的眼花,求月票!

ps:古錢收藏水太深,大家慎重啊!

(本章完)

第502章 張居正罷相第220章 走哪條道?第582章 夜郎自大第352章 大明馬嵬坡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284章 官場水太深,於兄把握不住第616章 李如柏打老虎第372章 愚民,吾不爲也!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479章 慣性和溢出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258章 藥,種子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465章 輔政和垂簾第167章 酒中精,花精粹第526章 橡膠種植園第617章 打老虎第033章 曬鹽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173章 案首第152章 飛翔的荷蘭人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84章 射擊技能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208章 瘋狂的龍涎香第663章 神聖感第575章 太先進了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467章 騎兵再上歷史舞臺第455章 將軍和參謀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620章 誅心,出版大明實錄第281章 講武堂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448章 後發趕超之法第668章 總需要一場決戰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397章 佛法入草原第013章 開荒忙,煎人壽第617章 打老虎第588章 低道德優勢第106章 紅陽教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423章 凝聚“共識”第461章 人才“詛咒”第072章 巧破第335章 火器製造技能,突破(恢復更新,求第637章 西安諜戰第251章 發鈔第606章 歐陸來信(續)第173章 案首第260章 高拱張居正(本卷完,明天新一卷)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016章 被動技能屬性點第569章 算瘋子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113章 金色被動,六經注我第674章 夜航船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206章 書生意氣第039章 肝技能(今日加更,九點還有)第239章 數據治稅第289章 水師新軍和火器坊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036章 售鹽第325章 高拱獻策第337章 風起於福州之濱第038章 入編捷徑第066章 山雨欲來(三更)第476章 東海貿易公司第016章 被動技能屬性點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676章 和談人選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410章 李時珍醫學院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470章 唯有一爭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657章 拼命第567章 論資排輩第057章 邀請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第248章 新學派,紫色被動第042章 去縣城(二合一章節求追讀)第468章 政治身份和爭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第003章 占卜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209章 收穫滿滿第604章 山東“大捷”第219章 關中大地震第384章 槍炮 病菌與玻璃第222章 雙金色被動第626章 秩序解體第560章 播州問題
第502章 張居正罷相第220章 走哪條道?第582章 夜郎自大第352章 大明馬嵬坡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284章 官場水太深,於兄把握不住第616章 李如柏打老虎第372章 愚民,吾不爲也!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479章 慣性和溢出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258章 藥,種子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465章 輔政和垂簾第167章 酒中精,花精粹第526章 橡膠種植園第617章 打老虎第033章 曬鹽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173章 案首第152章 飛翔的荷蘭人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84章 射擊技能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208章 瘋狂的龍涎香第663章 神聖感第575章 太先進了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467章 騎兵再上歷史舞臺第455章 將軍和參謀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620章 誅心,出版大明實錄第281章 講武堂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448章 後發趕超之法第668章 總需要一場決戰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397章 佛法入草原第013章 開荒忙,煎人壽第617章 打老虎第588章 低道德優勢第106章 紅陽教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423章 凝聚“共識”第461章 人才“詛咒”第072章 巧破第335章 火器製造技能,突破(恢復更新,求第637章 西安諜戰第251章 發鈔第606章 歐陸來信(續)第173章 案首第260章 高拱張居正(本卷完,明天新一卷)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016章 被動技能屬性點第569章 算瘋子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113章 金色被動,六經注我第674章 夜航船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206章 書生意氣第039章 肝技能(今日加更,九點還有)第239章 數據治稅第289章 水師新軍和火器坊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036章 售鹽第325章 高拱獻策第337章 風起於福州之濱第038章 入編捷徑第066章 山雨欲來(三更)第476章 東海貿易公司第016章 被動技能屬性點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676章 和談人選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410章 李時珍醫學院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470章 唯有一爭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657章 拼命第567章 論資排輩第057章 邀請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第248章 新學派,紫色被動第042章 去縣城(二合一章節求追讀)第468章 政治身份和爭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第003章 占卜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209章 收穫滿滿第604章 山東“大捷”第219章 關中大地震第384章 槍炮 病菌與玻璃第222章 雙金色被動第626章 秩序解體第560章 播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