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核工業,是窮國弱國搞不起來的,只是大量的電力全球有半數的國家都承擔不起。
核工業自然是和核武器相關聯的產業,一般來說,核彈有兩種方式,一種就是幾萬臺每分鐘六萬轉速的離心機將鈾礦中含量爲百分之零點七三的鈾235從中分離出來,百分之九十以上濃縮鈾纔是合格的武器級別的運用。
下面就說另一種核武器製造方式,鈈彈,核反應堆鈾棒燃燒後的乏燃料棒中有鈈,這是衆所周知的常識,然而並不是將鈈弄出來就能造原子彈的。
東瀛因爲核電的原因,存放着大量的核燃料,其中就有着大量的鈈,東瀛曾有政客號稱能一夜之間造出上千枚核武器。
不過這裡就要科普一下了,鈈有兩種一種就是造核武器的239,另一種就是多吃了一箇中子的鈈240。
多吃了一箇中子的鈈240非常不穩定,一旦在金屬鈈中混有超過百分之七以上的鈈240,那就絕對是要爆炸的節奏。如今將這兩種同位素分離出來的技術,別說是東瀛,也就華國美國勉強有這技術。
東瀛的確是有大量的鈈,然而他們的核廢料裡的鈈240佔據百分之二十,敢用於核武,那麼他們的核武百分百是要炸自己人的節奏,連離心機都不敢分離。
雖然他們的美國爸爸有這種分離技術,但是耗費數十億分離同位素,但是就這種技術,美國人也不會給東瀛的,因爲這關係到核聚變領域。
核武東瀛人可能有,但是絕對不會多,東瀛的核電站,基本上都是輕水反應堆,核燃料棒是百分之三的濃縮鈾。
這種情況下,鈈生成不可避免的容易多吃一個原子,東瀛的核燃料,差不多就是就是做髒彈的水平,若是一個重水反應堆,性質就不一樣了。
由於重水中的氘可以大量減緩中子,所以乏燃料棒中的鈈239含量很高,可以直接提煉做核武器。
輕水反應堆,吃入的燃料是濃縮鈾百分之三的燃料棒,這種反應堆所需濃縮鈾技術根本無法和提煉武器級別的鈾相比,同時出來的產物是鈈240這種核廢料。
而重水反應堆,直接吃正常鈾礦提煉的金屬棒,無需濃縮鈾,所以用不着高端的濃縮鈾離心技術,生成的產物是鈈239。
走鈾彈路線大量離心機要耗費大量電力,走鈈彈路線,由於重水不容易電解,所以同樣需要耗費大量電力電解水,並且還要研究有機溶液萃取技術。
當然,楊伊現在不是在造核彈,而是核電站,雖然其中大部分原理都是相通的。
各種離心機的種類,從每分鐘幾萬轉,到幾十萬轉,在濃縮鈾工廠中,是非常乾淨的,一排排的圓筒中,轉筒正在飛速運轉,其轉筒邊緣速度可以達到數百米每秒。
這樣的高速,對着一系列的機器零件要求非常大,並且精度也必須是極端的穩定,像是洗衣機滾筒那般轉着轉着,滾筒連着整個機器震起來的情況是絕對不會出現的,超高速的運轉,並且保持着安靜穩定。
大型計算機同樣也正在不停地演算,轟爆核材料震波最大化的公式,數千名關聯的專家正在根據答案進行進一步的演算。
楊伊坐鎮指揮着項目,核領域,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體現;核工業中,任何環節出現誤差,整個體系就會不穩定,這絕不是個人或者農業國可以搞出來的東西。
每一個零件背後都代表着一連串的數字公式,以及相關聯的大量工業部門的加工工藝。
……
1月15日,蘇拉威西第一批短期軍訓合格的士兵正式出營,一共三千人,男兵2300餘人,女兵700餘人,全員配備裝甲——守衛者Ⅰ型。
很多人說,機甲的設置中,兩條腿就是天生的弱點,但是誰說機甲就要和裝甲洪流在平原上硬剛。
大規模裝甲坦克戰什麼的,也只是在大陸地區纔能有的場面,蘇拉威西也根本不可能遭遇這種場面,而且要玩就玩點高端的,現代戰爭中,中遠程的導彈已經讓平原地帶成爲承受強大火力的戰略死地,而機甲在山區叢林溝壑中的機動優勢就可以顯現出來了。
武器研發取決於戰場環境,大陸的一些戰場常識,並不能代入這個異界蘇拉威西,島嶼上也很難遭遇大規模裝甲洪流。
而且,機甲的雙腿也並不一定是絕對的弱點,在以前,沒有能解決能源小型化高功率化釋放的問題,機器人永遠都是那種哪種手腳慢半拍的樣子。
以前的機器人實驗初期可以看到人形的機器人,在測試的時候就是在一個框架上面插了大量電線測試靈活度,當然一旦離開了那些電線,那些個機器人走路顫顫巍巍的,簡直和八十歲老太太有的一拼。
核心原因就在於二十一世紀支持機器人活動的儲備電源功率不夠,但是如果不用電池,用燃油發動機的話造一臺機甲,靈活是足夠靈活了,但是隻要機器一啓動那個噪聲根本就是在戰場上吸引仇恨。
守衛者Ⅰ型和楊伊之前造的鋼鐵俠系列戰甲有所相同也有所不同,相同的方面就是全身控制系統和功力裝置上,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傳動結構不同。
沒有大規模變形的能力,只保留了簡單的變形能力,防禦模式、行軍模式、攻擊模式,三種變形各有側重,另外還具有短途飛行滑翔能力。
不過還是標準的陸戰機甲,整個機甲高五米,不鏽鋼合金構造,結構上向着人類生理方面妥協,能源是一大塊石墨烯合成電池和幾個小塊的石墨烯合成電池,儲備的能量足夠一週使用,大電池通過內置無線電路送到各處驅動機甲四肢關節處的小型電池。
雖然是人形,但是和人類的四肢運動大不一樣,人類運動的四肢肌肉是從四肢獲取能源,在短跑無氧呼吸中燃燒糖變成乳酸獲取能量,人類如果四肢沒有力量,走路也就和地球的機器人一樣非常軟,步伐僵硬搖搖晃晃有可能倒下來的樣子。
這個五米高的大型機器人能量源每一個大腿骨骼都有小型電池,提供電能拉伸着一縷縷充當肌肉纖維的液壓部件,這密密麻麻的部件如同人體一束束肌肉圍繞在金屬骨架上,然後外圍鋪着一層層合金結構保護。
一束子彈打穿一束這樣的金屬肌肉,其他部件依然可以提供拉力,除了電池被打穿,但是身上還有着不少的電池備用,只要不被全部打穿,都仍舊有能力繼續作戰或者撤退。
至於最重要的關節部位,由於不需要通過有線裝置傳導能源,也不能成爲弱點;如果要從一個能源核心向着四肢用線纜傳導電能,那麼經過關節部位的那條供能電路極容易被擊毀。
電路畢竟是電路,很脆弱的,稍微擊穿就容易短路,一陣電火花,劇烈的電能極容易釋放出來燒燬關節部位,既承擔傳動又承擔供能的,在加工上還不可能是一整塊材料,這些功能都擠在一塊,必然是不妥的。
那麼無線能源傳輸裝置必然是現階段最合適的方式。
整個機體最高難度的地方在於每一個肢體上都要有一個處理信息的芯片,人體四肢運動是協調的,不協調就要跌倒,所以整個機甲四肢有着單獨的供能,也要有單獨信息處理系統。
這就相當於自動駕駛系統,只用合適的操作員進行簡單的操作,其他更細節的功能依靠AI來輔助。
整臺守護者,駕駛者在機甲內部駕駛室中做的每一個動作,機甲都能完美的模仿出來。
甚至無論跑步還是俯臥撐,甚至攀爬懸崖,手臂上的指關節都能有力的插在岩石中穩穩地沿着山崖爬行。
行軍模式下,最快的奔跑速度可以達到時速一百公里左右;正常巡航情況下可以達到五十公里每小時,標準重量五噸重,攜帶武器滿載情況下,達到八噸。
附帶紅外探測和智能化火控相結合的攻擊模式。
畢竟這是一臺武器,所有武器自從誕生之初就是爲了適應作戰的;不適應戰場的武器那麼就是浪費財富。
蘇拉威西不需要發展裝甲部隊,因爲蘇拉威西不是在陸地平原上,保證了制空權的情況下,那麼在海島上發展適於平原進攻的裝甲力量,就太浪費財富了。
一個合格的勢力生產的兵器都得是在未來可能發生戰爭要用能用的武器,蘇拉威西不可能面對大規模的入侵,在可以預見的情況下,只有小規模的作戰,可以說這個機甲就是爲了小規模作戰而準備的。
……
接近春節了,華夏文明的大部分地區都是處於節日的狀態,自從長生基因普及之後,整個社會悄無聲息的發生了諸多的變化。
在以前,和父母關係不好的,脫離了原生家庭的,也會有了一些轉變。
社會上的老年人也很少了,公交車上的老弱病殘也很少了,許多5、60歲的老年人在如今已經接受完畢整套基因注射,恢復了年輕的身體,那麼養老金自然是不可能再領了,這時候就要重新去工作了。
只是華夏文明的地區,整個社會解放出來數億人的勞動力,再就業培訓班等事業也發展開來。
以往那些跳廣場舞的老人也沒有了悠閒的生活,兒女不用養老了,現在的口號是“養老還要靠自己”。
那麼以後還有幾十年的生命,怎麼才能舒心的活下去?
這是整個社會的難題,在臨近春節的時間,許多家庭都有着這種煩惱,家產的爭奪,有些已經把房子財產過戶給了下一代的老人,忽然就又要重新邁入社會,家產的爭奪也是如今最爲頻發的案件。
這種種的社會性問題,雖然各個國家都已經有備案,但是沒有真正面對,還是不知道問題已經這麼嚴重了,特備是養老金的問題,這個社會,超過百歲的老人是極其少的,這個年齡的老人,基本上也很少有養老的憂慮。
倒是很多以前的老人,現在的養老金問題是急需解決的,一年後暫停養老金的發放,合格的人那麼就需要等到100歲之後才能急需領取養老金,這是大部分國家開始實行的統一政策。
另外就是財產問題了,父母兒女因此反目的並不是一家兩家,而是成爲了普遍性的問題。
還有就是工作崗位的問題了,直到這時,各國也才發現,若是不能儘快邁入星際時代,只是地球內部,可能就會逐漸崩潰。
目前,只能先儘量進行普遍性的一些工作,楊伊提出的太空電梯計劃得到了很多國家的贊助,美國也贊助了,但是美國還提出了自己的可回收火箭計劃。
埃隆·馬斯克創辦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發射的“獵鷹9”火箭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成功實現第一節火箭軟着陸,從而開創了火箭從太空直接垂直回收的歷史。
太空電梯計劃無疑是更先進更適用的,但是現在面臨的困難還很多,材料、能源等問題現在大部分都沒有解決。
蘇拉威西甚至沒有一座合適的發電站,雖然星空集團如今設計的潮汐發電站和地熱發電站看似都成功了,已經在建設當中,但是這種電站根本滿足不了太空電梯的使用。
除非是核電站,還得是大型的核電站,這也是楊伊在華國主持新型核電站建設的主要原因,爲蘇拉威西建設聚變核電站積攢經驗。
其實人類已經掌握並且部分應用可控核聚變技術了,問題是目前點燃核聚變和維持反應所投入的能量大於核聚變反應產出的能量。
這好比你開了家工廠,機器運轉起來、產品賣出去了但財務上還是虧損、沒有淨利潤。
雖然還不能用於發電,但不等於目前可控核聚變完全沒用,很多中子源就是藉助氘-氚核聚變來產生中子輻射,而中子輻射能生產稀有放射性同位素等。
中子源主要是用粒子加速器讓氘-氚猛烈碰撞產生聚變,或者使用靜電慣性約束核聚變。
有些靜電慣性約束聚變很小巧簡單,甚至有些高中生就能搞出核反應堆,也就是簡易的靜電慣性約束聚變堆,那類東西叫Fusor。
原理就是用高壓電場吸引正離子往中心衝撞,撞上的幸運兒就能產生聚變了,可以這麼說,在某些情況下造核聚變反應堆比裂變堆容易多。
由於功率很低,產生的遠紫外線、X射線和中子通量也很低,所以只要不是你拿這個當檯燈一直待旁邊就沒事,燃料可以通過電解重水和拆氚光管獲得。
難題在於核聚變能源,要求的是能發電、驅動交通工具的那種纔是難題。
可控核聚變燃料用的是勞森係數最低最容易點燃的氘(重氫)和氚(超重氫),其中氘雖然自然界廣泛存在包括海水裡都有,然而需要費力分離提煉出重水然後電解。
氚由於半衰期爲短暫的12.32年,所以大自然中不存在。需要把鋰6用中子轟擊轉換才行,且有不小的放射性所以價格昂貴。
氘-氚聚變反應產生的70%以上能量都是危險的中子輻射,個人DIY的Fusor的中子輻射沒啥但功率大起來後中子輻射就很可怕了,能像子彈一樣破壞材料微觀結構的晶格導致中子脆化,還能把原本沒放射性的物質轉換成放射性同位素,這叫中子活化,中子輻射電離能力強,對生物很危險。所以就有了中子彈。
雖然磁場、電場能把聚變等離子體和反應堆容器分離隔絕,然而大功率下其電磁輻射(從紅外到X射線)以及中子依舊會帶來強烈的加熱,溫度可比肩噴氣引擎燃燒室。
同時耐受中子轟擊和強烈加熱同時保持可靠性對工程學是挑戰;需要定期更換被中子損害帶放射性、強度脆化的部件加上處理放射性的氚燃料等成本。
燃料成本、技術含量、維護成本等導致先在就是建設起可控核聚變發電,使用放射性燃料也產生放射性廢物(中子活化的廢棄物,當然放射性比核裂變的乏燃料低很多)也不是完全潔淨的,相對來說甚至不如二代三代的裂變核電。
氘-氘聚變燃料本身便宜、中子能量比例是氘-氚一半,不過點火要求比氘-氚苛刻多,要求大約是氘-氚聚變的6倍。
氘-氦3聚變中子輻射很小、能量輸出比氘-氚、氘-氘都強,不過同樣點火要求高的多,要求比氘-氚高10倍;而且氦3價格比氚貴——因爲目前地球上的氦3恰好是氚的衰變產物,在太空電梯沒有建設完成前,開採月球氦3也沒那麼容易,即使建成之後航天運輸成本降下來,在月球上每開採1克氦3至少需要處理150噸月球表層土壤,這些氦3是幾十億年來太陽風粒子沉積吸附在月球表土中帶來的。
開採氦3更好、儲量更大的是太陽系四大巨行星大氣層,然而這些巨行星又遠、逃逸速度又大,開採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恐怕是遙遙無期了。
目前楊伊的設想中的聚變燃料是氫-硼11,這是可預見未來可能使用的最便宜的聚變燃料組合,還完全沒中子輻射。
然而氫-硼11聚變難度比氘-氦3高很多,恆星直接燒氫的質子鏈反應或者碳氮氧循環反應目前沒有工程師敢奢望研究,這需要80倍以上木星質量天體的核心壓力、溫度才能點燃。
當然也還有一種名爲至於燒石頭(硅、氧)的所謂重元素聚變,那是8倍太陽質量的藍巨星(O、B型光譜主序星)演化後期才能點燃。
太陽質量相當於1047.35個木星,8倍太陽質量就是8,378.8?倍木星,木星質量是地球的317.8倍,最終等於2,662,782.64?個地球。
也就是說所謂的重元素聚變需要2,662,782.64?倍地核壓力才能點燃,地核的壓力相當於3,300,000到3,600,000 個標準大氣壓。
也就是說點燃重元素聚變至少需要8,787,182,712,000?倍地球海平面標準大氣壓的壓力才能點燃。
核聚變發電要等氘-氦3、氫-硼11聚變成熟還有相關產業鏈完善後才能真正做到基本潔淨、強大,預計這個時間差不多要在五年左右。
這還是各國都在扶持,有可能會提前,但是最多也就提前一年,楊伊的設想是先建設一座小型的電梯,先滿足從無到有,然後再考慮其他。
邁步星空這是一條希望之路,有了希望,才能讓人類停止大規模的內耗,甚至大多數社會性問題都能借此解決。
……
星空集團招募職員很容易,特別是在華國,衆多的退休教師,學校不可能全部返聘,只能自尋出路,星空集團的待遇優厚,雖然要去蘇拉威西,但是各方面條件都很不錯的情況下,出國並不是多麼難的事。
這個時代,背井離鄉的太多太多,都基本上是常態了,有的是爲了自己的家庭,有的是不想和兒女爭執,那麼離開就是最好的選擇。
星空集團現在上下游產業輻射的產業工人足有千萬之多,其中很多產業都可以挪移至蘇拉威西,最起碼能提供數十萬工人的崗位,並且隨着發展,會越來越多。
目前各國基本上爲了發展和穩定,都公佈了最嚴厲的勞動法規,比如加班是絕對不行的,不管是發多少的薪資,只要發現加班,對企業重罰,罰金的一半將會獎勵舉報人。
這也是爲了增加工作崗位,一部分人加班把工作做完了,那麼這部分工作本來可以再創造一個勞動崗位的。
……
“太極,一陰一陽,渾然合一……”
唐紫晨馬上就二十二歲了,但是這幾年的生活,給了她飽經風霜的狀態,因爲內修有成,外相上還是年輕姑娘,但是精神上卻有着一股凜然殺氣。
這次,她隨着楊伊一同回國,也是見見幾年沒見的父母親,飽經流離的她沒有了軟弱,見過父母親安好之後,就回來了,楊伊在閒暇之餘,也會對這些武道天才進行指教。
唐紫晨的武道是楊伊暗中引導的,但是具體的道還是她自己走的,有些地方,茫然無知之下,哪怕是天才也會出問題的,楊伊這種情況下對她傳授了一些新的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