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皇甫嵩鎮守襄陽 孫將軍圖謀荊州

皇甫嵩到達荊州之後,在漢水上游的襄陽城駐紮軍營,月前,荊州牧劉表謀劃建立襄陽郡,這裡就是郡治所在,劉表此時正在荊州各地視察,此時的襄陽,還是皇甫嵩的軍鎮,黃忠擔任皇甫嵩的護軍,並統率荊州募集的將士,皇甫嵩則統兩萬漢軍將士,有曹操、孫堅、袁術等人在襄水兩岸屯軍,有軍近萬。

此前朱儁在南郡的那一役,死傷慘重,曹操、孫堅、袁術等人的部曲損傷都很大,曹操還好一些,見機撤離的快,孫堅袁術兩人可就慘了。

如今皇甫嵩其所轄各部入駐襄陽縣,義軍所部屯於襄水東岸,與黃忠的荊州士卒相呼應,黃忠背後則是襄陽城和皇甫嵩的本部,算是建立了三層防禦。

如此作爲,是因爲黃巾所部已經來襲,孫信得知是皇甫嵩來此之後,稍微一打探,就知道了皇甫嵩的兇名,若是皇甫嵩到了南郡,那麼南郡黃巾會被他步步爲營,斬盡殺絕。

和朱儁不同,皇甫嵩有此殺心,也敢坐下這事,並願意承擔後果,孫信已經不能在南郡江陵城坐鎮,等着漢軍來攻了,因爲到那時,區區一城,再怎麼堅固,總會被攻下來的。

初春時節,此時荊州已經有了暖意,已經是到了可以作戰的時節,孫信沿着漢水北上,在漢水之側開始紮營,並親率十餘騎渡河觀察襄陽城。

劉表月前升任荊州牧,有意在襄陽立郡。

夏分天下爲九州,襄陽初分屬荊、豫二州之域,商周時期,襄陽封國林立,如鄧、鄾、鄀、谷、羅、邔、陰、唐、盧、樊、楚等。

殆至春秋,楚國強盛,先後滅掉諸國,襄陽已經全屬於楚,遂置北津戍;戰國爭霸,楚不敵秦;秦滅楚,襄陽則歸入秦。

秦置郡縣,襄陽初分屬南郡、南陽郡,南郡治江陵,領六縣,其中邔、鄀、鄢爲新立襄陽郡所屬;南陽郡治宛,領十四縣,其中鄧、筑陽、山都、酇等縣爲新立襄陽軍所屬。

前漢襄陽依然分屬南郡、南陽郡,而兩郡則同隸荊州刺史部,南郡有襄陽、宜城、中廬、邔、鄀;南陽郡有鄧、山都、陰、酇、筑陽、蔡陽、舂陵等。

約高祖六年建襄陽城,置襄陽縣,以縣治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

山南水北爲陽,襄陽有襄水護衛,是最好的護城河,故孫信軍營與襄陽雖然相隔只有不到二十里的路,中間地形平緩,但是卻隔着一條枯水期也有不到數丈之寬的襄水。

城外狼煙滾滾升起,此時曹操等人只能看到襄水河畔紮營生火燃起的炊煙,斥候不斷回報,都是壞消息。

“將軍,敵寨初立,河畔立有四面戰旗,乃黃巾渠帥孫賊。”

聽得來報的訊息,看過斥候所書的文書,令曹操躊躇不已,此時袁術說道:“敵將孫信勇猛銳進,其爲賊首,必有大軍接踵將至,我們不如今夜撤軍以避鋒銳?”

曹操此時慎重回答:“無左中郎將軍調令,我們若是率軍臨戰自退,恐難善了。”

曹操此時環視周圍軍吏,個個都是面有土色,心中更添悲涼,之前一戰,他的人馬雖然折損的不多,但是卻有了懼意,畢竟只是臨募之兵,要知道那一戰,若不是他小心了一些,他本人差點都要交代在南郡。

雖然之後有勇士黃忠,帶領百騎,逆擊即將大獲全勝的黃巾精騎,連戰連捷,打的黃巾騎軍毫無還手之力,但是戰役的最終結果,卻是他們大敗虧輸,他們招募的鄉勇,可是有不少都戰死在江陵城下。

想想那漢水暴漲之危,不得不讓人驚惶,那一戰差點折損了中郎將,不過雖然朱儁未喪,也幾乎把他們的精銳折損乾淨,如今才過了月餘時間,這傷痛還沒過去,士兵畏戰。

畏戰、進退不得,轉進之類的念頭在他腦海盤旋,再看周圍神思不屬的軍吏,可是想着家族和自己的未來,他曹孟德若是退了,也就再無機會了,畢竟他和袁術不同,袁術背後有袁氏,是正宗的士族,而曹氏卻是宦官之後,他若是不奮發,曹氏的家業恐怕兩三代之後,就會被折騰乾淨,如今在中原已經建立的功勳,加上運作,只要此戰過後,他就能成爲兩千石大吏,憑此能成爲正宗的士族,纔能有出將入相的資格,這種機會,曹操怎麼能放過,也唯有苦笑,等待皇甫嵩的命令。

孫信去除多餘裝飾,穿着一身鐵札盆領鎧,騎一匹黃驃馬,這馬兒也是系統獎賞,身形高大,是系統評價爲“名馬”級別的戰馬,馬身上披一套裁製縫合的馬甲,此時這匹馬兒因地域陌生,孫信又勒住不動,像是感應到危險,馬兒有些煩躁。

孫信帶着散騎駐馬襄陽城外約莫二三裡之外,見襄陽與漢水相隔只有不足一里,看着如此地域,只能感嘆險要了。

“不愧是咽喉所在。”

自然可以看出來,襄陽對天下南北的不同意義,若是天下割據,中原握有襄陽,後方物資可以安全從水路運往襄陽以及下游的各郡,即便戰敗,襄陽守軍也能憑藉天險堅守,並謀劃再戰。

後世,此城曾堵截北胡長久,當然,此時的襄陽城還不是後世的堅城。

但是此時,對於孫信來說,若是握着襄陽也將能有很大的作用,最起碼,不會讓漢軍如此通暢的攻入南郡了,可是他沒有機會佔據此城,襄陽一直在漢軍手中,僅僅是上游截水,就能讓下游很難受,又有襄水爲屏障,利於防守……適合防守,當然也適合決戰。

現在也明白爲什麼去年朱儁會在冬季聚集軍隊討伐南郡了,南陽黃巾初定之時,還是酷暑,南方更是炎熱,士兵匱乏氣力,不適合向南征伐,而等到九月時氣溫漸凉,降雨又會增多。

降雨增多才是關鍵,可以保證水運流量上漲,能讓輜重通行,不過降雨多也不適合作戰,本來朱儁打算的是,先圍困,等到來年再戰,不過朝中催促,倉促之下,導致了一場大敗。

對於漢軍主力來說,一場大敗算不得什麼,只要主將未曾失陷,軍隊再招募就是了,各地並不缺少漢卒。

而也正是基於對荊州降雨、水系的瞭解,孫信才能掐準時候,以極爲精準的一拳打在漢軍的軟肋,那一戰,在得到情報之後,孫信就定下了計策,藉助漢水的力量,一舉埋葬漢軍包括漢軍的主帥朱儁,並趁着大勝的機會,一舉佔下荊州,實現割據之勢。

而到了那時候,天下將會震動,而佔據荊州之後,孫信是向東攻入江東,還是向西謀進川蜀,這就寬裕了很多,可是沒料到有黃忠出世,還有那般的武勇,讓他的謀劃成空。

朱儁未喪,整軍之後,黃巾雖然勝了,但是也出不得南郡,因爲各地的士族沒有放棄抵抗,漢軍主將尚在,各地士族也不會妄動的。

漢軍握有地利,憑藉水力,物資通暢,這個時代,運輸軍糧的關鍵是水道,現在人口看似爆發,其實對於戰爭來說,還是稀少的,以人力運糧,效力低下還會影響生產,得不償失。

過往許多一知半解的零碎知識此刻匯聚凝結,讓孫信對戰爭有了更深的看法,現在爭奪水系控制權,今後爭奪鐵路控制權,未來爭奪制空權。

看明白這些,孫信露出一個微笑:“孫智,我軍若能連破曹操、黃忠、皇甫嵩之軍,得以進據襄陽,漢軍該如何呀?”

孫智回憶了一些孫信的教導,想着荊州的相關水系、地理知識,以及往日的諄諄教誨:“襄陽小城,控扼襄水,居漢水上游,爲中原屏障,我們若佔據,中原振盪,必受漢軍傾力來攻。”

沔水又東,和檀溪水,水出縣西柳子山下,爲東鴨湖,溪水自湖兩分,北渠即溪水所導也,又北,徑檀溪,謂之檀溪水,溪水傍城北注,西去城裡餘,北流注於沔,一水東南出,城在襄水之陽,故曰襄陽,是水當爲襄水。

襄水源頭在襄陽城南扁山西麓的泉水坑處,有數孔泉眼,終年涌水不斷,其泉水匯流,經轉子山、管路口北流,匯摩旗山東麓流出的泉水,繼續北流,經麒麟店匯流溪水,進入營盤,匯虎頭山衝所流溪水,東流經琵琶山、真武山、羊祜山、鄭家山,繞峴首山向南流,於觀音閣旁註入漢水,長約數十里,是漢水的重要支流。

襄陽在此,固爲屏障。

孫信從襄陽戀戀不捨收回目光:“若是等漢軍休整之後,順水南下,我們南郡難以自守,若是我們奪下襄陽,憑此鎮守,等襄陽城下,我就進軍中原,完成黃巾大業;現在,先拔下襄陽,讓漢皇知我厲害。”

襄水之側,有軍目送這些騎軍離去,曹操得到消息之後,連發飛騎,有給皇甫嵩報告軍情的,也有去探查的。

回到營寨,這時候天色未暗,依舊有船隻往營寨運輸兵馬器具,水運的確方便很多,有着系統的供應,孫信此時器械充足,連船也都有,要是能憑藉此奪了天下,他倒是想要好好感謝一下這個系統了。

他是先和周倉、裴元紹各帶騎軍幾乎同時抵達,如今合計萬騎有餘,步軍乘船陸續到來,約有三萬人,以現在的戰場規模來說,這是一支能影響一州歸屬的戰略力量。

當夜,皇甫嵩的回稟送抵曹操手中,曹操此時正在和孫堅、袁術等人在篝火邊研究,軍營外圍多設立篝火堆警戒,並有擅長養犬的軍士牽引獵犬隨軍,此刻一同執勤。

夜中除了犬吠、馬嘶聲外,偶爾只有鷓鴣聲,或者方向固定的馬蹄聲。

“公路、文臺,左中郎將已經遣派援兵,並遣護軍將軍黃忠率兩千騎待命。”

聽得有黃忠在,雖然不是撤軍的命令,但是袁術也不再說撤軍的事了,之前實在是根本毫無勝算,甚至能抵抗幾分都不知道,如今有了援軍,那麼至少能抵抗,有黃忠在,加上他們的家將,說不定能勝?

……

“待各軍抵達,我帶人牽制,爾等爲我奪下襄陽。”

孫信取出早已書寫好的軍令,孫智再一旁一一遞出,周倉裴元紹等將隨他征戰,孫信知道黃忠厲害,也不會小瞧曹操等人,他要維持的是不勝不敗之局,而步軍則奪下襄陽。

唯一要顧慮的是漢軍是不是還有隱藏人物,這個世界誰也說不定,緊急時刻,一名頂級文士,引動風雨,說不定就能改變戰局,戰事緊急時,荊州士族的那些人物會不會坐視他奪下襄陽呢?

孫信雖然知道此戰艱難,可是卻不得不戰,不戰,等上月餘時間,等着皇甫嵩集結南陽等地的漢軍,那麼南郡可扛不住,要知道,就是此時,集結在戰場周圍參戰兵力已經可以突破十萬之衆,而後續運糧戰兵、輔兵、民壯會有二十萬左右。

如今,也就是去年中原黃巾大亂,導致大漢朝未曾反應過來,纔給了他這一個機會,這個機會稍縱即逝,甚至若不是朱儁那倉促一戰,也就根本不可能有此機會,也就是打贏了那一戰,纔有了這一個機會。

也就現在中原的儲備暫時枯竭了,也只有這一個月能欺負漢軍儲備不足,這樣的戰機只有一次。

他準備大打出手,重創漢軍,迫使荊州士族暫時觀望,可不能等到皇甫嵩統合力量之後。

入夜時孫信的軍令也傳達到前線,周倉、裴元紹分兩營兵沿襄水北上,吸引漢軍注意,而孫智則帶步軍繞行,步軍隱蔽,等待時機,偷取襄陽城;孫信則盡起所部兵馬,準備與曹操等義軍接戰。

雙方都在等待天亮,等待兵力運動,襄陽城,已是深夜,皇甫嵩此時正在觀望牆壁上懸掛的地圖。

守城?

他皇甫嵩殺人盈野,可不擅長守城。

細細推演襄陽周圍的戰況發展,若機會合適,自然要出兵浪戰,免得這些荊州人小瞧了自己。

其實隨着黃巾之亂,皇甫嵩也看清了這天下出現了一些奇妙變化,此戰對於將門世家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比如皇甫嵩,獲取戰功之餘,也提拔了好些人,做了好些利益交換之舉。

但是這都沒有牽扯到規則之外,對於大漢來說,其實也沒什麼損失,誰也不是純臣,爲將者,也做不了純臣。

第八十一章 江湖大世界第八章 時無英雄第八十七章 偷襲第十八章 化解恩怨第三十六章 無雙無對第三章 掌門之爭第一百二十二章 探秘(三)第十二章 恐懼第四十一章 論道第十九章 流民第五十六章 壽宴(3)第十九章 強收徒弟(3)第四十七章 突破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難事紛紛來(五)第二十一章第五十一章 拒絕第十七章 冀州第四章 陳喬恩第一百一十一章 印度之殃第一百四十三章 荊州攻略(5)第一百四十一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3)第一百六十八章 斬來使第三十七章 回山第五十四章 翟讓第三章 溫青(1)第八十五章 漢水血未休(一)第五十九章 劍出華山第四十一章 論道第十三章 紛亂第五十三章 得手(2)第六十一章 結盟(3)第一百七十五章 殺第十三章 五美(1)第八十章 天津橋頭第三十四章 第一次玩家戰爭(1)第三十八章 燕狂徒第十七章 美人軍師第六十六章 天機第二十三章 訪賢第七十九章 青州士族遷遼州第四十二章 舞蹈串燒第八十五章 漢皇忽病重 荊州傳急報第五十二章 前路未斷第二十二章 寶藏(2)第六十章 邵將軍驚聞秘訊 陳子川欲牧遼州第二十四章 國戰開幕第五十三章 五嶽盟主第九十八章 妖道(三)第七十二章 進退兩難(2)第一百二十四章 川蜀第三章 溫青(1)第三十五章 彈指神通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算第四十章 埋伏第七十三章 長公主荒涼一夢第十三章 魔門第四十一章第三十九章 青龍會(5)第九十一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2)第四十四章 在下楊伊(3)第一百零六章 袁公路爲人嫁衣第十七章 九華大佛第六十章 曇花第六十八章 一敗第五十一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6)第六十四章 孫大帥彎弓射日第七十七章 上將潘鳳第四章 賊王大會(4)第一百七十一章 國事家事天下事(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炎漢終有飛天時(五)第五十二章 殘章第一百一十九章 晶片工廠第四十六章 暫別烏桓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賜第七十六章 爲什麼第一百四十九章 爛船尚有人爭渡(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脅迫第九十八章 荊州安皇甫北上(中)第三十一章 刺王第二十八章 粉墨登場第一百四十五章 荊州攻略(6)第一百四十三章 荊州攻略(5)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朝會(4)第八十八章 邁步星空(2)第一百七十五章 殺第五十九章 劍出華山第三十七章 搬家路途第六十二章 投靠第四十八章 有進無退第十三章 門規第一章 賊王大會第一百六十六章 即將到來的最後一戰第一百章 此去前程未可知第一百二十四章 視察供應鏈第七章 決戰第十四章 再次出發第五十七章第七十八章 子陵至洛陽第一百五十七章 生死符第十六章 衝突(1)
第八十一章 江湖大世界第八章 時無英雄第八十七章 偷襲第十八章 化解恩怨第三十六章 無雙無對第三章 掌門之爭第一百二十二章 探秘(三)第十二章 恐懼第四十一章 論道第十九章 流民第五十六章 壽宴(3)第十九章 強收徒弟(3)第四十七章 突破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難事紛紛來(五)第二十一章第五十一章 拒絕第十七章 冀州第四章 陳喬恩第一百一十一章 印度之殃第一百四十三章 荊州攻略(5)第一百四十一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3)第一百六十八章 斬來使第三十七章 回山第五十四章 翟讓第三章 溫青(1)第八十五章 漢水血未休(一)第五十九章 劍出華山第四十一章 論道第十三章 紛亂第五十三章 得手(2)第六十一章 結盟(3)第一百七十五章 殺第十三章 五美(1)第八十章 天津橋頭第三十四章 第一次玩家戰爭(1)第三十八章 燕狂徒第十七章 美人軍師第六十六章 天機第二十三章 訪賢第七十九章 青州士族遷遼州第四十二章 舞蹈串燒第八十五章 漢皇忽病重 荊州傳急報第五十二章 前路未斷第二十二章 寶藏(2)第六十章 邵將軍驚聞秘訊 陳子川欲牧遼州第二十四章 國戰開幕第五十三章 五嶽盟主第九十八章 妖道(三)第七十二章 進退兩難(2)第一百二十四章 川蜀第三章 溫青(1)第三十五章 彈指神通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算第四十章 埋伏第七十三章 長公主荒涼一夢第十三章 魔門第四十一章第三十九章 青龍會(5)第九十一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2)第四十四章 在下楊伊(3)第一百零六章 袁公路爲人嫁衣第十七章 九華大佛第六十章 曇花第六十八章 一敗第五十一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6)第六十四章 孫大帥彎弓射日第七十七章 上將潘鳳第四章 賊王大會(4)第一百七十一章 國事家事天下事(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炎漢終有飛天時(五)第五十二章 殘章第一百一十九章 晶片工廠第四十六章 暫別烏桓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賜第七十六章 爲什麼第一百四十九章 爛船尚有人爭渡(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脅迫第九十八章 荊州安皇甫北上(中)第三十一章 刺王第二十八章 粉墨登場第一百四十五章 荊州攻略(6)第一百四十三章 荊州攻略(5)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朝會(4)第八十八章 邁步星空(2)第一百七十五章 殺第五十九章 劍出華山第三十七章 搬家路途第六十二章 投靠第四十八章 有進無退第十三章 門規第一章 賊王大會第一百六十六章 即將到來的最後一戰第一百章 此去前程未可知第一百二十四章 視察供應鏈第七章 決戰第十四章 再次出發第五十七章第七十八章 子陵至洛陽第一百五十七章 生死符第十六章 衝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