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進取

在這個時代,超越時代眼光的人傑也並不少,但是能看出問題的人多,能解決的人少,特別這問題是出在自己身上。

楊伊若是依靠世家,比現在所做的要容易百倍,不過楊伊不屑與此,她有力挽狂瀾的能力,又何必妥協。

在洛邑之時,她就想到了這些,所以纔會那般行事,王允、河東衛氏等士族骨幹,而現在招賢令的召來的這些寒門士子,則讓楊伊的計劃更順利了。

文有陳曦、郭嘉,武有關羽、張飛、趙雲,而世家的人中,公孫瓚、張郃、高覽等武將被楊伊派往塞外,對付東胡,歷練士兵。

沮授、田豐等文官默認了這個局面的形成,審配、郭圖等人想要兩不相幫,卻也只能賣出那些同謀世家,換的自家的利益。

“申正南,你想差了,其實國和家的利益,是可以不衝突的。”陳曦平靜的說道“雖說這需要世家將貪慾束縛在一個限度之內,但這總比隔上多少年,就要用一整個家族去賭某一個膨脹性爆發要好的多。”

“若真能做到國和家的利益重疊,我想大部分世家都不會介意收斂,畢竟只要是聰明人,沒人願意用家族去賭。”審配沉着聲說道,不是被逼無奈,哪個家族纔會冒着全族玩完的可能去找死?

但是,這世上利益很少,總要把持一種產業藏匿人口的,世家需要蓄養家奴維持生活的舒適度不至於下降,或者是把持地方,或者是高居九卿,非如此,不能維持生活的標準。

這當然和這個世界的生產力低下有着很大的關係,此時的土地,畝產只有數十斤,五穀的產量都很低下,哪怕是上好的肥田,畝產也只不過多上一倍。

因此,哪怕是地多人壯,卻也不乏餓死之事,實在是土地的產糧不夠生活所需,種植百畝已經是極限了。

“好,其實要讓國和家的利益相合,國強則民強,民強則家國強。”陳曦點了點頭,然後很明顯有些隨意。

審配這次沒有發話,只是在靜靜的聽着陳曦的話,他不太明白陳曦說了什麼,或者是知道,但是也沒有什麼辦法。

“我這麼說吧,天下需要穩定才能發展,這一點正南想必也是清楚的,而穩定則需要三方合力,民一分、士一分、君一分,可謂三分天下事,方能穩定。”陳曦也不管審配能不能聽懂,此時略略的講解着一些個自己的理解。

“但是大多數時候都不可能這麼公平,不過只要不是某一方實力大於一半都沒有問題,甚至於某一方實力大於一半,但是大家的目標一樣其實也沒有什麼影響。”陳曦的話讓審配抓到了一些東西,但是卻又想不透徹。

“其實講這些都沒什麼太大的意義,講一個明確點的,什麼時候大家的努力的目標是一樣的?”陳曦看着審配一臉思慮的表情問了一個問題。

“戰亂時期,力求天下一統穩定的時候,這個時候不管是士族,還是君王目的都是一致的,因爲天下一統對於士族和君王來說彼此都能獲得最大的利益。”

審配像是明瞭幾分,此時點頭說道:“大亂之後方能大治。”

“對!”陳曦一拍手說道,“民、士、君,實際上是可以一致步調的,有的時候士爲家而死,也是爲國而死,目標可以趨同。”

審配若有所思,此時接着說道:“不過,若是亂世結束,家和國的目標就會逐漸分開,隨着時間的流逝,目標也將會越來越遠。”審配平靜的敘述着那已經驗證了無數遍的事實,國的利益和家的利益遲早會衝突。

“這不過是利益太小,圈子太小,若是利益足夠大,那麼家和國的矛盾發生的也會越來越晚,若是合適時機,有着同樣的目標,那麼矛盾甚至可能永遠不會發生,就是發生,外力之下也可以彌合。”

陳曦平靜的聲音裡面這一刻仿若出現了無限的蠱惑,令審配心驚肉跳的同時,又不由的又滋生了無數的遐想,這好像可行?

“如今土地出產不過一石兩石,若是這個數字增加一倍,或者兩倍、三倍呢?甚至五倍十倍呢?”陳曦想着兩千年後的盛世,稻米真的能畝產十石,小麥、穀子也能畝產五石。

如今最賺錢或者硬通貨仍舊是糧食,糧食增加十倍是什麼概念,審配以往不敢想,但是此時卻不由得暢想。

“正南可知天下之大,如今大漢,向南向北向東向西皆有無數疆域,這是外,如此內外相合,國的利益和家的利益還算矛盾嗎?

就算有矛盾,但是利益增加十倍百倍這種矛盾也將會延緩許久,以待將來。”

陳曦說道這裡,此時審配忽然說道:“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陳曦聞言有些無奈,不過,商業上的事,其實也算是一種戰爭形勢了,並不算錯。

掠奪外部奉養己身,這種事是不可能制止的,蠻夷死總好過華夏亡。

“呵,好吧,世家比國在某些事上更方便去做,這一點正南無需否認,家和國都需要利益,國則還需要道義,在道義和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世家反而更好做一些事。”陳曦也不想解釋上面的話,自顧自的繼續說了下去。

“德行是對華夏的,對於蠻夷不需要講究這些,不過道義和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確實不少,更有一些事情國不好處理。

不過實力越強,破壞越大,這一點正南也應該明白,道德的約束也必不可少,如此民、士、君利益重合,一方壯大也意味着華夏壯大……”陳曦說到這裡,忽然停住了,不再多說,剩下的就要自己去理解了,申正南也是天下名士,陳曦已經說道這裡了,他再不明白,那麼也只能算是浪得虛名。

目送審配出門,郭嘉此時卻是搖了搖頭,說道:

“這些世家還真不是一般的大膽,居然敢於蓄養勁卒,若不是殿下察覺,北方就亂了。”

郭嘉的眼中閃過一抹冰冷,對於世家豪強,他的感覺好不了,如今大漢天下如此紛亂,北方各州難民何止百萬,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世家豪強。

“恐怕這也不是第一次了,他們對於這種舉動看起來頗爲熟絡,看起來以前也多有準備,想必他們之前就進行過演練。”

陳曦此時倒是不以爲意,平淡的說道,縱觀歷史,陳曦對於“養寇自重”這四個字可是一直謹記在心的,對於世家會有什麼動靜,他也是多有猜測,而現在印證之後,發現也果真如此。

相比後世的士大夫,此時的世家豪強更大膽一些,加上大漢尚武,對利器管轄不嚴,這些世家豪強個個都有掀起動亂的力量。

比如後來的司馬氏,數千門客奴僕背水一戰,終究奪得曹魏,之後的數百年,南北朝城頭變幻大王旗,這些世家豪強的本事可見一斑。

“現行的戶籍制度還存在一定的漏洞,或者不該說是漏洞,而是在遷徙鄉里方面,我們管理的有些太過於鬆弛。

爲了提高人口,我們一直在招納難民,如今事務繁重,在檢查的時候有些鬆弛了,不過這次正好一舉斬草除根。”郭嘉平靜的話語之中卻帶着一抹殺意。

他是寒門出身,雖然也有一展所學的願望,卻不會因此就喜歡亂世,對於掀起亂世的世家,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好感了。

“申正南既然已經表態了,如此說來也只有這部分世家纔算是真正的敵人,這次整好順藤摸瓜,將這些人全部收拾了。”陳曦也感覺到了郭嘉語中的殺意,不過他雖然來自和平時代,也明白到了現在這時候,激進的手段少不了。

“好,我們就面見殿下,等殿下下令。”郭嘉此時彷彿感覺到了兇殺的氣味,卻是絲毫未曾恐懼,反而是有些興奮起來。

楊伊此時仍舊在研究經典,對於一國一地來說,戰爭是大事,但是對於諸天萬界來說,道纔是大事。

看着陳曦和郭嘉兩人趕來,楊伊也沒有說什麼,郭嘉將寫的東西遞了上來,楊伊只是掃了一眼,很容易就看出其中最重要的是什麼了。

“這是一個好消息,至於正南的安排,之前的也都有過商談,按計劃來。”

“殿下,我們什麼時候開始。”郭嘉像是要主動請戰,控制敵人的計劃發動時間很容易,無非是糧草、武器,就足可以操控了,再用一些己方的假消息,就更保險了,而如今,地方還沒開始發動,已經投降了一半,這已經稱不上什麼危難了。

“儘快吧,這只是些許小事。”楊伊不太在意,已經費心過了,原計劃本來也沒什麼問題,而在敵人投降一半的情況下,就更不成爲問題了。

……

黃巾的難民不斷北上,北方像是無底洞一般,吞噬着北上的難民,探子打探,安排的好好的,一座座塢堡從河間國向北修繕,幾乎上是十天就成一座,而一同開工的則是二十座。

三十萬黃巾難民,分成二十隊,被陸續在冀北安置,編戶齊民,很自然的就脫離了黃巾的身份,重新成爲大漢王朝的一員。

如此的秩序井然,讓張角爲之觸動,他甚至想要一試,但是卻無能爲力了,因爲重要的人口,比如工匠、寒門士子等,已經被送往北上了,也就是黃巾如今缺少技術人口。

讀書人如今也算是技術人口,基本上只要通過簡單的考覈,就得以任官,塢堡最多也就是幾百戶人,需要的管理者很簡單,基本的居住環境也都一樣。

以工酬制進行安置,黃巾的難民陸陸續續的北上而來,如今冀北地區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

不過,沮授、田豐等文士維持,他們的精神力,明察秋毫,精細入微,有問題很輕易的就能發現,隨着無數寒門士子的加入,整個體系運轉的越發有效率了。

黃巾失去了技術人員,也失去了龐大的負擔,張角以條件不良的黃巾軍爲輔兵,進行軍屯,然後精銳黃巾爲戰軍,和漢軍征戰。

實力上,是不降反升,河東太守董卓,此時雖然恢復了以前的勇猛,但是卻攔不住張牛角爲帥的黃巾精銳,也幸虧幷州刺史張懿支援,方纔維持住戰局。

不過,幷州此時也不安穩,內部世家有心作亂,自然讓張懿統轄不了幷州,他也只是刺史,而不是州牧,現在也不能奈何各個郡國的太守、國相。

中原等地的漢軍倒是實力尚在,不過面對着道武雙全的黃巾,剔除了老弱的黃巾,戰果也不大。

荊州黃巾孫信部,倒是在天下揚名了,江東猛虎孫堅已經三敗於他的手上了,三次都是險死還生,不過孫信雖然夠強,但是未來也很不妙。

荊州世家的力量基本上已經統一了,南郡畢竟是荊州版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孫信在此所作所爲已經觸怒所有的世家,若不是他手下的十萬黃巾,幾次大勝得到的經驗值都被孫信來提升兵種,他已經被荊州世家給絞殺了。

如今,荊州世家以水師封閉大江,孫信是徹底過不去江了,外部的團團包圍,孫堅屢敗屢戰,就是不死,還有黃忠,都是以一當千的頂尖猛將。

孫信抵擋的很吃力,雖然吃力,但是南郡的領土,大部分還是在他的掌握下,若是他能堅持下去,過了兩三年,恐怕荊州的世家就要被拖死了。

楊伊並不在意這些,各州的黃巾,再怎麼頑強,等着她的攻略結束,只用一偏師就能收拾,關羽、張飛、趙雲、徐榮等將都已經到了天階或者觸摸到了天階的門檻,公孫瓚、張郃、高覽、淳于瓊等將也在草原上歷練,以東胡人作爲陪練的對手,一支支殺伐之軍被他們歷練而成。

東胡人如今是遭遇不幸了,烏桓、鮮卑等部落爲了生存,都在向更北的冰天雪地遷徙。

要知道,實際上公孫瓚一個人就可以殺的東胡人望之喪膽,現在還有了不差於公孫瓚的張郃、高覽、淳于瓊等將,他們也只能跑了。

第十四章 化清寺第十八章 秘境(3)第三十三章 劍出華山第十三章 破關四十八章 唐門第八十三章 司馬氏進退兩難第一百五十章第三十六章 裘千仞(1)第四十三章 洪七公第八十二章 洛陽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一百八十六章 澤州攻防戰第九十六章 核工業第十七章 梁山好漢第八十四章 雷軍第四十章 埋伏第十九章 電梯故障第二十一章 秘境(6)第十二章 粉墨登場第十五章 驚言第四十三章 小人物的未來第八十二章 驚天魔盜團第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四十章 巨石如雷破萬軍(二)第九章 黃巾第五十章 潰退第一百零二章 神道(2)第七十七章劉景升牧守荊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紛至沓來第十章 小莊之戰第四章 暗夜籌謀第五十章 滅門一百零七章 進退維谷第五十八章 鄰居(2)第六十八章 天機(3)第一百六十二章 忽聞惡訊撲面來(二)第三十二章 滅晉第九十五章 漢水血未休(十一)第四十三章 俘虜第一百二十八章 工業4.0第六章 楊公寶庫(3)第二十五章 差點浪死第九十九章 劉景升轉進向北第五十二章 江湖事江湖了(1)第一百六十六章 即將到來的最後一戰第十六章 滅秦第十八章 下山第一百七十八章 烽火三月染西京(五)第三十八章 華山第四十一章 天龍寺第十七章 練兵第一章 華山論劍第二十六章 雙龍第四十一章 天榜第十第九十二章 南華第二十八章 瀋陽第六十一章 竟陵第十八章 開戰第八十六章第六十一章 結盟(3)第四十九章 縱橫第三十六章 論壇瑣事第一百章 vr元年第一百零八章 衆正盈朝第六十八章 暗流涌動(1)第一百二十六章 堅果手機(2)第一百九十四章 歷經諸劫方成漢(五)第五章 冶兒第七十章 論英雄誰是英雄第三十三章 有緣人第十五章 溫家堡第三十四章 北伐第一百三十二章 戰火再起 天下反覆(二)第五十三章 冬至第一章 風雲第七十三章 豐城第九十章 漢水血未休(六)第四十一章 天龍寺第二十二章 論劍(6)第十二章 粉墨登場第三十五章 十強武道vs天子劍道第四章 暗夜籌謀第一百四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5)第五十九章 邵將軍磨礪鋒芒 神秘女口吐秘辛第九十一章 奈何第十章 小莊之戰第七十三章 蜀中第五十五章 施妙計兩胡爭鋒第九十四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六十三章 李文優預謀青州第一百零六章 袁公路爲人嫁衣第五十一章 挑戰第十二章 緣由第六十五章 東三郡第四十三章 俘虜第十八章 化解恩怨第一百五十五章 下馬威第五十二章 前路未斷第五十六章 江湖事江湖了(5)第一百五十章 效法當年班定遠(一)
第十四章 化清寺第十八章 秘境(3)第三十三章 劍出華山第十三章 破關四十八章 唐門第八十三章 司馬氏進退兩難第一百五十章第三十六章 裘千仞(1)第四十三章 洪七公第八十二章 洛陽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一百八十六章 澤州攻防戰第九十六章 核工業第十七章 梁山好漢第八十四章 雷軍第四十章 埋伏第十九章 電梯故障第二十一章 秘境(6)第十二章 粉墨登場第十五章 驚言第四十三章 小人物的未來第八十二章 驚天魔盜團第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四十章 巨石如雷破萬軍(二)第九章 黃巾第五十章 潰退第一百零二章 神道(2)第七十七章劉景升牧守荊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紛至沓來第十章 小莊之戰第四章 暗夜籌謀第五十章 滅門一百零七章 進退維谷第五十八章 鄰居(2)第六十八章 天機(3)第一百六十二章 忽聞惡訊撲面來(二)第三十二章 滅晉第九十五章 漢水血未休(十一)第四十三章 俘虜第一百二十八章 工業4.0第六章 楊公寶庫(3)第二十五章 差點浪死第九十九章 劉景升轉進向北第五十二章 江湖事江湖了(1)第一百六十六章 即將到來的最後一戰第十六章 滅秦第十八章 下山第一百七十八章 烽火三月染西京(五)第三十八章 華山第四十一章 天龍寺第十七章 練兵第一章 華山論劍第二十六章 雙龍第四十一章 天榜第十第九十二章 南華第二十八章 瀋陽第六十一章 竟陵第十八章 開戰第八十六章第六十一章 結盟(3)第四十九章 縱橫第三十六章 論壇瑣事第一百章 vr元年第一百零八章 衆正盈朝第六十八章 暗流涌動(1)第一百二十六章 堅果手機(2)第一百九十四章 歷經諸劫方成漢(五)第五章 冶兒第七十章 論英雄誰是英雄第三十三章 有緣人第十五章 溫家堡第三十四章 北伐第一百三十二章 戰火再起 天下反覆(二)第五十三章 冬至第一章 風雲第七十三章 豐城第九十章 漢水血未休(六)第四十一章 天龍寺第二十二章 論劍(6)第十二章 粉墨登場第三十五章 十強武道vs天子劍道第四章 暗夜籌謀第一百四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5)第五十九章 邵將軍磨礪鋒芒 神秘女口吐秘辛第九十一章 奈何第十章 小莊之戰第七十三章 蜀中第五十五章 施妙計兩胡爭鋒第九十四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六十三章 李文優預謀青州第一百零六章 袁公路爲人嫁衣第五十一章 挑戰第十二章 緣由第六十五章 東三郡第四十三章 俘虜第十八章 化解恩怨第一百五十五章 下馬威第五十二章 前路未斷第五十六章 江湖事江湖了(5)第一百五十章 效法當年班定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