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文丑末路

建安四年末,也正是步入十二月之際,安定郡率先失守,隨後諸葛亮命陸遜率兩萬大軍鎮守天水郡,以甘寧所部鎮守祁山糧道,自己親率大軍回師馳援黃忠。

天水郡外,前任涼州刺史韋康被黃忠陣斬,隨後大軍潰敗,諸葛亮一路北上,連破隴西、金城、西平、武威等郡,徹底和涼州諸郡失去聯絡的馬騰韓遂只能追隨孫權回師陳倉。

於陳倉關外,馬超以三萬鐵騎突襲趙雲所部兵馬,兩軍交戰之際,馬岱、馬鐵從左右殺出,幸得文聘大軍及時趕到,雙方混戰一場,戰平,趙雲率軍撤回漢中。

在年關圍上,諸葛亮意氣風發地和龐統站在武都郡的城頭之上。

“士元啊,吾欲向吳王上書,吾軍已橫掃涼州諸郡,將重新往西域打通與西域諸國的商道,可將吾江東水產魚類與交州寶石象牙、蜀錦等物販賣於西域諸國。”

“汝若在涼州都督西域絲綢之路之事,那南蠻之事將交由何人?”

“主公之意,原本可命汝前去安南。”

“哦?”龐統雙眉微皺,“可吾漢中將留於何人鎮守?”

“子龍將軍陳倉一戰,一戰懾服馬岱、馬鐵,並且與馬超大軍爭鋒也不落下風,今後他坐鎮漢中,當可萬無一失。”

“那便上奏罷,汝吾靜待主公之命,可如今涼州各地羌人不少,吾等還是依照江東慣例,以軍中校尉暫代縣長之職,待上面派遣官吏下來之後,再行任命?”

諸葛亮微微頷首,“當如是也。”

——

與此同時,遠在青州北海。

“文將軍,汝不願數百里,渡黃河冰川而來,譚感激不盡,如今徐庶派出數路大軍對吾等圍追堵截,張郃、高覽已撤守任成國一線,吾軍已孤立無援,汝有萬夫不當之勇,大可殺出重圍而去,吾身爲青州刺史,有負父王重託,今日當與這北海共存亡。”

袁譚回師北上,匯同文醜守住了北海,這一守便是一兩月,殊不知正面張遼、臧霸正面一直率軍強行攻城,令他們無暇顧及之際,徐庶已命周泰、蔣欽率領水師沿海北上,一路攻下北地數郡,佔據了黃河入海口。

水師入黃河,沿着偌寬的河道直接封鎖齊國、濟北郡一線,便是曹操留守兗州的程昱也只得率軍趕來前線駐防。

不敢插手,此刻曹操已經兵圍鄴城數月,他施行圍城打援之策,還是效仿江東軍得來,幷州高幹已經兵敗,他在半途便攔截了高幹的潰軍,以夏侯惇、許褚之兵將高幹擒殺之後,繳獲馬匹輜重無數,更得上萬俘虜,他一咬牙便將這些人全部如江東軍一般送回兗州之地,讓他們背井離鄉操練,有專門的屯田兵卒看守,也不會生什麼亂子。

臨近十二月尾上,袁紹已經多日未見,曹操心中一直沉悶着,他與袁紹之間不得不戰,是爲爭奪天下,卻也是童年志向的相左。

“丞相,城中細作彙報,袁紹已於三日之前病逝。”

“此前爲何並無任何風聲傳出?”曹操雙眉微皺道。

“袁府上下被封鎖得很死,今夜城內有所騷亂,亦是因爲吾軍細作在城中製造混亂方纔趁機以箭矢送出書信,否則吾等還被矇在鼓裡。”

曹操雙眼一眯,“文若,以汝之見,吾等該如何是好?”

荀彧眯着眼,“如今袁紹已亡,區區袁尚,不過幼子爾,若無逢紀等人輔佐,他如何爲戰?”

“如此,吾等可逼其決戰。”帳內,一名文士出列答道。

“文和有何高見?”

“回稟丞相,吾等可命諸位將軍分幾路大軍攻擊鄴城周邊各郡,再命人聯絡駐紮在壺關的魯肅,命其率軍北上,攻打幽州,命袁尚首尾不得兼顧,到時,袁譚勢必會率軍出城,覓機與吾軍決一死戰。”

“吾軍當如何取勝?”

“回稟丞相,新虎豹騎已經重新組建,仍是曹純、曹真二位將軍爲統帥,麾下精騎現已糾集三千之衆,只是甲冑有些不全,大多身披三層鐵甲,亦有披着江東軍複合甲的士卒。”

“江東軍複合甲,吾軍還未研製出來嗎?”曹操沉聲問道。

“回稟丞相,未曾。”

“劉奇橫掃江東之後,三載之功,除軍需之外的一半錢糧都歸了江東工匠坊,能造出這等鐵甲利刃也在情理之中,不過留給某曹操的時日無多,袁本初已去,這天下曹某的故交好友亦所剩不多,他劉奇不過是一後起之秀,今日吾若是殺敗袁尚,便可再整合河北之兵,與其交戰,倘若不能……某放棄豫州之地,特地交好劉備,便毫無意義。”

“喏。”

“傳令罷,吾軍只有這一擊致命的機會,魯肅絕非善類,周瑜已亡,孫權將關中重擔繫於他一人肩上,足以見得此人之能當不下週瑜……”頓了頓,曹操補充道:“即便略有不足,亦當有七八成。”

“喏。”

十二月初,於鄴城之外的曠野之上,曹操以三萬北軍精銳大戰袁尚軍七萬烏合之衆。

許褚陣斬顏良,也算是一戰成名,隨後兵敗如山倒,袁尚逃往幽州,請求袁熙率軍接應,曹操一戰大勝之後,入主鄴城,命大軍趁勢北上,半月之間,盡取冀州之地。

畫面回到青州北海,文丑渾身染血,看着身側頹然坐在地上的袁譚,一言不發,也正在此時,身側的郭圖踏前一步,“長公子,如今曹操奪了冀州,吾軍已無路可走,何不歸降江東軍?”

“歸降江東軍?郭圖,汝受鄴王恩重,此刻大敵當前,焉敢背主求榮,莫非以爲文某腰間寶刀不利乎?”

郭圖笑着看了一眼文丑,“文將軍切莫惱怒,如今曹操奪冀州、孫權奪幷州、劉備率軍和呂蒙僵持之後,已經棄守南陽,得豫州之地,如今天下,關中張魯、益州劉璋、南蠻孟獲已相繼滅亡於江東之手,天下諸侯只剩幾人,爾等以爲,還能有誰能和佔據半壁江山的江東軍爭鋒?”

“公子若降於江東軍,可效仿昔日劉奇攻打荊州之劉琦,以收復父王基業之名北上,可借大義向曹操宣戰,他吳王劉奇勢必應允,到時封公子一個縣侯也不在話下。”

袁譚頹然地看着郭圖,又看了一眼他左右的一種文吏和校尉們,“爾等當真亦是如此認爲?”

荀堪踏前一步,“長公子,堪願追隨長公子與江東軍死戰。”

“吾等願追隨長公子與江東軍死戰。”

出言的大多都是軍中將校,袁譚眼中滿是失落無助,“如今北海城內,兵馬僅剩一兩萬,都是殘兵敗將,城外江東軍卻聚集淮北、徐州、江東之兵,足有近十萬之衆,水陸並進,吾軍深陷重圍,早已無路突圍,乞降也不失爲一條出路。”

“嘭”,文丑猛地跪地,“還請長公子莫做此念,文丑不才,卻願率軍護送長公子殺出城去。”

“殺出城去?如今青州除卻北海一地,已盡歸江東軍所有,他徐庶學究天人,想來算無遺漏,吾等兵寡,如何能夠突圍?”袁譚擺了擺手,“郭圖也好,爾等也罷,若是想尋求一場功名富貴,且都坐上城中吊籃出城罷,城上軍士不得放箭。”

“喏。”一衆將校低下了頭,便看到郭圖等人立即爬起身來。

“多謝長公子。”

“多謝長公子。”

一羣人逃也似地從這些軍士身側取來吊籃,在城牆垛口處繫上結,紛紛朝着城下跳去。

郭圖一把鼻涕一把淚地看着袁譚,臉上故作幾分不捨,“吾妻兒老小都在齊國,此前齊國被攻佔,吾受到家中書信,背棄長公子非吾所願,若有來生,郭圖願再追隨袁氏,至死不悔。”

“無恥之輩。”文丑猛地張弓搭箭,對準已經躍下城頭,沿着被填平的護城河朝着城外跑去的郭圖後背一箭射出。

“嗖”郭圖在百步之外應聲而倒,落地之後他還朝着前方爬動了幾步,拖出很長的血跡,但很快便沒了生息。

“郭圖亦算是爲吾袁氏盡忠一場。”

“呸,何來盡忠,若非是他,田元皓與高覽等人如何會……”文丑提及高覽,心中又是一嘆,他和張郃只怕早已是看透了河北衆軍的腐朽,看到了大將軍袁紹的不堪,也看到了郭圖等人的詆譭。

“大廈將傾,起於蟻患,郭圖這等奸逆,便是吾河北之禍啊。”

文丑看了一眼城外,“長公子,今夜吾等便突圍罷。”

袁譚默默無語地盯着他,“往何處去?”

“向移兵濟北的高覽借道,此刻高覽鎮守在濟北道,吾等請求他讓開一條道來,順勢以小舟入黃河,藉着往北地商貿的名義,假扮商賈,往幽州而去。”

“幽州啊,此去幽州幾千裡,吾等如何能順利回返幽州?更何況如今袁尚在幽州,吾弟袁熙,只怕也與其聯盟,更何況如今曹操更率大軍在攻打幽州,還有魯肅,吾若前去,豈不是自投羅網。”

文丑舔了舔乾涸的嘴脣,“可曹操乃是奪吾袁氏基業的大敵,吾等不突圍北上,莫非是要降了曹操不成?”

“曹操並非庸碌之輩,若說此前天下還有人能和劉奇抗衡,便只剩曹操劉備,文丑將軍,汝乃吾河北上將,亦是萬人敵,那曹操素愛猛將,汝何不歸降於他。”

“不降,吾兄長顏良死於許褚之手,吾與曹操勢同水火。”文丑冷哼一聲,面色一沉,“長公子不願歸降,想來今夜也必定是在城內死守,那末將便追隨長公子,在這城內死戰一場便是。”

袁譚長嘆一聲,“想吾父虎牢關外,十八路諸侯會盟之時,何等意氣風發,後來奪了冀州,被封爲大將軍之後,滅公孫瓚、平定冀州、幷州、幽州、青州四州之地,幾乎坐河北而鯨吞天下,卻爲江東、曹操聯手擊破……”

說到這裡,袁譚輕嘆一聲,“天下諸侯,孰強則共擊之,吾與袁尚亦算是同胞兄弟,未曾想卻是窩裡內鬥,自損元氣,倘若吾此前願意棄守青州,率軍回師冀州,與他聯手鎮守河北之地,只怕鄴城也不會……”

“長公子,事到如今又何必妄自菲薄,吾軍雖敗,但吾河北軍未免沒有東山再起之日。”

“文將軍以爲如何?”

“江東軍前一兩月攻城頗爲迅猛,俱是以數萬人攻城,聲勢浩大,可如今江東軍俱是偃旗息鼓,長公子以爲何故?”

“江東軍莫非無糧?”袁譚頓時眼前一亮。

“並非無糧,聽聞那吳王劉奇以捐糧納爵之法得了上百萬石糧草,足以供應前線大軍征戰大半載之用。”

“他如何來這麼多賞田?”

“長公子莫要忘了,如今江東軍連得南蠻之地、益州全境、又得涼州之地,這天下之大,大半已歸江東所有,他劉奇如何拿不出耕田給麾下奮力拼殺的軍士。”

“吾問的是爲何那些軍士願意接納不是本地的田畝。”

文丑輕笑,“自是因爲本地田畝太貴,而江東軍的賞田也大多是以均價,也正是用銅錢來估量田畝之價,若是漢中之田作兩千錢,那如今江東建業的一畝田便要一萬錢,甚至更多。”

袁譚輕嘆了一口氣,“若是吾父早年便如劉奇一般屯田,如今河北之地亦不會大難臨頭而無兵可用。”

文丑笑了笑,沒有迴應。

是夜,徐庶下令太史慈、蔣欽、周泰、呂岱各率一路大軍封鎖四門,近十萬大軍強勢攻城。

“江東軍如今當真是無糧矣。”這一次,文丑敢當真斷定。

可撐了半月之後,城門終究開始破了,數百架投石車,連日不斷地轟擊,即便是如何堅固的城牆也擋不住這等狂轟濫炸。

袁譚自焚於刺史府內,而文丑則是在北城門外和太史慈鏖戰一場,被他一槍刺死在長街之上。

徐庶得到前線戰報之後,下令爲這兩人擇上等棺木厚葬。

當然,此前逃竄出城被文丑一箭射死的郭圖,如今已經不知被那隻野狗撿去吃了。

第兩百三十章 綁了個女將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略遼東諸島第三百四十八章 地不夠第五百四十五章 亂石灘殺夏侯第兩百四十八章 千帆過江,片舟不存第一百九十二章 太史之圍第一百一十四章 軍師之外的任務第四百七十五章 曹操:頭疼欲裂第五百二十九章 困局第三百六十章 劉大耳朵的當第三百九十二章 丞相爲何不救?第三百九十七章 進退張弛第三百七十六章 臥病中的周瑜第十六章 兵圍由拳第三百零三章 蒯子柔,請吧第四百二十六章 驛卒張任第一百六十一章 子龍離營第八十九章 歙縣之戰(中)第一百五十六章 設烽火臺以鎮淮水第一百六十二章 淮北之戰——徐庶定計第兩百二十九章 甘寧戰黃忠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之地!汾水第四百一十章 青州的百里狼煙第三百四十章 萬人敵——張飛第五十三章 江東六項(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孫劉會晤第四百七十二章 擺了一道第兩百六十六章 考場如官場第九十六章 截殺,溫候之女第四百一十章 青州的百里狼煙第四百一十一章 蜀中火燒連營第一百二十七章 周瑜揮淚舍朱治第三百六十九章 今日,吾效班定遠矣第三百章 隆中臥龍矣第四百八十章 烏桓蹋頓第四百四十七章 路招和繁欽第四百九十章 自此行醫不入北魏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射,卒(八更,求首訂)第九十四章 車船入江第一百二十二章 汝乃劉氏子否?第七十三章 徐公明第兩百零三章 軍功二十爵第四百六十七章 陸遜:十面埋伏第兩百五十章 甘寧醒來第兩百二十六章 壯士斷腕第四十五章 錢唐長闞澤第二十三章 鄱陽水賊第六十七章 徐福三問第五百二十五章 夜踏連營第五百三十二章 懾萬衆者,陸伯言第五十六章 劉奇入會稽第一百五十七章 曹使入廣陵第四百五十八章 老奸巨猾的一羣人第一百二十九章 歷史的會晤第一百八十一章 捨得方天戟第三百二十六章 逢貂蟬第五百一十四章 十年叔侄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蠻開市,賜銀歸義第六十一章 妾名練師第四百四十一章 拆牆巷戰第四百五十三章 文丑末路第兩百二十一章 魏文長第一百二十五章 步氏誕子第四百六十一章 從此發家致富第三百三十一章 逢戰料敵於先第二十六章 鄱陽第兩百八十二章 劉曄說玄德第五十六章 劉奇入會稽第一百六十一章 子龍離營第五百二十章 司馬,白馬第六十四章 儒與名士第兩百零九章 田豐獻策第一百六十二章 淮北之戰——徐庶定計第一百九十七章 他真的是天下第一第三百章 隆中臥龍矣第四百七十六章 魏王親征第三百零四章 心灰意冷第一百五十四章 呂布之圍第三百九十四章 平南大營第三百五十六章 兩路密使第四百五十四章 諸葛武侯第三百四十三章 皇叔的嘆息第一百二十一章 勸降第兩百八十章 淮河渡上遍地浮橋第一百八十九章 五千戰一萬第一百五十六章 設烽火臺以鎮淮水第一百零一章 接見第四百七十三章 馬忠:喲,我又撿人頭了第十三章 勝第三百三十一章 逢戰料敵於先第三十五章 小霸王渡江第四百六十八章 曹丕身體有疾?第一百五十章 皇叔,想煞吾矣(第九更,求首訂!)第五十章 夜襲衝營,太史慈趕到第一百八十章 吾呂布仍是天下第一第四百一十八章 周瑜敗李嚴第兩百四十七章 沉船,陣前折將第一百零五章 尋陽第四百零六章 河北上將文丑第五百零七章 孫權自殺第一彈
第兩百三十章 綁了個女將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略遼東諸島第三百四十八章 地不夠第五百四十五章 亂石灘殺夏侯第兩百四十八章 千帆過江,片舟不存第一百九十二章 太史之圍第一百一十四章 軍師之外的任務第四百七十五章 曹操:頭疼欲裂第五百二十九章 困局第三百六十章 劉大耳朵的當第三百九十二章 丞相爲何不救?第三百九十七章 進退張弛第三百七十六章 臥病中的周瑜第十六章 兵圍由拳第三百零三章 蒯子柔,請吧第四百二十六章 驛卒張任第一百六十一章 子龍離營第八十九章 歙縣之戰(中)第一百五十六章 設烽火臺以鎮淮水第一百六十二章 淮北之戰——徐庶定計第兩百二十九章 甘寧戰黃忠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之地!汾水第四百一十章 青州的百里狼煙第三百四十章 萬人敵——張飛第五十三章 江東六項(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孫劉會晤第四百七十二章 擺了一道第兩百六十六章 考場如官場第九十六章 截殺,溫候之女第四百一十章 青州的百里狼煙第四百一十一章 蜀中火燒連營第一百二十七章 周瑜揮淚舍朱治第三百六十九章 今日,吾效班定遠矣第三百章 隆中臥龍矣第四百八十章 烏桓蹋頓第四百四十七章 路招和繁欽第四百九十章 自此行醫不入北魏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射,卒(八更,求首訂)第九十四章 車船入江第一百二十二章 汝乃劉氏子否?第七十三章 徐公明第兩百零三章 軍功二十爵第四百六十七章 陸遜:十面埋伏第兩百五十章 甘寧醒來第兩百二十六章 壯士斷腕第四十五章 錢唐長闞澤第二十三章 鄱陽水賊第六十七章 徐福三問第五百二十五章 夜踏連營第五百三十二章 懾萬衆者,陸伯言第五十六章 劉奇入會稽第一百五十七章 曹使入廣陵第四百五十八章 老奸巨猾的一羣人第一百二十九章 歷史的會晤第一百八十一章 捨得方天戟第三百二十六章 逢貂蟬第五百一十四章 十年叔侄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蠻開市,賜銀歸義第六十一章 妾名練師第四百四十一章 拆牆巷戰第四百五十三章 文丑末路第兩百二十一章 魏文長第一百二十五章 步氏誕子第四百六十一章 從此發家致富第三百三十一章 逢戰料敵於先第二十六章 鄱陽第兩百八十二章 劉曄說玄德第五十六章 劉奇入會稽第一百六十一章 子龍離營第五百二十章 司馬,白馬第六十四章 儒與名士第兩百零九章 田豐獻策第一百六十二章 淮北之戰——徐庶定計第一百九十七章 他真的是天下第一第三百章 隆中臥龍矣第四百七十六章 魏王親征第三百零四章 心灰意冷第一百五十四章 呂布之圍第三百九十四章 平南大營第三百五十六章 兩路密使第四百五十四章 諸葛武侯第三百四十三章 皇叔的嘆息第一百二十一章 勸降第兩百八十章 淮河渡上遍地浮橋第一百八十九章 五千戰一萬第一百五十六章 設烽火臺以鎮淮水第一百零一章 接見第四百七十三章 馬忠:喲,我又撿人頭了第十三章 勝第三百三十一章 逢戰料敵於先第三十五章 小霸王渡江第四百六十八章 曹丕身體有疾?第一百五十章 皇叔,想煞吾矣(第九更,求首訂!)第五十章 夜襲衝營,太史慈趕到第一百八十章 吾呂布仍是天下第一第四百一十八章 周瑜敗李嚴第兩百四十七章 沉船,陣前折將第一百零五章 尋陽第四百零六章 河北上將文丑第五百零七章 孫權自殺第一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