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在高順平定中原,擊敗曹操之後,又以雷霆之勢消滅韓遂,征服羌族,順便取了漢中,整個北方,全都歸於高順之手,天下有識之人,似乎已經看到高順不可阻擋的趨勢!
隨着袁紹被滅,高順的實力進一步壯大之後,再無人能攖其鋒,就連曹操這等梟雄,也被高順一舉而敗,歸隱山林,剩餘的諸侯,也就劉璋、劉備和孫權,看似能與高順有一爭之力!
但高順早已平定河北,又虎踞中原,如今取了漢中,更是打開益州門戶,而劉備的荊州更是在高順的刀槍之下,隨時便能出兵,荊州、益州人心開始動盪,劉備深得民心,又有天子在手,還能穩住局勢,但益州的劉璋卻感覺到了危機,數年時間,他和當地士族的鬥爭並未平息,又缺乏威信,一直有人蠢蠢欲動,突然漢中被攻破,劉璋頓時覺得自己彷彿被高順用刀槍指着一般,隨時便能殺到成都城下!
司馬懿言道:“劉璋威信不足服衆,劉焉死後,蜀人尚未歸心,益州之士無不思望明主,主公已得漢中,益州震動。可速進兵攻之,勢必瓦解。智者貴於乘時,時不可失也。”
高順雖有取益州之意,但知道時機並不成熟,嘆了口氣:“‘人苦不知足,既得隴,復望蜀’耶?”
龐統這次倒罕見的支持司馬懿::“司馬仲達之言是也。若少遲緩,劉璋有了準備,縱然闇弱,然蜀中地勢險要,若據守關隘,不可犯矣。”小事上他喜歡和司馬懿鬥嘴,找找便宜,但關乎大局,龐統倒是絲毫不馬虎!
高順環視衆人,見大家都有戰意,卻輕輕搖了搖頭,司馬懿和龐統還年輕,年輕人當然好戰,但此時西涼和漢中新定,中原之地正在發展,不宜長期作戰,高順還是奉行一貫原則,打下一塊地方,先求發展穩定,再逐步擴展,否則便應了那句話:步子跨得太大,容易扯着蛋!
郭嘉在一盤笑道道:“士卒遠涉勞苦,征戰半年之久,正當修養之時,劉璋乃漢室宗親,貿然發兵,恐被有心人議論,而劉備已得荊州,恐早窺西蜀,若此時出兵,劉璋驚恐,一旦以宗親之名,讓劉備藉故進入益州相助,豈非如當年公孫瓚取冀州一般,成他人之美?”
衆人一聽,紛紛點頭,司馬懿和龐統也心有所得,各自皺眉沉思,高順按兵不動,派兵把守定軍山等關隘,劉璋雖然還內憂不斷,但也要防備一下,讓徐晃留守漢中,曹真、郭淮等人輔助,自己則帶着張魯等人返回了長安!
大軍凱旋而歸,長安以西徹底平定,百姓無不夾道歡迎,到了城中,先讓人安頓了張魯及其家小,兵馬休整,高順還未等過上幾天安生日子,忽然從洛陽一封密信傳來,高順便立即離開了長安,趕往洛陽!
密信是鍾繇派人送來的,見是絕密書信,連郭嘉都不敢私自拆開,來找高順,高順有些疑惑,此時洛陽還有什麼重要之事,讓鍾繇如此慎重?皇宮的一切都被董卓洗劫一空,荒廢數年,唯一值錢的玉璽也被他早就找到,莫非又發現了什麼秘寶不成?
懷着一絲期待,高順將書信拆開,雖然僅有短短數行,但高順看完,卻神色不定,一時間竟然呆住了!
“大哥?”郭嘉見高順皺眉不語,在一旁輕聲問話!
“哦!”高順回過神來,將書信遞給郭嘉,言道:“元常派人送此密信前來,事關重大,奉孝你先看看!”
郭嘉接過書信,片刻便看完了,清秀的眉頭也微微皺起,半晌才道:“元常生性穩重,原在朝中,想必見過其人,若無把握,不會送此書信,且先回洛陽,再做打算!”
高順也知道此事很有可能是一個極大的轉機,當日便和郭嘉離了長安,在典韋許褚和陷陣營的護送下前往洛陽,隨行的還有馬超和龐德二人,這兩人久在西涼,早就想去中原,高順豈能不知二人心意,將他二人安排在了司隸!
洛陽還是一如既往的熱鬧,到了洛陽,馬超和龐德等人去了軍營,高順和郭嘉在鍾繇的陪同之下一直來到府邸!
“元常,身份可曾確認?”高順來不及坐下,便問鍾繇!
鍾繇點點頭:“此乃大事,屬下怎敢大意?當年皇宮之中,屬下曾隨家師進宮,見過弘農王,唐姬也見過幾面,雖數年未見,容顏稍變,卻還依稀能辨,且皇室之人,龍鳳之氣,非他人能仿冒!”
鍾繇給高順的書信中說的便是唐姬,這個高順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唐姬是廢帝劉辯的皇妃,劉辯被董卓廢棄並派李儒鴆殺之後,唐姬便不知下落,沒想到這次鍾繇治理司隸,唐姬卻找上門來,鍾繇不敢私自做主,立即寫信個高順,讓他定奪!
更重要的是,唐姬還帶着一個孩童,要是唐姬的身份確認,那這小孩豈不是真龍血脈?而八歲的年齡與劉辯死時正好吻合,但劉辯當年只有十四歲,高順和郭嘉一路議論,這個年齡的確已經具備生育能力!
鍾繇言道:“弘農王薨後,唐姬回鄉潁川,其父會稽太守唐瑁欲令其改嫁,唐姬寧死不從,後李傕等西涼餘孽抄沒關東,唐姬被其所擄,欲爲妾而不得,後李傕被劉備所破,便隱匿在弘農數年,聞屬下及家師皆幷州,本欲前往,只是路途遙遠,又其子尚幼,無力遠行,今主公重建洛陽,方遣人與屬下暗中聯絡!”
高順聽罷,半晌不語,唐姬能夠堅持到這個時候,也算得上一位奇女子,能從皇妃到流落民間,隱姓埋名,又要拉扯一個小孩,的確不容,光是這份心性和堅持,就足以讓人尊敬!
郭嘉問道:“既然身份無假,其子定是漢室之後,唐姬來洛陽,可有所求?”
鍾繇微微搖頭:“只求安身之地,並無他想!”
郭嘉聽罷,便不再說話,看向高順,唐姬的出現,是一個極大的變數,且不管她內心是否有讓其子復位的想法,但對高順來說,卻十分重要,獻帝被劉備接走之後,高順雖有玉璽,卻始終有些被動,要是能再擁立一位皇帝,形勢將極大的轉變,而且這樣一來,還有一個更大的好處,高順不用面對那些朝廷遺留的元老!
高順當時和郭嘉議論是否迎納獻帝,最大的顧慮便是這些老臣,曹操便是極好的例子,出征在外,還要防着後院起火,現在唐姬突然出現,還帶着一個兒子,新立一個朝廷,比之當年袁紹擁立劉虞要高明得多!
劉虞的祖上雖也是皇帝身份,但並不如劉辯的兒子親切,而袁紹想要擁立劉虞,想要掌權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卻是對董卓的另一種反抗——他並不想承認董卓建立的朝廷,這也與後來袁紹在迎納獻帝時的猶豫有關!
但劉辯就不同了,劉辯是太子,劉宏親自下旨冊封的,而且繼任皇位,雖然時間很短,甚至一直處理****之中,但畢竟是名正言順的皇帝,他的兒子,比董卓強行擁立的劉協更有資格繼承皇位!
消滅曹操,平定西涼和漢中之後,高順的下一個目標便是劉備,這是個百折不撓的對手,想要儘快統一天下,就必須乘着劉備實力還未完全長成之前,將他消滅!
如果真的等到劉備進入益州,再和孫權聯合起來,阻力會更大,雖然高順自信不會犯曹操赤壁之戰那樣的錯誤,但也說不定會在其他方面受挫,將無百勝,人外有人!
能夠在最佳的時間消滅對手,高順絕不會猶豫,就像對付曹操一樣,高順可不會想着對方完全發展成熟再光明正大的與之一戰,那都是屁話,來到這個時代這麼多年,高順也不忍看百姓和士兵姓名如同草芥一般,隨時可能凋零,到了如今這個位置,一個決策,一句話,或許就會讓成千上萬的人喪命,所以高順不得不謹慎!
但另立新君,也有弊端,比如軍心、民心,有人承認,就有人會反對,甚至許多百姓和士兵都只認得高順,諸侯割據,勢必會造成這個局面,此舉必定會造成局部的動盪,還會被有心人議論,雖然以高順現在的實力,無懼任何人,但也是如履薄冰,一言一行不慎,便極有可能身敗名裂!
思索半晌,高順決定還是先不見唐姬,等有定論之後再見不遲,便道:“此事先交給元常妥善安置,切勿令消息外泄,待我往鄴城一趟,看看文若他們的意見如何!”
荀彧是高順最爲倚重的屬下之一,而且荀彧的大局觀和智慧非常人能及,對於這個一心忠於漢室的人,高順想聽聽他的意見,此時徐庶、法正等人也都在冀州,常言道: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雖然這個俗語暫時還不成立!
鍾繇言道:“主公所言甚是,此事萬不可草率,洛陽之中,主公儘管放心,屬下自會妥善安排!”
洛陽正在良心發展,並無大事,高順並未久留,第二日便和郭嘉馬不停蹄趕往鄴城,司馬懿和龐統暫時留在了洛陽,司隸正處於發展時期,二人留在這裡,也可跟着鍾繇歷練一番!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