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住持真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白天參禪理佛,深更半夜,還要參禪理佛。如果菩薩們確實能滿足世人的願望的話,那麼,他們首先應該滿足的應該是自己的門徒,對菩薩而言,最虔誠的人應該是他們的弟子,他們整天與佛相伴,甚至把自己的一身都奉獻給了佛門,紅塵中的凡夫俗子,只有在想到菩薩——或者用到菩薩的時候,纔會跑到寺院裡面來燒一炷香,磕幾個頭,帶有非常明顯的功利色彩。要不然,民間也不會有“平時不燒香,臨時包佛腳”的俗語了。
大概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一清住持才如此虔誠吧!當然,一清住持如此虔誠,恐怕不單單是向菩薩表明自己一心向善的心跡,可能還想通過懺悔以求得菩薩的原諒和保佑吧!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佛家所謂“善惡有報,因果輪迴”和“普渡慈航”就是一句誆人的鬼話。普渡慈航的前提必須是先消除所有的罪惡。
也許有人會說,筆者對菩薩有失恭敬。
有一個事實,大家必須明白,千萬別把懲惡揚善的希望寄託在菩薩的身上。菩薩肯定目睹了很多罪惡,有些罪惡可能就發生在他們的眼皮子底下,可菩薩從來都是不聞不問,三緘其口。
譚曉飛耐着性子聽了好一會,但始終沒有聽見一清住持在禱告些什麼。他大概是在用一種只有菩薩才能聽懂的語言和觀世音進行交流與溝通。這時候,譚曉飛開始對菩薩有意見了:從菩薩誕生的那一天起,就應該規定,佛教徒在向菩薩祈禱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的願望說清楚,包括向菩薩懺悔,也應該明明白白地說出來,只在自己的腦子裡面——在肚子裡面默默祈禱,菩薩如何能知道呢?不明確地說出來,菩薩怎麼幫助你——保佑你呢?譚曉飛的意思是,如果一清住持能把心裡面的話說出來,那問題就簡單多了。.
唯一的解釋是,菩薩是神,既然是神嗎?自然是無所不知。
可見,我們的一些文化中確實有一些蒙人的玩意。
一清住持和觀世音菩薩交流溝通了很長時間,他嘰嘰咕咕,滔滔不絕,既像述說,又像吟唱,但譚曉飛一句都沒有聽懂——連一個完整的字都沒有聽出來。
既然聽不懂,那就沒有必要再聽下去了。譚曉飛原路返回藏經閣。
莫非已經回來了。
“一清住持禪房裡面的燈還沒有亮。”莫非低聲道。
“一清住持還在大殿裡面。”譚曉飛壓低聲音道。
“他在大殿裡面做什麼?”左子健問。
“他在向觀音菩薩祈禱。”
“應該是懺悔纔對。”
“莫非,一清住持禪房的門窗平時是開着,還是鎖着的呢?我指的是他不在禪房的時候。”
“你這句話倒是提醒了我,想一想也真是奇怪,一清住持在禪房的時候,門窗都是關上的,我說的是有時候,但他如果不在禪房裡面的話,門窗一準是開着的。”
“他不在禪房的時候,門也不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