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

§CHAPTER12打屁股:不可以?可以?還是有時可以?

在第一部分中,我們討論了你應該怎樣與孩子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係,以及如何幫助孩子樹立一種積極的態度,讓他主動地想給大家帶來快樂。然而,即使是與父母感情最爲親密的孩子也會做出不良的行爲。你必須對孩子的不良行爲加以糾正,這麼做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要幫助你的孩子讓人心情愉快地與他一起生活。這也就是說,你可以阻止他去做那些讓別人討厭的事情。此外,孩子們需要學會哪些行爲是可接受的;如果你不告訴他們,他們就不會明白。在第二部分中,我們將討論管教孩子的各種技巧,以及塑造孩子行爲的各種途徑,目的在於使良好的品行成爲他本性的一部分。我們還將幫助你學會去容忍孩子們的一些令人討厭的習慣和行爲,這些行爲和習慣是孩子成長過程的一個正常部分。如果對孩子的不良行爲糾正得不恰當,那就會在你和孩子之間造成距離。而恰當地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會使你和孩子更加親密,並且能使他學會把你看做是他珍貴的精神支柱。你會看到,我們的着眼點並不是通過外在的力量去強行控制孩子,而是幫助孩子們建立起內在的控制力,從而使他們自己去糾正不良行爲。

儘管數以百計的研究都表明,打孩子屁股只會有損於孩子良好品行的培養,而不會帶來任何好處,可父母們還是會責打他們的孩子。打屁股實際上很少會起到作用,但這種行爲控制方式仍然在流行着。父母們爲自己辯解說:“我們並不是毆打我們的孩子,我們只是打他們的屁股。”這兩者難道有什麼不同?當一個成年人打另一個成年人的時候,我們會稱之爲毆打;當一個小孩打另一個小孩時,我們也會稱之爲毆打;而當一個成年人打一個小孩時,父母們卻輕描淡寫地把它說成是“打屁股”。在那些曾在幼兒時期被打屁股的父母中間,以及在那些不知道可以通過其他更好的辦法來培養孩子品行的父母中間,打屁股的辦法仍然還在盛行着。

不要責打孩子的十個理由

1.責打爲孩子做出了打人的榜樣

有這麼一個經典的故事,一位媽媽一直認爲打屁股是對孩子的管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到有一天她發現她3歲大的女兒毆打了她1歲大的兒子。她女兒在受到指責時說了這樣的話:“我不過是在照媽媽的樣子做。”這位媽媽從此以後再也沒有打過任何孩子的屁股。

孩子們都喜歡模仿,特別是喜歡模仿那些受他們敬重的人。你做出的任何行爲,他們會認爲他們也可以做。父母們,請你們記住,你們正在養育着別人的母親或父親、別人的妻子或丈夫。你眼下在孩子身上所採用的養育手段,將來很可能被你的孩子們用來養育他們自己的孩子。

家庭是教會孩子如何處理爭端的訓練營。研究表明,從習慣於打屁股的家庭裡走出來的孩子在長大成人後,會傾向於用侵害性的行爲去處理各種衝突。打孩子的屁股實際上是向孩子表明了打人是沒什麼不妥的,尤其大人打小孩、強者打弱者是完全正常的。孩子們明白了在你遇到麻煩的時候,你採用的是痛打一頓的辦法去解決它。如果一個孩子的行爲是用打屁股的辦法來控制的,那麼他將來很可能會把這種處理人際關係的模式帶到他與兄弟姐妹和同伴的其他各種關係中去,並最終把這種模式帶入到與配偶和孩子的關係當中。

西爾斯經典鏈接:言辭上和情感上的“責打”

上的責打併不是對待孩子唯一的一種超過正常限度的虐待,我們針對體罰所闡述的所有內容同樣也適用於情感和言辭上對孩子的責罰。言辭上的惡語辱罵和指名道姓的激烈斥責實際上更會對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傷害。情感上的虐待往往十分微妙,甚至會自認爲是完全正當的。用威脅的辦法強迫孩子聽大人的話,會引發孩子在心裡產生最糟糕的恐懼——擔心被大人所拋棄(如果你不照我說的去做,我就不要你了)。威脅要拋棄孩子的恐嚇常常是用暗示的辦法來進行的(比如,在大街上自顧自地大步往前走,給了孩子這樣的信息:你不願意再和他在一起),或者帶有情感上遺棄孩子的意味(比如,讓他知道你不再愛他了,拒絕和他說話,或者告訴他如果他繼續讓你不開心的話你就不再喜歡他了)。心靈的創傷往往比上的傷痕更難以癒合。

但是,你可能會說:“我並沒有那麼頻繁地打孩子的屁股,打得也不重。大多數時候我都對他非常慈愛。偶爾打他一頓屁股並不會給他帶來不利的影響。”這個說法實際上是一種辯解,對有些孩子來說,情況確實會是如此,而另一些孩子很少會去記住大人對他們的撫育,卻牢牢記住了大人打他們屁股的情形。在你的家庭裡,親密擁抱對打屁股的比例可能是100:1,但是打孩子一次屁股會比一百次親切的擁抱在他的心裡產生更深刻的記憶,給他帶來的影響也更爲強烈;如果一次打屁股是在憤怒和不公正的情況下進行的,後果更是如此。

對孩子進行體罰實際上向孩子表明了這麼一點,用毆打別人的辦法來發泄自己的憤怒或者糾正一項錯誤是完全正當的。父母在打孩子屁股時的態度給孩子留下的印象與打屁股本身所產生的印象一樣深刻,原因就在於此。如何控制自己憤怒的衝動(控制自己,不做出打人的行爲),這是你應該努力教孩子學會的東西之一,而打孩子的屁股會給這種教育帶來損害。許多針對打屁股的建議都告誡父母千萬不要在盛怒中去打孩子的屁股。如果這項準則能夠被切實地遵守的話,那麼99%的打屁股就不會發生,因爲一旦父母平靜下來,他們就能夠找到更爲恰當的手段來對孩子進行糾正。

2.責打貶低了孩子的價值

孩子的自我形象源自於他對別人——特別是父母——如何看待自己的覺察。即使是在情感最爲摯深的家庭當中,打屁股也會給孩子帶來令他困惑不解的信息,對由於年齡太小而沒法理解受到責打的原因的孩子來說,情況尤其如此。父母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嬰兒和兒童的內心培養起感到自己被珍視的感覺,幫助孩子感到自己“很好”。可是,一旦孩子打碎了玻璃杯,如果你打他的屁股或者尖聲地斥責他,那麼他就會感到“我一定是個壞孩子”。這個結論很容易得出,因爲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你總是正確的。孩子得出的另一個顯而易見的結論是,他打碎的那個玻璃杯遠比他有價值。你可能會辯解說,他需要學會小心謹慎。他確實是在學習,但學到的東西並不是你所期望的。他學習到的是他應該捱打,因爲他是個壞孩子。

在打孩子屁股之後,即使是父母爲了減輕內心的負疚而去擁抱孩子,也不會消除對孩子的傷害。在擁抱過去了很長時間之後,孩子依然還會感受到身心內外所受到的打擊。大多數被置於這種境地的孩子都會緊緊地擁抱你、要求你的寬恕。孩子會這麼想:“如果我緊緊地擁抱爸爸,他以後就不會再打我了。”如果打屁股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斷重複的話,那麼實際上就是向孩子表明了這一點:“你是弱小的,沒有自衛能力。”

瓊是一位慈愛的母親,她曾經真誠地認爲打孩子的屁股是爲人父母的權利和義務,是培養出聽話的孩子所必需的。她覺得打屁股是“爲孩子好”。經受了幾個月的用打屁股來控制行爲的管教之後,她那剛學走路的孩子斯賓莎變得孤僻、消沉起來。她注意到,他會一個人在角落裡玩耍,對於玩伴沒有一點興趣,避免與她進行目光的接觸。他失去了往日的神采。表面上看起來,他表現得像個“好孩子”。而在內心的深處,斯賓莎認爲他自己是個壞小子。他感到自己是不正當的,因此他就沒法作出正當的行爲。捱打讓他感到自己很渺小、很軟弱,並且受到了比他強壯的人的壓迫。

西爾斯經典鏈接:嚴禁打孩子的小手

打孩子小手的做法實在是太有誘惑力了!許多父母想都不用想就會這麼做,但是請考慮一下這麼做所帶來的後果。瑪麗亞·蒙臺梭利是打孩子手心的早期反對者之一,她認爲孩子的小手是用於進行探索的工具,是孩子天賦的好奇心的延伸。打孩子的小手實際上是向孩子傳遞了強烈的負面信息。我們採訪過的所有敏感的父母都贊成對孩子小手是嚴禁進行體罰的,研究也支持了這個觀點。心理學家們研究了一羣16個孩子,他們都是14個月大,與各自的媽媽在一起玩耍。當其中的一組孩子試圖用手去抓一個不允許碰的東西時,他們會被打一下手;而另一些孩子則不會受到體罰。在7個月之後對這些孩子進行的跟蹤研究中,心理學家們發現,受到體罰的孩子探索周圍環境的技巧比較低下。比體罰更好的做法是將孩子和不允許碰的東西隔離開來,或者對孩子的探索過程進行監督指導,並且防止孩子的小手受到傷害。

3.責打貶低了父母的價值

有些父母習慣於採用打屁股的辦法來控制孩子的行爲,或者濫用體罰的手段來虐待孩子,這樣的父母常常會感到自身的地位被貶低了,原因在於他們內心深處並不認爲他們的這種管教手段是正確的。他們感到自己相當地無能爲力。通常,他們是由於絕望纔打孩子屁股的(或者對孩子大聲呵斥),因爲他們不知道有什麼更好的辦法,過後當他們發現這種辦法不能奏效時,他們會覺得更加無能爲力。正如一位不再用打屁股的辦法來糾正孩子的媽媽所說的:“我那時是贏得了一場戰鬥,卻輸掉了整個戰爭。現在我的孩子很怕我,我覺得自己已經失去了十分珍貴的東西。”

打屁股同樣也貶低了父母的角色。父母對孩子來說是權威人物,這意味着你受到孩子的信賴和尊重,而不是孩子對你產生畏懼。持久的威嚴不能建立在畏懼的基礎上。喜歡用打屁股的辦法來控制孩子的父母陷入了“雙輸”的境地,不僅是孩子會因此而喪失對父母的敬重,而且父母也會遭受到養育的失敗,因爲在他們的頭腦裡已經形成了一套打屁股的思維習慣,除此之外他們很少知道有其他的辦法。這樣的父母不會採用預先規劃、通過實際經驗進行驗證的策略來把孩子潛在的錯誤行爲引導到好的方向上去,因此孩子會做出比較多的錯誤行爲,從而導致父母更多地打他們的屁股。這樣的孩子沒有受到教導去培養起內在的自我控制力——這是孩子又一個方面的損失。

4.責打損壞了父母和孩子的親情

體罰使得打屁股的人和捱打者之間形成了距離。我們的社會已經在父母和孩子之間設置了太多的障礙。在一些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已經相當緊張的家庭環境中,比如在單親家庭中,這樣的距離所造成的麻煩尤其嚴重。儘管有些孩子在性格上厚道、達觀,能夠很快地恢復過來,似乎身心完全沒有受到消極的影響,但是另外的一些孩子是很難在父母的責打之下感受到父母之愛的。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情受到了損害,而且還會影響到家庭當中的其他關係。

西爾斯經典語錄

不必刻意觀察,孩子就感受到我們太多的東西;不必刻意模仿,孩子就模仿了我們太多的態度。我們想怎樣並不重要,孩子從我們的行爲中看到了什麼、學到了什麼才重要!

5.責打可能會導致虐待

體罰是會逐漸升級的。一旦你開始了在上對孩子來一個“小小的”懲罰,你會就此罷休嗎?剛學走路的寶寶伸手去抓一個不能碰的花瓶。你不太用力地對他的手拍一下,提醒他不能去碰花瓶。他會再次伸出手去,這次你會用力氣去打他的小手。在他短暫地縮回他的小手之後,他又會再次伸手去抓奶奶的寶貝花瓶。你會重重地打他的手。這樣,你就開始了一場誰都不可能贏的遊戲。接下來,爭端的焦點就變成了看誰的力氣更大,變成了是孩子的願望更堅決還是你的手更強硬,而不再是能不能碰花瓶的問題了。現在你會怎麼辦呢?會不會一次打得比一次重,直到孩子手痛得沒辦法再繼續“違抗你”?開始進行體罰的危險首先就在於你可能會覺得自己不得不拿出更有力的武器。最後,拳頭會代替巴掌,皮帶會代替細軟的鞭子,木頭勺子會代替卷着的報紙。一開始看起來無害的責罰逐漸就升級成了對孩子的虐待。體罰實際上是虐待孩子的前奏,爲虐待孩子創造了條件。那些習慣打孩子屁股的父母會傾向於越來越重地責罰孩子,主要是因爲他們不知道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因此在孩子犯錯誤時不由自主地立刻就實施起了體罰手段。

6.責打併不能改進孩子的行爲

我們屢次聽到父母們說這樣的話:“我們打孩子的屁股打得越多,他就越會做出錯誤的行爲。”打屁股會使孩子的行爲變得更糟,而不是變得更好。下面我們來說明原因。回憶一下我們講述過的促進孩子良好品行的基本原則:孩子只有感覺自己是正確的纔會做出正確的行爲。打孩子的屁股破壞了這個原則的基礎。捱打的孩子內心會感到自己錯了,這會在他的行爲中表現出來。他在行爲上犯的錯誤越多,他挨的打就越多,於是他的感覺就會越差,這個惡性循環就這樣不停地持續下去。我們要做到的是讓孩子知道他的行爲是錯誤的,要讓他感到自責,但是應該讓他仍然相信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錯誤行爲的惡性循環

對孩子採取管教措施的目標之一是爲了立刻制止孩子的錯誤行爲,而打屁股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是有一點更爲重要,要在孩子的內心建立起他自己不再要去重複錯誤行爲的堅定信念(也就是說,要鼓勵孩子形成內在的自我控制,而不是對他施加外部控制)。打屁股在形成內在控制力的過程中不能發揮作用,原因就在於在打屁股的過程中和剛打完屁股之後,孩子過度地沉浸在體罰(以及他所受到的體罰程度)所帶來的屈辱當中,以至於他“忘記了”他捱打的原因是什麼。

打了屁股之後可以和他坐下來談一談,一定要讓他知道他要是沒有做出那些該打的行爲的話,他的所作所爲原本是可以做得很好的。不打屁股而採用其他的方法,能夠更多地引發孩子的思考、激發孩子的良知,但是這些做法可能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這也進一步說明了父母們傾向於採用打屁股這個辦法的一個主要原因——這種做法比較容易。

西爾斯經典鏈接:收起你的棍棒

有些父母本來是不會打孩子屁股的,有些孩子也本該不會捱打。在你的經歷、性情以及你與孩子的關係當中,是否存在着使你虐待孩子的危險因素?在你孩子的身上是否存在着惹你不明智地打他屁股的個性?

·你在孩童時期曾被虐待過嗎?

·你是不是會很容易就失去控制?

·是不是你越多打孩子的屁股,起到的效果反而越差?

·你打孩子是不是下手很重?

第35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3)第11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8)第65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6)第7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4)第42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0)第35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3)第16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3)第18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5)第16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3)第13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0)第39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7)第19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6)第42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0)第26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3)第65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6)第29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6)第30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7)第44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2)第37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5)第48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6)第26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3)第25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2)第4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第37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5)第26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3)第19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6)第10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7)第56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7)第4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第37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5)第12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9)第37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5)第19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6)第26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3)第3章 序三 關於養育孩子的開場白第33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第13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0)第30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7)第17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4)第27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4)第67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8)第39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7)第29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6)第51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2)第24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1)第21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8)第44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2)第65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6)第42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0)第33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第24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1)第38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6)第25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2)第5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第56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7)第56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7)第57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8)第57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8)第54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5)第43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1)第34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2)第58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9)第5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第4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第43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1)第6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3)第52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3)第47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5)第40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8)第26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3)第56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7)第45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3)第54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5)第22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9)第52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3)第19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6)第32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9)第55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6)第51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2)第16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3)第62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3)第38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6)第34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2)第11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8)第28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5)第8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5)第24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1)第16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3)第49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7)第38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6)第28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5)第46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4)第30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7)第42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0)第3章 序三 關於養育孩子的開場白第9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6)第37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5)第15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2)第68章 結束語:養育計劃的一個範例第10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7)
第35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3)第11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8)第65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6)第7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4)第42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0)第35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3)第16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3)第18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5)第16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3)第13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0)第39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7)第19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6)第42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0)第26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3)第65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6)第29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6)第30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7)第44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2)第37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5)第48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6)第26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3)第25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2)第4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第37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5)第26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3)第19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6)第10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7)第56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7)第4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第37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5)第12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9)第37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5)第19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6)第26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3)第3章 序三 關於養育孩子的開場白第33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第13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0)第30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7)第17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4)第27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4)第67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8)第39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7)第29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6)第51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2)第24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1)第21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8)第44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2)第65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6)第42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0)第33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第24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1)第38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6)第25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2)第5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第56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7)第56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7)第57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8)第57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8)第54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5)第43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1)第34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2)第58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9)第5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第4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第43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1)第6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3)第52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3)第47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5)第40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8)第26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3)第56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7)第45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3)第54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5)第22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9)第52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3)第19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6)第32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9)第55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6)第51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2)第16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3)第62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3)第38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6)第34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2)第11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8)第28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5)第8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5)第24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1)第16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3)第49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7)第38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6)第28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5)第46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4)第30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7)第42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0)第3章 序三 關於養育孩子的開場白第9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6)第37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5)第15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2)第68章 結束語:養育計劃的一個範例第10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