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轉折(二)

“......截至目前,全國總計編成十一個集團軍。除各獨立旅團編制外,其中西伯利亞集團軍下轄第9、21、22軍;東哈薩克集團軍下轄第2、5、7、20、31軍和104中央警衛師;南哈薩克集團軍下轄第1、15、16、29、33軍;烏茲別克集團軍下轄第14、19、23軍和103中央警衛師;土庫曼集團軍下轄第10、24、32軍;波斯灣集團軍下轄第4、18、24、25、34、38軍;東北集團軍下轄第8、13、20、32、39軍和102中央警衛師;西南集團軍下轄第3、17、35、36、37軍;國內戍衛集團軍下轄第6、12、24、28、30軍和101中央警衛師、婆羅洲南洋集團軍下轄第11、37軍和婆羅洲自治軍(後改編爲41軍),預備集團軍第27、30、40、42、43軍。

最遲7月底,戰後動員的81個新兵師就能完成訓練,他們將視情況投入你們各集團軍或組建新軍。這樣陸軍總計就有312個師、還有3個空降師、3個獨立旅、11個獨立裝甲團、42個獨立重炮團、1個獨立鐵道炮兵團和132個國民警衛/運輸團。

海軍方面報告,到年底他們就能擁有10艘航母,6艘改裝航母、6艘戰列艦、11艘重巡洋艦、28艘輕巡洋艦、170艘驅逐艦、139艘潛艇和22個航空大隊,還有5個海軍陸戰師和11個海防團(要塞)。空軍到年底可以完成45個戰鬥聯隊、25個戰術攻擊聯隊、16個戰略轟炸大隊、22個國土防空大隊、41個戰術運輸、15個戰略運輸大隊的組編。

此外,受我國指揮的亞盟部隊目前已經有沙特6個師、哈薩克斯坦獨立軍3個軍16個師、烏茲別克5個師、土庫曼1個師、阿富汗軍5個師,伊朗軍6個師、印度穆盟6個師、朝鮮人民軍7個軍22個師。獨立馬來亞師、新加坡師、菲律賓師、蘇門答臘師、緬甸師、孟加拉師、爪哇師、文萊師,總兵力91萬.......。”

阿拉木圖戰區指揮部內的會議還在繼續。秦章書的朗朗之聲拉開了怛羅斯計劃第二階段會戰的大幕。而此時,楊秋也已經悄然來到遼寧鞍山。隨着春夏攻勢即將開始,他對後勤越來越擔心。要知道,中亞作戰,基本上是一比一的消耗比。就是往前線輸送一噸,路上就要消耗一噸。根據總參計算,戰時平均每個師每天需要消耗最低500噸物資,這就是說,光目前動用的部隊每天就要消耗9萬噸物資,加上中亞大戰恢復需要時間。還要爲日益壯大的中亞獨立軍和二線部隊提供物資,等於每日需要向前線輸送15萬噸!

每天15萬噸,按照這次作戰計劃的180天算,就是2700萬噸物資!

一節車皮35噸(按散貨最低算),每天需要發行4300節車皮,或者30艘萬噸輪(標準萬噸輪實際載重約5千噸)。如果用正在集中全力製造的十輪重卡標準的2.5噸載量算,則需要24萬輛/次卡車轉運才能滿足(卡車補給最大是距離火車站和碼頭兩天路程,來回就需要4批次才能確保天天得到補給)。

再加上消耗比,戰時實際每天要消耗30萬噸物資。這個量是相當大的,基本上是戰前全國每天總產出的兩成要被中亞戰事吞掉!最後還有亂七八糟的援助、軍事建設和東南沿海防務、南洋等消耗。總的算來,五億多國民需要每天從碗裡刨出四分之一才能滿足這場戰爭的需要!這也是爲何各國除非是沒辦法,否則均不願意兩線作戰的主因。由於中亞無法海運。面對數千公里的陸地補給線和巨大補給量,傳統陸地運輸手段已經無法滿足,所以他需要全新的補給方法和模式。

而這個方法,就是後世使用的現代物流體系和簡單量大的標準化集裝箱模式。

鞍山鋼鐵廠是全國第三大粗鋼基地,隸屬北方工業集團。坐擁鞍山煤鐵資源的鞍山鋼鐵公司每年可以提供500萬噸粗鋼,僅次於長春工業公司的中法鋼鐵廠600萬噸和包頭鋼鐵集團的520萬噸。再加上當塗370萬噸,西北鋼鐵公司300萬噸、六盤水290萬噸、黑龍江(在近俄國阿穆爾州)鋼鐵廠260萬噸、漢陽250萬噸、湛江200萬噸、新杭州灣鋼鐵廠120萬噸,重慶110萬噸,歷經三個五年計劃和十年私有化自由發展期後,共同構成了國家的鋼鐵脊樑。

只是隨着大戰爆發。這個脊樑還是不足。截止去年,因爲戰爭提前爆發,美國鋼產量已經接近5500萬噸,英國1300萬噸、蘇聯1700萬噸,德國2000萬噸。法國530萬噸、連日本也因爲提早南下得到馬來亞鐵礦,產量已經增至370萬噸。簡單看粗鋼產量,民國確實是世界第二,但放在大背景下卻很不夠。撇開人均來說,由於中亞戰場距離遙遠,交通條件惡劣,所以軍事用鋼鐵消耗是英德國的2.5倍,蘇聯的1.5倍。某些方面說難度甚至比美國跨大西洋的消耗還大。更重要的是,歷史上美國鋼產量借二戰暴增一倍,是因爲本身因經濟危機大量閒置,所以產能餘量很大,而民國已經維持了二十年的高速增長,產能一直保持較高水平,餘量不足。加上鋼鐵業是投資和回報較長的行業,除了國家扶持和自己外,不會有太多人投資這個領域,所以根據工商部的預測,五千萬恐怕是一個峰值。

目前鞍鋼的最主產品除了傳統型材和造船鋼外,另一個任務就是製造標準陸地型集裝箱。陸地標準集裝箱是楊秋自創的,主要是考慮目前沒有合適的平板載重卡車,而且就算技術突破。道路也跟不上這些大傢伙。這種集裝箱比後世的半箱稍小,完全是按照十輪重卡的車身標準制造。每個箱子標準載重2.5噸,最大4噸。

製造集裝箱製造並不複雜,滾軋機將鋼板軋成波紋型後,工人師傅用鉚接拼裝法(鉚接簡單且需要時可以拆開再拼裝)。在加上叉車底,最後用白油漆刷上醒目的編號就可以了。

“現在你們每月可以造多少個?”

“按照現在的進度,我們這裡每月可產1萬。再加上廣東、杭州、安慶和黑龍江四家,每月四萬個標準箱不成問題。”爲楊秋介紹的是北方工業集團,這位歷史有名的兵工專家現在是北方集團的技術部主任:“我們下月就要新添置兩臺滾軋機,那時規模就能擴大到每月1萬5。”

“有點少。”楊秋向賈小侯和陪同視察的顧維鈞豎起手指:“集裝箱運輸不僅節約成本。還能加快速度,所以還要繼續增大產量。我估計,光中亞那邊每月就需要150萬隻輪轉纔夠。你們回去後讓全國有輥軋機的廠都投入進來,這個東西不復雜,一定要把產能提高到每月10萬。另外還要督促海軍部和各家船廠,大型集裝箱和專用運輸船也要加緊速度。上次馬歇爾已經看到了我們的集裝箱。還要求出售一套設備回去研究。所以一定要趕在美國前制定出詳細的集裝箱標準。不僅是我們,將來我們輻射地區的碼頭設施也全部要按照這個標準來建設,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將來各國趨同我們的叉車,箱體規格,碼頭和龍門吊等設備的標準。”

雖然楊秋已經不需要考慮連任,但內閣調整肯定要進行,王正廷這位太平總理雖然不錯。但在對外關係上不如顧維鈞圓滑,隨着世界局勢越來越玄奧,顧維鈞依靠積累下來的外交和各國人脈關係,逐漸在這場競賽中脫穎而出。

顧維鈞很聰明,一下子明白楊秋是要借戰爭推廣中國集裝箱標準。這樣將來無論哪個國家想發展,都必須按照這個標準,否則戰後中國控制的海港和碼頭就將無法容納他們。交代完集裝箱的事情後,楊秋又着重提到鋪軌車和自卸車皮。畢竟集裝箱再強也要靠鐵路運輸,中亞鐵路本身就少,這次會戰即便掃清蘇軍。也肯定會破壞乾淨,所以這些東西如果不能跟上,部隊就不可能進行大縱深作戰。

等走出工廠,羅文虎已經等在門口:“總統,部長。任務已經完成了。所有東西都已經運到北京。來之前閻寶航局長讓我轉告您,金壁輝組長已經聯繫上波蘭流亡政府,還和流亡法國的波軍司令取得聯繫,現在大概有三十多位波蘭軍官正在趕往倫敦。”

“太好了!”楊秋悄悄捏了下拳頭。自己打贏固然重要,但這麼大的消耗是他不願意看到的,總該找個墊背的來彌補一下。所以想了想說道:“少川,集裝箱和後勤的事情讓譚延闓去辦,你陪苗洛去一次美國,正好思思畢業,順便把她也接回來。這次出去要多多聯繫波蘭朋友,不能什麼事都讓我們自己來做。順便再通知儒堂和子清,準備一筆款子和裝備,好歹組建幾個波蘭旅出來。”

顧維鈞已經知道羅文虎這次去辦的事情,所以明白楊秋的意思,笑道:“總統,幾個旅恐怕不夠。這枚炸彈爆發出來,波蘭人肯定會恨死蘇聯。而且英法現在對波蘭流亡政府和流亡軍不冷不淡,連裝備都不願意提供,所以您要是登高一呼,組建個軍團都是有可能的,財政上恐怕要大大破費一番。”

“有多少我要多少,別說一個軍團,就算十個也值得!總比我們自己往裡填人命要好。不過嘛,你還是要多活動活動,我會讓閻寶航配合你,給你些逃出來的波蘭老兵,好好宣揚一下,說不定美國人民一下子同情心氾濫了呢?”

“哈哈......。”聽到楊秋的戲言,顧維鈞和大家頓時大笑起來。誰願意死扛蘇軍啊,他們都巴不得招募幾十萬波軍去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和蘇軍死掐呢。何況這麼好的機會,就算明知是坑,波蘭人都會千恩萬謝。

所以楊秋說玩,又立刻吩咐辜玉文:“你立刻去武漢,把卡茨馬爾茲教授和華羅庚接來,就說我有要事需要立刻見他。另外打個電話給陳紹寬,他不是整天嚷嚷我虧待海軍,閒着沒事幹嗎?讓他準備好船,好歹把流亡法國的西科斯基將軍和他手下的4萬波軍給我接過來再說。”

。(未完待續。。。)

第555章 三夫人出馬第348章 大型重巡洋艦第964章 伏諜四起第583章 華人自治區計劃第474章 怒海(一)第638章 亂作一團第7章 麻煩大了第27章 八月十五殺韃子第803章 超級“炸彈”第669章 沙特建國(一)第295章 錦州的消息第93章 新機槍和工業第697章 兩個人的戰爭之--意想不到的交易第857章 孫傳芳的左勾拳第518章 大步前進!第879章 從西貢開始第303章 一記悶棍(上)第336章 青島大捷!第447章 搶劫開始了第402章 國會山(下)第1039章 啓程第316章 失控第679章 沙特建國(十一)第2章 非法武裝第48章 崛起的一天(三)第555章 三夫人出馬第606章 蘇俄來了第68章 戰前大交易第736章 戰略誤判(五)第356章 用人七十六章 辭職第525章 浩浩蕩蕩去東京第382章 一場避不開的仗第36章 給譚婆婆的暗示第429章 戰西線!(十)第840章 忙碌的冬季第92章 南北兩面第275章 西華門外第154章 分崩離析(上)第230章 各打各的第172章 一戰定西南(二)第812章 中亞大會戰(4)第698章 兩個人的戰爭之--攪動風雲第136章 三大新政第295章 錦州的消息第1036章 挺近烏拉爾(下)第353章 火山第317章 豪氣第1002章 颱風(十一)第994章 颱風(三)第42章 換防令帶來的慌亂第55章 崛起的一天(十)第1章 蜀道上故事第488章 中亞的風(七)第410章 工兵先行第941章 關島,戰旗飄揚(九)第466章 新的征程第657章 連捅三刀(一)第37章 不再遮掩第976章 流血的地中海第732章 戰略誤判!(一)第341章 刺客橫行(下)第517章 英國妥協第651章 高興和失落第394章 卡薩布拉卡的流言第447章 搶劫開始了第569章 眼紅嫉妒後的悲劇第696章 揭開大幕第605章 拖人下水第368章 唐屠夫歸來第961章 摧毀塔蘭託!第810章 中亞大會戰(二)第463章 大國之路(六)第693章 報復來了第381章 給我轟回去第516章 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第366章 20年後的歸來第139章 西南風雲起第136章 三大新政第915章 劍指日本第694章 戰略對撞第756章 兩份條約第218章 鬆坡歸來第123章 上海灘的野心第908章 獨立辛秘(下)第47章 崛起的一天(二)第654章 陽謀天下(三)第217章 飲鴆止渴第384章 神話破滅(三)第901章 開羅(七)第1077章 結束(上)第11章 百日鏖兵(上)第649章 第二波,掃人!第153章 鋼鐵夢想第997章 颱風(六)第961章 摧毀塔蘭託!第356章 用人第776章 帝國之瘍(四)第637章 大轉折!第677章 沙特建國(九)
第555章 三夫人出馬第348章 大型重巡洋艦第964章 伏諜四起第583章 華人自治區計劃第474章 怒海(一)第638章 亂作一團第7章 麻煩大了第27章 八月十五殺韃子第803章 超級“炸彈”第669章 沙特建國(一)第295章 錦州的消息第93章 新機槍和工業第697章 兩個人的戰爭之--意想不到的交易第857章 孫傳芳的左勾拳第518章 大步前進!第879章 從西貢開始第303章 一記悶棍(上)第336章 青島大捷!第447章 搶劫開始了第402章 國會山(下)第1039章 啓程第316章 失控第679章 沙特建國(十一)第2章 非法武裝第48章 崛起的一天(三)第555章 三夫人出馬第606章 蘇俄來了第68章 戰前大交易第736章 戰略誤判(五)第356章 用人七十六章 辭職第525章 浩浩蕩蕩去東京第382章 一場避不開的仗第36章 給譚婆婆的暗示第429章 戰西線!(十)第840章 忙碌的冬季第92章 南北兩面第275章 西華門外第154章 分崩離析(上)第230章 各打各的第172章 一戰定西南(二)第812章 中亞大會戰(4)第698章 兩個人的戰爭之--攪動風雲第136章 三大新政第295章 錦州的消息第1036章 挺近烏拉爾(下)第353章 火山第317章 豪氣第1002章 颱風(十一)第994章 颱風(三)第42章 換防令帶來的慌亂第55章 崛起的一天(十)第1章 蜀道上故事第488章 中亞的風(七)第410章 工兵先行第941章 關島,戰旗飄揚(九)第466章 新的征程第657章 連捅三刀(一)第37章 不再遮掩第976章 流血的地中海第732章 戰略誤判!(一)第341章 刺客橫行(下)第517章 英國妥協第651章 高興和失落第394章 卡薩布拉卡的流言第447章 搶劫開始了第569章 眼紅嫉妒後的悲劇第696章 揭開大幕第605章 拖人下水第368章 唐屠夫歸來第961章 摧毀塔蘭託!第810章 中亞大會戰(二)第463章 大國之路(六)第693章 報復來了第381章 給我轟回去第516章 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第366章 20年後的歸來第139章 西南風雲起第136章 三大新政第915章 劍指日本第694章 戰略對撞第756章 兩份條約第218章 鬆坡歸來第123章 上海灘的野心第908章 獨立辛秘(下)第47章 崛起的一天(二)第654章 陽謀天下(三)第217章 飲鴆止渴第384章 神話破滅(三)第901章 開羅(七)第1077章 結束(上)第11章 百日鏖兵(上)第649章 第二波,掃人!第153章 鋼鐵夢想第997章 颱風(六)第961章 摧毀塔蘭託!第356章 用人第776章 帝國之瘍(四)第637章 大轉折!第677章 沙特建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