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中國式管理

吳興周看見柴東亮回來,急忙俯身下拜,柴東亮趕緊將他攙扶起來:“使不得,使不得,您是前輩,又有腿疾,您拜我是要折我的壽啊”

吳興周長嘆一聲道:“我這倆個孩子不懂事,都是老夫教子無方,請都督責罰”

吳錦堂急忙站起來,深深的一躬到地:“千錯萬錯都是錦堂一個人的錯,我不該用一些小事兒來麻煩都督。”

柴東亮一擺手道:“你的事情我都明白了,你的苦衷我也曉得了,這些事情不是你的錯,是我考慮的不周全。但是說出大天來,你們這些東家和工人之間的事情,軍諮府斷然沒有參與的道理,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軍諮府如果出面了,肯定是武力彈壓,我敢說,只要槍聲一響,工人肯定不鬧事兒了???但是壓下去不代表就從此天下太平,做買賣也好比是大夫看病,找不出病根是治不好病的。”

“都督教訓的是”吳錦堂被老爹罵的頭暈眼花,壓根就沒聽懂柴東亮的意思,只是隨口附和。

“都督看出病根了?能否開個方子呢?”吳興周是商場上縱橫了幾十年的人了,一下子就聽出了柴東亮的弦外之音。

“工人鬧事,說白了就是因爲技術工人稀缺,而想辦廠賺錢的人又多,你挖技工他也挖,你出七塊他出八塊,工人就被慣壞了,毛病也就出來了。如果想根治這個毛病,還是要多培養技工啊”柴東亮侃侃而談道。

吳興周皺眉道:“都督說的老夫何嘗不知啊。只是這工人之間也勾心鬥角,技工藏私不肯傳授技藝給小工,往往一臺機器只有一兩個人會使用,只要三兩個大工鬧事,全廠都得歇着。”

吳錦堂也插言道:“蕪湖兵工廠和機械廠,擔任着爲江淮軍造槍造炮的重任,而且還接了各地的不少合同,工人一鬧事兒全廠就得停工,我天天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其中的繁難之處,真是無法訴說。若是稍有差池,殺了我事小誤了都督的大事,錦堂百身莫贖啊”

柴東亮笑着道:“你這是自找的”

吳錦堂一愣:“都督這是從何說起啊?”

丫鬟捧上了茶水,柴東亮接過來喝了一口,然後笑道:“你的工人進廠的時候簽過合同沒有?”

“沒有,工人做工還要籤什麼合同?這又不是買賣”

“你這就大錯特錯了,工人出賣勞力,工廠主則出錢來買,這就是買賣既無合同,雙方都無約束,現在是技工奇缺,當然他們有優勢,就可以隨意的勒索東家,等到將來有一天,技工過剩了,東家則可以對他們敲骨吸髓???最終的結果是,工人和工廠主彼此仇恨,將來有一天這個矛盾爆發,那就是不得了的大事兒”

吳興周皺眉思索片刻之後,驚呼道:“是這個理兒,工人要想折騰東家,只需要悄悄在機器的變速箱裡灑一把沙子,就能毀掉一臺價值數千兩的機器。如果東家和夥計不能和睦相處,早晚會生出變故。”

柴東亮頷首道:“老先生所言極是,與其同歸於盡不如合則兩利。您看看那些開錢莊、票號的晉商,他們就是典範,從夥計開始,所有人都揹着身股,買賣好了人人有份兒,他們能不拼死了替東家賣命嗎?遠的不說,就說近的,這次馬匪襲擊包頭,所有票號的夥計都拿了槍去和馬匪玩命你們工廠的工人肯爲了工廠去賣命嗎?肯定不會的晉商幾百年的輝煌,不是僥倖得來,人家那一套東家和夥計相處之道,真是值得你們去好好學習洋人有洋人的管理制度,咱們中國人老祖宗傳下來的並不見得就比他們的差”

吳興周沉思良久之後,拍着大腿道:“明白了,都督的意思是說,要和工人籤合同,不論是誰違反了合同,自然有王法制裁,這樣別的廠子想挖牆腳擡高行情也做不到了另外,就是讓廠子的收益和工人的收入掛鉤,廠子好了,他們也好,廠子買賣差了,他們也受到影響?”

柴東亮哈哈大笑道:“老先生不愧是安徽商界的翹楚,我一點不成熟的想法,您就舉一反三了???這藥方您自己已經開了,就不用我來班門弄斧了吧?”

吳興周搖頭苦笑道:“老夫慚愧,妄自在實業界摸爬滾打了半輩子,卻依然是懵懂這分廠制、流水線生產都是都督的創舉,這些也就罷了,我居然連祖宗留下來的東家、夥計共治共享的道理都給忘的乾乾淨淨,真是羞殺人了”

柴東亮笑道:“我治理安徽的手段,和晉商做買賣幾乎是同出一轍,都是要讓所有參與其中的人都能共享收益,這樣大家纔會盡心盡力的做事兒,安徽百姓同享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自然會同心同德,將來有一天外敵入侵的時候,必然可以全民皆兵???爲什麼江淮軍進入江西那麼容易?就是江西老百姓聽說安徽可以分田分地,礦產的收益用來建設工廠、修建公路、自來水廠,推行免費教育。老百姓不傻,誰能讓他們獲得好處,他們就會真心的擁護誰???工人爲什麼鬧事兒?晉商的夥計爲什麼願意保護商鋪而戰?工人壓根就沒把工廠看做是自己的,當然能偷懶就偷懶,能多撈一個就算一個晉商的夥計則把買賣看成是自己的,所以願意一生一世都效忠東家,說穿了,他們效忠的不是東家個人,而是那種沿襲了數百年的東家、夥計共治共享的制度”

吳錦堂看看父親的臉色,壯着膽子道:“咱們廠子的制度,是洋人幫着設定的,和洋人工廠大同小異。”

柴東亮撇撇嘴道:“洋人的東西就一定是最好的嗎?不錯,洋人在管理工廠方面,是比咱中國人的經驗多,好的東西自然要學習,只是中國人和洋人的理念天差地別,洋人重視職業道德和操守,而中國人注重家庭觀念。只有讓工人們把工廠當作大家庭,把你們這些工廠主當作家長,這樣才能把買賣做好”

在另外一個時空,日本豐田公司在二戰之後秉承了傳統的年功續齒和終身僱傭制度,被同行嘲笑爲老古董???後來的結果人所共知,豐田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車製造廠,而那些嘲笑它的人,都被它收購了。日本人開始重新研究東亞模式,分析儒學文化培養的人如何與西方科學管理相結合。

柴東亮也曾經對晉商的模式非常感興趣,瞭解的越深就越驚訝,在二十一世界的西方非常流行的全員股份制,晉商在十八世紀就已經大行其道了。而且晉商對於企業信譽幾乎追求到了極致,雙方借款根本不需要憑據,“萬兩銀子一句話”是他們之間信用的真實寫照。

晉商的生意倒斃之後,奉行的是“只有倒進沒有倒出”,承擔無限風險,即使傾家蕩產賣房子賣到,所有欠款也必須還清。高度的信譽和全體員工共享收益的經營管理之下,纔有了晉商數百年的輝煌。

一次成功可能是偶然的,數百年一直成功,那就是體制和制度的勝利。私人所有,全員共享,這個理念即使放在二十一世紀,也是相當的先進。私有制,保證了企業的活力,全員共享,保證了企業內部的和諧與穩定。員工把企業當作自己的,自然幹勁十足,而且會羣策羣力,一人計短三人計長,所有員工都在出主意想辦法,而且都願意踏踏實實的努力幹活,買賣想不好都困難。

晉商的這一套,吳錦堂、吳興周父子非常熟悉,只是他們一直認爲實業是新興的行業,必須照搬洋人的制度,中國傳統的東西已經過時。全中國幾乎所有的企業家,包括晉商自己開辦的工廠,也都是同樣的想法,所以就造成了工人和工廠主彼此的隔膜。柴東亮說吳錦堂是自找的,也不算說錯。

“給工人發放身股,簽訂合同,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還是大力培養技術工人,否則技工依然會恃寵而驕,而且技術的傳承也會出現大問題。”柴東亮繼續說道。

吳興周犯難了:“都督說的是,辦技工學堂的事情,蕪湖工業園區也搞了,只是效果不佳。讀過書的人,都想到衙門裡做事,沒人願意一身汗一身油的去摸機器,那些沒讀過書的人又聽不懂先生講的課。蕪湖城裡的年輕人見識多,想法也多,寧可去當兵拿五塊錢的軍餉,也不想當工人拿九塊錢”

蕪湖是通商碼頭,還有各國的租界,老百姓見多識廣,自然會算賬。當兵雖然拿的錢少,但是一旦升官就有前途了,當工人就算多拿個三塊兩塊的,可幹到死也就是個開機器的。

中國自古就是個官本位的國家,當官是每個讀書人的夢想。“學成文武藝,售賣帝王家”,儒家思想本來就排斥出力幹活的人,工人的社會地位還在農民之下。

柴東亮斷然的道:“辦技術學校的事情,由軍諮府來推動,你們商業協會協助就行了???有的東西,還只有動用政府的力量,才能辦的成”

說完了買賣上的事情,吳興周打量柴東亮的心情還不錯,乾咳了一聲之後朝兒子使了個眼色。

“都督,老朽感覺有些不適,先行告退,錦堂,你和都督再商量商量。”吳興周找了個藉口。

柴東亮叫丫鬟扶着他,看着他衰朽的身軀拄着手杖,顫顫巍巍的走出了大門。

吳錦堂坐在那裡,嘴脣蠕動了欲言又止,只是不停的喝茶。他不說柴東亮也明白,他是要談吳美琪的事情。

柴東亮在飯館裡看見那幾個工人之後,也理解了吳錦堂的難處。他掌管的幾個企業關係到軍工和出口,不能有半點的閃失,而工人鬧事之後看出了便宜,一而再的變本加厲。而柴東亮又有着一種錯誤的認識,總覺得道理在窮人一邊,如果窮人和富人發生了衝突,肯定是富人理虧。吳錦堂有苦難言,最後才求妹妹幫他帶個話,希望軍諮府能派兵彈壓鬧事的工人。

後果則是吳美琪尋死覓活,吳興周知道後從蕪湖趕赴安慶,把吳錦堂罵了個半死。

吳錦堂見柴東亮一直不說話,只好自己開口打破沉默:“都督,在下辦事不力,給您添麻煩了。”

柴東亮笑道:“蕪湖工業園和上海光華公司,我都是最大的股東,我爲自己的買賣操心是本分,談不上什麼麻煩。”

“在下不該讓舍妹和您說這些事兒,她年幼不清楚裡面的關節,還請都督不要計較。“

柴東亮這才接過話茬:“蔭府兄,你我都是身上擔着天大幹系的人,我一身擔着安徽、江西五千萬百姓的命運,而你一手掌控着兩省的經濟命脈。這件事兒,我真的很惱,我惱的不是美琪干預政事,惱的是你你我之間還有什麼不能直截了當明說的事情呢?非要讓美琪一個小姑娘參與進來?她年幼不知輕重,而且是女孩子,這也無妨,可是你不應該和我隔一層啊?軍諮府裡的電話,直通蕪湖工業園的管委會,也直通到你家裡,工業園的工人鬧事兒,這可是比天還大的事情,你卻一直瞞着我,最後瞞不住了,讓美琪來跟我說

蔭府,我問你,如果真的事情鬧大了,我能怎麼辦?我是開槍,還是不開槍?我是殺工人平息事件,還是殺你平工人的怨氣?”

一席話,說的吳錦堂目瞪口呆,冷汗淋漓

“都督,我真沒想到,這個事情有那麼嚴重”

“蔭府兄,你睜開眼睛看看世界吧,外國工人起義推翻政府的事情不是沒發生過大清滅亡的時候,正是財政收入最高國力最強的時候,民怨往往是因爲彼此之間隔膜造成的,我苦心經營安徽,千方百計的籠絡人心,不正是有大清的前車之鑑嗎?你老兄想過沒有,工人鬧事的時候,我要是真的派兵開了槍,這個仇可就解不開了!”

第131章 衝突第318章 薩拉熱窩的槍聲第273章 袁世凱尿褲子第13章 邀買人心第319章 大戰陰雲下的平靜(上)第296章 渤海風雲第288章 抗戰的一天來到了第166章 有車有房第317章 世界大戰爆發的前夜第210章 奪門之戰第338章 新時代的開端第62章 城破第343章 先拿北大開刀(上)第86章 清廷退位第109章 血濃於水第229章 攻心爲上第165章 好漢第174章 三座大山第327章 我們的青島(六)第106章 一箭三雕(下)第289章 兩難的抉擇第206章 困獸猶鬥(下)第31章 袁世凱第95章 日本人的陰謀第309章 航母與戰列艦第131章 衝突第145章 世事如棋第177章 隱情第147章 雛鷹展翅(上)第12章 打仗我不行,打牌你不行第17章 鴻門宴(下)第240章 今月照古人第156章 安徽有飯吃第22章 最長的一天(四)第145章 世事如棋第82章 抓捕(上)第187章 新三從四德第332章 我們的青島(十一)第101章 好快的刀第93章 革命第180章 中國式管理第65章 小算盤第21章 最長的一天(三)第54章 三哥,保重第139章 南北雙雄第124章 百姓真窮,民生真苦,官府真混賬(中)第186章 東亞病夫第225章 反叛與革命第289章 兩難的抉擇第28章 驚豔第234章 單刀赴會第97章 自亂陣腳第10章 暗流洶涌第83章 抓捕(下)第160章 包圍第314章 進京(上)第234章 單刀赴會第200章 白山黑水真漢子第321章 戰爭打響第39章 長江水師一百六十九章 談判第255章 一夫一妻三口人第35章 針鋒相對第253章 加速發展(上)第227章 聰明的一休(下)第342章 改造民族性從文人抓起第76章 顧維鈞第12章 打仗我不行,打牌你不行第301章 全殲一個聯隊第286章 袁世凱的反撲第289章 兩難的抉擇第108章 退無可退第43章 蘿蔔當官印第256章 洞房花燭夜第60章 浩劫第18章 因禍得福第258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3章 詐彈奪城(中)第46章 革命的意義第235章 進退兩難第250章 雜牌軍的戰鬥第57章 人走時運馬走膘(上)第74章 你有張良計第119章 邪門的擲彈筒第209章 奉天西門第46章 革命的意義第180章 中國式管理第114章 三喜臨門第83章 抓捕(下)第264章 矢野浩二第46章 革命的意義第291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219章 大飛機和鋁合金第290章 袁世凱的末日第151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284章 五毛一巴掌第156章 安徽有飯吃第81章 穿越者的責任第278章 素質與體制
第131章 衝突第318章 薩拉熱窩的槍聲第273章 袁世凱尿褲子第13章 邀買人心第319章 大戰陰雲下的平靜(上)第296章 渤海風雲第288章 抗戰的一天來到了第166章 有車有房第317章 世界大戰爆發的前夜第210章 奪門之戰第338章 新時代的開端第62章 城破第343章 先拿北大開刀(上)第86章 清廷退位第109章 血濃於水第229章 攻心爲上第165章 好漢第174章 三座大山第327章 我們的青島(六)第106章 一箭三雕(下)第289章 兩難的抉擇第206章 困獸猶鬥(下)第31章 袁世凱第95章 日本人的陰謀第309章 航母與戰列艦第131章 衝突第145章 世事如棋第177章 隱情第147章 雛鷹展翅(上)第12章 打仗我不行,打牌你不行第17章 鴻門宴(下)第240章 今月照古人第156章 安徽有飯吃第22章 最長的一天(四)第145章 世事如棋第82章 抓捕(上)第187章 新三從四德第332章 我們的青島(十一)第101章 好快的刀第93章 革命第180章 中國式管理第65章 小算盤第21章 最長的一天(三)第54章 三哥,保重第139章 南北雙雄第124章 百姓真窮,民生真苦,官府真混賬(中)第186章 東亞病夫第225章 反叛與革命第289章 兩難的抉擇第28章 驚豔第234章 單刀赴會第97章 自亂陣腳第10章 暗流洶涌第83章 抓捕(下)第160章 包圍第314章 進京(上)第234章 單刀赴會第200章 白山黑水真漢子第321章 戰爭打響第39章 長江水師一百六十九章 談判第255章 一夫一妻三口人第35章 針鋒相對第253章 加速發展(上)第227章 聰明的一休(下)第342章 改造民族性從文人抓起第76章 顧維鈞第12章 打仗我不行,打牌你不行第301章 全殲一個聯隊第286章 袁世凱的反撲第289章 兩難的抉擇第108章 退無可退第43章 蘿蔔當官印第256章 洞房花燭夜第60章 浩劫第18章 因禍得福第258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3章 詐彈奪城(中)第46章 革命的意義第235章 進退兩難第250章 雜牌軍的戰鬥第57章 人走時運馬走膘(上)第74章 你有張良計第119章 邪門的擲彈筒第209章 奉天西門第46章 革命的意義第180章 中國式管理第114章 三喜臨門第83章 抓捕(下)第264章 矢野浩二第46章 革命的意義第291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219章 大飛機和鋁合金第290章 袁世凱的末日第151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284章 五毛一巴掌第156章 安徽有飯吃第81章 穿越者的責任第278章 素質與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