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拆出一個新中國(上)

一九一四年十月九日

中南海懷仁堂張燈結綵,衛兵和僕役們緊鑼密鼓的爲第二天的國慶日張羅着。京畿警察廳的巡警也在組織老百姓清掃街道、懸掛彩燈。整個北京城所有人按照戶籍簿子,每人發兩角銀元的剃頭錢,讓他們理髮刮臉整理個人儀容,沿街店鋪和百姓住宅也都收到了一塊錢的紅包,讓他們用這點錢裝飾一下門頭。這筆總數爲一百五十萬銀元的費用出自柴東亮個人的私囊,沒有動財政部一分一毫。

事實上,民國政府的財政部也就是個空殼子,不但庫房空空如洗還欠了一屁股的爛帳。滿清朝廷的那點積蓄早在辛亥革命的時候,就被袁世凱以種種藉口掏空了,各省的藩庫存銀則被革命黨和立憲派的都督們支用乾淨。袁世凱上臺之後,又向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比利時五國銀行團簽訂了總額高達兩千五百萬英傍的“善後大借款,“摺合中國銀元三億多塊。扣除前期給北洋政府和南方各省的借款墊款,袁世凱只收到不足一千二百萬英傍,摺合銀元一億出頭,但是到期卻要連本錢帶利息歸還給洋人六千七百八十九萬英傍的,摺合銀元就是七億多元了!

洋鬼子趁火打擊,普普通通的商業借款,利息竟然比庚子賠款還要苛刻!

柴東亮上臺之後,各省都督們攝於江準軍的兵威,只能不情願的將稅收交給中央,但是收上來這筆錢也只是勉強能維持國家的正常開支,沒有半點結餘。清末十年新政的成果在辛亥革命之後已經蕩然無存,柴東亮現在就靠着安徽、江西、江蘇、湖北四個省份的稅收來支撐中央財政,其他省份交來的稅款幾乎都又重新返回各省.用於當地救濟災民、司法改革、公共工程建設等急需的開支。不少窮省看出得了便宜,從中央返回的稅收居然超過了他們繳納的份額!

這還不是最麻煩的,更棘手的事情是海關!

海關在洋人手裡控制,進口稅收是最低的百分之五,而且不收子口稅,鹽稅也押給了洋人,這兩樣來錢最快的都不在中國政府的掌控之中。但是弔詭的是,赫德、德璀琳等人把持的海關,卻是清末最清廉的部門,每年扣除庚子賠款之外,還有大筆的關餘繳納給清政府,成爲清末稅收中最肥的一塊。如果要是海關還在清政府手中控制的話,不賠錢就算不錯了。千千萬萬的城狐社鼠,挖空了大清的基業,包括最著名的紅頂商人盛宣懷在內,大部分官辦企業哪怕是日進斗金的莖斷行業,他們都能賠錢。

這種水平令後世的兩桶油,都要望塵莫及!

關稅和鹽稅控制在洋人手中,對柴東亮來說就是最大的問題,尤其是關稅不能自主,這對他的經濟改革來說,是非常要命的。

中國是個人口大國,就算是全國都實行了土改,能夠平均分配到農民手中的土地也是極爲有限,好年景也只能勉強維持一家人的溫飽.不可能有多少的積累。按照二十一世紀的說法,就是農民的剩餘價值非常有限。解決問題的辦法,無外乎是組建農業合作社,農民以土地入股,然後合作社向銀行貸款購買農機具,提高土地的價值。但是,這樣就會出現大量剩餘勞動力,這些人如果無所事事的話,就是社會不安定因素。

柴東亮搞的企業大部分都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從賺錢的角度來看是非常有利的,卻無法吸納更多的勞動力。只有那些附加值不高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才能大量容納農村多餘勞動力。

這是中國的國情決定的事情,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無論任何人當政,都必須解決老百姓的吃飯問題,否則的話就等着天下大亂吧!

中國是個國民比較貧困,資源又相對貧乏的國家,外向型出口經濟是必然之路。一旦關稅被洋人把持,那麼進口貨就會相對便宜,而出口的物資則被要面對洋人的貿易壁壘,導致銷路不暢。

目前,中國出口物資中,除了傳統的瓷器、茶葉、桐油、豬鬃之外,就是江淮地區出產的三芯插座、粉磨設備、自行車、磺肢、青蒿素,以及上海光華造船廠的船舶。這些行業當然很賺錢,可是能夠吸納的工人卻不多,而服裝加工、布匹染織、捲菸、玩具、食品加工這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卻因爲受限於關稅的問題遲遲打不開國際市場。

奉天和蒙古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倒是有一定程度的發展,這要拜戰爭準備無限接近於零的俄國人所賜。奉天和蒙古本來就地廣人稀,勞動力不足。真正勞動力大量富餘的內地,卻又步履維艱。

城市化是國家發展的必經之路,尤其是對人口衆多的中國來說,沒有大規模的城市化就不可能有現代化。要想吸引農民進城,首要的就是要讓他們到城裡有工作,賺的錢比種地要多,否則農民吃撐了跑城裡挨餓受凍?

大清和北洋,留給柴東亮的就是這麼一個爛攤子。

“收回關稅自主權,比收回租界的意義重大千車倍啊!”柴東亮喃喃的自語道。

收回租界,只需要法制改革.廢除滿清殘酷的中世界法律,引進近代法律體系,只要這個改革完成,收回租界廢除治外法權只是一句話的事情。收回租界這件事兒,看起來大漲國威,實際意義並不大,真正難辦的是關稅自主的問題。

洋人把持的關稅,那就是洋鬼子的心頭肉,憑藉着百分之五的低關稅特權,英國佬纔在庚子國變之前壟斷了中國對外貿易的六成,航運業的八成,而美國也佔了兩成的對外貿易額,將中國變成事實上的英國美國的經濟殖民地。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英美才在庚子國變的時候,堅決反對法國、德國、日本、俄國瓜分中國的企圖.說白了,瓜分中國事小,切了英美的蛋糕事大!

試想,如果哪個國看~書就~來o家想在印度或者是南美分一杯羹,英美還不和他們拼命?

柴東亮根本不在乎海關每年送來的那點關餘,他真

在意的是堡個國家的穩寶和強大.只要一天關稅不能自主.進口貨便宜魯口物資昂貴的局面就不能徹底扭轉,僅憑着少部分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怎麼能提供數千萬甚至上億的工作崗位?

如果將農民全部束縛在土地上,他們每家三五畝可憐的土地面積,還沒有美國、加拿大老百姓的後院大,且不說從他們身上徵稅了,就是一分錢的農業稅都不收,一旦遇上點天災**依然會是流民四起的亂象,到時候想收拾殘局可就難了!

要知道現在的中國,四億五千萬人口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農業人口啊!

治理這麼龐大的一個國家,遠遠比打敗小日本的難度高的多!柴東亮原先控制的江淮之地.土地面積就和日本差不多了,人口也和日本基本相當。中國只要有三個省以上的發達地區,綜合國力就不會低於日本,有五個省的發達地區,國力就可以直逼英法。

但是,中國單單內地就有十八個省啊!加上邊境地區的新疆、察哈爾、餒遠、熱河、西康、東西蒙古、青海、西藏、阿爾泰等省和特別行政區,整個中國包括了三十五個省和西藏、東西蒙古、海南、京畿五個特別行政區。

全國加起來就是四十個省級單位,既有繁華堪比紐約的上海.更有比非洲還貧窮的川西大涼山。

國土遼闊自然有優勢,但是各地也很容易發展的很不均衡,這樣的一個國家壓在柴東亮的肩頭,不由得他感到肩膀頭永遠都是沉甸甸的。

“吳錦堂和虞恰卿來了嗎?”柴東亮突然想起一件事兒,衝着外面問道。

衛隊長索盤用粗憨的聲音道:“報告大總統,已經打過電話了,他們很快就會來了!”

柴東亮點點頭:“等他們到了之後,立刻讓他們到我的辦公室來!”

吳錦堂現在擔任“戰時物資管理委員會”的委員長,全面負責歐戰期間對外貿易,虞恰卿本身就是東正教徒,而且是上海東正教區的教長,還起了個教名帕帕羅維奇。不過這廝也只是爲了對俄國貿易的方便而已,俄國老毛子見他戴着十字架而且還是東正教徒,自然有好感,但是如果知道這老傢伙光小老婆就好幾房,會不會當時就暈過去?

西洋各國哪裡有討姨太太的基督徒?

不過柴東亮對這一點倒是沒有不好的看法,自己的老婆吳美琪、莫小憐還是天主教的教徒呢,教會中學的畢業生,不也倆人興高采烈的嫁了過來?結婚大典的時候,學校的洋人嫉嫉死活都不肯參加婚禮。

中國人,一向對洋教就沒有半點的虔誠,包括對本土宗教也是如此,天早的事情,老百姓乾的第一件事兒就是把廟裡的龍王爺搬到太陽下暴曬,讓它也嚐嚐不下雨的滋味。

孔夫子他老人家對鬼神的態度就是存而不論,連他都不信,就更別指望中國人能有真正的信仰了。說到底,中國文化是最世俗的一種文化,也正因爲如此,中國文化的包容性也最強大。釋道儒三教可以合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關帝爺,它在三教都是聖人。在全世界範圍內,被各國政府屠殺了兩千年的猶太人,依然保持了自己的文化特徵.不論是白皮膚還是黃皮膚以及埃塞俄比亞的黑皮膚猶太人,他們都堅強的維持着本民族的文化和習俗,而唯獨在中國的開封,連猶太教徒都被同化了,大部分融入了漢民族的汪洋大海,少部分則成了漢化程度極深的回民。

包容性極大這個優勢,使得中國文化本來應該是最容易和現代文明融合的,在二十一世紀的亞洲,只有儒家文化圈的幾個國家和地區成爲了發達國家就是最好的例證,而且這些國家和地區都很好的保留下來了傳統文化口亞洲的其他地方,不論是佛教盛行的尼泊爾、泰國,還是印度教的發源地印度,以及憑藉地下的石油資源富的流油的伊斯蘭教文化圈子裡,竟然沒有產生一個真正的發達國家,哪怕是最富裕的科威特、沙特政治體系都還處於中世界的矇昧階段。

這些正反兩面的例子,不恰好印證了儒家文化得天獨厚的優勢嗎?

但是後世的中國,因爲種種匪夷所思的原因,卻將自己封閉在世界主流文化之外,同時又斬斷了傳統文化,搞的中國人自己都不知道根在哪裡,除了權力和金錢之外什麼都不信了,道德的淪喪也就不足爲奇。更可怕的是,偌大的中國竟然沒有一家擁有世界級品牌和世界級競爭力的企業,只能在產業鏈的最低端揀點洋人的殘羹剩飯,十三億人民成了世界農民工,卻沾沾自喜的認爲已經大國崛起了!

柴東亮的父親是國營大廠的高級工程師,這個廠是前蘇聯援助建設的一百五十七家大企業之一,神六、神七等飛船的某些部件就是這個廠造的,所以柴東亮對中國的製造業水平比較瞭解,日本生產的彈簧十萬次壓縮質量不受影響,中國產的五千次就完蛋。國內最大的三家軸承企業哈爾濱洛陽瓦房店生產的耐磨軸承更是隻相當於前蘇聯七十年代水平,大約和德國五十年代的水平相當。

柴東亮小時候曾經天真的認爲,如果一旦有外敵入侵,解放軍就會從山溝裡拿出早已隱藏的秘密武器,將入侵之敵全部、徹底、乾淨的消滅。

等到長大之後,發現中國連耐用的高質量彈簧和軸承都不能自行生產,這才悲哀的承認,所謂的秘密武器真的不可能有!

二十一世紀之後,中國的鋼產量已經是全世界第一,但是基本上都是建築用的粗鋼,在表面電磁剛、特種合金鋼方面,日本住友商社則執世界牛耳,其附加值是中國產品的數十倍。尤其是住友鋼鐵的深井無縫鋼管,被稱爲鋼管中的勞斯萊斯,價格是同類型其他國家產品的十五倍,即使如此依然是供不應求.壟斷了全世界深井無縫鋼管的八成以上市場。

可以不誇張的說,一旦住友公司停止向中國出口,中國各個油田用

不了多久就將全面停產.損失將是極爲驚人的!

二十一世紀憤棄們叫囂着和日本經濟斷交,以爲只要不買日本汽車就能令日本崩潰,這種不負責任的言論無疑是癡人說夢,在全球一體化的二十一世界,如果中國敢這麼做,首先崩潰的肯定不是日本,而是貧富分化極爲嚴重的中國!

作爲歷史類的寫手,柴東亮非常清楚,日本在二戰失敗之後幾乎是一片廢墟,人均收入甚至遠遠趕不上貧窮的中國,他們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奠定了實業立國的道路,憑藉兢兢業業的精神和儒家文化圈吃苦耐勞的傳統,一舉扭轉了日本貨質量低劣的印象,從此之後日本貨大行其道,再也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看輕日本製造。同時也創造了世界歷史上的一個最大奇蹟,那就是令世界矚目的“一億總中產”,全國範圍內除了吸毒酗酒成癮的個別人之外,普通大衆基本上都達到了中產階級的水平。

國民共享國家發展帶來的福利帶來了真正的和諧社會,從明治維新開始困擾日本人數十年的貧富差距懸殊和嚴重的社會矛盾蕩然無存。就連山口組這樣的黑社會組織,都變成了大型企業,“雅庫扎”們除了髮型、紋身和普通人不一樣之外,其他方面和公司白領沒有任何區別。一旦服務不好,普通日本老百姓指着鼻子臭罵他們,山口組成員照樣得像背上裝了彈簧一樣鞠躬道歉,否則的話回去就等着挨老大的耳光吧!

日本也被西方國家看做是唯一成功的一個“社會主義大國”。這種說法當然有戲肆的成分在內,但是日本確實是後發崛起的大國裡,福利制度維持的較好的國家之一,甚至超過了老牌福利國家的大英帝國。

柴東亮深刻的認識到,日本在二戰之後才走上了正途,日本在經濟上的成功也印證了東方儒家尖化大國應該如何和現代化接軌。那些曾經嘲笑豐田汽車公司的“年功序齒”和“企業大家庭”這些植根於儒家思想中的汽車製造廠,紛紛倒在了豐田的腳下.被萬衆一心的豐田人無情的擊敗,成爲豐田公司崛起的墊腳石。

所幸的是,柴東亮現在生活的世界.日本製造還是假冒僞劣的代名詞,東洋花布看起來顏色鮮豔,一洗就縮水掉色,老百姓買回去之後罵聲一片,日本的五金產品薄的像紙,碰一下就斷,在中國人看來,日本貨別說比不上英國、德國、美國貨,就是比國貨的質量都差的很遠,根本不是國貨的對手口

日本人也不在乎產品質量問題,他們試圖用軍隊的刺刀爲劣質商品保駕護航,通過暴力手段強力傾銷那些質次價高的垃圾貨。

這種思想客觀上也制約了日本發展科技的動力,遏制了日本人創新的精神。

日本政客們刻意煽動起來的暴民思維,也成了日本的死穴。包括氣焰熏天的山縣有朋在內,日本政界大佬,哪個不害怕暴民?這些打着極端愛國旗號的浪人們,衝擊國會、政府,暗殺大臣,連法院的法官對他們都束手無策,敢重判他們的話,恐怕腦袋第二天就要搬家,還要落一個“日奸”的惡名。

日本爲了宣揚所謂的皇軍戰無不勝,刻意的誇大精神力量的作用,輕視兵站、補給和火力支援,到了二十世紀中葉還在宣傳“統劍術“天下無敵。試圖通過二百米之內發起突擊,用刺刀解決敵人的所謂真功夫,來對抗武裝到牙齒的美軍。

歷史證明,正是這種投機取巧的想法和誇大的宣傳把日本一步步拖進了死路!

拼刺刀之前先要退出子彈的三八大蓋、自殺都卡殼的南部式手槍、看似精巧實則無用的歪把子機槍,用這些乏善可陳的武器武裝起來的日軍,再瘋狂也不會是裝備了火焰噴射器和衝鋒槍的美軍的對手。

僵化的思維方式,崇尚精神的力量戰勝一切的神話,在美軍大量的鋼鐵面前只是個無聊的笑話。膽小的美國大兵在麥克阿瑟的帶領下,將日軍打的潰不成軍,太平洋戰場上“全體玉碎”的日本師團多如恆河之沙。

小心眼的麥克阿瑟爲了報被趕出菲律賓的一箭之仇,對日軍毫不留情,連投降的機會都不給日本人,除了“玉碎”之外,太平洋上的日本軍隊再沒有別的出路。

另外一個時空的歷史,使得柴東亮對日本民族的性格以及日本政界、軍界的思維方式非常瞭解,這令他對徹底摧毀日本有了更大的信小.憂讓日本人沉浸在這種落後於世界的暴力思維之中,同時煽動日本人偏狹的民族思想,讓日本不戰自亂!這種打擊將比直接戰勝日本,更加具有殺傷力!

戰爭,不僅僅是在戰場上!

柴東亮更深深的意識到,絕對不能讓中國人走上這條邪路,否則的話哪怕中國獨霸全世界,也照樣會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在沒有任何外敵和自然災害的日子,像一座被掏空的蟻穴般轟然倒塌,而被砸死的絕對不僅僅是統治階級,四萬萬五千萬人民都將成爲這座廢墟的陪葬品!

同樣一個日本,不同的思維方式帶來了不同的結果,二戰前的日本給全亞洲帶來了巨大的傷害,而本國人也窮的賣兒舅女,接近一半的破產農民選擇將女兒賣到妓院,打造出了一個無比恥辱的“婊子養的大正時代”。

二戰後的日本,卻只用了二十五年的時間,就成爲了發達國家,而且是個橄欖形的中產階級主導的富國。

資源匿乏,國土面積狹窄,人口密度極高的日本能做到的事情,身爲儒家思想發源地的中國沒有理由做不到!

思維方式的一個轉折,就能產生如此大的功效,就能令一個民族的命運發生這麼大的改變!

並車之覆後車之鑑!

日本,這個小而暴烈的島國,有太多的經驗和教i值得中國學習和反思!

第229章 攻心爲上第307章 嘉禾金簡第212章 黑龍會的反擊第210章 奪門之戰第38章 你有很大進步空間第317章 世界大戰爆發的前夜第262章 心腹大患第284章 五毛一巴掌第179章 一寸相思一寸灰第89章 南京亂(上)第178章 身在福中不知福第302章 發展的彎路第253章 加速發展(上)第277章 趕盡殺絕第236章 決裂第246章 白狼的困擾第48章 土改風暴(上)第179章 一寸相思一寸灰第196章 騎汗血馬殺東洋人第206章 困獸猶鬥(下)第339章 北京總統府裡的日本天皇第15章 宴無好宴第335章 拆出一個新中國(上)第200章 白山黑水真漢子第176章 沒見過你爹媽談戀愛第190章 抵制日貨(下)第240章 今月照古人第298章 血火大沽口第230章 錦囊妙計第130章 三大件第275章 機遇和危機第93章 革命第82章 抓捕(上)第75章 我有過牆梯第201章 兩線作戰第186章 東亞病夫第189章 抵制日貨(上)第128章 安慶陸軍士官學校第34章 演講第173章 那一槍的風情第322章 我們的青島(一)第134章 五年計劃第324章 我們的青島(三)第295章 水上飛機航母第324章 我們的青島(三)第155章 制服第118章 漢風一型步槍第90章 南京亂(下)第221章 躺着也中槍第71章 一個說法第237章 會游泳的雞第298章 血火大沽口第263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245章 硝煙未散第197章 騎兵打步兵第24章 最長的一天(六)第318章 薩拉熱窩的槍聲第31章 袁世凱第115章 袁世凱當總統(上)第166章 有車有房第119章 邪門的擲彈筒第147章 雛鷹展翅(上)第314章 進京(上)第26章 城頭紛亂大王旗第340章 我養了一隻天皇(上)第280章 戰鷹翱翔第36章 毒士?國士?第87章 孫文失策第200章 白山黑水真漢子第294章 玩火自焚(下)第1章 一夢百年第41章 摩登時代第157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259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205章 關東軍的選擇第165章 甲骨文和青蒿素第173章 那一槍的風情第299章 血淋淋的教訓第179章 一寸相思一寸灰第190章 抵制日貨(下)第326章 我們的青島(五)第48章 土改風暴(上)第15章 宴無好宴第131章 衝突第87章 孫文失策第131章 衝突第254章 加速發展(下)第258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123章 百姓真窮,民生真苦,官府真混賬(上)第293章 玩火自焚(上)第235章 進退兩難第43章 蘿蔔當官印第94章 陷害第98章 千鈞一髮第237章 會游泳的雞第166章 有車有房第349章 削藩第185章 黃金榮的屁股第224章 誰是真兇第272章 軟實力
第229章 攻心爲上第307章 嘉禾金簡第212章 黑龍會的反擊第210章 奪門之戰第38章 你有很大進步空間第317章 世界大戰爆發的前夜第262章 心腹大患第284章 五毛一巴掌第179章 一寸相思一寸灰第89章 南京亂(上)第178章 身在福中不知福第302章 發展的彎路第253章 加速發展(上)第277章 趕盡殺絕第236章 決裂第246章 白狼的困擾第48章 土改風暴(上)第179章 一寸相思一寸灰第196章 騎汗血馬殺東洋人第206章 困獸猶鬥(下)第339章 北京總統府裡的日本天皇第15章 宴無好宴第335章 拆出一個新中國(上)第200章 白山黑水真漢子第176章 沒見過你爹媽談戀愛第190章 抵制日貨(下)第240章 今月照古人第298章 血火大沽口第230章 錦囊妙計第130章 三大件第275章 機遇和危機第93章 革命第82章 抓捕(上)第75章 我有過牆梯第201章 兩線作戰第186章 東亞病夫第189章 抵制日貨(上)第128章 安慶陸軍士官學校第34章 演講第173章 那一槍的風情第322章 我們的青島(一)第134章 五年計劃第324章 我們的青島(三)第295章 水上飛機航母第324章 我們的青島(三)第155章 制服第118章 漢風一型步槍第90章 南京亂(下)第221章 躺着也中槍第71章 一個說法第237章 會游泳的雞第298章 血火大沽口第263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245章 硝煙未散第197章 騎兵打步兵第24章 最長的一天(六)第318章 薩拉熱窩的槍聲第31章 袁世凱第115章 袁世凱當總統(上)第166章 有車有房第119章 邪門的擲彈筒第147章 雛鷹展翅(上)第314章 進京(上)第26章 城頭紛亂大王旗第340章 我養了一隻天皇(上)第280章 戰鷹翱翔第36章 毒士?國士?第87章 孫文失策第200章 白山黑水真漢子第294章 玩火自焚(下)第1章 一夢百年第41章 摩登時代第157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259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205章 關東軍的選擇第165章 甲骨文和青蒿素第173章 那一槍的風情第299章 血淋淋的教訓第179章 一寸相思一寸灰第190章 抵制日貨(下)第326章 我們的青島(五)第48章 土改風暴(上)第15章 宴無好宴第131章 衝突第87章 孫文失策第131章 衝突第254章 加速發展(下)第258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123章 百姓真窮,民生真苦,官府真混賬(上)第293章 玩火自焚(上)第235章 進退兩難第43章 蘿蔔當官印第94章 陷害第98章 千鈞一髮第237章 會游泳的雞第166章 有車有房第349章 削藩第185章 黃金榮的屁股第224章 誰是真兇第272章 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