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袁世凱的準備

在離民國四年6月7日還有5天的日子,京師警察廳發佈的一個新命令,從黎明起,長安街沿途兩側各家一律懸掛國旗。沿街各家已不許留宿親友,且戶戶需具十字連環切結;正陽門和天橋等處的攤販一律趕走。

原因非常簡單,新任國務總理將於5天后前往國會宣誓就職!

對於中國而言,這是一件大事,幾乎不亞於1912年改朝換代換代的一件大事。

中華民國快到她的四歲生日了,袁世凱的復出也怏到四週年了。當因爲“修改約法”、“專治獨裁”而遭到的咒罵聲漸漸離他耳朵遠了的時候,在他舒了一口氣,想心平氣和地回顧一下這四年。往內外交困,烽火狼煙,他顧不及。現在,彷彿溫和了,也該回顧了。

事情也真夠多的,而內外交困之局初解時,李子誠——想到他,袁世凱的眼前再一次浮現出那雙看不出一絲雜念的眼神,想到自己做出的讓步,他不禁搖搖頭。

在一些問題上,李子誠作出的讓步遠超出他的想象,在陸海軍部的問題上,李子誠沒有作出任何嘗試,而在派兵問題上,他也給予了支持,甚至同意盡遣江蘇陸軍,正是他的這種大方,才使得袁世凱不得不在司法部的問題上作出讓步,或者說,袁世凱心甘情願的作出了這個讓步。

但當整個人完全平靜下來之後,袁世凱卻發現自己的心底依然有一些不安,這種不安正是因爲李子誠的坦然產生的,他的坦然或許讓人感嘆,但卻又不能不讓人懷疑,在那背後,會不會隱藏着什麼陰謀。

會是什麼陰謀呢?

在居仁堂內,坐在袁世凱對面的是他的大兒子袁克定。父子倆都在沉默着,相比之下,袁世凱的眉頭鎖得更緊。

從國務院組織條令發佈之後,一時間國內可謂是人心歡騰,各界人士不斷有報紙上發表文章,樂見“聯合政府”成立,樂見李子誠主掌國家大權。

“人心,人心呀!”

想着人們對李子誠的期待,袁世凱猛然感到他太孤獨了。他想到段祺瑞,想到馮國璋,想到王士珍,想到從小站練兵起被他拉拔起來的一個一個文臣武將,最後又想到了李子誠。

“不頂事,沒有一個能爲我分憂解愁了。”

想着那些人的私心,那些人中也就只有王士珍,還算是可靠,可他又能有什麼用,他提拔起來的那些武將,無不是心存着留私兵的念頭,這也不怪,他袁世凱靠着把北洋軍練成私兵,才成爲了今天的大總統。

誰知道其它人沒有這樣的心思,也正是因爲這種擔心,他才贊同出兵,想借着出兵歐洲,通過統一的中央補給,重新“奪回”兵權,而若想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要得到李子誠的支持,李子誠是現在中國“最大的軍閥”。

可李子誠那人……心思太沉,沉到外人不可觸及的地步,看起來,的確很是單純、很是公而無私,可袁世凱卻知道,若是他李子誠真的那麼公而無私,只怕他也成不了今天的勢,若是他的演的那個戲能瞞着自己,那這個人那……

想着李子誠那名義上的“結拜兄弟”,袁世凱的腦海中又浮現出自己的兒子,袁克定來,兩人一筆,簡真就是天差地別,可無論如何,那總歸是自己兒子,於是便差人把兒子叫到面前,因爲他尚無策略,所以,把兒子叫來了。兒子來了,原想給兒子一番交待的袁世凱卻突然沉默起來了。

袁克定同他老子的心情卻是不盡相同,對他爹交待他的要和李子誠交好之事的他不放心上,在他看來,那李子誠根本就是橫出來想奪權的主,對那種人,自然要不假顏色,至於他爹說的要同其交好,以讓其鬆懈警戒,爲已所用,他不僅不上心反而想着。

“反吧,怒吧,幾隻鴉雀在枝頭吵鬧,影響不了參天大樹的枝繁葉茂!”

袁克定想得遠,有心胸。

“果然有一天鬧到中南海來了,和爹鬧翻了,大不了開開殺戒,動動刀。我不信你的兵都去了歐洲,你還能翻出多大的浪來。”

最近,就在袁世凱跟李子誠在那裡商討着國務院組織,權力分配的時候,袁克定卻是集中精力爲他的老爹抓軍權,想造一支袁家的御林軍,保袁家的江山。

袁克定雄心勃勃,事實上,自從他得悉在他老爹示意下修改成的總統選舉法,他更增大了雄心。那個法上規定,以後再新誕生總統必須是在原總統提出的三個候選人中選舉之。他老爹是總統了,有一天他老爹不能幹了,還有提名權,莫說提三個,就是提一個,也得是他袁克定。於是,他便以“皇儲”自視了。

“今天幫老子打天下,明天就是我的天下!”

他深刻懂得了老子的良苦用心。至於所謂的“總理爲總統第一繼承人”,在袁克定看來,那不過是他爹迷惑世人的手段,那種手段歷史上那些個皇帝可是沒少用過。

父子倆對坐有時,袁克定從老爹的低沉情緒上看明白了一切,不待老爹發問先開了口:

“大爺,眼下的事你也不必犯愁。照我想,一事解決了,百事都定了。”

瞧一眼自己這兒子,原本想教兒子一些處世用人之道的袁世凱,一時間卻是忘記了自己的本意。而現在,兒子彷彿知道了,先提出了,卻又含含糊糊。他瞪兒子一眼,問:

“哪樣事解決了,百事都定了?”

“還是老話,強幹弱枝,抓軍隊。”

袁世凱背過身,沒說話。他知道,這是兒子早年從德國回來時,德皇威廉二世把他曾經對清朝攝政王說過的話又重複說給袁克定聽的,希望袁氏父子也抓一支能夠左右中國命運的、相當於“樹幹”一樣的軍隊。那樣,就不怕那些枝枝葉葉的散軍搗亂了。袁克定對他老爹提兩點具體意見,一是迎王士珍來京,代段主持軍隊,一是在總統府內設陸海軍大元帥統率辦事處,爲全國最高軍事機構,由大總統掌握。袁世凱雖然都接受了,但卻對奪段祺瑞的軍權下不了決心,不過並不是下不了決心,而是因段祺瑞桃李滿天下,而心生猶豫,這一猶豫不當緊,又讓段祺瑞掌了第一軍。

對於求穩的袁世凱而言,現在想解決這些軍中掌兵之人,只有一個法子,那就是把他們的軍隊派到歐洲去,現在李子誠同意了,就差段祺瑞了,只要他再一鬆口,不出兩年,這兵權也就能重收中央,也就是他袁世凱之手了。

可袁克定卻不知道他老爹的心思,見老爹練了這半年多的新編陸軍,卻沒什麼動靜,便認爲老爹的“強幹”意識不堅決,故舊話重提。

袁世凱沉默半天,說:

“不是在逐步實行中嗎,如此大事,怎麼好一蹴而就呢。”

是的,過去的幾年袁世凱一直在軍隊問題上做了文章,文章做得還不小:他首先同意在總統府建立陸海軍統率辦事處,讓兒子到正定死拖賴拉把王土珍請二人回北京,授爲陸軍上將,派爲統率辦事處坐辦。陸軍總長段祺瑞和海軍總長劉冠雄、參謀總長黎元洪也都是辦事員。不久,又下令改各省都督爲將軍,以削弱地方兵權。

可是,不僅王士珍在治軍上缺乏大刀闊斧的魄力,擔不起袁的重託,而段祺瑞也漸表制肘。因爲“膠澳事變”全國掀起反日怒潮,他段祺瑞便乘機以國防爲由組建了第一軍,經嵐山之戰後,第一軍更成爲中央陸軍第一強軍,至於因那些個將軍在事變表現出來的異心組建的新建陸軍,沒見過血的部隊,打不過見過的血的部隊。這便是今天袁氏父子心中最爲放不實的問題。

瞧着若有所思的爹,袁克定便開口說道:

“大爺的求穩態度,固然是好的。可是,直到今天,卻不見軍隊改觀,形勢又那麼惡劣,咋辦呢?‘

袁世凱嘆着氣,不無失望的說道:

“我何嘗不清楚,小站舊人,私心日盛不說,且又大多暮氣沉沉了,馮華甫每日12點纔起來,段芝泉總不問部事,北洋派成什麼樣子瞭如指掌?早時,皙子讓我把蔡松坡調到身邊。我把他調京了,也讓他做了統率辦事處辦事員,可是……”

袁克定明白,老爹想用蔡鍔,但卻又覺得蔡鍔不是自己人,對他放心不下。蔡鍔到京幾年了,卻並沒有實權給他。

--袁克定像他的老爹瞭解他一樣瞭解他老爹,知道他做夢都在想權,尤其想軍權;做夢都怕丟權,尤其是怕丟軍權,更怕別人掌了兵權。

由臨時總統向正式總統過渡期間,袁世凱便仿照清王朝建立禁衛軍一樣建立一支由他自己做團長的模範團,這個團一方面用北洋派二三流人物來主持工作,一方面挑選最忠於他的中、下級軍官爲兵士,以逐漸由這個團擴展開來,建立一支超乎北洋派的袁家軍,以取得加強袁氏集權的預期效果。

而模範團真正發揮作用,卻是在“膠澳事變”期間,當時各省將軍因一已私心,不願支援江蘇一事,讓袁世凱看清了這些人面目,在失望之餘,他能痛下狠心,利用美國治淮貸款編練“新軍”,不過他的那支新軍卻叫“邊防軍”,以表明其意在“加強邊防”。

而在邊防軍的組建時,正是以模範團爲基礎擴編而成,可以說,現在的邊防軍就是他袁世凱的“御林軍”,其官兵學識、訓練、紀律乃至身高、體貌均較佳,武器裝備亦多系最新式,這邊防軍從最初的兩個師,練到現在的四個師十萬人,可以說是袁世凱現在最大的依持。

“還是要把模範團辦好。”

有了邊防軍的成功經驗,袁克定說起話來倒是底氣十足:

“大爺,你不是說要把邊防軍再擴大嗎,擴軍,要抓緊。”

袁世凱點點頭,見爹點了頭,袁克定又補充道。

“現在當務之急,是把第二期模範團辦起來,而且要比第一期模範團的規模更大,現在邊防軍軍官差額近千人,要等第二期辦好補上去,而且還要訓練更多的軍官,這樣一樣,邊防軍至少還能再組建四個師,這樣一期一期的辦下去,不出三年,至少能練六十萬邊防軍!”

聽着袁克定這麼說,袁世凱卻是在心下暗歎口氣,自己這個兒子總把所有的事情都想的太過簡單,若是什麼事都像他說的那麼簡單,那事可就容易辦了,這練兵練兵靠什麼練?靠銀子,沒有銀子練什麼兵,練兵六十萬新軍,要花多少錢?

雖說略有不滿,可袁世凱卻沒說什麼,只要自己這個兒子明白什麼最重要就行了,在中國,無論辦什麼事,都離不開槍桿子,天真如宋教仁、心思如李致遠,都沒看清這點,或許李致遠看清楚了,可他到底還是要把兵權交出來。

“第二期軍官模範團!”

在迎賓館內,看着同自己一起來到京城的肖瀟,他是韓武給自己推薦的“侍從官”,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一但時機合適,他就會出任“內務部隊長官”,可以說,他將是未來自己立足中央的根本,將手中的剛剛得到的密件遞給他,李子誠又補充道。

“咱們的大總統又要成立第二期軍官模範團了!”

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年,尤其是“民國叛變”後,袁世凱削弱地方軍閥的辦法就是採用各種藉口,將地方軍閥請到北京,成立將軍府,以高官厚祿養起來以絕後患,處理完外部的威脅,袁世凱開始將目光投向自己身邊的北洋軍,經過多年的整編與擴充,北洋軍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一百二十萬,而這龐大的軍力分屬在幾十個將軍名下,深知那些軍隊幾都變成那些將軍的“私軍”的事實讓袁世凱感覺到深深的不安。

“民國叛變”之後,袁世凱生怕自己的部將尾大擺脫不掉成爲個人勢力,這個成爲個人勢力主要是馮國璋和段祺瑞,段祺瑞一直在北洋軍中抓軍事教育,北洋軍的軍官全是段祺瑞的學生,段祺瑞,袁世凱對他有猜心,馮國璋呢,因爲馮國璋這個人和原來清朝權貴好,人緣好,所以袁世凱對他也有猜疑心。他漸漸的意識到,段祺瑞有些功高震主,尾大不掉了。在段祺瑞的身上袁世凱彷彿看到了曾經的自己,於是他開始設法削弱段祺瑞的權力。成立統率辦就是爲了限制以段祺瑞爲首的北洋大老的軍事。

除了限制以段祺瑞爲首的幾位北洋大佬的軍權外,袁世凱還迅速組建了一支完全獨立於北洋軍的軍官模範團,甄選了北洋各部的精銳軍事並且裝備精良,同時這支部隊,建立後最重要的宗旨就是忠事元首、不入黨會。袁世凱希望能在北洋軍之外,重新打造一支完全忠於自己的軍事力量。

“辦這個模範團,通過由他自己親任團長,陳光遠任副團長,袁大總統成功的把軍權,至少一部分軍權重新抓了回來,而在組建這支部隊的時候,他的兒子袁克定的班底也深深地嵌入進去,可以說,模範團在某種程度就是袁世凱的“御林軍”,模範團去年9月成立,再到十月擴編,十一月正式編成邊防軍,到現在編練了四個師,雖說倉促了一些,但總算還是袁家班,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第二期模範團辦起來之後,到明年,大總統手中的嫡系軍隊,不會少於三十萬!”

雖說嘴上說着三十萬,可李子誠卻深知,如果年底前達成出兵歐洲的協議,邊防軍改組參戰軍,到那時,別說是三十萬,就是編練百萬陸軍,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所料不差的話,這第二期軍官模範團的規模將遠超過第一期,規模的擴大將導致其不同於第一期,除去從各師抽調中下層軍官外和保定軍校生外,恐怕還會向面向社會徵招一批有學識的青年人,以充實基層,這樣的話,咱們的機會就來了!”

笑看着肖瀟,李子誠拿出了一份文件,那份文件是韓武給自己準備的內務部部隊官佐名單,林林總總近三千人,雖是三千人,可那三千人卻無一不是從二十萬江蘇陸軍中精挑細選出來的年青軍官或年青軍士,如果需要的話,依靠這支隊伍,在半年內就能拉起一支不少於十五萬人的內務部隊。

“心韌,這一次,你可要割愛啊!”

“先生……”

瞧着那份文件,肖瀟立即明白了先生的用意,他是想趁機把“自己人”安插到模範團之中。

“添仁給我準備了三千人,這一次,我要抽走八百人,怎麼樣?”

“先生,”

眉頭微微一皺,雖說對抽調人手進模範團沒什麼意見,可肖瀟卻還有些其它的顧慮。

“他們並非中央陸軍出身,加入模範團的話,會不會受到打壓,如果這樣的話,恐會得不償失!”

在中央陸軍服役的親身經歷使得肖瀟對於“打壓異已”極爲反感,同樣也深知這是中央陸軍的傳統。

“那要看,第二期軍官模範團團長是誰了!”

第130章 材料學第152章 尚蒂伊將軍怒意濃 前沿處欲把名來揚第99章 現形記第158章 德國的變化第32章 薑是老的辣第111章 進一步第137章 實幹興邦第165章 第一個被記住的人第317章 那一天第112章 派遣服務第315章 戰地歌聲第130章 學工第321章 把戲第109章 德華大學第237章 應對第173章 奉天第44章 鷹降第308章 改變第100章 南行第157章 機車製造廠第20章 接連下馬威第21章 車廂內他人爲我用 北京城公使自上鉤第52章 父與子第61章 長記性第116章 成功契約第295章 海軍的選擇第316章 投降第156章 根基第77章 服務第13章 連雲謀定最底線第55章 港口第117章 些許小事第89章 中村是公第81章 他們可以嗎?第177章 謀劃第67章 歐羅巴的歡迎方式第374章 雙雄會第143章 大戰將起時 炮灰自參戰第245章 好好幹第152章 倪嗣沖的奸與厚第137章 院內憂心欲分肥 琪紫欲行離是非第122章 晉身之道第191章 謀其短第355章 準備好了嗎?第311章 袁世凱的心機第235章 說服第354章 上海第2章 第四帝國的迷團第184章 巴黎之夜第213章 新模式第189章 揚州夜宴第94章 不過如此第17章 以資獎勵第247章 航母第345章 飛機上第170章 應對未來第171章 東洋激變第3章 囑咐第64章 東洋之變變於後第225章 德國第30章 南苑校場練兵忙 瘋子淬練軍人魂第94章 論法第30章 南苑校場練兵忙 瘋子淬練軍人魂第328章 各取所需第355章 準備好了嗎?第23章 打破一致爲我用第180章 第一師第18章 車廂之內起爭持 鷹遊門內睹新艦第324章 何遂的聯想第17章 以資獎勵第357章 李案第75章 馮如第363章 欲哭無淚的老袁第97章 出自於私 謀之以國第113章 何爲重第154章 燒雞與榮譽第267章 男人的……第128章 奸商第217章第107章 匯豐帝國第103章 金融之劫第79章 少爺第61章 美人如玉劍如虹第253章 東西方第65章 聯想第342章 出“奇”第60章 工商部之規第22章 一番小天地第376章 公使們的浮想第311章 袁世凱的心機第46章 建議第23章 打破一致爲我用第52章 父與子第282章 讓他們嚐嚐第20章 值得一試的生意第109章 德華大學第104章 推進置腹第268章 陣地仍在第315章 戰地歌聲第166章 勝利時刻
第130章 材料學第152章 尚蒂伊將軍怒意濃 前沿處欲把名來揚第99章 現形記第158章 德國的變化第32章 薑是老的辣第111章 進一步第137章 實幹興邦第165章 第一個被記住的人第317章 那一天第112章 派遣服務第315章 戰地歌聲第130章 學工第321章 把戲第109章 德華大學第237章 應對第173章 奉天第44章 鷹降第308章 改變第100章 南行第157章 機車製造廠第20章 接連下馬威第21章 車廂內他人爲我用 北京城公使自上鉤第52章 父與子第61章 長記性第116章 成功契約第295章 海軍的選擇第316章 投降第156章 根基第77章 服務第13章 連雲謀定最底線第55章 港口第117章 些許小事第89章 中村是公第81章 他們可以嗎?第177章 謀劃第67章 歐羅巴的歡迎方式第374章 雙雄會第143章 大戰將起時 炮灰自參戰第245章 好好幹第152章 倪嗣沖的奸與厚第137章 院內憂心欲分肥 琪紫欲行離是非第122章 晉身之道第191章 謀其短第355章 準備好了嗎?第311章 袁世凱的心機第235章 說服第354章 上海第2章 第四帝國的迷團第184章 巴黎之夜第213章 新模式第189章 揚州夜宴第94章 不過如此第17章 以資獎勵第247章 航母第345章 飛機上第170章 應對未來第171章 東洋激變第3章 囑咐第64章 東洋之變變於後第225章 德國第30章 南苑校場練兵忙 瘋子淬練軍人魂第94章 論法第30章 南苑校場練兵忙 瘋子淬練軍人魂第328章 各取所需第355章 準備好了嗎?第23章 打破一致爲我用第180章 第一師第18章 車廂之內起爭持 鷹遊門內睹新艦第324章 何遂的聯想第17章 以資獎勵第357章 李案第75章 馮如第363章 欲哭無淚的老袁第97章 出自於私 謀之以國第113章 何爲重第154章 燒雞與榮譽第267章 男人的……第128章 奸商第217章第107章 匯豐帝國第103章 金融之劫第79章 少爺第61章 美人如玉劍如虹第253章 東西方第65章 聯想第342章 出“奇”第60章 工商部之規第22章 一番小天地第376章 公使們的浮想第311章 袁世凱的心機第46章 建議第23章 打破一致爲我用第52章 父與子第282章 讓他們嚐嚐第20章 值得一試的生意第109章 德華大學第104章 推進置腹第268章 陣地仍在第315章 戰地歌聲第166章 勝利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