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梁啓超

“李致遠搭乘“同心號”巡洋艦返回連雲港途中,日本地中海派遣艦隊鳴二十一響禮炮相待!”

在京城北溝沿衚衕23號,看着報紙上的日本艦隊行二十一響禮炮的新聞,梁啓超整個人卻是一愣,在愣神之餘心下卻是涌起一陣強烈的不安感。(,)

兩年前,熊希齡組閣,梁啓超入閣做了司法總長。入閣之初,他還存着一番志向,試圖制定一個司法制度,將從未有過嚴格法律意義的中國司法引入正途,準備大幹一場的他,開始着手整釐法律,參考日本以及歐美法律制定中國現代法律條文。

同時在進步黨成立之後,梁啓超被選爲理事。自袁世凱登上大總統之位的第一天開始,梁啓超和他的進步黨同仁們,一方面不遺餘力地頌揚“開明專制”,強調一個高度集權的“開明大總統”對新中國的前途是如何地重要,如何地性命攸關;另一方面則不遺餘力地詆譭革命黨、詆譭革命,革命黨成了梁啓超的語境裡的“暴民”,“革命亡國”之說一時間甚囂塵上。由於梁氏及其進步黨同仁們的宣傳,民國二年、三年間,“革命”簡直成了一種原罪。

固然,“開明專制”在梁啓超等進步黨人的鼓吹下,在“在民二叛亂”之後,成爲現實,可隨後,國民黨遭解散、議員被收繳議員證,這在鼓吹“開明專制”的梁啓超眼中,這個局面卻又令他極爲很痛心。

國會是兩黨組成的,不能一黨唱獨角戲,沒有了國民黨,進步黨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果然,國民黨籍議員被取消後,國會開會不成,很快就解散了。進步黨失去國會之後,也就明存實亡了。

後來熊希齡辭職後,他也跟着辭職了,和很多人一樣,梁啓超離開了京城,不過與那些傾向於革命黨人的人不同,他沒有前往上海,而是前往天津,入住天津租界,而袁世凱則改任他爲幣制局總裁。這更是一個有名無實的職務,月支五百大洋。事實上,這勉強算是袁世凱對“功臣”的回報。

不過去年年底,袁世凱在發佈國會重開的命令之前,首先給梁啓超來了一封電報,隨後又派人帶着他的親筆信前往天津請其來京,以其來京之後,兩年未出中南海的袁世凱親自前往火車站迎接其回京。

一切的尊榮可謂是應有盡有,可來到京城的梁啓超卻知道,袁世凱之所以對他如此厚待,原因非常簡單,他需要國會、需要進步黨,所以也就需要他梁啓超,固然鼓吹“開明專制”的梁啓超贊同“開明專制”,但他更爲贊同的卻是“在憲政制約下的開明專制”,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和袁世凱他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決裂了。

不過對於梁啓超而言,他卻把此次返京作爲機會,一個重新將中國拉回“憲政”的機會,所以,在袁世凱三番邀請之後,他來到了京城,繼續當他的進步黨理事長,甚至還指導進步黨參與此次國會補選,只不過因爲“國事研究會”,尤其是國社黨的強力競爭下,進步黨只贏得了可憐的13個補選席位。

不過對於這些結果,他並不覺得意外,唯一讓他意外的是,國社黨竟然全面擊敗了國事研究會,尤其是可謂是國民黨大本營的廣東省,國事研究會是兩席之差勉強贏得省議會選舉,但在國會參衆議員選舉上,國社黨又領先於國事研究會,這不能不說是意外。

“中國由此將顯憲政之曙光!”

就在梁啓超滿懷憧憬之心,準備在國會中同國黨社、國事研究會共同爲國出力時,上海的三聲槍響卻改變了一切,和其它人一樣,梁啓超也本能的將袁世凱視爲幕後指使人,可就在他準備通電全國,斥責此案幕後真兇時,卻又意識到,這或許是一個陰謀,袁世凱不會在這個時候冒天下之大不韙,派人去殺李子誠。

活着的李子誠比死了的李子誠更有用,而且李子誠還是彈壓國社黨、江蘇陸軍的唯一人選,李子誠死了,或許國社黨會分裂,或許江蘇陸軍會瓦解,但是在瓦解之前,黨、軍之中的野心人士,一定會以爲李子誠復仇爲由,掀起一場內戰,那時的亂局對誰更爲有利?

是革命黨!

思來想去,在沉默了長達五天之後,經歷了一番思想鬥爭的梁啓超發了一分通電,一方面爲袁世凱開脫,另一方面則是勸說江蘇方面要保持冷靜,在這個特殊的時候,更需要理智,更需要冷靜,絕不能讓陰謀家、暴亂分子的陰謀得逞!

那篇通電昨日一發,下午袁世凱便派人前來慰問,甚至還奉上一筆“潤筆”,這着讓他一陣好笑,最後,他退還了那筆十萬元的“潤筆”之後,袁世凱又特意派人將他所住宅院兩旁的宅子都買了下來,說樑家往來客人甚多,將三宅連通方纔全用,對此,袁世凱到是沒有拒絕,瞭解袁世凱爲人他知道,即便是自己拒絕了,袁世凱也會另想辦法,他那個人啊……戊戌年那樁事,梁啓超聽到各方面的傳說,都說是袁世凱背叛了皇上,出賣了維新黨,袁也因這次告密而得到慈禧的信任,從而官運亨通,步步高昇。梁啓超本人則更是堅信這一點,一提起袁,便恨得咬牙切齒,罵袁是用別人的鮮血染紅了自己頂子的無恥小人。

事實上,在多年前楊度轉達了袁世凱的一番辯白之前,梁啓超也已經想明白了,出賣維新黨的並非袁世凱,而且另有他人,一些明明白白的事實,爲什麼當時他自己都沒有去多想一下呢?想到自己在那件事上也沒有去多想,就盲目相信了大家的猜測。千百年來,總是獨立思考的少,人云亦云的多。悲哀呀,這真正是人類的悲哀!

也正因如此,梁啓超纔會在民前幾年,甘爲袁世凱驅使,在某種程度上,正是出於多年對其冤枉的一種回報,而另一方面,也是因在他那看到一絲希望,只是這希望卻在年前破滅了,如此而已。

袁世凱的重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可讓他沒想到,昨天他的通電剛發,今天這份《順天時報》就發佈了這麼一條新聞,這一條新聞是什麼?是火上澆油,這無疑是在向全中國發出一個聲音,日本視李子誠爲國家元首相待。

“天殺的東洋人!”

頗爲難得的,梁啓超脫口而出了一句粗話,隨後整個人不停的喘着粗氣,任誰都能看到這“二十一響”禮炮背後的陰謀,現在這個敏感時期,日本人卻在一旁煸風點火,無疑是不置中國於內戰便心不甘。

而就在這時,卻有侍者通傳道。

“先生,有一位顧先生拜訪!”

說罷,侍者便將名帖遞上去,原本無意見客的梁啓超正欲說不見時,卻看到名帖上的“顧維鈞”三字。

顧少川!

雖說詫異顧少川來拜訪自己的原因,但是考慮到他是淮海經略使公署的外務長,想到最近其經常出入東交民巷,他在這個時候來拜訪自己,顯然有他的用意。

穿着一身定製西裝的顧維鈞在進入“飲冰室”後,自然免不了和梁啓超一番客套,不過分鐘功夫,還是梁啓超主動把話拉入正題。

……“就我自己的願望來說,我什麼政事都不想一干了,不獨這個幣制局長不做,就是給我一個國務卿、國務總理也是不做。這幾年的國事真讓我厭了。不過,每當我想起復生、佛塵,想起許許多多爲中國的新生而付出生命的朋友,我便不得不打疊精神幹。國家是我們自己的國家,若我們都圖個人的安逸,隱居避世,不負責任,這個國家交給誰?”

梁啓超這時卻是感慨起來,他的這話說得沉痛,也說得實在,顧維鈞同樣也是對社會對國家有強烈責任感的熱血之士,對這話都從內心裡表示贊同。

“卓如先生所言甚是,正如經略使所言,這世上,背在我們身上最沉重的擔子莫過於責任。責任是一個人的靈魂, 一個身上沒有責任,也就沒有了靈魂!”

“致遠這番話雖是直白,但卻發人省醒。”

接着梁啓超又滿懷感情地說。

“這十六年過去了,除復生、佛塵爲國成仁外,我們活着的人都在努力,自問也無愧於歲月,可於國事啊,還是要靠致遠那樣的人,一來長於實業,二來又能練出勁旅。中國也就應該交給致遠那樣的人,年青、有能力、有責任、有擔當。”

梁啓超的這番話,卻讓顧維鈞連忙解釋道。

“卓如先生,經略使所事之實業,雖爲個人,實爲國家,隴海所長,唯國之所需重工產業,所練出的軍隊更決不會成爲謀取個人私利的工具,而是使它成爲安定國家保衛百姓的國家武力,對此,經略使曾言“建以國軍,雖死無悔”。”

“壯哉!少川,李經略使此心,實爲國之第一人。”

“卓如先生所贊,有些言過。”

顧維鈞並沒爲經略使擔下這句稱讚,而是又補充道。

“經略使只是盡中國人之本份而已啊!”

“本份!”

梁啓超笑着說道。

“若大的中國,若是多少一些人,知道什麼是本份,這中國的事情也就好辦多了。”

笑贊之餘,梁啓超卻是拿出那張《順天時報》說道。

“少川,你看過今天的《順天時報》了嗎?”

“卓如先生所指應是日本艦隊鳴二十一響禮炮之事吧!”

顧維鈞卻是連看都沒看那報紙,只是喝口茶潤了一下嗓子,爾後才說道。

“這件事《順天時報》只報道了前半段,當真不愧是日本人出資辦的報紙,什麼事都爲日本人說話!”

話時,他語間的嘲諷意味隨之越發濃厚起來,而梁啓超卻是一陣好奇。

“前半段?怎麼,少川,這事還有後續不成?”

“卓如先生,您是隻知的前言,不知後續啊,”

接着顧維鈞便又繼續說道。

“日本艦隊與公海相遇“同心”號後,首先升旗至敬,而我艦軍官軍銜底於日旗艦,所以,未曾回禮,隨後“同心號”以旗語交涉時,日人又鳴放禮炮達二十一聲,同心艦亦未還禮,日艦隊隨即駛離,我等欲交涉而不得,直到方纔,我才以淮海經略使公署外務長之身份向日本公使館提出抗議!相信,很快東交民巷就會傳出消息!”

“日人卑劣,可見一般!”

一聽事情竟然有這種內幕,更讓梁啓超一陣火大。

“是啊,值此敏感時期,日人慾陷經略使與水深火熱之中,其心可誅,其意可恨啊!”

“確實!”

點頭贊同之餘,梁啓超又看着顧維鈞說道。

“少川,你大可放心,日人之野心,意在促我國之內亂,樑某一定執筆爲致遠明辯,屆時,此等妖言自可消於無形!”

接着梁啓超又把話題一轉。

“少川,現在致遠傷勢如何?可是要緊?月底,這國會可就要重開了!”

雖說梁啓超表面是關心李子誠的傷勢,但是實際上,任誰都能聽出梁啓超話裡的意思,他話裡的本意無非是詢問此事之後李子誠會不會來京。

而顧維鈞卻在沉默片刻之後,語氣不無沉重的點點頭。

“國會重開,只要經略使傷愈,定會往京,與大總統共商國事!”

顧維鈞話沒說死,也沒說活,但梁啓超還是聽出他在說話時所加重的“傷愈”兩字,這兩字看似簡單,但梁啓超多少還能是能品出一些文章。

難道……

看一眼顧維鈞,梁啓超卻是在心裡嘀咕起來。

一直以來,對於隴海的李子誠,梁啓超可謂是頗有好感,有時候甚至會生出,若是李致遠早生三十年,也許中國之境將大不同的感覺,這個人雖說年青有才且有能,有德且有術,可謂是難得一見的人物,也正因如此,對於其赴京任國務總理,可謂是樂見其成,而且他還多次在私下對密友稱。

“若他日,李致遠主政,樑某於國會,當行以在野之責,但絕不行黨爭之紛。”

雖說並不見得他能左右黨內所有人,但以其影響,若是他配合李致遠,再輔以國社黨,甚至國事研究會,屆時,中國之事大有可爲,當然,這一切都有一個前提,就是袁世凱甘願讓權,不過對此,他卻一直持以樂觀態度。

他早已看出,無論是清末或是民初袁世凱之所以能這樣爲所欲爲,其根本的力量在於袁的手裡掌握着北洋軍,而現在李致遠的手中,也有一支不遜於北洋軍的強軍,兩虎相爭,必有一傷,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袁世凱纔會重開國會、重設國務院,他的目的是爲民避免兩虎相爭之局。而李子誠之所以接受這個邀請,同樣也是爲了避免必有一傷之局,可以說,這兩人一老一少,卻都是能容之人。

但在返京後從楊度那裡得知“府五院五”的分割之後,他多少明白,袁世凱的能容還是有限度的。外交、司法、財政、陸軍、海軍?這五個要害部門歸總統府,而教育、內務、農林、工商、交通五部歸國務院,也就是歸李子誠管轄,表面上看似公平,可梁啓超卻深知這五五分的背後,是袁世凱盡攬中央大權。

且不說軍權,單就是說外交、財政兩項,國務總理一無外交之權,二無財政之權,那這個國務總理能幹什麼?中國之事,莫過外交,無外交之展即不展內政,而千政莫過於財,國務總理無財權,如何開展政務?

而袁世凱卻是集軍權、財權於一身,在這種情況下,李子誠既便是來京,也是心不甘情不願,更何況現在還有了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從顧維鈞話裡的意思,梁啓超多少明白一些原因,李子誠不願來京,但卻不能不來,因爲他不願背信,現在他受傷了,對他而言,卻是一件好事,可於國呢?

月底國會重開,如屆時李子誠不就任國務總理,那麼騎虎難下的袁世凱勢必將任命他人作國務總理,以李子誠爲人,定會發電祝賀,從此中國必將呈不分實裂之局,李子誠又會重新回到過去他那一套“自發揚其實業,自教育其子弟”的作法。

而這可能是最好的結果了!

那最壞的結果呢?

未及去想,梁啓超卻在心裡立即阻止了這個念頭再想下去,以當今中國之勢,一但兩虎相爭之局一成,不知會有多少人冒出來舉兵亂國,而曾被江蘇陸軍、中央陸軍聯手痛打一番的日本,爲陷中國於內亂之中,勢必會竭力扶持各方勢力,到那時,可真就國將不國了!

沉吟片刻後,梁啓超卻是開口詢問道。

“不知致遠何時能到連雲?”

“大約明日吧!”

顧維鈞略加思索後答道。

“明日、嗯!明日!”

心下思索着,梁啓超便在心下作出一個決定,在他看來是一個再正確不過的決定了。

第262章 覺悟第48 摩根的抉擇第75章 馮如第183章 軍人的約定第241章 要塞第226章 克虜伯第66章 開創第292章 壓力與狂喜第8章 白宮內決策突變 國務院中謀略起第73章 中華閃電第187章 英雄末路第72章 我能第172章 南坡願一試第339章 陸軍海戰隊第351章 廣州第237章 應對第196章 烈山第246章 志願軍第233章 改編第334章 制定者第4章 兩條街間浮想第224章 颱風第260章 喚醒民衆第126章 在農村第157章 戰時會議定以策 戰場紀律酷無情第130章 材料學第15章 泰勒第227章 風雲起第99章 現形記第374章 雙雄會第301章 倫敦的霧第163章 戰地醫院平靜且尊嚴第15章 遊說第125章 怪叔叔第107章 一本萬利第150章 官邸思考今明日 芝泉顧慮重重難第18章 另一個選擇更!第319章 衆人心思第252章 誰都想成爲王牌第17章 鷹遊門內議新廠 新廠要爲新隴海第90章 致友軍於何境?第343章 普及第39章 楊府關楊秘會議 總統府以僞待誠第79章 拿破崙也能不行第260章 喚醒民衆第303章 心思第190章 京城變第141章 隴海造揚世界名 華陰試驗新兵器第273章 決心第12章 袁氏憂局暗失望 樑揚獻計施以謀第4章 忽悠第156章 根基第171章 東洋激變第306章 文刀第63章 驚訝第134章 爲什麼選我第29章 居仁堂內父子談第181章 一場秋雨一場寒第54章 眼裡容不得沙子第147章 戰之術唯死之狂第73章 中華閃電第105章 市場反應第13章 連雲謀定最底線第41章 漢森第87章 血與火的考驗第119章 開拓者第187章 揚州夜第24章 持以公無偏私收軍爲已有第331章 合縱之間第79章 少爺第96章 張季直第182章 傷員第3章 郵輪上第137章 院內憂心欲分肥 琪紫欲行離是非第118章 商無小事第68章 哥倆第17章 願意來中國嗎?第360章 陰雲第332章 國會之用第169章 袁世凱的心結第84章 短視第113章 何爲重第374章 雙雄會第9章 說客遊說華盛頓 議員所重唯私利第116章 殺招第363章 欲哭無淚的老袁第169章 袁世凱的心結第299章 期望第309章 暗戰伊始第209章 技術決定未來第278章 像訓練時一樣第122章 晉身之道第155章 佩羅納死地攻防 輜重兵誓入作戰隊第197章 是政客?還是……第99章 更應關注之事第139章 他人短視吾不計 吾欲看遠留遺產第91章 震驚第80章 貝當的門徒第315章 戰地歌聲第15章 遊說
第262章 覺悟第48 摩根的抉擇第75章 馮如第183章 軍人的約定第241章 要塞第226章 克虜伯第66章 開創第292章 壓力與狂喜第8章 白宮內決策突變 國務院中謀略起第73章 中華閃電第187章 英雄末路第72章 我能第172章 南坡願一試第339章 陸軍海戰隊第351章 廣州第237章 應對第196章 烈山第246章 志願軍第233章 改編第334章 制定者第4章 兩條街間浮想第224章 颱風第260章 喚醒民衆第126章 在農村第157章 戰時會議定以策 戰場紀律酷無情第130章 材料學第15章 泰勒第227章 風雲起第99章 現形記第374章 雙雄會第301章 倫敦的霧第163章 戰地醫院平靜且尊嚴第15章 遊說第125章 怪叔叔第107章 一本萬利第150章 官邸思考今明日 芝泉顧慮重重難第18章 另一個選擇更!第319章 衆人心思第252章 誰都想成爲王牌第17章 鷹遊門內議新廠 新廠要爲新隴海第90章 致友軍於何境?第343章 普及第39章 楊府關楊秘會議 總統府以僞待誠第79章 拿破崙也能不行第260章 喚醒民衆第303章 心思第190章 京城變第141章 隴海造揚世界名 華陰試驗新兵器第273章 決心第12章 袁氏憂局暗失望 樑揚獻計施以謀第4章 忽悠第156章 根基第171章 東洋激變第306章 文刀第63章 驚訝第134章 爲什麼選我第29章 居仁堂內父子談第181章 一場秋雨一場寒第54章 眼裡容不得沙子第147章 戰之術唯死之狂第73章 中華閃電第105章 市場反應第13章 連雲謀定最底線第41章 漢森第87章 血與火的考驗第119章 開拓者第187章 揚州夜第24章 持以公無偏私收軍爲已有第331章 合縱之間第79章 少爺第96章 張季直第182章 傷員第3章 郵輪上第137章 院內憂心欲分肥 琪紫欲行離是非第118章 商無小事第68章 哥倆第17章 願意來中國嗎?第360章 陰雲第332章 國會之用第169章 袁世凱的心結第84章 短視第113章 何爲重第374章 雙雄會第9章 說客遊說華盛頓 議員所重唯私利第116章 殺招第363章 欲哭無淚的老袁第169章 袁世凱的心結第299章 期望第309章 暗戰伊始第209章 技術決定未來第278章 像訓練時一樣第122章 晉身之道第155章 佩羅納死地攻防 輜重兵誓入作戰隊第197章 是政客?還是……第99章 更應關注之事第139章 他人短視吾不計 吾欲看遠留遺產第91章 震驚第80章 貝當的門徒第315章 戰地歌聲第15章 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