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隴海造揚世界名 華陰試驗新兵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膠澳事變”的獲勝,使得中國贏得了寶貴的發展空間,而於戰前兩年間得到充分擴張、發展的隴海實業集團,則在“膠澳事變”後立即將其充分的產能投入到工業大生產中,面前空前龐大的國內外市場以及鉅額利潤,國內政客、軍頭、地主士紳紛紛投身於實業生產之中,隴海實業集團的機器隨之銷往中國各地,至1916年1月,每天超過30家規模上企業投入生產,作坊式工廠更達到百家之後,中國金融實業界充分利用這次大戰的機會快速發展國內經濟,到1915年戰爭進入到第二個年頭時,中國的真實國民生產總值擴張了100%(非賬面值),截止至1916年上半年,根據工商部發布數據中國工業產值第一次超過農業產值,由此,中國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銳變成爲新興工業國家……”

《東洋世界百年史》——史添閣2013年12月

中國自鴉片戰爭後就開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此後的60年間其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斷加深,面對日益嚴峻的危機,在漢族大臣的倡導和現實的緊迫威力下,清『政府』進行了三次改良運動,而開始於20世紀初的清末“新政”,可以說是最徹底、最全面的一次“新政”之措。

晚清時期清『政府』面對日益嚴峻的內憂外患年發起的“新政”,第一次實施了鼓勵工商的政策和措施,而鼓勵工商則以振興實業爲中心,其又是“新政“改革運動目的在於富國強民。於是各省地方『政府』在清廷中央的大力倡導和支持下,發起振興家鄉的實業運動。

清末十年間,在袁世凱等人的主導下,清『政府』在實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建立職能機構、制定了一系列經濟法規,提高商人的社會地位和辦立商會、組織社團發展工商業等。由此形成了近代中國的第一次工商業發展高『潮』,工礦業發展突飛猛進,紡織、食品、礦業、水、電、金屬加工、捲菸、造紙、玻璃等廠紛紛設立。?? 新紀元1912141

而在袁世凱主持“新政”的過程中,卻形成了一個以其爲核心的分佈在華北。尤其是河北的一個龐大的北洋系官僚實業集團,而在歐戰之後的中國工商實業發展的大『潮』中,逐漸形成“華北財團”,成爲在國內舉足輕重的實業集團。

可雖是如此,在中國,衆所周知,真正的實業龍頭卻是以六合公司爲首的隴海實業集團。這個沿着隴海鐵路一路散開的實業集團,擁有中國數量最多的工人、最多的機器,同樣,還擁有其它企業難以想象的特權,除去鐵路附屬地的諸多實業優待之外,更爲重要的是,隴海實業集團所擁有的其它特權,甚至直接推動着這個以公司爲核心的實業集團以更快的速度發展着。

兵工!

在中國。從晚清直到民初,兵工業一直由『政府』壟斷,至少也是地方『政府』。可是這種壟斷,卻在民三年,隨着“膠澳事變”的炮聲,被打破了,早在民國二年初,初創時期的六合公司便開始利用相對完善的機械設備,通過改制母機、重造夾具等措施開始生產武器,只不過當時是處於秘密狀態,。

直到李子誠出任淮海經略使後,以“治安需求”爲由。在將金陵機器局歸還於陸軍部的同時,以經略使公署的名義,呈請“由六合公司代修兵器,以滿足江蘇陸軍修械之需,並適當添制兵器”,如此方纔有了“連雲造”。

而在“膠澳事變”之後。經略使公署又需戰場急需爲由,簽署一條法令,准許江蘇陸軍向民間採購包括武器在內的“軍需物資”,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連雲造”涌現於世人面前,而在這一過程中,因武器零件分包沿線工廠生產,“連雲造”由此易名爲“隴海造”。

在“膠澳事變”結束之後,在國人歡喜的同時,陸軍部卻意外的發現,他們已經離不開“隴海造”,“隴海造”涵蓋的種類不可不謂之繁多,從手槍直至重炮各類武器皆能生產,諸如鋼盔、水壺、工兵鏟、軍裝、軍靴之類的軍需品,更是物美價廉,由此,儘管一直都有聲音反對民間企業涉足軍工生產,但最終,面對“禁無可禁”的局面,尤其是李子誠出任國務總理之後,隨着“兵工製造許可證”的頒佈,“隴海造”由此方纔有了“合法身份”。

也正是得益於此,諸如隴海槍械製造公司、隴海地面防務公司、中華飛機制造公司以及專門從事海軍設備生產的鷹遊門造船廠,則成爲隴海軍工體系的四大支柱,而與中國傳統兵工廠不同的是,這些企業無不是規模化軍工企業,其軍工產能數十倍於傳統企業,依靠着在這個時代規模極其龐大的武器生產流水線,在過去的幾年間,源源不斷的“隴海造”沿着隴海鐵路,輸送至全國,而更多的“隴海造”則遠出口至俄羅斯、英國、法國等國,在戰爭時期,軍工生產的利潤極大。

而在這一過程中,“隴海造”的名氣更是從中國一路揚名至海外,比如隴海槍械製造公司製造的三年式重機槍,更是成爲隴海軍工業的拳頭產品,一如其他裝備一樣,最大的外國採購商是俄羅斯。

歐戰成就了馬克沁機槍的威名,除法國之外所有的參戰國都廣泛使用它,在戰爭爆發後的半年內,各國參戰軍隊傷亡的75%幾乎都是被馬克沁機槍『射』殺,也正是馬克沁機槍的出現,迫使各國對軍隊體制和戰術進行改革。

激烈的戰爭使得機槍消耗量急劇上升,相比於其它工業強國,俄羅斯的工業相對落後,其機槍消耗量隨着戰爭激增,而作爲俄國國內唯一能生產機槍的工廠,圖拉兵工廠在戰前平均月產48架機槍,戰爭爆發後的頭五個月,共生產828架機槍,但對於500萬人的俄國大軍來說。這不過只是杯水車薪,而與此同時,俄國兵工廠是按照參戰機槍每月使用5000萬發子彈來組織生產的,而實際子彈月消耗量早就達到2億發。因此,從1915年1月開始,俄軍前線就出現了“彈『藥』荒”,其國內兵工廠更是窮於流付。

受限於國內工業基礎落後和原料不足,加上其它工廠缺少機槍製造經驗和熟練工人,俄國機槍製造的潛能已經挖無可挖,與此同時。俄國兵工廠的普通工人,甚至技師和工程師都認爲自己沒必要了解英制單,可另一方面,俄國從英國獲得的馬克沁機槍的圖紙全部採用英制單位,一架馬克沁機槍共和282個零件,其中最大的零件爲508毫米、最小的零件只有12.7毫米,生產過程中需要2422道工序、830個模板和40套機牀,文化程度偏低的俄國技工往往不遵守計量規範。導致次品率過高,另外俄國的機牀全部依靠進口,戰爭開始後。由於各國對機牀需求量的增加,俄國能買到的機牀越來越少,因此不要說提高機槍產量,連基本的產量都很難滿足,儘管俄羅斯兵工廠儘可能的提高產量,可由於國內供應無法滿足需求,俄國只好向國外購買馬克沁機槍。

隨後,俄國駐倫敦軍事代表吉爾莫紐斯將軍就與英國科利特公司簽署訂購一萬挺馬克沁機槍的合同,每挺售價達2362盧布,相當於俄製造機槍的三倍。可使用俄製彈『藥』,但是對於科利特公司來說,要完成訂單也是件極爲困難的事情,事實上,即便是其完成訂單後,運往俄羅斯亦需要面臨各種困難。

而就在科利特公司受限於產能和國內定單無法完成時。隴海槍械製造公司駐倫敦代表在接受了英國開出的多達五萬支步槍定單之後,主動找到吉爾莫紐斯將軍,表示隴海槍械製造公司可以在半年內向俄國提供一萬架馬克沁重機槍,對於隴海槍械製造公司來說,無論是金英鎊,還是金盧布都是極爲誘人的。

面對國內的急需和找上門來的生產商,吉爾莫紐斯並沒有拒絕,在簽署五千架機槍的生產合同後,隴海槍械製造公司立即開始組織生產,同時將大量的零件分包給沿線有生產能力的企業,在短短一個半月內,使用德國mg08機槍圖紙製造的可以發『射』俄製彈『藥』的五千支三年式重機槍即於連雲港交付俄羅斯駐華軍事代表。

由此,隴海軍工業開始打入世界軍工市場,完全擺脫了戰爭初期的原料出口,而成爲了知名的軍火生產商,在隨後的一年間,不僅完成了從一開始出口步機槍以及子彈、炮彈之類的初級軍工產品,甚至開始向英國出口護航驅逐艦。

而之所以能夠完成衆多的定單,除去公司提供大量圖紙、技術作爲支持外,更爲重要的是,在生產過程中,這些公司針對不同的客戶,提出適全其需求的武器,儘管是在這一賣方市場之中,其仍然堅持着“客戶至上”的原則,由各公司下屬的研究中心、研究所對針對購買者的需要,對武器進行鍼對『性』的改進。

華陰武器試驗場,在綠樹和土丘的掩映下,保持着幾分神秘的『色』彩。這座試驗場是戰爭爆發初期,公司利用圖紙從德國公司聘請的德國專家中的內彈道、外彈道、彈『藥』、地炮、高炮、輕兵器等方面的專家來到此處,幫助籌建這一試驗靶場,指導隴海軍工體系常規兵器裝備試驗工作,在隨後的兩年間專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建設靶場首先要對場址進行大地測量。靶場組成200多人的測量隊,在江蘇陸軍總參謀部測繪局派出的專家和技術人員指導下,戰勝種種困難,僅用四個月時間,就完成了688平方公里的測量任務。?? 新紀元1912141

而在建設過程中,數以萬計的勞動軍團的工人日以繼夜,艱苦奮鬥,在短短几個月裡,就建成了試驗室和1個『射』擊陣地、9個炮位、5座瞭望塔、18公里的『射』擊靶道線,以及高達28米的高靶架、6米x8米的大立靶等試驗設施;建設了通信、交通保障條件,初步完成臨時靶場的建設。

民國四年,武器試驗場在建設初期,臨時靶場正在建設時就陸續受領公司下達的試驗任務。當時靶場還不具備試驗條件,先後完成了82毫米迫擊炮、105毫米榴彈炮以及其它衆多的定型試驗任務,而對外出口的武器試驗。亦大都在此完成。

在隨後的一年間,試驗場的試驗區不斷完善,儘管試驗場建設仍然繼續者,可對於各武器公司而言。武器試驗必須要進行,尤其是對於一些重點項目而言,更是如此。

隴海地面防務公司是一家生產各類火炮的企業,而除去火炮之外,其同樣承擔着些許“額外項目”,而這些額外項目大都是與其它企業相互配合實施,這或許就是“公司一體化”的好處。可以充分調動公司一切資源,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協調研製某些重點項目。

在一片土丘之後,發動機的轟鳴聲不斷的在空氣中迴響着,而在一片泥濘之中,穿着陸軍野戰服的士兵,不時的追隨着着一輛在泥濘中前行的“鋼鐵怪物”,那如怪獸一般的鋼鐵方盒在泥濘中前行着,儘管試驗場上沒踝深的爛泥使得士兵只能緩慢的移動。而在不遠處,幾輛閃電汽車改造而成的裝甲車,這會更是早已經陷入了泥沼中。幾名裝甲汽車兵,正在那裡用木板甚至麥草試圖將裝甲車從泥濘中解救出來,可那種拯救,卻是徒勞的,而那個鋼鐵方盒這會卻是一頭扎入半米深的泥沼中,隨後在衆人的目瞪口呆中,鋼鐵方盒的尾部噴吐着煙霧衝出了那半米深的泥沼。

“怎麼樣?”

扭頭看着于思遠錯這位剛剛從英國回國的前駐英武官,錢幕不無得意的問道,在半年前正是他從英國發回了一份絕秘電報,電報中提到了英國人的“陸地巡洋艦”。也就是“tank”——水櫃,英國人的保密稱謂。

“比起英國人的tank如何?”

比起英國人的tank如何?面對這個問題,于思遠一時間還真不知道應該如何回答,作爲駐英武官時,儘管他以軍人的敏感意識到tank在戰爭中的重要『性』,但是。英國人的坦克不過只是在草地上表演了一番,距離不過數百米,而眼前的這輛tank卻在泥濘之中行駛了十數公里,上坡、入沼,可謂無所不用其及的展示着其良好的通過『性』能,至少那些看似“無敵”的裝甲汽車遠不能同其相比。

“這個,這個還真不好說……”

就在他話聲落下時,卻聽到耳邊響起一陣撕布似的機槍聲,那槍聲像撕布又像是電鋸,對於這種機槍,他並不陌生,這是江蘇陸軍特有的裝備——二式兩用機槍,不過出國部隊大都已經換裝了三式馬克沁機槍,而這種機槍一直爲閃電裝甲車裝備,現在用於這輛tank上倒也沒什麼意外的地方。

伴響靶落,遠處的機槍靶隨着機槍的掃『射』,一個個打翻在地,而這輛tank上那小巧的炮塔則隨着tank的行駛,不停的轉動着。

“炮塔?”

注意到tank炮塔的轉動, 于思遠到是發現了這輛小巧的tank同英國tank相比下的第一個優點——可旋轉炮塔,這意味着其可以擁有360度的『射』界。

“和閃電裝甲汽車一樣,都是雙聯機槍塔,不過他的炮塔更小巧,裝甲也更厚一些,裝甲也更厚一些,炮塔的正面、側面、後部,都是13毫米裝甲鋼,只不過角度不同,頂部8毫米,車體亦是如此,頂部6毫米……5.8噸的車重,保證其可以通過目前國內大多數橋樑,根據我們的情報顯示,英國人的tank重量太大,並不適合中國的道路情況,過重的噸位,同樣也會增加造價……”

聽着這一番解釋, 于思遠倒是明白了,爲什麼這輛tank爲何如何“袖珍”了,可看着這輛tank,他還是看到一些侷限『性』——只裝備機槍。

“如果,前方有工事的話,這輛tank……”

“戰車!”

錢幕出言糾正道,相比於英國味十足的tank,公司更傾向於戰車一詞,而這一項目原本就叫“裝甲戰車一號項目”。

“好吧,戰車,他如何摧毀沿途敵軍的工事,英國人在裝甲巡洋艦上使用了57毫米海軍炮,而它……這輛戰車只有機槍!這意味着,或許它可以撕開敵軍的防線,但沿途的工事,還面要步兵去攻克!”

“這……”

在製造這輛“一號戰車”時,公司只是依照圖紙製造,只不過是掌握他的製造流程罷了,根本就沒有考慮到其它問題,火炮……?? 新紀元1912141

“而且,如果,在戰場上碰到向……”

想了下,于思遠指着遠處趴窩的裝甲汽車說道。

“碰到像戰車、裝甲汽車一類的目標,我想用機槍肯定無法的攻克,要知道,根據我們的情報,英國人很有可能在索姆河戰場上使用tank,未來,誰知道,我們會不會在戰場上碰到這傢伙,所以,我覺得,咱們的戰車至少應該具備摧毀tank的能力,當然,這不過只是個人的看法!”

“這個建議很好,很中肯,怎麼,歐洲又有大戰役要打響了?遠征軍會不會當主力?”

第210章 期待第187章 英雄末路第118章 商無小事第66章 策馬歐羅巴第261章 只有……第178章 傀儡第163章 戰地醫院平靜且尊嚴第107章 一本萬利第103章 金融之劫第34章 宴無好宴第190章 京城變第171章 東洋激變第146章 陰冷第7章 諸人心思第273章 決心第118章 商無小事第86章 蠕動第216章 薩拉熱窩的槍聲第8章 車廂內的討論第68章 哥倆第58章 連雲之利第64章 善與狠第306章 文刀第236章 風雲際會第8章 摩根的心思第142章 英模會第110章 袁與李第144章 索姆河畔大戰起第239章 絕不妥協第104章 推進置腹第172章 對應之策第147章 戰之術唯死之狂第187章 揚州夜第14章 上帝知道,我知道第20章 接連下馬威第189章 變亂之夜第89章 蘇維耶堡第245章 好好幹第105章 市場反應第371章 定策第213章 新模式第61章 長記性第7章 江海關稅務司浮想 京城內風雲變幻第276章 改變第152章 尚蒂伊將軍怒意濃 前沿處欲把名來揚第333章 先天不足第186章 奪他的刀第63章 出征第232章 繞開第280章 金剛的末日第114章 啓航第161章 索姆河絞肉 軍官初被俘第5章 貸款第175章 失望之心第144章 索姆河畔大戰起第86章 蠕動第95章 袁氏一字決第154章 燒雞與榮譽第83章 法軍潰兵如潮退 遠征軍臨無公平第220章 造船廠第366章 梁啓超第45章 銀行團第106章 投機第104章 列車浮想第137章 實幹興邦第312章 奮勇隊第279章 電子戰第18章 車廂之內起爭持 鷹遊門內睹新艦第193章 我要的是……第13章 父與子第150章 何謂公道第190章 楊度的建議第306章 文刀第146章 陰冷第50章 這就是連雲港第173章 奉天第328章 各取所需第356章 鬧劇第294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229章 奇蹟第174章 驅虎吞狼第139章 保安部第61章 美人如玉劍如虹第149章 利益第190章 京城變第130章 學工第338章 山騾子第171章 東洋激變第89章 蘇維耶堡第93章 華潤泉的建議第271章 內田良平的打算第255章 野望第126章 罪過連連第377章 袁世凱的準備第91章 震驚第103章 列車浮想第186章 兩局合作第170章 兄弟第159章 有辦法!第381章 芒種
第210章 期待第187章 英雄末路第118章 商無小事第66章 策馬歐羅巴第261章 只有……第178章 傀儡第163章 戰地醫院平靜且尊嚴第107章 一本萬利第103章 金融之劫第34章 宴無好宴第190章 京城變第171章 東洋激變第146章 陰冷第7章 諸人心思第273章 決心第118章 商無小事第86章 蠕動第216章 薩拉熱窩的槍聲第8章 車廂內的討論第68章 哥倆第58章 連雲之利第64章 善與狠第306章 文刀第236章 風雲際會第8章 摩根的心思第142章 英模會第110章 袁與李第144章 索姆河畔大戰起第239章 絕不妥協第104章 推進置腹第172章 對應之策第147章 戰之術唯死之狂第187章 揚州夜第14章 上帝知道,我知道第20章 接連下馬威第189章 變亂之夜第89章 蘇維耶堡第245章 好好幹第105章 市場反應第371章 定策第213章 新模式第61章 長記性第7章 江海關稅務司浮想 京城內風雲變幻第276章 改變第152章 尚蒂伊將軍怒意濃 前沿處欲把名來揚第333章 先天不足第186章 奪他的刀第63章 出征第232章 繞開第280章 金剛的末日第114章 啓航第161章 索姆河絞肉 軍官初被俘第5章 貸款第175章 失望之心第144章 索姆河畔大戰起第86章 蠕動第95章 袁氏一字決第154章 燒雞與榮譽第83章 法軍潰兵如潮退 遠征軍臨無公平第220章 造船廠第366章 梁啓超第45章 銀行團第106章 投機第104章 列車浮想第137章 實幹興邦第312章 奮勇隊第279章 電子戰第18章 車廂之內起爭持 鷹遊門內睹新艦第193章 我要的是……第13章 父與子第150章 何謂公道第190章 楊度的建議第306章 文刀第146章 陰冷第50章 這就是連雲港第173章 奉天第328章 各取所需第356章 鬧劇第294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229章 奇蹟第174章 驅虎吞狼第139章 保安部第61章 美人如玉劍如虹第149章 利益第190章 京城變第130章 學工第338章 山騾子第171章 東洋激變第89章 蘇維耶堡第93章 華潤泉的建議第271章 內田良平的打算第255章 野望第126章 罪過連連第377章 袁世凱的準備第91章 震驚第103章 列車浮想第186章 兩局合作第170章 兄弟第159章 有辦法!第381章 芒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