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袁世凱的妥協

“如何儘可能的爭取權力!”

坐在病牀上,這個問題隨着思緒朝北方飛去,問題已經到了不可迴避的地步。

一個國家如果同時存在總統和總理兩個職務的話,那麼這兩個職務中的其一,必然將是虛設,在總統制的國家,總理是虛設,在內閣制的國家,總統是虛設。

可是在中國呢?

強勢如袁世凱,又豈可能的甘願作一個虛設的總統?

那麼自己呢?又怎可能甘心作當一副聾子的耳朵!

而現在的《約法從法理角度確認中國是實行總統共和制的國家,這意味着除非自己想嘗試大動作,否則就不可能改變這一現實,而且現在任何嘗試改變的企圖,都有可能導致一場內戰,而現在任何形式的內戰,都將令中國錯過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個寶貴發展時機,如果抓住不住這個機會,中國將錯過歷史上最後一個強國機遇。

而且現在按照袁世凱的想法,至少在袁世凱死之前,自己只能接受袁世凱的“二一添作五”的權力劃分,也就是以國務院掌握五個部,然後在這個五個部中展開自己的工作。

想到情報中顯示的袁世凱準備交給自己的那五個部,而且其中兩個還將作爲“討論還價”的籌碼,李子誠便有些無奈的搖搖頭。

“權力太小啊!”

如果自己直接接受袁世凱的那個建議,根本就是作繭自縛,到那時恐怕就是“政令不出迎賓館”,不對,應該是“政令不出國務院”了。

內務部、教育部、農林部、工商部、交通部,這五個部中,權力最大的是內務部,負責全國的民治、警政、職方、考績(地方官的任用、獎懲、土司承襲等),這個部門落入自己手着實超出李子誠的意料,即便是按照最初的計劃,內務部也是必爭之部。

原因非常簡單,袁世凱不可能交出的陸海軍部中的任何一部,這意味着如何李子誠想擁有自己的武力,就只能在陸軍部、海軍部之外動腦筋,而負責全國警務的內務部是少有的幾個可以“合法”擁有武裝的部門。

至於其它四個部,卻只是“發揚實業、建設國家”所必須的部門,儘管交通部因掌握全國港口、鐵路勉強算是一個權力機關,而且是一個“肥差優缺”,但對自己來說,所需要並不是金錢或者說一個肥差去犒賞有功下屬。

李子誠清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需要的是可以“發揚自身”的權力機關,那些權力機關相互配合,可以直接左右國家、影響總統府,而現在這五個部門,除去內務部、教育部、工商部外,農林部、交通部根本就不是自己需要的。

也正因如此,自己纔會行這着險棋,以一場刺案迫使袁世凱作出讓步,從而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權力機關,而在這些機關之中,最重要的就是財政部和司法部,財政部無疑是最重要的一個機關,財政是萬政之母,隴海爲何能擁有種種特權,究其根源不還是因中央財政窘迫,才使得自己用一筆鉅款換來了隴海鐵路沿線的特權。

至於司法部,在這個時代的中國,司法部的權力並不大,可在後世的美國司法部卻是美國權力最大的機關之一,不說其它,單就是聯邦調查局、菸酒槍械炸藥局、麻醉器管制局這幾個強力機關,而司法部可以依法律組建幾個強力機構,這正是李子誠所需要的部門。

有了內務部,便可以種種理由設立內務部隊或者武裝警察之類的機構,有了財政部,便擁有了建立這些機關和武裝的財政支持,至於司法部,則是建立像聯邦調查局那樣的中央情報機構的一個前提。

而現在,這三個部門僅只有內務部被袁世凱劃歸自己,再就是司法部總長由親近連雲的人出任,這到是還可以接受,可最爲重要的財政部,袁世凱卻沒交出來,沒有財政部自己就失去了維持基本平衡的工作,沒有財政部的支持,自己就無法獲得足夠的資金建立“第二軍隊”,同樣也沒有經費建立聯邦調查局之類的情報機關,僅只是依靠公司和鐵路提供資金顯然不太現實,想要解決問題,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獲得財政部,可袁世凱現在會因爲自己挨這麼幾槍,就把財政部和司法部交出來嗎?

“樑卓如,這次我可是要指往你了!”

下午二時,袁世凱準時結束午睡起牀,然後拿起鑲有鐵托的藤手杖,從二樓下到一樓辦公室。一杖點在樓板上,發出“篤篤”的響聲。樓下的人知道總統下樓了,全都屏息垂手侍立。下到最後一級樓梯,他似咳非咳地“哦”了一聲。這是他的習慣,意在告訴大家,他要進辦公室了。

夏壽田趕緊過來打開辦公室的門,他沒有像往常那樣立即進門,而是問:

“卓如來了嗎?”

梁啓超會主動拜訪他,這着實超出的他的意料,不過對梁啓超他還是頗爲感激的,從“張園案”後,他一直尋思着如何能辯白於天下,而昨天梁啓超的那份通電,卻是讓他長鬆了一口氣,現在終於有一個重量級的人物爲他袁世凱說話了。

而且更爲難得的是梁啓超的那通電文章中,更是一條一條的逐條分析袁殺李的理由,最後一一推倒,然後又一條條的分析着逆黨殺李的理由,最後又一條條的證實,在袁世凱看來,這怕是他一輩子看過的最精彩的一篇文章了。

也正因如此,多日來,直到昨天,他才安安穩穩的睡上一覺。

“他早已在會客室裡恭候了。”

夏壽田恭敬地回答。

袁世凱轉身朝會客室走去。

“大總統!”

當袁世凱矮壯而筆挺的身軀出現在門口的時候,梁啓超立即起身迎接。

“卓如先生,您來了,快坐,快坐!”

袁世凱招呼梁啓超坐下後,自己也在對面沙發上坐下。剛落座,袁世凱又衝內侍吩咐道。

“上茶!”

“卓如啊!也就是你瞭解我袁世凱啊!”

一聲感嘆之後,袁世凱看着梁啓超,那目中除去實誠之色,更多的卻是感激之意,顯然在這個時候,任何人能站出來爲他直言,辯那不白之冤,他都是感激的。

梁啓超倒是沒有受功,只是談應一句。

“大總統所言詫異,樑某隻是道出事實而已!”

“卓如,我這一輩子,代人受過不少,可唯有這次,不甘,卻非爲已不甘……”

點着頭,袁世凱卻是不自主的感慨起來,他看一眼窗外,然後說又說道。

“我是爲咱們中國不甘啊,如今中國方顯初興之局,若因此,再陷內亂,豈是中國之福?我等又豈能對得起列祖列宗!”

聽着袁世凱的這番感慨,對於袁世凱這種不多說客套話,總是單刀直入的談話作風,楊度是熟悉的,梁啓超也不轉彎抹角,於是他便順着他的話,隨即轉入正題。

“大總統,今日啓超前來拜見大總統,卻是爲了另一件事。”

“哦?”

袁世凱微微一愣,另一件事?什麼事?

“什麼事,只要卓如你的事,我一定儘量去辦。”

而梁啓超越搖頭說道。

“大總統,我並不是爲一已私事,而是爲國事來!啓超想問大總統,爲何李致遠受傷達六日之外,大總統還未遣人前去宣慰,以寬國民之心!”

“這個……”

袁世凱微微一愣,一時難以直接回答,他也曾想過派誰去,可詢問過幾個人,他們都有這樣那樣的理由說出自己不適合去的原因,總之,沒人願意趟這池混水。不過樑啓超的話卻引起了他很大的興趣,他知道像梁啓超這樣的的,如果不是有所決斷,他斷然不會主動來找自己。

“卓如有什麼好的人選嗎?”

“大總統,聽聞府院權責業已劃分!”

雖說知道袁世凱對自己多少有所戒備,但這會梁啓超還是主動去說一些事。

“嗯,確有草案!”

對此袁世凱倒是沒有隱瞞,事實上,他還刻意露風出去,以顯示自己絕不會因爲“貪戀權力故而殺李”。

“中央所屬十部,五五分屬府院,確顯大總統之心,可大總統可曾想過,兵權,財困難具爲總統府所轄,李致遠又豈會甘心來京。”

在梁啓超說過時,袁世凱習慣地摸着鬍鬚,但聽梁啓超這麼一說,袁世凱心裡卻是咯噔一響,整個人隨之在尋思着:這梁啓超在想什麼,難道他想當李子誠的說客,不對,以梁啓超的爲人,他斷不可能充當李子誠說客,也沒有必要充當李子誠的說客,要是充當李子誠的說客,他也不會發表那篇文章於前。

“兵權,財權爲國之利器,中國爲總統制國家,豈能輕易予人!”

袁世凱用毫不留情的話語一棍打死梁啓超的話語,可誰料,梁啓超越是笑了笑,然後說道。

“兵權之所在,則隨之以興;兵權之所去,則隨之以亡!”

一句話卻是讓袁世凱一愣,他詫異的看着梁啓超,卻看到梁啓超的臉上只是掛着微笑,似乎只是隨口一說而已,雖說驚訝於梁啓超會說的這麼直白,可對這句話,袁世凱卻是體會頗深,前清那會,他之所以下野,只是因爲彰德會操,顯出的北洋軍威,使得朝廷忌憚,所以他被迫下野,再後來,他這一輩子最怕的那個女人——老佛爺一死,再到後來,武昌興義,面對那些嫩的能捏出水來的宗室黨,先是靠着對北洋軍的影響力,他重掌了北洋兵權,掌兵權之後,又逼小皇上退位,可以說,這一輩,他的官路實際上就是兵路,成於兵、興於兵、勃於兵,而現在……

“可財爲兵之母,無財則無兵!”

雖說知道梁啓超說的是事實,沒有兵權也沒有財權,李子誠肯定不願來京,而現在這刺李案不過只是給他一個藉口而已。

“有財不見得有兵,可無兵定不保財!”

此時梁啓超似乎不見了那個“憲政專家”的模樣,有的只是一個老奸巨滑的政客模樣,可他說的這些話聽在袁世凱的耳中,卻是頗爲受用。

有財不見得有兵,這個兵指的是兵權,無兵權之人想保財權,又有幾分可能?

若是這樣的話,手摸着鬍鬚思索開來的袁世凱,細細品來,發現無論民二還是現在,自己都忽視了一點,就是忘記了自己怎麼從滿清那裡得到的權力,而只想着獨掌大權,卻沒想到,這個權中有關鍵。

兵和財,看似相輔相成,可事實上,若是沒有了兵權保障,那財權,還不是想收即收之權!當初那些宗室爲什麼要藉助自己,還不是因爲北洋軍聽自己的,後來小皇帝爲什麼會退位,還不是因爲自己的手裡有兵權,只要兵權在手……

可李子誠也有兵權……可轉念一想,那些兵是要派到歐洲去的,頓時,就是鬆了口氣,照歐洲那種戰局打上幾年,別說是兵,就是官都換了幾茬,由中央進行統一的補充的話,別說他李子誠的部隊,就是其它的部隊,到最後還不是變成國家軍隊,嗯!國家的軍隊自然就是他袁世凱的軍隊,他袁世凱纔是中華民國大總統!

“憲政之道在於制衡,無權力之制衡,即有權力濫用之憂,以兵制財,以財制兵,如此,纔是府院平衡之道,若無府院平衡,自無中國之平衡!”

在袁世凱思索時,梁啓超卻是突然跳出一句與他這個老牌憲政專家身份相稱的話語來。

“這可以說是,中國之特色的權力分立!”

“卓如啊!你這可是一語點醒夢中人啊!”

這會袁世凱總算是明白了梁啓超的意思,他的意思歸根到底還是爲了他的憲政,他尋思的無非就是爲了憲政的權力制衡,不過樑啓超明白,這權力嘛,絕對平衡是不存在的,至少表面上的平衡卻是可以尋求的。

若是換做過去,袁世凱絕不會認同梁啓超的觀點,而現在,在袁世凱看來,最重要的是把李子誠拉到京城來,按到國務總理的位置上,適當的權力犧牲,也就是可以容忍的,至於其它,還是以後慢慢調理調理。

“外交、司法、財政、陸軍、海軍這五大要害部門歸總統府,而教育、內務、農林、工商、交通五部歸國務院管轄,表面上看似公平,實則沒有了權力制衡之道,這豈不有失堂堂亞洲第一共和國之體面,嗯!”

袁世凱似恍然大悟一般的倒是顯出幾分大公模樣來。

“這共和國的國家權力是需要制衡,國務院以財權制衡總統府,可使總統府不可肆無忌憚,而總統府以軍權制衡國務院,可使國務院不至專橫跋扈,嗯,卓如啊,你當真是咱們當世第一流的憲政專家啊!這一語啊,可是成中國千秋之世啊!”

“成千秋之世不敢,可穩中國當下之局,卻有所助益!”

接着梁啓超又繼續說道。

“其實,府院權責無需劃分太過刻板,如外交,總統府負責外交部,而國務院就無外務之事?”

“這個……”

沉吟着,袁世凱到也知道梁啓超所說的是事實,可若是沒有權責劃分,那未來的京城政局可就是……想着,袁世凱卻是擡頭看着梁啓超,等他的下一句話,果然,梁啓超並未讓他失望,果然繼續講了下去。

“像外交部,這樣部門,可由總統府管轄,國務院代管,如有必要,總統府,隨時都可收回……”

他的話卻只讓袁世凱覺得像是漁網一般,越圍越緊,越接越緊,他似乎意識到,按這樣劃分下去,只怕自己的權力會不斷的下放,最後自己可不就成了一個擺設。

“不行,不行,外交之事茲關體大,不可輕放,嗯,國務院可以設立一個外事長嘛,處理國內涉外事宜,也可配合外交部展開工作!”

此時袁世凱在道出這番話時,甚至都沒有意識到,在某種程度上,他根本就是認同了梁啓超的建議,認同了國務院的外交權限。

“大總統所言甚是!”

梁啓超到是沒有反駁,事實,對於他來說,他只是希望用一至兩個實權部門換取李子誠放棄不分而裂的心思。而且梁啓超相信,只要大總統把他這個府院權責公佈出去,李子誠自然也就沒有了推諉的餘地。

“那個……”

擡眼看着梁啓超,袁世凱卻是一笑,然後笑說道。

“卓如,你是否願意辛苦一趟去連雲港看看!”

“若大總統和國家有所需,啓超自願前往!”

梁啓超倒也不推遲,更何況,他早就想到連雲港看上一看,看看那“亞洲紐約”究竟是什麼模樣。

“好!”

點點頭,袁世凱這會總算是鬆了口氣。

“卓如,你去了連雲港,探望李子誠的時候,替我轉告李,就說,嗯,讓他準備一下財政、”

提及財政時,雖說已經認同了梁啓超的觀點,可袁世凱還是忍不住的一陣肉痛。

“教育、農林、工商、內務五部總長的名單!”

第27章 黑金隱患他人憂 仰山出面大包攬第61章 美人如玉劍如虹第324章 何遂的聯想第329章 取捨第120章 另類行銷第26章 咬鉤的魚兒更!第149章 利益第145章 憂慮第28章 袁世凱之愁第10章 幫我坑人吧 更!第175章 失望之心第138章 宋教仁第145章 大風起第371章 定策第50章 這就是連雲港第97章 出自於私 謀之以國第118章 商無小事第372章 革命家第9章 說客遊說華盛頓 議員所重唯私利第115章 成功的機會第311章 袁世凱的心機第253章 東西方第48章 河南勸業再勸業第231章 用場第250章 航母第100章 中村無爲第262章 覺悟第149章 以拳迎夏第210章 期待第83章 法軍潰兵如潮退 遠征軍臨無公平第42章 偵察部隊第52章 先手更!第218章 西山臥佛寺第270章 父與子第21章 可行性第186章 奪他的刀第12章 袁氏憂局暗失望 樑揚獻計施以謀第346章 武昌第182章 傷員第49章 遊說湯氏第224章 颱風第5章 貸款第188章 報復第169章 行兵諫第94章 論法第184章 巴黎之夜第40章 袁氏兄妹議奇事 致遠謀定內務事第16章 逐夢第221章 印象第70章 釜底抽薪第357章 李案第69章 消失第125章 應該如此第11章 海盜第140章 首戰第6章 大總統的煩惱第329章 取捨第96章 張季直第10章 總統府夜宴第116章 成功契約第377章 袁世凱的準備第11章 總統府內論運勢 袁氏讓權外交部第8章 車廂內的討論第7章 江海關稅務司浮想 京城內風雲變幻第318章 未來第325章 俘虜第145章 憂慮第348章 民心第140章 哈特菲爾德演武 武官睹新欲擁新第19章 睹艦下水思技術第76章 警察第8章 車廂內的討論第140章 首戰第127章 災,百姓苦,豐,百姓憂第39章 籌劃(上)第17章 願意來中國嗎?第192章 閥思第252章 誰都想成爲王牌第6章 盤點第128章 奸商第259章 功成第99章 現形記第90章 利益至上第59章 誰的未來 公司人別第46章 鷹降抱犢崮第56章 施以謀第69章 消失第223章 交易第224章 颱風第14章 上帝知道,我知道第273章 決心第130章 材料學第116章 殺招第75章 馮如第30章 斷其命脈第269章 拼死而爲第75章 前哨第255章 野望第51章 提筆之手第235章 說服
第27章 黑金隱患他人憂 仰山出面大包攬第61章 美人如玉劍如虹第324章 何遂的聯想第329章 取捨第120章 另類行銷第26章 咬鉤的魚兒更!第149章 利益第145章 憂慮第28章 袁世凱之愁第10章 幫我坑人吧 更!第175章 失望之心第138章 宋教仁第145章 大風起第371章 定策第50章 這就是連雲港第97章 出自於私 謀之以國第118章 商無小事第372章 革命家第9章 說客遊說華盛頓 議員所重唯私利第115章 成功的機會第311章 袁世凱的心機第253章 東西方第48章 河南勸業再勸業第231章 用場第250章 航母第100章 中村無爲第262章 覺悟第149章 以拳迎夏第210章 期待第83章 法軍潰兵如潮退 遠征軍臨無公平第42章 偵察部隊第52章 先手更!第218章 西山臥佛寺第270章 父與子第21章 可行性第186章 奪他的刀第12章 袁氏憂局暗失望 樑揚獻計施以謀第346章 武昌第182章 傷員第49章 遊說湯氏第224章 颱風第5章 貸款第188章 報復第169章 行兵諫第94章 論法第184章 巴黎之夜第40章 袁氏兄妹議奇事 致遠謀定內務事第16章 逐夢第221章 印象第70章 釜底抽薪第357章 李案第69章 消失第125章 應該如此第11章 海盜第140章 首戰第6章 大總統的煩惱第329章 取捨第96章 張季直第10章 總統府夜宴第116章 成功契約第377章 袁世凱的準備第11章 總統府內論運勢 袁氏讓權外交部第8章 車廂內的討論第7章 江海關稅務司浮想 京城內風雲變幻第318章 未來第325章 俘虜第145章 憂慮第348章 民心第140章 哈特菲爾德演武 武官睹新欲擁新第19章 睹艦下水思技術第76章 警察第8章 車廂內的討論第140章 首戰第127章 災,百姓苦,豐,百姓憂第39章 籌劃(上)第17章 願意來中國嗎?第192章 閥思第252章 誰都想成爲王牌第6章 盤點第128章 奸商第259章 功成第99章 現形記第90章 利益至上第59章 誰的未來 公司人別第46章 鷹降抱犢崮第56章 施以謀第69章 消失第223章 交易第224章 颱風第14章 上帝知道,我知道第273章 決心第130章 材料學第116章 殺招第75章 馮如第30章 斷其命脈第269章 拼死而爲第75章 前哨第255章 野望第51章 提筆之手第235章 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