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 地盤倍增

蔡等人率先發起的護國戰爭,頓時在全國各地又~戰紛爭。雲南,貴州,廣西,廣東,四川,護**和北洋軍掀起一輪又一輪的戰爭,自二次革命後恢復寧靜的中華大地,再一次陷入戰火之中。

和二次革命時不同,這次自治區的華飛顯然對於討袁毫無興趣。不止南方的革命黨人,自治區內的民黨,報紙媒體紛紛倡議自治區的國防軍應該爲了國家約法的神聖,出兵互爲國體,反對帝制。部分民黨人士甚至組織遊行請願,在南京內閣政府大樓和議會大樓前請願,上海國防軍臨時司令部的駐地前,人羣更是圍聚不散。

華飛的國防軍在控制浙江後,並未迅速接管浙江的政務,而只是全力地整編浙江的軍隊。浙江軍人起義後,許多浙江的軍人對於國防軍的改編並不排斥,改編行動進行的非常順利。按照慣例,改編篩選進行的非常嚴格,許多超過年限的軍人紛紛被退役,變爲地方預備役民兵。原有浙軍年輕軍官大都收到一紙命令,前往鐵血軍事學院,龍騰飛行學院,長興島海軍軍事學院等軍校進行學習,整編後的浙軍軍官全由國防軍現役或預備役軍官擔任。

所有原浙軍整編爲國防軍第六軍,在整編完成不久後,就被迅速調往西,北,蘇北,浙南等地,加強邊省的防禦,防止其他各省的護國戰爭浪潮捲入自治區。

護國戰爭發動後,不論是北方的袁世凱還是南方的革命黨人,對於華飛這股強大勢力地爭取可謂不遺餘力。畢竟國防軍目前六個軍十八個整編師二十多萬的強大軍力,對任何一場戰爭的影響不可估量。但華飛即對護國戰爭不感興趣,也對袁世凱的大肆籠絡毫無反應。只是在袁世凱稱帝后,華飛發表了一番對國體爭論的看法,謹慎地反對袁世凱稱帝,同時也反對革命黨人暴力挑起內戰,破壞國家安穩發展的最佳時機。

所以在各地相繼開打的時候,自治區地變規辦(變革規劃辦公室)卻一心制定蘇浙滬全面的發展規劃。各地大量的難民成批涌入自治區,許多有錢地縉紳們驀然發現,在整個中國,似乎只有蘇浙滬幾地無比安靜,經濟絲毫不受影響地快速發展。無論是北洋軍還是南方的護**,都自發地避開國防軍的勢力範圍。而爲了籌集軍費,各的原料礦產大量運往自治區銷售,以換取經濟上的支撐。

歷史上,中國大地上的軍閥混戰對國家造成的危害極其深重。雖然經過清末幾十年地衰敗,但中國上千年的積累並非一朝一夕可以耗盡。而清末洋務派們發起的洋務運動,也給中國留下了一定的工業基礎。至民國初建時,中國百廢待新,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上,與亞洲小霸王日本的差距,也並非多麼遙不可及。

但政治一開始就埋下了內爭的種子,無論是北洋軍系還是革命黨人,都爲了彼此不同的利益和觀念,紛爭不斷。革命黨人中固然有爲了理想和國家不斷拋灑熱血的志士,但也有不少人只是藉着革命地名義,博取個人的上位。這個矛盾,在袁世凱稱帝后,徹底爆發。北洋軍系內部爭權奪利,革命黨人趁勢而起,中華大地狼煙不絕,各式軍閥你方唱罷我登臺。中國最後的國力基礎,在軍閥混戰中消耗殆盡。而一戰這個崛起的最佳時機,也徹底淪喪。

華飛當然明白,如果此時大舉護國的旗幟,固然能爲他博取更多地聲望和利益。但現實是,如果出兵,就會令休整不久的國防軍再次征戰,大量消耗軍費和財力。隨着地盤地擴大,帶來的就是軍隊數量地激增,對地方控制力的削弱,令許多暗地裡地敵人有機可乘。

所以華飛打定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的策略,加強對浙江的軍事控制,逐步開始對浙江政治上的滲透,從而用最短的時間,把浙江納入自治區的勢力範圍,展開全面的建設。

華飛地舉動。令自治政府內地民黨。進步黨。共和黨當激進黨員大爲失望。可是他們畢竟沒有軍權。而且自治政府地政治權利也被削弱。許多人都看出。華飛最終走地並不是一條民主共和地體制。本質上和袁世凱地帝制沒有區別。所以他纔對袁世凱稱帝毫不關心。如果不是各黨黨首極力控制各黨成員把矛頭對向華飛。恐怕有人就喊出了反對袁世凱。反對華飛地口號了。

華飛地沉默並不能阻止這些年輕人地熱情。包括民黨在內地各黨都發生了巨大地分歧。一部分離開自治政治。趕赴南方加入護**體系。也有部分人在見證自治區高度發展地同時。捨不得他們爲之耗盡心血地地方。選擇留了下來。

歷史終究有所改變。至少華飛走地道路。讓許多原本迷茫地青年。看到一條強國復興地道路。雖然他們也不知道這條路終究會走向何方。雖然許多人也不確定。他們選擇留下到底是對還是錯。

19166年。華飛突然在各大報紙上刊載署名評論文章。在這篇名爲《疾首誠言》地文章。華飛首先就批評了袁世凱地稱帝行爲。並指出目前國內地動亂地起因。就是他地這個舉措。袁世凱需要爲此承擔責任。華飛說。袁大總統爲中國建設了一支強大地北洋軍隊。同時也爲民國地建立做出了巨大地貢獻。可最後卻因爲稱帝。使得他民國第一任大總統地榮譽蕩然無存。

華飛在批評袁世凱之後。矛頭一轉。指向南方地革命黨人。華飛對此花費了大量地筆墨。從國際形勢上分析。和國家地安全發展環境判斷。此時此刻。歐洲列強都在爲了利益爆發前所未有地戰爭。而這個時刻。就是我中華團結一致。努力於國家自身建設地大好時機。此也是我們國家藉機崛起。並最終廢除列強施加給我們所有不平等條約地最後機會。然而。你們爲了所謂地國體。爲了所謂地帝

言不合。兵戎相向。同室操戈。不僅置黎民與水火國家在自我殘殺中耗盡財力。

你們以革命自居,你們以護國自居,你們以國家未來的復興者自居,殊不知,你們確是國家復興的罪人,你們是民族崛起的罪人,你們罪不可。

華飛在文中呼籲,所有不同政見者放棄武力,用和平的方式共同解決分歧。切不要用任何名義,揮霍國家地未來來謀取個人權利的**。

疾首誠言並不長,但這區區數千字比自治區出動十萬國防軍還要來的震撼。在這篇文章刊發地當天,不僅在自治區內得到廣泛傳閱,國內各大報刊竟然紛紛要求轉載,有的報紙竟然還爲此印發號外,當成重大新聞來對待。

次日,不僅袁世凱發表正式聲明,承諾將向國民解釋稱帝緣由始末,並表示願意接受華司令的提議,和平談判解決善後事宜。袁世凱在聲明中懇請華飛居中調停,爲和平解決此次紛爭,爲了國家的安穩發展做出努力。

另外,南方的革命軍進攻攻勢竟然紛紛停滯下來。華飛的話狠啊,一句同室操戈,一句罪不可把原本以大義之名起事的革命黨人,竟然置於國家罪人,暴亂分子地地位,你說他們如何能接受?蔡鍔,唐繼,劉顯世,劉存厚等人相繼發電表示爲國家不爭權利之初心。但爲了國之未來,切不敢坐視天下重新淪爲一家一姓之天下。

與此同時,自治區內各家報紙圍繞華飛的那篇文章展開激烈的討論。有完全贊同的,有謹慎不發表意見的,也有激進反對華飛的保守言論。不過不管大家意見如何不一樣,有一點卻是所有人都沒有異議的共識。那就是此時的華飛和自治區,既脫離了革命黨地政治勢力,又和北洋中央勢力保持着距離,成爲在這兩股勢力之外獨立的第三股政治軍事勢力。

在隨着接下來幾篇重量級的評論出現在各地的報紙上,所有的紛爭霎那間都鴉雀無聲了。這幾篇文章都是國內知名地人士署名刊發,其中一人無比客觀地說道,無論是帝制,還是共和,抑或是自治區的模式,善意地究其本源,都是爲了國家地強盛。然而我們無需太多爭論,只需看一看,哪裡發展的更好,哪裡更加物阜民豐,哪裡地人民生活更加滿意幸福,我們就可以得出一切結論。

這個評論員說道,如果你還不清楚的話,那麼你可以去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廣東等地轉一圈,相信你非常容易就能得出答案。

這個人還說,袁大總統忙着稱帝,爲此大肆借款,擴充軍力。南方革命黨人爲了共和,爲了反對帝制,募兵起事,北上護國。

自治區地華司令也借過錢,也出過兵護衛國家。不過華司令借的錢不是從外國銀行借來的高息貸款,而是發行建設債券,不斷興建鐵路,公路,橋樑,發電廠,港口,是用錢發展民生教育,科技衛生,是用錢補助民族工商業,促進鼓勵民族重工業。同樣是出兵護國,革命黨人的護**是與北洋軍爲敵,同室操戈,自相殘殺。而華飛的國防軍卻是去山東,拋灑熱血,前赴後繼,無怨無悔地與日本人拼殺。爲的就是國家的主權完整,爲的就是民族的尊嚴不容挑釁,爲的就是中**人的責任和榮譽。

同是借款,同是出兵,同樣的錢,同樣的軍人們,本質的區別就在這裡。還需要更多的證據?還需要什麼證據?

這篇文章的強大絲毫不亞於華飛的那篇疾首誠言,如果說華飛的那篇文章在國內掀起巨大的討論和紛爭,而這篇文章卻可以用幾千字,令所有人鴉雀無聲,陷入沉默,沉思,沉痛。

是啊,同樣是錢,一個用於自家消耗的戰爭,一個用於國內基礎建設。同樣是兵,一個爲了革命和權力的名義,征伐不斷,硝煙不絕,一個卻在山東御外辱,揚國威。人們在沉默感嘆之際,目光轉向這篇文章的作者,許多人頓時瞠目結舌,石化定穴。這篇文章的作者竟然……竟然是……銷聲匿跡很久……大預言家……安童!

安童地這篇文章影響是巨大的,不僅在國內北洋軍和南方護**人中帶來巨大的反響,也使得自治區內部各黨留下的人們,紛紛醒悟,定下心來全力撲在建設上。許多人不自禁地產生這樣一個共識,無論是民主共和還是君主立憲,國家國體確立後,這些基礎建設總不會不要吧。咱們也分不清到底哪個更適合中國,那麼就一心一意爲國家做出自己可以做出的貢獻吧。

這種暗合實業救國的思潮不僅在許多人們心中產生,也在報紙的評論文章上多次出現,越來越多地影響着自治區無數地年輕人們,其思潮的影響速度和範圍,迅速擴大到全國各地。

安童的這篇文章同時也在國防軍內部引起巨大地陣地,原本還有不少人提議出兵反對帝制的軍官們大部失聲了,普通的士兵們突然感覺到,原來他們竟然如此的偉大,如此的和其他地方的軍人不一樣。他們山東一戰的榮譽,竟然如此地神聖。即使走在大街上,普通百姓,年輕學生們看向他們的眼神,也和往日大不一樣,多了許多尊敬和仰慕。即使是那些剛剛編爲國防軍的浙軍,也感受到了這種變化。許多浙江年輕軍官在私下聚會中紛紛感嘆,投靠國防軍,真是他們從軍以來做出的最正確決定啊,如果當初去了南方參加護**,那此刻可能已經後悔死了吧。

不得不說,文字的力量和輿論的影響是巨大的,從華飛的那篇文章出來後,國內關於武力解決帝制事宜還是和平談判解決分歧地討論越來越多,南方的護**軍事行動,也不自禁地受到了影響。

這種風波,在五月份達到巔峰。5月22日,江西都督李烈鈞通電全國,江西省加入蘇浙滬自治聯盟。李烈鈞表示自願放棄一切

把所有軍採取和浙軍同樣的方式編入國防軍,江等一切權利,交由自治聯合政府接管。他個人,將以軍人的身份,申請進入血軍校進行學校,並表示他個人接受國防軍司令華飛地一切命令和調遣。

李烈鈞的這封通電,就如一發炮彈,在本就不平靜地海面爆炸,再次掀起轟然巨浪。自治區已經經管蘇滬浙四地,如今再加上一個江西,不僅面積和人口大大增加,其軍事力量也必然得到進一步增強。雖然江西不似浙江那般工商業經濟發展,但江西不僅有煤質極爲優良的萍鄉煤礦,還有不少鐵礦,尤其是銅礦等有色資源礦藏,那簡直是無比豐富啊!

不過沒等衆人繼續討論這起事件將會給國家帶來多大地影響,一個更加震撼的消息傳來。袁世凱身染重病,已經住進醫院,有人聲稱,袁世凱被人下毒!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可真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護**一直聲稱如果袁世凱下臺,他們就停戰。現在好了,袁世凱還沒來得及辭職,就病倒了。各地地代表政黨們有事幹了,協商的協商,談判的談判,軍事內戰現在得到國民越大越大的厭惡和反對,那麼就正好藉機談判相關善後事宜吧。

不提那什麼新舊約法啊,卻說此時的華飛卻不得不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原來自從袁世凱住院後,各方面勢力拉攏華飛的熱情更加熱烈了。革命派和改良派等人士建議按照約法,立黎元洪爲大總統,這些人希望得到華飛的支持,所以公開提議讓華飛擔任副總統。

而原北洋系實權人物段~瑞則密電華飛,希望得到華飛的支持,入主總統府。段~不僅許諾如果他就任大總統,那麼他不僅會任命華飛爲副總統,還會授權華飛統管蘇浙贛滬無地,中央絕不干涉。除了利益許之,段~更是以地方鄉情,大談淵源及私交,多方位企圖得到華飛的支持。

另外,一些支持帝制和袁世凱的親屬們也致信華飛,希望華飛主持公道,徹查袁世凱中毒案件,爲他們伸張正義。

另外,變規辦公室內部也意見不一,自從江西加入自治聯合政府,由軍爲主題的第七軍開始籌建。自治區的軍事數量空前增加,軍費增長也是大幅度增加。聯合議會部分議員和自治政府有人反對大肆擴建,增加政府財政的壓力,並且要求嚴格限定軍費的支出規模。

變規辦公室內部也有人認爲應該集中財力發展建設和經濟,自治區的軍事力量,五個軍的規模就已足夠。提議重新裁撤第四軍和第五軍,把浙軍第六軍和軍的第七軍編爲第四軍第五軍。或者壓縮浙軍與軍的規模,與第四軍第五軍混編。

但這項提議遭到李越等人和軍方的反對,七個軍二十一個師即使滿編不過二十五萬人。自治區面對的強大敵人不是國內的動亂和軍閥,而是日本人。青島戰爭失敗後,日本不僅重建了在山東損失的軍隊,還一次性增編了十二個師,使他們的陸軍總兵力達到三十二個師,加上近衛師團和獨立旅團,兵力已經非常可觀。浙軍第六軍和軍第七軍都未能滿編,滿打滿算只能編成一個師多一點的軍力,增加不到三個師的兵力,暫時不會對財政造成太大的影響。

除了反對裁撤軍隊,李越甚至還建議華飛尋找藉口,趁機拿下福建。那樣,就使得自治區的勢力範圍擴展到臺灣海峽,日後南下可以經略兩廣,北上可以圖謀中原,東進加大對臺灣遊擊軍的支持,西去可納湘鄂川陝。

華飛沒有采取李越的意見,也沒有同意裁撤軍隊的草案。短時間內新的江西浙江兩省,需要做的就是快速地把自治區的一些施政方案推廣到兩省,培訓精簡各地的公員,整頓各地的機構和部門,展開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

得到江西和浙江,自治區的地盤已經擴大一倍,此時應該做的就是高築牆廣積糧,埋頭髮展才是正理。如此貪心不足,攻打福建,令‘稱王’的野心暴露無遺,不僅會失去他如今在各方‘香餑餑’的地位,也可能會招致北洋軍和護**兩方面的敵視。

華飛最終還是選擇支持黎元洪擔任大總統,同時也好言安撫段~瑞,不忘與他拉扯同鄉之情。因爲華飛不確定,如果選擇支持段~瑞,又會引起什麼意外的風波。

黎元洪上任後,投桃報李,居於華飛在護國戰爭中調停的功勞,各方一致同意任命華飛爲副總統。其實在華飛看來,他只是刊發了幾篇文章,然後通電支持誰支持什麼議案而已。

華飛雖然被任命爲副總統,但他根本沒有去北京上任的打算。

新的政府催促幾次無果後,也就放棄了,因爲他們又陷入新的府院之爭的內鬥中,難以安休。部分厭倦了你爭我斗的年輕人們心灰意冷之下,先後從北京等地來到自治區。然後呆不上幾天,他們就會被自治區充滿朝氣的新興氣象吸引,再也不願離開了。

就在國內因爲袁世凱稱帝餘波而鬧得不可開交之際,百忙之中的華飛卻跑去吳淞碼頭,站在初秋的烈日下,等待着一艘來自美國的郵輪。

是誰?竟然如此重要,讓華飛百忙之中,竟然親來來接,而且還站在碼頭上等候?李越等人都毫不知情,王蒙孫板等人更是情不自禁地猜測,美國,難道是少爺的那個……情人又來了?

一艘普通的郵輪緩緩駛來,這艘郵輪隸屬於深藍海運公司,船不大,卻載滿了客人。客人中大部分都是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也有各種膚色的美國人。幾個年輕人站在船舷上,神色激動,指指點點,滔滔不絕。

:誰能猜到華飛接的是誰?提示,重要名人!

首發

209 一個擁抱80 紫禁城盜寶案272 間諜風波330 赤裸裸的殘酷217 地盤倍增112 下一戰57 勝利98 冒牌奸細23 編組舊軍179 黃浦江上來了巨無霸93 人才就是戰鬥力182 都是大軍艦惹的禍129 深層危機329 趕盡殺絕274 華盛頓會議29 餘波132 擴大戰果8 地方保衛團152 暴跌243 勢如破竹308 戰爭,遠未結束243 勢如破竹287 南方戰事291 要全國普選啦7 銀行與投行320 勢不可擋193 時代週刊196 藍色巨鳥290 要同時打贏二場戰爭239 春季攻勢193 時代週刊34 野蠻交易9 以瘋狂之名283 誓不辱命19 風雲起91 天職72 杜月笙的大禮59 致命危機228 終於大婚了116 勝利的代價218 戰龍騰飛吧146 掌控之中312 奧運會中國代表團226 不差錢的自治區339 登月計劃啓航283 誓不辱命70 南洋募晌146 掌控之中66 反客爲主247 圍點打援59 致命危機119 噩夢300 隨你去死168 對日全面戰爭84 毒計63 軍火到貨264 納妾之爭285 東方鬱金香210 滌清155 新政新氣象334 大事件20 圍攻安慶256 東海之上的交鋒142 組建政黨89 生的曙光29 餘波350 中國參戰16 矯枉過正270 外蒙古獨立114 第一次轟炸8 地方保衛團4 大肆購置軍火78 童子軍80 紫禁城盜寶案243 勢如破竹93 人才就是戰鬥力130 再戰南京337 新時代的開端272 間諜風波308 戰爭,遠未結束22 安徽獨立7 銀行與投行129 深層危機80 紫禁城盜寶案112 下一戰45 伏擊31 海軍易幟95 好消息84 毒計232 爲了無上的國家利益54 袁世凱的特使336 絕密追殺令124 圍殲倪嗣沖139 蛇山島海戰57 勝利31 海軍易幟151 全面出擊198 決戰前的不平靜天空{增強優惠版}47 橫財123 新攻略
209 一個擁抱80 紫禁城盜寶案272 間諜風波330 赤裸裸的殘酷217 地盤倍增112 下一戰57 勝利98 冒牌奸細23 編組舊軍179 黃浦江上來了巨無霸93 人才就是戰鬥力182 都是大軍艦惹的禍129 深層危機329 趕盡殺絕274 華盛頓會議29 餘波132 擴大戰果8 地方保衛團152 暴跌243 勢如破竹308 戰爭,遠未結束243 勢如破竹287 南方戰事291 要全國普選啦7 銀行與投行320 勢不可擋193 時代週刊196 藍色巨鳥290 要同時打贏二場戰爭239 春季攻勢193 時代週刊34 野蠻交易9 以瘋狂之名283 誓不辱命19 風雲起91 天職72 杜月笙的大禮59 致命危機228 終於大婚了116 勝利的代價218 戰龍騰飛吧146 掌控之中312 奧運會中國代表團226 不差錢的自治區339 登月計劃啓航283 誓不辱命70 南洋募晌146 掌控之中66 反客爲主247 圍點打援59 致命危機119 噩夢300 隨你去死168 對日全面戰爭84 毒計63 軍火到貨264 納妾之爭285 東方鬱金香210 滌清155 新政新氣象334 大事件20 圍攻安慶256 東海之上的交鋒142 組建政黨89 生的曙光29 餘波350 中國參戰16 矯枉過正270 外蒙古獨立114 第一次轟炸8 地方保衛團4 大肆購置軍火78 童子軍80 紫禁城盜寶案243 勢如破竹93 人才就是戰鬥力130 再戰南京337 新時代的開端272 間諜風波308 戰爭,遠未結束22 安徽獨立7 銀行與投行129 深層危機80 紫禁城盜寶案112 下一戰45 伏擊31 海軍易幟95 好消息84 毒計232 爲了無上的國家利益54 袁世凱的特使336 絕密追殺令124 圍殲倪嗣沖139 蛇山島海戰57 勝利31 海軍易幟151 全面出擊198 決戰前的不平靜天空{增強優惠版}47 橫財123 新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