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 震盪

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僧格林沁尾隨捻軍之後窮追不捨,從豫西、豫中、豫東、豫南,一直追到山東,行程數千裡,所部被拖得精疲力竭,“將士死亡者數百,軍中多怨言”。

僧格林沁自己也被拖得“寢食俱廢,恆解鞍小憩道左,引火酒兩巨觥,輒上馬逐賊”。這樣的情況朝廷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曾告誡他不能一意跟追,但剛愎自用的僧格林沁一意孤行,將朝廷警告拋諸腦後仍窮追不捨。

這廝也是不得不爲,眼下他的處境十分尷尬,極需亮眼戰功裝點門面。

自從上次英法聯軍攻入京畿,於八裡橋大破僧部數萬軍馬以來,僧格林沁便飽受詬病承受了極大壓力。

作爲滿清朝廷蒙古軍方第一人,無論是咸豐帝執政期間還是眼下同治帝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期間,僧王都是備受朝廷重視,作爲滿清八旗蒙古方面的旗幟性人物,倚爲心腹干城牽制漢人軍事集團的重要角色。

可問題是,自從英法聯軍攻入京畿那次之後,他的表現卻配不上朝廷給予的重任,說是湊合着被朝廷槍推出的軍方大佬都不爲過。

儘管在八里橋戰敗之後,逃到承德行宮的他不僅沒受到責罰,還在咸豐帝的鼎力支持下收攏潰兵重新復起,並且還一手主導了與英法聯軍的談判,將京畿保衛戰最大的那顆桃子摘入手中。

可惜一時心態過於急噪了些,沒控制好節奏讓洋人佔了大便宜去,本是一次非常有面子的談判,最後卻被他搞成了城下之盟似的約定,受到全國輿論責難身上揹負了極大壓力和重擔。

反觀漢人兩大軍事集團鄉勇隊跟湘軍,鄉勇隊在京畿保衛戰中表現極爲出彩,可以說得上力挽狂瀾,就算最後搞得咸豐帝不喜被髮配至兩廣,那戰功也是明亮耀眼誰都不可輕易疏忽。

因爲與列強聯軍談判上栽了跟頭,作爲天然的對手僧格林沁極爲忌憚鄉勇隊。更不用說當初圍剿捻匪之時,鄉勇對錶現出的戰力讓他震驚,豫北地區由鄉勇隊出身地方武官與士紳組織團練戰力不蘇,鄉勇隊正軍更是勇不可擋。

跟捻匪打了好些年仗的僧王自然清楚捻匪的難纏,鄉勇隊表現出的驚人戰力以及實力實在讓他忌憚不已,更不要說鄉勇隊取得的赫赫戰功,跟其比較僧王和手下蒙古馬隊幾乎一無是處。

湘軍就不用多說,作爲最近幾年最爲風光,甚至一手將禍亂天下的太平天國覆滅的軍事集團,其威名以及赫赫戰功耀眼無比,作爲滿清朝廷推出牽制湘軍的蒙古親王,僧格林沁身上的亞歷山大。

特別是兩支漢人軍事武裝都表現出色,作爲八旗蒙古一方的軍方代表,僧格林沁心知自家表現得太差,正咬牙使勁猛追呢。

此時好不容易得到機會,被他咬住一支捻匪與太平軍餘孽聯合武裝,不趁機將之剿滅好好表現表現,以後再想受到朝廷全力支持可不容易。

所以在這個關鍵時刻,儘管手下人馬已被該死的捻匪拖得精疲力盡,但僧王卻不敢有絲毫鬆懈,一定要抓住這幫可惡的泥鰍將之全殲,不然以後的日子可就難過了,誰叫他之前竟在這幫泥鰍手上連敗兩陣,輸得灰頭土臉?

要是不找回場子,以後叫他怎麼在清軍混?

1865年4月初,捻軍進入山東,經曹縣、定陶、城武、嘉祥、汶上、寧陽進抵曲阜。僧軍仍在後緊追。山東巡撫閻敬銘派布政使丁寶楨率本省防軍進入兗州,妄圖夾擊捻軍。

爲了繼續疲憊清軍,捻軍北趨寧陽、東平,途中擊敗總兵範正坦部後,繼續北上東阿、平陰、肥城,然後轉頭南下寧陽、兗州、鄒縣、滕縣、嶧縣,經蘭山、郯城進入江蘇的贛榆、海州、沐陽。5月3日又由邳州返回郯城,西走嶧縣,在臨城(今棗莊市西薛城)附近擊敗丁寶楨部後,北上寧陽、汶上。

5月10日過運河進至範縣(今河南範縣東)南面的羅家樓、濮州(今河南濮城)東南的箕山一帶,最後進至黃河水套地區(黃河水套是1855年黃河在考城銅瓦廂決口後在濮州、範縣以南和鄆城西北一帶形成的一個河汊衆多的地區)。

隱蔽在這裡的各地起義失散人員紛紛參軍,使捻軍人數衆達數萬。然後捻軍馳抵菏澤西北高樓寨地區等待僧軍。而這時的僧軍已被捻軍拖得極度疲憊,僧格林沁本人也因幾十天不離馬鞍,疲勞得連馬繮都拿不住只得用布帶拴在肩上馭馬。

1865年5月17日,僧格林沁率軍追至高樓寨之南的解元集地區。捻軍派出少數部隊迎戰,誘使僧軍向高樓寨地區深入。18日中午,僧軍進至高樓寨,埋伏在高樓寨以北村莊、河堰、柳林中的捻軍一齊出擊。

僧格林沁分兵三路:翼長諾林丕勒、副都統託倫布等率左翼馬隊,總兵陳國瑞、何建鰲各領本部步隊爲西路;副都統成保、烏爾圖那遜等領右翼馬隊,總兵郭寶昌率本部步隊爲東路;副都統常星阿、溫德勒克西等各領馬隊爲中路。

捻軍也分三路迎戰。西路鏖戰二小時左右,捻軍稍卻。適中路捻軍已將常星阿部擊潰,便支援西路捻軍向敵人發起反擊,將西路清軍殲滅。與此同時,東路捻軍也已將敵軍擊潰。

在後督隊的僧格林沁只得率殘部退入高樓寨南面的一個荒圩,捻軍乘勝追擊,將該圩團團包圍,並在圩外挖掘長壕,防止清軍突圍。當夜三更僧格林沁率少數隨從冒死突圍,當逃至菏澤西北7.5公里的吳家店時,被一捻軍戰士砍死在麥田。這一仗,捻軍全殲僧格林沁以下7000餘人,取得重大勝利。

高樓寨之戰,捻軍全殲僧格林沁的蒙古馬隊,使清軍的精銳騎兵損失殆盡。副都統成保奏稱:“我軍失利後,馬步兵勇收集無多。”

這次作戰,是捻軍在抗清鬥爭中取得的一次重大的勝利,也是運用運動戰取勝的一個典型戰例。捻軍發揮快速流動作戰的特長,牽着僧軍盤旋打轉,使其精疲力竭,同時伺機反擊,消耗敵之兵力,挫傷敵之士氣,最後在地形和羣衆條件都對捻軍有利的地區,一舉全殲窮追之敵。

僧軍方面,由於僧格林沁盲目輕敵,一味窮追,後方供給不繼,部隊飢疲交加,士氣日益低落,加上得不到豫魯清軍的有效配合,成爲衰弱的孤軍,最後被捻軍殲滅。

僧格林沁之死震動朝野,同時也讓朝廷制衡漢人軍事武裝的努力付諸東流,不得不讓漢人軍事武裝插手北方軍事,使得朝廷對地方掌控力進一不下降。

可以說,僧格林沁的突然戰死,其後的影響是非常深淵的。

清同治四年四月二十四日(即公曆1865年5月18日),在山東曹州吳家店(今山東菏澤市牡丹區吳店鎮)發生一個重大事件:滿清世襲罔替(俗稱鐵帽子王)博多勒噶臺親王僧格林沁率兵輕進追剿,被捻軍包圍殺死。

一名鐵帽子王戰死所具有的輿論震撼性當時極其強烈,但僧格林沁之死所帶來的影響遠不止此,而是給滿清朝廷帶去一個幾乎可以說得上災難性後果。

要理解僧格林沁之死的巨大影響,必須要了解滿清的基本軍事體系及其演變。

滿清在順治期間(17世紀中葉)形成了八旗和綠營軍事制度,兩者稱爲經制兵,也即今天所說的國家正規軍。

綠營是滿清入關後繼承明朝制度形成的以漢人爲基本的軍隊,常規保持六十萬人之衆,而八旗兵力可能僅爲二十萬人,最高的時候爲三十五萬人。

儘管如此,八旗軍隊是滿清的看家武力。就駐防而言,綠營分散在全國,主要是防守西北、西南、華南、華中、華東等地,有戰事時才進行集中。

八旗除部分分散全國駐紮外,主力採取集中方式,防守京畿地區,因此,八旗主力相對綠營處於優勢狀態,是滿清最後的鐵拳。嘉慶(18世紀末19世紀初)之後,無論是綠營還是八旗,都開始明顯腐敗、衰落,但國家基本軍事體系的格局並沒有變化。

1851年太平天國興起,隨即捻軍興起,問題頓時格外嚴峻。太平天國的主力是在南方作戰,滿清進行應對的主要是綠營,然而綠營根本沒有能力獲取優勢,咸豐皇帝在1852年底就開始大力組織團練,成爲湘軍以及鄉勇隊出現的直接原因。

1856年太平天國第一次打敗江北大營和江南大營,1858年第二次打敗江北大營,1860年第二次打敗江南大營,就此,綠營武裝基本失去了戰鬥力,從而湘軍和鄉勇隊得以真正興起,成爲滿清在南方的基本武裝和主力。

因爲八旗在南方的軍力薄弱,整個南方就此落如漢人軍事政治集團的掌控之中,朝廷能夠牽制南方漢人軍事集團的武裝力量,也唯有駐防京畿的八旗以及蒙古武裝……

第二百五十四章 勢不可擋第五百四十章 驚訝第六百八十一章 苦逼第四百二十章 手段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又起血染泥第一百九十章 戰鬥突停忙掃尾第二百一十章 豎起大旗招兵馬第一百九十五章 心中不岔生嫉妒第六百一十二章 英國人的忌憚第二百五十七章 歹毒手段第五百二十七章 驅趕(羊年大吉)第五十九章 戰前準備事紛繁第六百二十一章 搶收夏糧第三百八十二章 震驚第四百九十章 爭吵第一百九十六章 心黑意歹欲奪權第四百六十九章 沸騰第一百四十四章 各自心思皆不同第五百九十章 緊迫第二十四章 民團新丁惹人妒(加更)第四百零五章 不爽第二百一十一章 新兵訓練故事多第八十二章 寧爲雞首不爲牛尾第二百三十九章 準備第三百零一章 驚現太平軍第六百五十五章 震盪第六十三章 危言恐嚇爲拉人第七百零一章 了卻第三百六十八章 入江西第三百八十九章 氣憤第二百七十三章 ‘分’進‘合’擊第五百五十三章 外圍勢力第七百零五章 譁然第三百二十六章 治理淮北第一百五十三章 萬事已備待東風第四百二十九章 情勢第二百六十九章 麻煩不斷第六百七十章 盤根錯節第二百七十一章 驚訝第五百七十三章 潮汕風雲第六百九十七章 狠辣第三十三章 謠言紛紛擾人心(求收藏)第三百八十八章 戰火紛飛第二百七十六章 殺奔襄陽第一百九十八章 躍躍欲試戰心起第五百七十一章 朝堂上的三大勢力第三百四十一章 江南大營被破第五百三十九章 突然的調令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沽口大捷第三百二十九章 ‘高瞻遠矚’第三章 稚童慌急言不妙第九十章 吸引注意惑人心第二十二章 欲以俘敵做階資第一百八十章 忽有故人來拜訪第五百八十三章 回返兩廣第二百零一章 分兵出擊氣洶洶第二百零六章 你來我往半輸贏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火重燃振人心第五百六十三章 爛泥扶不上牆第三百九十章 針鋒相對第二十三章 野心勃勃籌未來第四百九十四章 一團亂麻第十一章 喜訊不過虛妄事第四百零四章 實例教學第一百一十一章 善後收拾撫人心第一百二十七章 郎中之事惹人煩第二百三十二章 見聞第六百八十三章 局勢第一百八十六章 攻勢如潮性亦狂第十五章 心頭敞亮欲設伏第五百九十一章 熱鬧第四百一十四章 談話與表態第六百七十六章 警鐘第五百一十五章 因禍得福?第四百八十一章 噩耗連連第五十七章 規劃未來謀新營第五百五十七章 自坑第六百二十三章 送禮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雲突變第五百五十一章 嚴辭力拒第二百七十章 縱論第二百六十一章 最後安排第六百七十五章 突然第四百七十八章 悍然發動第五百二十二章 心情複雜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風’第四百九十六章 下馬威第八十九章 烏合之衆當強訓第五百六十八章 驚聞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亂之兆第七十八章 疑惑重重衆沸騰第二百一十二章 擴大戰果分兵忙第五百九十七章 激烈衝突第六百五十八章 雲南‘故’事第六百九十四章 暗手第一百九十九章 所向披靡太平軍第五百九十九章 餘波第二百一十章 豎起大旗招兵馬第四百四十二章 消耗戰第六百六十七章 逼反
第二百五十四章 勢不可擋第五百四十章 驚訝第六百八十一章 苦逼第四百二十章 手段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又起血染泥第一百九十章 戰鬥突停忙掃尾第二百一十章 豎起大旗招兵馬第一百九十五章 心中不岔生嫉妒第六百一十二章 英國人的忌憚第二百五十七章 歹毒手段第五百二十七章 驅趕(羊年大吉)第五十九章 戰前準備事紛繁第六百二十一章 搶收夏糧第三百八十二章 震驚第四百九十章 爭吵第一百九十六章 心黑意歹欲奪權第四百六十九章 沸騰第一百四十四章 各自心思皆不同第五百九十章 緊迫第二十四章 民團新丁惹人妒(加更)第四百零五章 不爽第二百一十一章 新兵訓練故事多第八十二章 寧爲雞首不爲牛尾第二百三十九章 準備第三百零一章 驚現太平軍第六百五十五章 震盪第六十三章 危言恐嚇爲拉人第七百零一章 了卻第三百六十八章 入江西第三百八十九章 氣憤第二百七十三章 ‘分’進‘合’擊第五百五十三章 外圍勢力第七百零五章 譁然第三百二十六章 治理淮北第一百五十三章 萬事已備待東風第四百二十九章 情勢第二百六十九章 麻煩不斷第六百七十章 盤根錯節第二百七十一章 驚訝第五百七十三章 潮汕風雲第六百九十七章 狠辣第三十三章 謠言紛紛擾人心(求收藏)第三百八十八章 戰火紛飛第二百七十六章 殺奔襄陽第一百九十八章 躍躍欲試戰心起第五百七十一章 朝堂上的三大勢力第三百四十一章 江南大營被破第五百三十九章 突然的調令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沽口大捷第三百二十九章 ‘高瞻遠矚’第三章 稚童慌急言不妙第九十章 吸引注意惑人心第二十二章 欲以俘敵做階資第一百八十章 忽有故人來拜訪第五百八十三章 回返兩廣第二百零一章 分兵出擊氣洶洶第二百零六章 你來我往半輸贏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火重燃振人心第五百六十三章 爛泥扶不上牆第三百九十章 針鋒相對第二十三章 野心勃勃籌未來第四百九十四章 一團亂麻第十一章 喜訊不過虛妄事第四百零四章 實例教學第一百一十一章 善後收拾撫人心第一百二十七章 郎中之事惹人煩第二百三十二章 見聞第六百八十三章 局勢第一百八十六章 攻勢如潮性亦狂第十五章 心頭敞亮欲設伏第五百九十一章 熱鬧第四百一十四章 談話與表態第六百七十六章 警鐘第五百一十五章 因禍得福?第四百八十一章 噩耗連連第五十七章 規劃未來謀新營第五百五十七章 自坑第六百二十三章 送禮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雲突變第五百五十一章 嚴辭力拒第二百七十章 縱論第二百六十一章 最後安排第六百七十五章 突然第四百七十八章 悍然發動第五百二十二章 心情複雜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風’第四百九十六章 下馬威第八十九章 烏合之衆當強訓第五百六十八章 驚聞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亂之兆第七十八章 疑惑重重衆沸騰第二百一十二章 擴大戰果分兵忙第五百九十七章 激烈衝突第六百五十八章 雲南‘故’事第六百九十四章 暗手第一百九十九章 所向披靡太平軍第五百九十九章 餘波第二百一十章 豎起大旗招兵馬第四百四十二章 消耗戰第六百六十七章 逼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