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章 扶植

第1000章 扶植

破防之後,劉鈺寬慰道:“你也且放心。我若是真想找王二麻子、趙三狗子,就不會找你們來京城了。”

“我只是告訴你,我有本事扶起來一個王二麻子。但我不扶。而不是說我扶不起來。”

“畢竟,你們在朝廷平準、復西域、定川西之戰中,也是有功勞的嘛。”

陝西商人頭目忙道:“不敢居功。我等只是求利,發財。並無百分的爲社稷之心。”

“哈哈哈哈,論跡不論心嘛。對你們還是要客觀評價的。況且,真要是西北亂起來了,首當其衝的也是你們嘛,這個道理你們還是懂的,就不必過於謙虛了。”想着歷史上湮滅在陝甘回變中的陝商,劉鈺忍不住嘆息一聲。

嘆息之後,劉鈺從桌上拿起來一冊文書,遞過去道:“剛纔說了許多,是爲了讓你們明白局勢。”

“有個故事說,有人大太陽的出門,帶着一把傘。”

“你會怎麼評價?”

“如果你知道,半個時辰之後有雨,那你一定會誇這個人是天才。”

“而如果你知道一天都是大晴天,那你一定會說這個人是瓜慫。”

“我剛纔說許多,便是讓你先知道,是下雨還是晴天。”

“纔好讓你看看我對川南這邊變動的一些想法。你看完之後,只管大膽地說、大膽地問。”

陝西商人連忙雙手捧過那冊文書,從頭開始,一個字一個字地仔細讀起來。

川鹽入湘楚的計劃,現在當然不能提。

但是,川鹽入黔,依舊可以官運、商銷。

雖然最終目的是入湘楚,但現在恰可以用入黔的幌子來做掩護。

入黔和入湘楚,最大的區別,只在於多投資多少、多開多少井。

框架上,是沒區別的。

陝西商人只看到一半,就暗暗吃驚於朝廷的大手筆,也明白了劉鈺說的“扶植財閥”的扶植二字,到底是什麼意思。

基本上,就是集中川南分散的力量,組織一個川南鹽業公司。

股份制手段,統合力量。

如果只是這樣,不叫扶植。

扶植,則體現在對土地的態度上:由朝廷直接出面,徵地,圈地,取消工業資本的地租。

圈內土地,折價之後,一部分作爲入股資本、一部分則以二十年返還的方式,強制取消地租,同時防止地主股份中佔比過大。

至於如何讓當地地主同意,這上面沒說。

但上面的意思卻很明確:當地的地主一定會同意、必然會同意、不得不同意。

劉鈺算是解釋明白了他嘴裡的“扶植”是什麼意思。

連地租問題都不敢解決,也配叫扶植資本主義萌芽?

圈地徵地之後,地主的土地做股,算半成;剩下的九成半,陝西商人分六成、川地商人分剩下的三成半。

對於圈地徵地之外、又堅決不入股的鹽井,允許存在。

這邊要靠雄厚的資本、蒸汽機的動力,直接用競爭手段完成兼併。

小生產者、小散戶作坊,給臉不要臉那就讓他們見識下什麼叫資本主義的大魚吃小魚。

公司成立之後,由官方負責轉運食鹽,公司只負責生產。

官方做銷售商和生產商的中間人,採取半訂單模式生產。

納稅環節,在轉運之前完成,

公司經營由公司自己負責,朝廷只督不辦,會派人專門盯着賬本和產量,定時巡檢。

公司股東自負盈虧,可以轉讓買賣。

如果公司股東犯了事,和公司無關,只牽連股東個人。

公司如果破產,所有股東只賠自己的入股資本,不會牽扯到各自之前的盈利分紅所得。

科學院提供蒸汽機、運煤鐵軌等技術支持,派駐專門的技術人員駐紮,工資由公司提供、但遴選資格在科學院手裡。

這是單純的井鹽業,但井鹽業並不單純。

與井鹽配套相關的產業裡,會募股用類似的圈地手段,強行合併榮縣附近的煤礦,組織一個新的公司,採取和鹽業類似的框架。

煤業和鹽業,各自出資一半,整修從榮縣到自貢的運輸路線。

一部分原有的運河要重修,同時在一些地方取直修鐵軌路,降低煤炭的運輸成本。

由劉鈺管轄的工商衙門,在井鹽區和礦區,設立新衙門,並行於原有州縣,負責工廠區的治安、巡查、僱工登記等。

後面雖然沒說,但這意思也大約看出來了,扶植的味道太濃,顯然是準備直接搞壟斷的,日後可能要兼併周邊的鹽區。

看罷,陝西商人久久無語,半晌才道:“國公的大計,着實是好。我們這些做這等生意的,第一怨的,就是當地地主。”

“夾雜不輕,加價太重,地租甚高。”

“可打井又不是別的,誰知道下面有沒有鹽滷?只有靠有經驗的老師傅去看,可看的也未必就十拿九穩。”

“若他們的土地入股,則最狠的,要如此分:譬如一個月,前十二天的鹽歸我們,後十八天的鹽歸他們。”

“我們久受其苦啊!”

“其實我們早就想集結大家夥兒的力量來幹了,只是談不攏這事,我們出資,他們只是佔着地便要一個月的十八天,我們這邊實在不好辦。朝廷自來是不管這些事的,完全放任,由我們自己和那些人談,着實是難。”

“我家祖上在洪武年間給天保府運糧的時候,就知道,一人之力甚弱,非要集衆人之力然後持股分紅方可做大。這等道理,不消國公說,我們也懂。只是若無國公幫忙,我們連地租這一關都過不去,只能各賭各的,願賭服輸,賭贏了賭出來黑滷就一夜暴富;賭輸了,賭出來淡滷就破家敗業。”

劉鈺笑道:“資本和地租,不共戴天。西夷有本書,關於地租的部分,只怕全天下,如今就你們看過後會大呼相見恨晚。松江府那羣人,能看懂的是自由貿易和分工交換,他們可不容易看懂地租那部分。”

“做生意,朝廷不行;圈地,你們不行。如今你可明白,爲何非要川商也佔一部分了股了吧?”

陝西商人連聲道:“明白了。”

“若川商不佔股,那是鄧艾、鍾會襲蜀。”

“若川商佔股,那是‘士農工商’之戰,是我等資本商人與土地地主之爭,不分蜀人、秦人。”

“川商久在地方,根深蒂固,若能與我們站在一起,必是助力。”

劉鈺滿意地點了點頭,又伸出兩根手指道:“朝廷能幫你們的,也只能到這了。”

“地租太高,工業資本無法發展。這地租,本該歸朝廷的,佔地之人,按說也就按照地面一等田的價賠他。那地下滷水,怎能算是他的?他憑什麼收租?”

“蒸汽技術,朝廷這邊也能給你們幫助。”

“只此兩件,別的事,朝廷也就不管了。”

“陛下命我管工商事,不管鹽政。你可明白,你們不屬於鹽政管,你們只生產鹽,其餘轉運和銷售都和你們無關,是以屬於工商事。”

“我管工商,不要作奸犯科之類的話,也不必和你們說。只說你們成立董事會後,大小決策你們自己定。”

“只記住一句話,董事會裡,勾心鬥角,各使本事,誰也管不着。但公司不比過去的三五井的鹽場,資本雄厚,找州牧、府尹,是沒用的。最終決斷的是朝廷。”

叮囑之後,劉鈺又問道:“對這些辦法,別隻說好的。各種壞處,你能想到的,也一併說了。有什麼就說什麼,勿要擔憂。”

陝西商人想了半天,搖頭道:“國公所想,正是我們想過但難做的。朝中實無幾人知井鹽之特殊。”

“如兩淮地方,小民可自煮。一丁一鍋,小本經營亦可。”

“而井鹽不比海鹽。”

“凡一口井,需要分工。”

“需要會打井的、需要汲滷的、需要燃氣的、需要刮鹽的、需要挑煤的、需要養牛的、需要買料的……”

“如兩淮那種一丁小民的模式,是不行的。必要集結資本,方可做大。”

“朝中之前一直少管川鹽,小人斗膽直言,不是朝廷不想管,實在是朝廷的大人,只會管小農、管鹽丁,實在不會管這種千百人、分工協作的工場。”

“其實,我們是盼着朝廷管的。”

劉鈺呵呵一笑道:“這話可有些言不由衷啊。”

陝西商人忙道:“國公萬萬相信,此話真心實意,並無虛言在裡面。”

“朝廷管的少,便證明我們的鹽賣得少。”

“朝廷管得多,才證明我們的鹽賣的多。”

“天朝賣鹽,可不是比誰的價賤、誰的鹽白,那是朝廷讓誰賣誰才能賣。”

“如那夔州地方,順水而下,頃刻即到湖北。”

“夔州也自產鹽,其價廉、其色白,然而朝廷說只准湖北百姓吃蘇北鹽,湖北百姓就只能吃蘇北鹽。近在咫尺的夔州鹽,是不能吃的。”

“爲啥?就因爲朝廷之前實在只會管小農、管鹽丁,不會管鹽井工場,不知道怎麼收稅。”

“自始皇帝一統,兩淮、四川,這不都是天朝嗎?蘇北的銀子,和四川的銀子有甚麼區別?”

“是以,我們盼着朝廷來管。朝廷管,說明以後吃川鹽的就多了,我們得的利也就多了。”

“兩淮鹽商整日埋怨朝廷管太多,實不知,若朝廷不管,那兩淮鹽稅之半的兩湖,他蘇北鹽一斤都賣不出去!生在福中不知福,在下實不知有什麼可抱怨的。”

“小人說的句句是實,如今天底下最盼着朝廷來管的,就是我們這些人。朝廷管,那真是天大的好事;朝廷要是爲了好好管、使勁兒管,把鹽政衙門都設在成都,那纔好呢!”

(本章完)

第912章 南洋大開發(七)第1441章 分歧(七)第192章 超勝十年第561章 啓蒙工具人(上)第1254章 封爵加分項第433章 宜緩不宜急第686章 距離“仁政”差一年第840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二)第543章 萌芽?萌個屁第1154章 多歧路,今安在(九)第47章 先把地圈起來第739章 恩不能久第797章 爲跑路做準備第1356章 英國的總崩潰(五)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1389章 凡爾賽和約(十六)第844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六)第611章 十八路諸侯準壞事第50章 皇帝的棋子第245章 垂釣第1400章 遷徙路(三)第1373章 裡病外治(九)第3章 出事了第705章 海戰(三)第141章 封侯真吾意,海波順便平第441章 瘋了第1324章 冒犯第990章 拍馬屁(下)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263章 中法京城密約第1213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下)第796章 工商局第1352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第762章 荷蘭災難年(二)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537章 同一個故事,不同的解讀第23章 扎心的話第18章 歸化第1378章 凡爾賽和約(五)第1155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149章 膽子這麼小,還想當軍官?第490章 回威海的第一件事第819章 大事成矣(六)第1237章 三戰定印度(四)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521章 離開體系只是普通人第703章 海戰(一)第753章 表演戰(三)第263章 中法京城密約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1127章 自身定位(下)第1111章 上國心態(五)第268章 瑞典人也捲入對俄忽悠第840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二)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327章 第四把鎖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550章 澳門的蝴蝶(中)第551章 澳門的蝴蝶(下)第1171章 備戰(十)第790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七)第284章 商人是晴雨表第1433章 鴆酒 解藥(下)第822章 大事成矣(九)第1447章 三山合一(中)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1133章 濟天下和利自己第3章 出事了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131章 以霸道 興王道第327章 第四把鎖第426章 錯覺第776章 東印度公司模式水土不服第500章 誰也不是普遍真理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第1205章 太子難當(中)第1207章 守成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22章 被賣了幫着數錢第1038章 大獲成功(三)第677章 科學院(下)第1134章 只想當狗第338章 下心毒第710章 點到即止第107章 負荊請罪下死套第658章 光榮復辟(下)第513章 皇帝的職業病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86章 外交訛詐第411章 出奇第928章 戰前輿論準備(下)第469章 搬出祖訓第1209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上)第1333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四)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1053章 皇帝眼裡的改革
第912章 南洋大開發(七)第1441章 分歧(七)第192章 超勝十年第561章 啓蒙工具人(上)第1254章 封爵加分項第433章 宜緩不宜急第686章 距離“仁政”差一年第840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二)第543章 萌芽?萌個屁第1154章 多歧路,今安在(九)第47章 先把地圈起來第739章 恩不能久第797章 爲跑路做準備第1356章 英國的總崩潰(五)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1389章 凡爾賽和約(十六)第844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六)第611章 十八路諸侯準壞事第50章 皇帝的棋子第245章 垂釣第1400章 遷徙路(三)第1373章 裡病外治(九)第3章 出事了第705章 海戰(三)第141章 封侯真吾意,海波順便平第441章 瘋了第1324章 冒犯第990章 拍馬屁(下)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263章 中法京城密約第1213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下)第796章 工商局第1352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第762章 荷蘭災難年(二)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537章 同一個故事,不同的解讀第23章 扎心的話第18章 歸化第1378章 凡爾賽和約(五)第1155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149章 膽子這麼小,還想當軍官?第490章 回威海的第一件事第819章 大事成矣(六)第1237章 三戰定印度(四)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521章 離開體系只是普通人第703章 海戰(一)第753章 表演戰(三)第263章 中法京城密約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1127章 自身定位(下)第1111章 上國心態(五)第268章 瑞典人也捲入對俄忽悠第840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二)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327章 第四把鎖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550章 澳門的蝴蝶(中)第551章 澳門的蝴蝶(下)第1171章 備戰(十)第790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七)第284章 商人是晴雨表第1433章 鴆酒 解藥(下)第822章 大事成矣(九)第1447章 三山合一(中)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1133章 濟天下和利自己第3章 出事了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131章 以霸道 興王道第327章 第四把鎖第426章 錯覺第776章 東印度公司模式水土不服第500章 誰也不是普遍真理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第1205章 太子難當(中)第1207章 守成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22章 被賣了幫着數錢第1038章 大獲成功(三)第677章 科學院(下)第1134章 只想當狗第338章 下心毒第710章 點到即止第107章 負荊請罪下死套第658章 光榮復辟(下)第513章 皇帝的職業病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86章 外交訛詐第411章 出奇第928章 戰前輿論準備(下)第469章 搬出祖訓第1209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上)第1333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四)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1053章 皇帝眼裡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