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9章 理藩學(下)

第1189章 理藩學(下)

這種想法是幼稚的。同時也是大順道統問題影響下的思考延續。

但至少,是個想法。

比玄之又玄的修德、王道,似乎還更靠譜一些。

至少在牛二看來,他覺得更靠譜一些。

因爲有這樣的想法。

所以內心對於該怎麼辦、怎麼辦是對的、怎麼辦是錯的,便也有了自己的判斷。

那麼他在他判斷中,入鄉隨俗,保留印度原本的徵稅制度,就是完全錯誤的。

雖然,似乎這種制度保留下來,很容易,大順可以輕易地在這裡徵稅——既然帖木兒的後代能在這裡徵稅、阿富汗人也能在這裡徵稅、英國人也能在這裡徵稅,大順想要按照其傳統來徵稅自然也不難。

然而在牛二看來,大順的藩屬政策、外交政策、或者說管理藩屬的目的,就應該全部圍繞着發展工商業、圍繞着他的千船大移民計劃來轉。

包括這些年大順對日本、朝鮮的施壓;對南洋的征服等等,在他看來思路都是一脈相承的。

他認爲劉鈺的思路就是這樣的,並且內心認爲他以爲的劉鈺的思路,就是正確的。

既然鬆蘇改革已經出了許多問題,那麼這些問題就可以在下次改革的時候預知,然後解決掉。

比如鬆蘇的失地百姓,朝廷之前沒錢,所以在牛二看來,興國公苦心孤詣,讓資本發揮力量,把百姓移到關東、南洋。

那麼,往南大洋、北美移民,無利可圖,朝廷只要有錢,朝廷難道就不能幹這個事嗎?朝廷也可以幹啊。

只要解決了這些問題,沿海地區,都可以沿着鬆蘇改革的路子走。

所以,大順的藩屬政策,就應該圍繞着利於工商業發展、能夠徵收足夠的稅賦來移民這樣的思路。

顯然,延續印度原本的徵稅政策,是不利於這個長遠目標的。

在這一點上,牛二認爲,大順和英國對孟加拉的統治,是必然不同的。

英國可以短時間內帶動孟加拉的工商業發展,因爲英國人來買。加爾各答短短數年間,聚集了幾萬人口,都是以紡織業爲主。

而大順則是會在短時間內造成孟加拉的舊工商業崩潰,即便賣不出去,也絕不會買一些東西。

那麼,孟加拉最有利於大順的狀態,就應該是種稻米、種黃麻、種棉花、搓紗線、賣生絲、燙繅絲。

除此之外的冶鐵、織布、陶器等等產業,都應該全部毀滅。

而種稻米、種棉花、種桑樹這些,想要促進其發展,是萬萬不能採取原本的徵稅制度的。

否則的話,大柴明達爾承包1100萬白銀的稅、分包給下一級徵收2000萬、再分包給再下一級徵收3000萬……這還種個屁的棉花、桑樹、稻米?

大順在這樣的事上吃過多少次虧?現實證明這麼搞,大家只會囤土地、收租子,而不是去搞種植、墾農業。

對於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牛二的思路也非常簡單。

把大的全部碎掉。

把小的世襲化,也就是讓他們做真正意義上的地主,全面私有化。

一些小的柴明達爾,理論上土地仍舊是政府的,他們只是負責承包幾個村落的賦稅。當然他們自己也有土地、莊園等。

牛二的思路,就是把承包世襲化,也就是變相的激進的地主所有制改革。

比如這個柴明達爾,包了四個村子。那麼,直接畫個圈,丈量出這四個村子的範圍,直接給這個柴明達爾永久承包。

從法理上講,原本是這四個村子的土地,是政府的。柴明達爾只是幫着政府徵稅。

而現在,則是把這四個村子,直接打包,稅還是按照原來的收,但土地的永久使用權歸柴明達爾了——政府向柴明達爾徵收土地稅,法理上是柴明達爾是向農民收租子,而不是做包稅人來幫朝廷收稅。

農民依舊是農民,並不是農奴,柴明達爾也沒有支配這些農民的法律授予的權力。

遷徙也好、跑路也罷、換家也無所謂。

總之,殖民政府認畝,不認人。

也就是一種激進手段,打碎村社傳統、敲碎土地所有權弄不清楚的問題,把一羣界於地主和稅吏之間的角色,通通快速地主化。

日後你是搞種植園,把地租給工商業者、驅趕百姓逃亡;還是強迫百姓種植稻米、棉花;亦或者你就沒有上進心就是要靠收租子活着,這都方便。

因爲大順的統治水平,絕不可能直達每一個農戶,而且村社制度、種姓制度這些東西,大順搞起來也麻煩。

所以在牛二看來,這種明確所有權、批量製造地主的方式,就是對大順而言最合適的辦法。

農民原本也要交稅,而且因爲包稅制和層層分包制的存在,他們的賦稅並不低。

現在無非也就是換了個皮,把農民要交的稅,在名目上換成了地主的租子。對農民而言,區別不大,甚至可能比之前的負擔更輕。

因爲減少了中間環節,雖然還有一箇中間商。但比起來傳說中原本柴明達爾制下的8層中間商制,肯定還是減輕了百姓負擔的。

8層中間商,政府能收到的錢還是那麼多,下面承擔了多少稅賦,那就天知道了。

那還不如直接搞一層承包商,大順直接在孟加拉,創造幾千戶擁有幾萬畝土地的地主。

由他們,作爲大順在孟加拉統治的基層支柱力量,瓦解掉原本的舊勢力、舊貴族的影響。

形成一種殖民政府——縣衙——地主——永佃農的減少中間環節的垂直結構。

大順在稅收上,也只和這些創造出來的地主打交道,不和下面的農民、村社打交道。

這樣做,是有顯而易見的好處的。

政治上,可以將舊的上層勢力一掃而空。

這一點,大順是不需要猶豫的,因爲大順不是英國,可以用在孟加拉的兵力,不需要任何形式的對舊上層的妥協。

同時,大順也不缺基層官員,因爲大順有大批的實學畢業的學生,他們又不可能參加科舉,直接搞科舉形式的殖民地官員選拔,也絲毫不缺人。

無非就是考試內容,和科舉不同而已。

大順如果在明末,有現在的實力,自然也不會妥協太多的。現在到了外面,實力強勁,自可以選擇不妥協。

而原本下層附庸者身份的人,躍升爲永久的地主,他們的這些權力、利益,是源於殖民政府的,他們當然會堅定地站在大順這邊。

同時,減少了中間商,對於農民而言,也是一種仁政,他們也會認可大順的統治。

稅收上,這種形式,絲毫不會影響原本的稅收額度。

理論上大順可以加大壓榨的程度,但牛二認爲,這種事還是要細水長流的好,不要壓榨的太狠。

經濟上,這種形式,有利於牛二所認爲的美好未來的長遠發展。

孟加拉的人均土地面積比大順要高,這些從原本的國家農民、轉爲永佃農的農民,在減輕了負擔之後,會有更大的消費能力。

殺雞取卵是不對的。

要可持續性地竭澤而漁。

大順攻打印度的主體,是朝廷,不是公司股東,可以不完全以盈利和分紅爲目的。

同時,確定的這種永久地主承包制,有利於日後的農業轉型,也有利於良種和農業技術的推廣。

在稅收額度保持不變的前提下,地主有多種選擇。只要棉花的價格比稻米強,那麼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就會選擇種植棉花。

甚至,在確定了他們對土地的永久佔有後,也可以通過商業合作的方式,將一些土地租給大順的資本家,由他們來開闢棉花種植園之類。

這也可以極大地加快農村的貧富分化。

批量製造的小地主,永久性的土地使用權,也就意味着土地轉租交易的合法化——朝鮮國的儒生現在頭疼的問題,就是土地買賣的出現,以及土地買賣的合法化趨勢——而這,恰恰是大順在印度要主動引導、激進改革的方向。

大順的問題,是土地私有制問題,過於嚴重也過於深入人心,成爲了大順進一步發展的阻礙。

而這裡的問題,是土地私有制概念,過於不明確,成爲了大順把這裡搞成原材料產地和消費市場的重大阻礙。

因爲土地私有制的概念不甚明確,有些模糊,是以批量製造的這些小地主,延續傳統,只能是和村社的農民,簽訂類似永佃權的契約。

而大順只要承認這種永佃權契約,並且這種租佃權是可以合法轉賣的,那麼也就意味着土地私有制的推廣、意味着農村將很快出現巨大的貧富分化。

這只是再用一種符合印度傳統的方式,悄然推廣大順的土地私有制。

當然,這種方法只是針對原有的十幾個大型柴達明爾寡頭的遺產來的。

而剩下的,則當然不會採取這種方式。

шωш_ тTk Λn_ ¢o

比如,一些已經分化的自耕農村社,他們原本就是把稅交給穆佳丹階層,再由穆佳丹階層直接交給政府。

像是這種,那就直接讓大順接管,由大順派人取代穆佳丹階層,丈量土地,給自耕農發地契。允許買賣、稅賦固定。

再比如,孟加拉地區還有大量的未開墾的土地,通通收歸殖民政府所有。大順有願意移民的也好、或者願意承包乾種植園的、或者願意招募人開墾的,那都可以。

這種對土地制度的統治構想,短期內,應該是不如包稅、拍賣包稅這種方法掙錢多的。

在牛二看來,這正是大順的優勢。如果以英國公司的形式,股東在意的只有分紅,那麼肯定是怎麼掙錢多怎麼來。

ωωω _ⓣⓣⓚⓐⓝ _C〇

大順征服的發起者是朝廷,那麼理論上,是可以有一個長遠的、明確的、有利於國家的長遠目標的。

並且,牛二認爲,大順日後對於藩屬、或者殖民地的治理,應該就是一門圍繞着“如何促進國內工商業發展、如何收稅保證國內大量向南大洋洲和北美移民”的學問。

禮政府那一套,過時了。

必須要知道目的是什麼,才能知道該怎麼走。這是儒學在明末思想交鋒中,常用的一句話,現在這句話牛二也想用,但並不知道朝廷是否同意他的看法。

(本章完)

第15章 居高臨下第680章 隱喻(上)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1314章 逼着商人賺錢(中)第651章 你只是枚棋子(四)第1196章 木牛流馬(三)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1426章 必死之局(中)第1387章 凡爾賽和約(十四)第516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下)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1357章 英國的總崩潰(六)第1285章 死與復仇(六)第126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一)第1029章 不公第800章 時代的浪漫(中)第530章 打漁殺家第1026章 割裂(四)第14章 江湖第37章 大膽的想法第620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一)第703章 海戰(一)第611章 十八路諸侯準壞事第1082章 爲利而戰第1362章 國富論(五)第492章 安天下 亂世界第532章 巴達維亞“蘇丹”的理解能力第1215章 輪臺之思(二)第1434章 “太空歌劇”第710章 點到即止第984章 決勝千里之外(七)第65章 報捷第88章 變革的第一抹漣漪第644章 細思恐極第578章 信了個寂寞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118章 軟實力恫嚇第1143章 最後的佈置(四)第317章 琉球啊琉球第170章 絕路之泣第604章 互相猜錯的底線第1145章 最後的佈置(六)第868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四)第1415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六)第865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一)第497章 急躁第1041章 國運(上)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1167章 備戰(六)第1305章 死與復仇(二六)第1173章 備戰(十二)第1322章 符合現狀的上層建築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417章 最後的機動兵力第372章 當假裝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習慣第1466章 最後的鬧劇(十三)第335章 可利用的矛盾第704章 海戰(二)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128章 得分點和槽點第442章 打人還要被感謝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411章 出奇第1043章 新危機(上)第1376章 凡爾賽和約(三)第157章 老婆本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71章 桃子梅子和棒槌第1309章 死與復仇(三十)第1440章 分歧(六)第1044章 新危機(下)第305章 外交無用論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901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二)第657章 光榮復辟(中)第327章 第四把鎖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1300章 死與復仇(二一)第1115章 上國心態(九)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617章 許願第1400章 遷徙路(三)第1026章 割裂(四)第215章 海軍部第27章 臨行第829章 海牙慘案(六)第1318章 施加神聖性(上)第1092章 工業革命(五)第1411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二)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952章 交出主動權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631章 被坑的瑞典人第1088章 工業革命(一)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
第15章 居高臨下第680章 隱喻(上)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1314章 逼着商人賺錢(中)第651章 你只是枚棋子(四)第1196章 木牛流馬(三)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1426章 必死之局(中)第1387章 凡爾賽和約(十四)第516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下)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1357章 英國的總崩潰(六)第1285章 死與復仇(六)第126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一)第1029章 不公第800章 時代的浪漫(中)第530章 打漁殺家第1026章 割裂(四)第14章 江湖第37章 大膽的想法第620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一)第703章 海戰(一)第611章 十八路諸侯準壞事第1082章 爲利而戰第1362章 國富論(五)第492章 安天下 亂世界第532章 巴達維亞“蘇丹”的理解能力第1215章 輪臺之思(二)第1434章 “太空歌劇”第710章 點到即止第984章 決勝千里之外(七)第65章 報捷第88章 變革的第一抹漣漪第644章 細思恐極第578章 信了個寂寞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118章 軟實力恫嚇第1143章 最後的佈置(四)第317章 琉球啊琉球第170章 絕路之泣第604章 互相猜錯的底線第1145章 最後的佈置(六)第868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四)第1415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六)第865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一)第497章 急躁第1041章 國運(上)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1167章 備戰(六)第1305章 死與復仇(二六)第1173章 備戰(十二)第1322章 符合現狀的上層建築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417章 最後的機動兵力第372章 當假裝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習慣第1466章 最後的鬧劇(十三)第335章 可利用的矛盾第704章 海戰(二)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128章 得分點和槽點第442章 打人還要被感謝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411章 出奇第1043章 新危機(上)第1376章 凡爾賽和約(三)第157章 老婆本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71章 桃子梅子和棒槌第1309章 死與復仇(三十)第1440章 分歧(六)第1044章 新危機(下)第305章 外交無用論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901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二)第657章 光榮復辟(中)第327章 第四把鎖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1300章 死與復仇(二一)第1115章 上國心態(九)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617章 許願第1400章 遷徙路(三)第1026章 割裂(四)第215章 海軍部第27章 臨行第829章 海牙慘案(六)第1318章 施加神聖性(上)第1092章 工業革命(五)第1411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二)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952章 交出主動權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631章 被坑的瑞典人第1088章 工業革命(一)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