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最後的機動兵力

第417章 最後的機動兵力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太田資晴手裡沒多少兵。

九州島各藩自不必提。

長州藩的兵要在下關海峽沿岸固守。

廣島藩前年剛鬧過一揆,去年又洪水,窮的叮噹響,只能配合長州藩守下關。

米子所屬的鳥取藩,藩主池田宗泰的爹今年剛死。

他爹一死,因幡、伯耆兩國的老百姓就爆發了反抗加稅的“元文一揆”。

這個節骨眼上,大順軍喊一句仁義,那可真就仁義了,一揆的老百姓正鬧騰呢,正是打開大門迎闖王的心態。

唯一還算可以的強藩,是岡山藩。這幾年做的不錯,手裡有些盈餘,附近都在一揆,岡山藩暫時無事。

但前年無理由和伊達家的女兒離婚了,沒有向幕府彙報,導致和伊達家絕交、幕府這邊也大爲震怒,開戰之前正在調查。

這個時候正要用兵之際,幕府也只好宣佈清白無罪,總算是以岡山藩爲主力,組建了一支野戰兵團。

但這支野戰兵團,兵力也不多,只有六七千人,而且還是是作爲中部地方的預備隊的。

如果大順去打四國島,則可渡過海峽前往四國;如果大順攻打大阪,則要支援大阪;如果長州那邊頂不住,也要靠這支軍團支援。

事出緊急,等待江戶那邊的命令肯定是來不及了,這就得大阪城代太田資晴下決斷。

是繼續按照幕府的命令,在岡山藩集結等待?還是主動去支援?

除此之外,太田資晴手裡還有一支機動兵團,這是幕府這邊派來的旗本,已經是自奈良以西的最後一支機動兵團的,人數在一萬一千人左右。

一萬一千人,已經不少了。

無奈的現實之下,只能按照劉鈺說的辦法,一兩萬人左右一個野戰機動兵團,分爲數個戰區。

各個大順可能登陸的臨海城市,留下一些人駐守。

要做的就是大順打哪裡,哪裡死守,然後這些機動兵團就當救火隊員,到處跑。

土佐一戰,大順海軍的新式火炮,告訴幕府這邊,舊時代的山城,守不住十日。

按照各藩兵力自己守自己的家,各個擊破,死路一條。

組建機動兵團到處救火,或可一戰,但打不打的主動權在大順手裡。

真要是這麼拖上一年,幕府和各藩都要被拖死。

可不想被拖死學烏龜自己守城,又守不住,會被“仁義”死。

太田資晴手裡的這萬把人,幾乎就是京都、大阪附近最能打的部隊了,也是中部地區最後的救火隊。

大阪當然不能丟。

但死守大阪毫無意義,所以大阪以南的各藩機動兵團和幕府的旗本精兵,都集中在了和歌山城。

守住那裡,大順就沒法順利越過紀淡海峽,大阪也就沒有什麼危險。

如果和歌山丟了、紀淡海峽落入大順手裡,那靠海的大阪在大順的軍艦之下,也根本守不住。

別處還好,幕府是真的怕大順再去四國土佐,以那裡爲跳板直撲大阪。

故而守和歌山的那部分兵力,不是太田資晴管的,他也無法調動。

現在大順的海軍大張旗鼓要打米子,下一步的計劃,在太田資晴看來,那就很明確了。

米子往東難,是大山區,行動不便。

從米子向東,打鳥取,只有一條路,路上還有關隘。所以若是爲了往東打,完全沒必要打米子,而是直接在鳥取登陸即可。

往南,除非大順將軍的腦子被狗吃了,遠離海軍補給,深入茫茫大山?

所以,唯一的可能就是往西,佔米子、攻松江城、打石見銀山、拿下江津。

石見銀山自不必提,江津藉助江之川,溝通山陰山陽,面對鯨海的那一側爲山陽、面對瀨戶內海的那一側爲山陰。

平時看不出什麼,但一旦被人登陸,江津就是必爭之地。

江津不可失。

若攻下江津,則意味着長州長府等藩和東邊的聯繫被切斷了。

到時候以對馬島出兵主力,攻下長府藩,控制下關海峽,加之江津河運通道……

依靠大順海軍的優勢,就等於徹底把日本的全部兵力分割成四個首尾不能相顧的部分。

九州島諸藩、長州周防廣島諸藩、四國島、以及東部兵力。

到時候,九州島和四國島的兵力都是死的,海軍封鎖之下,等同於無,大順就可以直接向東席捲。

就算不是如此,石見銀山此時一年還能產幾十萬兩白銀,那裡丟了,大順燒燬砸掉礦山,幕府沒錢,也撐不住太久。

之所以大順不再石見附近直接登陸,在太田資晴看來,原因也很簡單,那裡沒有優良的港口。

早些年的運銀港口早就荒廢了,改走陸路運輸了。而且自釜山到石見之間沒有中轉,那裡也缺乏糧食,不能就地籌糧。

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局勢如此,長州廣島諸藩的兵不敢動,擔心是聲東擊西,丟了下關海峽,大勢更去。

手裡能調動的就剩下岡山藩爲主力的七千兵,再加上自己手裡的這一萬出頭。

怎麼守,卻是個大問題。

攻敵之所必救,這是兵法。

對大順來說,米子是天然良港,大米產區,距離隱歧島這個中轉地最近,米子本身就是大順所必守之地,這是大順登陸作戰的總後方。

攻其所必守,圍魏救趙,可救石見、江津。

可問題是米子所在的弓濱半島的奇葩地形,萬把人進攻,怕不是要全死在那。

狹長的半島就像是一個丁丁,十餘里長的寬面迎海,全都是天然的深水港,沒有礁石,海況向來極好。

半島只有不到三裡寬,炮艦使使勁,炮彈都能飛出半島之外,完全在軍艦大炮的覆蓋範圍之內。

半島和平原相連的根部,還有一條河。

渡河而攻是弱智,河東邊只有一條不到兩裡寬的可通行地帶,曾經的米子城還卡在路上。

現在必須做出決斷,是不是讓岡山藩爲主的藩兵北上,防禦石見。

自己領着大阪、京都附近的這一萬多兵力,冒着巨大的傷亡,去攻弓濱半島的大順軍?

不這麼做,必完蛋。

無奈之下,太田資晴只能一邊向幕府那邊彙報情況,一邊以大阪城代的身份,向岡山藩藩主下達了命令,讓他星夜前往石見防守。

自己則帶領着這附近的最後一支機動兵力,帶着把這萬把人拼光的覺悟,但願松江城能多撐一陣,撐到岡山藩的兵力行軍到石見。

他知道米子所處的弓濱半島的地形,但沒有辦法,只能硬着頭皮去打。

若能打贏,便證明還有打下去的必要。

能打贏,則證明大順在海軍優勢、地形優勢下,依舊無法守住如此絕佳適合防禦的港口。

那麼自此以後,也就只能學學當年的倭寇,四處騷擾騷擾,見縫插針,而不會再用這種大規模的、前所未有的遠距離登陸作戰了。

到時候主戰場又只能回到最適合的九州島上,說不定能打成蒙古合戰的局面,最後把大順拖到退兵。

若是攻不下,那就沒有打下去的必要了。自己也算是盡力了。

這沒有什麼巧仗和計謀可用,就是硬碰硬的狹長半島地形下的野戰攻堅。

誘敵深入什麼的,是沒有用的,大順又不傻,怎麼可能會離開海岸海港?

唯有靠岡山藩的堵、自己的繞後,打一場硬碰硬的決戰。

在給岡山藩藩主的命令中,太田資晴希望其能複製昔年豐臣秀吉的“中國大返還’的奇蹟”,用最快的速度抵達石見。

不求能夠戰勝大順軍,只要能拖住大順軍,給他行軍到米子的時間。

只是,豐臣秀吉的“中國大返還”,以這個時代的武士而言,着實是有些強人所難了。

岡山藩藩主無可奈何,只能捨棄僅有的幾門大炮,帶着七千諸藩藩兵狂奔。

…………

米子町。

百姓很歡迎大順軍。

歷史上的元文一揆,藩主接受了百姓的條件,逐漸平息。歷史上三十萬人口的鳥取,六萬人蔘加,可謂聲勢浩大。

一揆不是起義,而是請願。

海軍不少軍官都參與過土佐的事,知道倭國自有國情在此,鬧個起義居然還不敢造反,只敢談條件纔有人肯加入。

然而,因爲大順伐倭的戰事,原本已經略微平息的一揆,此時更加劇烈了。

尤其是藩主前腳剛答應可以接受農民的要求,後腳幕府傳令要求備戰……備戰得有錢、有糧,之前答應的條件只能反悔,還要求百姓築城、運糧。

反悔比不答應更氣人,於是更加激烈的鬥爭開始了。

有土佐經驗的軍官,到了米子後,喊的口號便是“秋毫無犯、解民倒懸、天朝是來幫助百姓爭取仁政”之類的。

登陸的又是一羣在威海封閉訓練、不會搶劫的陸戰隊,當地商人驚奇地發現這些天朝人居然花錢買東西,驚呼真王者之師。

事實是劉鈺在威海治軍的餘威,錢給的足,陸戰隊又不是水手,自認自己是體面人,不是丘八。當然主要還是沒怎麼打過仗,沒搶順手了。

只登陸了三日,引導一揆的幾個領袖人物就來到了米子,詢問大順軍是不是真的如他們說的口號那般。

去過土佐的軍官,把當初在土佐的檄文稍微一改,換了一下地名人名,就這麼分發出去。

砸了米子的當地貴族的糧倉,分發糧米,鼓動百姓幫着攻打松江城。輕車熟路不說,更是遇到了這種一揆已經發動的時機,當真是順滑無比。

松江城距離米子,不過二十餘里,中間還隔着一塊可以用澡盆划水的內海,借用倭國的小船運兵運糧;僱傭倭人抱着木柴等填平壕溝,幾乎把土佐的事重新做了一遍。

適合在海上折騰、早已習慣下船就開打的陸戰隊,不斷增兵到米子,數日之內攻破了松江城。

分發糧米、僱傭勞工,聲勢浩大喊出“打到石見分銀子”的口號。

口號能不能說服人,還得看大順軍攻城的水平,見識到松江城被攻破的神速,加入的百姓越來越多。

反正跟着混有米吃,唐國這邊的皇子都出面保證,將來一定要求幕府下令讓他們的領主減少徵收。

只是沒人可以告訴當地的百姓,若不是大順伐倭導致的變動,其實他們的藩主真就答應了他們的那點條件……

(本章完)

第1492章 終章 九三年(十)第640章 授俄以漁第1458章 最終的鬧劇(五)第272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中)第313章 亂力怪神第1311章 死與復仇(三二)第985章 決勝千里之外(八)第431章 主戰者皆國賊也第446章 人都死了第486章 借勢做正統第785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二)第18章 歸化第1293章 死與復仇(十四)第125章 紅裝武裝第897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八)第1337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八)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1277章 屬性相剋(下)第377章 最後一次外交(下)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第71章 桃子梅子和棒槌第1406章 遷徙路(九)第101章 畜牧稼穡皆學問第1320章 施加神聖性(下)第1320章 施加神聖性(下)第268章 瑞典人也捲入對俄忽悠第898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九)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401章 戰前準備第834章 同病相憐第1043章 新危機(上)第1156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一)第499章 洗頭第1079章 爭功(四)第83章 轉機!俄國背鍋俠來了第2章 枯燥第1282章 死與復仇(三)第1447章 三山合一(中)第263章 中法京城密約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29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315章 不做德女第1002章 獻禮第1054章 站臺第250章 欺瞞第91章 提點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492章 安天下 亂世界第1346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六)第538章 感謝荷蘭人第526章 也不想背鍋第829章 海牙慘案(六)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1045章 平衡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475章 守土官長第239章 教改第59章 四兄弟第1082章 爲利而戰第990章 拍馬屁(下)第1002章 獻禮第248章 鎖鏈第1057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一)第366章 模式選擇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931章 覺醒(三)第912章 南洋大開發(七)第500章 誰也不是普遍真理第611章 十八路諸侯準壞事第474章 屎裡摻飯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452章 有福了第248章 鎖鏈第1332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三)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788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五)第635章 集齊七美德的劉鈺第478章 看破第1167章 備戰(六)第528章 傳統藝能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1485章 終章 九三年(三)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1012章 圈地第814章 大事成矣(一)第524章 懷疑對象第1021章 事物的兩面性(上)第94章 八股策論實學和沒錢第159章 長期合作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168章 當初的戲言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501章 宗法殖民體系第1357章 英國的總崩潰(六)第1196章 木牛流馬(三)第45章 冰牆
第1492章 終章 九三年(十)第640章 授俄以漁第1458章 最終的鬧劇(五)第272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中)第313章 亂力怪神第1311章 死與復仇(三二)第985章 決勝千里之外(八)第431章 主戰者皆國賊也第446章 人都死了第486章 借勢做正統第785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二)第18章 歸化第1293章 死與復仇(十四)第125章 紅裝武裝第897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八)第1337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八)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1277章 屬性相剋(下)第377章 最後一次外交(下)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第71章 桃子梅子和棒槌第1406章 遷徙路(九)第101章 畜牧稼穡皆學問第1320章 施加神聖性(下)第1320章 施加神聖性(下)第268章 瑞典人也捲入對俄忽悠第898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九)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401章 戰前準備第834章 同病相憐第1043章 新危機(上)第1156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一)第499章 洗頭第1079章 爭功(四)第83章 轉機!俄國背鍋俠來了第2章 枯燥第1282章 死與復仇(三)第1447章 三山合一(中)第263章 中法京城密約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29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315章 不做德女第1002章 獻禮第1054章 站臺第250章 欺瞞第91章 提點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492章 安天下 亂世界第1346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六)第538章 感謝荷蘭人第526章 也不想背鍋第829章 海牙慘案(六)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1045章 平衡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475章 守土官長第239章 教改第59章 四兄弟第1082章 爲利而戰第990章 拍馬屁(下)第1002章 獻禮第248章 鎖鏈第1057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一)第366章 模式選擇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931章 覺醒(三)第912章 南洋大開發(七)第500章 誰也不是普遍真理第611章 十八路諸侯準壞事第474章 屎裡摻飯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452章 有福了第248章 鎖鏈第1332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三)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788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五)第635章 集齊七美德的劉鈺第478章 看破第1167章 備戰(六)第528章 傳統藝能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1485章 終章 九三年(三)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1012章 圈地第814章 大事成矣(一)第524章 懷疑對象第1021章 事物的兩面性(上)第94章 八股策論實學和沒錢第159章 長期合作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168章 當初的戲言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501章 宗法殖民體系第1357章 英國的總崩潰(六)第1196章 木牛流馬(三)第45章 冰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