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巴達維亞“蘇丹”的理解能力

第532章 巴達維亞“蘇丹”的理解能力

反正史世用覺得自己絕對不會接受,寧可轟轟烈烈幹一場。

成事就自立割據,失敗大不了一死。

去幹苦工服勞役?扯淡。

只怕這些人莫說是天子作保,就是天王老子來了也不好使。

既如此,牛二把最有反抗精神的一撥人先拉走,沒有讓這羣人帶着那些還在猶豫觀望的人一起幹,也算是忠實地執行了朝廷的戰略。

到時候,那些還在觀望的應該會接受朝廷作保的條件,乖乖地去往錫蘭等地做工。

將來朝廷下南洋,這些拉桿子起事的,或是編入南洋的駐守軍團、或是打散拆分即可。

那些領袖人物一個個封個官扔到京城養老便是。招安的老套路了。

而且現在領頭人之一本就是朝廷細作,招安絕無問題。

既可保證招安沒問題,又可保證只向朝廷投降不向荷蘭投降。

現在這邊的細作希望繼續提供一批武器,只要還是朝廷的人攫取了起義的領導權,這批武器完全可以給。

“你說的這些,我不太懂。我雖比那些只讀聖賢書的,多知道一些外面的事,來之前齊國公也和我談了談。但是這英國、荷蘭的事,我也只是知道個大概。你就說,我就記下。”

“你說完之後,我用我自己能理解的話,複述一遍,你看我說的對不對。若對,待我回去就把消息傳回去。樞密院和朝廷自會解決。”

史世用聽懂了大概,卻擔心自己傳錯了什麼意思,又謹慎地追問了一下。

那個潛伏在巴達維亞的細作點頭道:“此事樞密院之前有過說法,倒也好說。鷹娑伯說過,只要有錢,英國東印度公司什麼都賣。天朝南邊和英國做買賣的人不少,找個信得過的人做個掮客,拉上線。我們這邊派人去談。”

“讓英國人賣一批槍炮,只要送到爪哇,我們自有辦法拿到。井裡汶等地,我們也有人活動。地點他們定,只要繞開荷蘭人送上岸,我們就有辦法弄走。”

“荷蘭人也就能管管巴達維亞,可以說政令不出城。”

“將來若朝廷下南洋,對荷開戰,我們便裡應外合。朝廷若真有心,再派二三十軍官,最好再有幾個會玩炮的,那就足夠了。槍炮一到,最多一年時間,就能拉起隊伍,不說攻下巴達維亞,割地而成藩鎮之勢,絕無問題。”

史世用雖對外部世界也沒有多瞭解多少,但這個問題也不復雜,他頓時就聽明白了。

“你是說,朝廷託關係拉上線,你們這邊的人跟着我回去,直接找英國人買貨,讓英國送到地方,你們運到起事的那邊。是吧?”

“對。就是這個意思。”

史世用覺得這很簡單,卻沒覺察到這裡面有個問題,就是這羣人覺得自己學的本事,既能打仗,也能練兵,一樣也能治民,雖說治民未必治的好,但拉起隊伍搞割據還是可以做到的,畢竟不求做好,只求別人一樣爛就是。

尤其是從威海那邊出來的這羣人,覺得這再正常不過了,自己都沒覺得這裡面有什麼問題。

這事兒在史世用看來也是簡單,朝廷真想幹,外交部、樞密院加上貿易公司親自下場,拉上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線,不要太簡單。

幾百條槍、兩三門炮,就算英國人獅子大開口,那也不過是萬把兩銀子的事。一條槍賣的貴點,四五英鎊,也就十四五兩銀子。

這萬把兩銀子扔到海軍裡,連個水花都飄不起來,但扔到這裡,能辦的事可大了去了。

“樞密院那邊之前給你們了指點,也就是說樞密院覺得這事可行唄?那樞密院沒有提前準備?”

那人搖頭道:“沒法提前準備。畢竟形勢瞬息萬變,一開始我們是想着把大家的火氣壓住。但來了才知道,這火氣根本壓不住。再說,都沒飯吃了,去當苦功服苦役也是死,起事大不了也是一死,只能先把這羣人拉走再說了。”

“不過,樞密院那邊認定,英國人是樂意的。一方面只要給錢就好辦,另一方面也是英國會樂於爪哇亂起來。”

史世用不懂裡面的彎彎繞,但相信樞密院那邊肯定不會搞錯,這事又是劉鈺一手主導的,雖說他來的時候劉鈺剛升了樞密院副使,但之前也一直沒有實職地參與樞密院軍事。

他對劉鈺是相當信任的,尤其是這種對外搞事的方面,這是多年在日本、以及目睹了這一次日本迅速戰敗後產生的習慣性信任。

既然連這個都算計到了,那就好辦了。

現在局面對朝廷一片大好。

脊樑骨最硬的一羣人被拉走了,這羣人就算現在不起事,也絕對不會願意去錫蘭,早晚要起事。

剩下的還能忍受、覺得好死不如賴活着的,這些人即便不情願,但若是朝廷能派人去監察荷蘭,他們也可以接受去別處做工,還能相信朝廷會爲他們做主。

再那些城裡有居留證的,一部分像是甲必丹那種,鄉紳而已,不過是類似明末情況的重演,誰贏跟誰走就是。

另一部分小買賣人、小市民,將來朝廷真要是在這裡設置州府、或是效安西四鎮設置軍鎮,缺了這些小買賣人也不行。

最小的那部分,鐵了心跟着荷蘭走。可荷蘭人連讓他麼當兵都不允許,也算是欲效忠荷蘭而無門,不必考慮。

於大局來看,其實朝廷從最省錢的角度來看,那些起事的硬漢死活,朝廷其實可以不關心了。

但史世用雖然是站在朝廷這邊的,卻仍舊還是個人,不是個冰冷無情的皇帝的工具,自有其所偏向的傾向。

“你覺得,起事的人能支撐下來嗎?”

“放心吧。許多年前,有個叫蘇拉巴迪的,和荷蘭人幹了23年,至今還有餘部在山區活動。他也不過是在荷蘭軍隊裡當過幾年兵,弟兄們可是上過軍校、當過參謀的。鷹娑伯講過,這裡情勢複雜,有荷蘭人、有蘇丹國、有蘇丹國下的封建主、有反荷的、有聯荷的、有騎牆的、有觀望的,只要搞清楚要聯合什麼人、反對什麼人、提出要幹什麼、要達成什麼目的,隊伍自會大起來。”

“這裡不缺鹽、有火山高山區、有果子、有稻田,攻取巴達維亞或不可能,但割據一方,絕無問題。只要割據之勢一成,荷蘭人也只能捏着鼻子認了。荷蘭人不可信,多半是假裝認了、卻悄悄調兵。但畢竟朝廷也不需要太長時間。只是,不知道大人這次來,朝廷是何意思?”

史世用一聽這些人造反成藩鎮的理論成熟,也就不再擔心,便將朝廷這一次讓他來做的事說了一下。

“妙極!”

那個細作一聽,擊節稱讚。

“如此一來,荷蘭人必要分出精力統計人口,又要擔心更多的地方亂起來,對那些起事的弟兄的追剿就要輕一些。但這樣一來,明年荷蘭人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圍剿。不過,一年時間,怎麼也夠了,只要朝廷給送來槍炮,再送一批軍官。所以,此事也需得朝廷配合,立刻要求荷蘭人統計人口、派兵於各處清點、彈壓。”

史世用也知道現在起事的那羣人最缺的就是一個喘息的時間,這羣人的本事他是信得過的,肯定學過練兵,只要槍械一到,一年之後,荷蘭人再想要圍剿可就不那麼容易了。

而且,看朝廷這態勢,最多也就是三五年就要下場,只要能堅持個三五年,情勢就一片大好。

“好,我記下了。一共兩件事。”

“找掮客走英國人的渠道,買槍炮送來,再送一批軍官過來;這邊壓迫荷蘭人,儘快統計人頭數,分散荷蘭人的精力,給起事的漢子們爭取一些時間。再沒問題了?”

細作搖頭道:“沒了。那過幾日,我把人悄悄帶來,跟着大人回去,去和英國人勾兌買貨,找機會送過來。”

兩邊議定好,再度將合在一起的信物分開,趁着夜色掩護,細作離開的莊園。

…………

總督府內。

瓦爾克尼爾也在聽取對華貿易委員會的人,複述這一次京城之行,以及大順這邊的政策。

聽到大順皇帝要從自己的內帑裡出錢給這些人交人頭稅的時候,瓦爾克尼爾羨慕的咬牙切齒。

“中國果然富庶,他們的皇帝的金庫,可能奧斯曼蘇丹也比不上。幾萬、十幾萬銀幣,拿出來就像是公司施捨給鹿特丹的斷腿老兵一包茶葉一樣輕鬆……”

對這個可能在傳統王朝看來有些奇怪的舉動,瓦爾克尼爾倒是並沒有感到任何的奇怪。

當年荷蘭的災難年後,差一點就要一蹶不振。

幸好法國的路易十四趁着大勝之餘威,頒佈了《楓丹白露敕令》,宣佈法蘭西是天主教國家,新教違法,導致大量的新教徒跑路。

荷蘭當時也是招收了大量的新教徒,靠着他們的技術技巧和手工業,緩過了災難年後的那段時間。

也趕上西班牙也狂熱、葡萄牙也狂熱,大量的新教徒、猶太人、巴斯克人紛紛跑路。

這些人有技術,有能力,有財富。一些從事手工業、一些上船當荷蘭支持的海盜,荷蘭都是給予了他們極大的支持,也給予了公民權。

甚至,普魯士也出臺了波茲坦敕令,藉此機會與荷蘭爭“人才”,吸引人才落戶。

包括且不限於蓋房子免稅、不按照窗戶大小收稅、免除人丁稅、允許用法語進行禱告等等。

放到大順這邊的舉動,雖不一致,甚至相反,但其內核從宗教的角度,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能在中國的大皇帝看來,天子是儒教徒的守護者,所以就像是荷蘭和普魯士要保護新教教友一般,這位異教徒皇帝也要保護他們的教友。

這也可以順利地理解,大順爲了琉球和日本開戰,瓦爾克尼爾覺得,可能天朝皇帝既是世俗皇帝,也是儒教教皇。

這樣一理解,爲教友買“異教徒丁稅”那就太正常了。

其實瓦爾克尼爾也知道,荷蘭東印度公司雖然是信新教,但在巴達維亞對付華人的這一套,卻更像是蘇丹。

對異教徒徵收丁稅、異教徒不允許服兵役、包稅制……並無區別。他這個巴達維亞總督,其實更像是個巴達維亞蘇丹,就差一羣改信的歸化華人組成的耶尼切裡軍團了。其實連“耶尼切裡軍團”瓦爾克尼爾也想過,華人是上好的兵員,而且歸化者絕對更加虔誠也更加兇殘,只是他這個巴達維亞“蘇丹”,頭頂上還有一個“十七人哈里發議會”,並不同意。

然而,瓦爾克尼爾有些擔心,當年有十字軍東征,儒家士大夫會不會來一場“仁義軍南征”,一勞永逸地解救他們的“教友”?畢竟,理論上儒家六藝,士大夫既是封地武士、也是傳信教士。

(本章完)

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638章 不調停的調停第1384章 凡爾賽和約(十一)第1099章 工業革命(十二)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1457章 最終的鬧劇(四)第935章 綁定(上)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1009章 親不親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314章 綁定第1339章 過渡之痛 幼稚空想第113章 小人哉第161章 全家死絕優先第1366章 裡病外治(二)第681章 隱喻(下)第520章 科班與草莽第536章 爲什麼是錫蘭(下)第54章 全員賭棍第1101章 工業革命(十四)第816章 大事成矣(三)第1506章 終章 九三年(廿四)第1349章 三角貿易(中)第1258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四)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第1052章 定性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1112章 上國心態(六)第514章 漢時黃瓜順時槍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949章 歐洲貿易區(下)第918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二)第1030章 氛圍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529章 服從性測試第638章 不調停的調停第235章 市什麼骨第956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二)第557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三)第574章 領導權第231章 關稅問題第9章 翻譯問題第1475章 臨別告誡(一)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1192章 還得靠爭霸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53章 選擇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228章 嘗試外交第974章 照舊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529章 服從性測試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306章 你順也配碰瓷漢武?第1070章 惡龍殘影(五)第431章 主戰者皆國賊也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1113章 上國心態(七)第583章 都是生意(上)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913章 南洋大開發(八)第1284章 死與復仇(五)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568章 英國是講法律的第978章 決勝千里之外(一)第346章 埋雷第754章 表演戰(四)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547章 惡龍第145章 臨行瑣事第793章 憧憬(上)第585章 要忍讓第191章 預想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50章 皇帝的棋子第871章 “不正當”競爭(三)第451章 破除好感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776章 東印度公司模式水土不服第1268章 攻防心理(三)第1477章 臨別告誡(三)第492章 安天下 亂世界第1353章 英國的總崩潰(二)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127章 必拿下第1416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七)第779章 艱難的第一步(下)第177章 機遇期第293章 第三種可能第1071章 惡龍殘影(六)第705章 海戰(三)第1206章 太子難當(下)第950章 夢魘第1268章 攻防心理(三)第703章 海戰(一)第1488章 終章 九三年(六)
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638章 不調停的調停第1384章 凡爾賽和約(十一)第1099章 工業革命(十二)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1457章 最終的鬧劇(四)第935章 綁定(上)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1009章 親不親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314章 綁定第1339章 過渡之痛 幼稚空想第113章 小人哉第161章 全家死絕優先第1366章 裡病外治(二)第681章 隱喻(下)第520章 科班與草莽第536章 爲什麼是錫蘭(下)第54章 全員賭棍第1101章 工業革命(十四)第816章 大事成矣(三)第1506章 終章 九三年(廿四)第1349章 三角貿易(中)第1258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四)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第1052章 定性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1112章 上國心態(六)第514章 漢時黃瓜順時槍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949章 歐洲貿易區(下)第918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二)第1030章 氛圍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529章 服從性測試第638章 不調停的調停第235章 市什麼骨第956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二)第557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三)第574章 領導權第231章 關稅問題第9章 翻譯問題第1475章 臨別告誡(一)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1192章 還得靠爭霸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53章 選擇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228章 嘗試外交第974章 照舊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529章 服從性測試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306章 你順也配碰瓷漢武?第1070章 惡龍殘影(五)第431章 主戰者皆國賊也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1113章 上國心態(七)第583章 都是生意(上)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913章 南洋大開發(八)第1284章 死與復仇(五)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568章 英國是講法律的第978章 決勝千里之外(一)第346章 埋雷第754章 表演戰(四)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547章 惡龍第145章 臨行瑣事第793章 憧憬(上)第585章 要忍讓第191章 預想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50章 皇帝的棋子第871章 “不正當”競爭(三)第451章 破除好感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776章 東印度公司模式水土不服第1268章 攻防心理(三)第1477章 臨別告誡(三)第492章 安天下 亂世界第1353章 英國的總崩潰(二)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127章 必拿下第1416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七)第779章 艱難的第一步(下)第177章 機遇期第293章 第三種可能第1071章 惡龍殘影(六)第705章 海戰(三)第1206章 太子難當(下)第950章 夢魘第1268章 攻防心理(三)第703章 海戰(一)第1488章 終章 九三年(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