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3章 最後的佈置(四)

第1143章 最後的佈置(四)

“更早時候,王全斌既平蜀,欲因兵威取滇,以圖進於上,宋太祖鑑唐之禍基於南詔,以玉斧畫大渡河曰:此非吾有也。由是雲南三百年不通中國。”

“前後不過許多年,天下之界、方圓大小,一改再改。”

“如今,天下之大,早非之前,更不比玉斧劃界之時。彼若無能而苦百姓,天朝郡之、一之,又如何?將來若有大義,解球人之倒懸、放萬國之兇害,亦未不可爲。”

“汝等橫言天下、縱論四方,眼界卻不過中原、日本、朝鮮、安南諸地。自覺不可適用於八萬裡,便主動把天下縮小到小九州,此與玉斧劃界曰此天下之外有何區別?”

“以你觀之,明化雲南,竟是錯的?竟要尋段氏復其國而令其貢藩,方是王道?”

“心中天下之大、對天下的影響,你們甚至還不如這幾位商賈。實是夏蟲不可語冰。若論功,你眼前這幾位商賈,移民鯨海十萬而實邊,北方萬里再無禍矣。你們連個鄉社都搞不明白,此時當知恥而後勇,定檀香山之事,卻不是在這裡談王論霸。”

“檀香山之事,關乎天災之後百萬百姓、人多地少之大事。你們能不能幹?能幹,此大義、大功、大德!不能幹,我另找別人,另有說法!”

劈頭蓋臉地一通嘲諷,孟鬆麓漲的滿臉通紅,並不知劉鈺在藉機試探他的心理承受能力,畢竟遠赴萬里之外,行前所未有之大事,並不只是靠一點激情就夠的。

臉熱辣辣地紅了好一陣,內心更加的迷糊。

心想按權哲身所言,朝鮮國諸多政策,確實有傷民之處。那麼,此等情況下,大順若進軍那裡,郡縣之,而非另扶新王,是對是錯?

又想,即便大順不行郡縣之策,而繼續加大開埠貿易事,朝鮮李氏並不行仁義之政。最終有人振臂一呼,百姓贏糧景從,那大順在這件事裡到底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越想內心越亂,一時間更加迷糊。

好半天,才搖搖頭除掉腦子裡這些瞬間混亂、理念幾近崩潰的想法,囁嚅道:“學生仍舊願去。”

“仍舊”二字,帶着七分倔強,三分無奈。

劉鈺心下暗笑,也沒再多刺激,語調一柔,便道:“你們既講實學,那需知‘實’爲何物。具體到此事,既有人出錢資助,你還是聽聽他們所要的‘實’,究竟是怎麼回事吧。”

他雖在儒學之上連個秀才都不如,但也知道他嘴裡的“實”,和另些人所說的“實”,根本不是一回事。

此實,非彼實。

但對鯨海公司的人而言,他們的文化水平在那擺着,浸淫的也都是這些年劉鈺潛移默化影響下的世界觀,對於“實”之一字的理解,自然和劉鈺一致。

雖然覺得劉鈺選的這人,到底是不是靠譜,已經心存懷疑,覺得這人讀書讀的還是有些呆啊。

可一想這件事自己這邊只能相信劉鈺,並且也只能讓劉鈺出面來協調去辦,也只能壓下心中的懷疑,衝着孟鬆麓示了個好。

然後就站在他們的“實”的三觀下,這件事就變得更加“骯髒”了。

簡單來說,就是按照劉鈺影響的“三觀”和對世界運轉的解釋方法,公司發現,在階級社會沒有太過明確、且形成國家城邦的前提下,找帶路黨是困難的。

而找不到帶路黨,是很難控制一個大幾十萬人口的地區的。

這和故事裡西班牙人征服南美不一樣,那是靠着南美的戰爭,介入一方。而且那裡也有一個國家,但國內矛盾頻發,是以才能以小博大。

在已有秩序的地方重定秩序,比無秩序的地方創建秩序,簡單得多。

現在,公司倒是能從島上買一些芋頭椰子什麼的,但是嚴重不能滿足公司轉型所需的糧食水果等。

當地人居然要先確保自己吃飽,然後才往外賣糧食,這讓公司非常的不爽。

糧食和別的玩意兒不一樣。

比如公司在北方交換的海龍皮,這不是糧食,只是當地部落“糧食”的副產物,所以商業交換更加的容易。

而島上的人生產力不足,自己吃飽都夠嗆,又要先保證自己吃飽,能購買的糧食不多。

這種情況下,如果能按照《周禮》那一套,搞出來一個王權國家,以王權國家對百姓徵十一稅的辦法,確保封建地主階級、尤其是大地主頭子酋邦國王,手裡能有暴力機關征收的糧食,那麼就可以在最快的時間內,提升可供出口的糧食量。

這可比投資建設、發展那裡生產力、最終讓糧食多到吃不完,要快的多,也要省錢的多。

憑藉風帆艦、火槍等碾壓的技術進步,只要兩三年內和當地酋長搞好關係,扶植他幹一番大事,統一全島。

手把手教他怎麼徵稅、怎麼封建土地、怎麼享受王權富貴、怎麼學會奢侈生活。

快的話,三年,就能有足夠公司轉型去挖金子所需的商品糧了。

階級分化不夠嚴重、剝削不夠強度,怎麼能夠擴大貿易呢?

只有讓上層先學會剝削百姓,有錢消費大順這邊的布匹火槍奢侈品絲綢等,才能整體提振大順對檀香山的出口、也能提振檀香山對外出口的糧食。

公司的人表示的也很明確,日後讓當地百姓的生活富足,富而後教,那與他們無關。

他們出錢,只要保證三五年內能買到足夠的糧食,並且以後也能買到就行。

資助就不會缺。

至於說以實學興水利、農正教授墾殖什麼的,你要願意幹你就去幹,公司也不妨礙你去幹。

大家各取所需,這不正好嗎?

你言義,我言利。

在此期間,公司表示,只要興國公這邊出面說,需要多少錢、多少人、多少槍,公司都願意出這筆錢。因爲公司已經定出來一個大致的線,這筆錢專款專用,股東授權無需再過問,劉鈺也算過表示這筆錢夠用了,也和朝廷那邊打招呼了。

公司這羣人說的“實”,或者說他們世界觀下的“實”,讓本就內心迷糊的孟鬆麓,更加混亂。

可順着這些歪理邪說一想,似乎也不是沒有道理,自己若真有心,大可以爲郡國之宰,興水利墾農耕而富民後教,這也算是立大功大德於世了吧?

似乎,二者好像也並不完全矛盾?

儘可能壓下去心中的迷茫,最終還是肯定地答應了下來,不過理由是“若興水利墾耕,也正需要與天朝交換所需鐵器農機,換個說法,便好聽多了。”

公司的人對換個說法並無興趣,但也還是連連點頭,說道:“你說得對,確實,換個說法就好聽多了。”

“這事既定下來,那就抓緊吧。興國公那邊尋的其餘人才,也都到位了。我們要趁着夏季起航,借洋流,要在冬季到來之前,將糧食、烈酒等補給送到捕獵區。”

公司的人如今財大氣粗,他們到底賺了多少錢,賬本里大致也能推算出來。

歷史上,1804年到1824年,不算俄國人在恰克圖和廣州售賣的毛皮,只是美國人從檀香山在二十年間運到廣州的毛皮,就有大約200萬張,以西班牙元來計算,大致也在1000多萬。

那還是伴隨着南美大起義導致的全世界白銀購買力飆升的情況下。

如今大順這些鯨海公司的毛皮販子,這些年路子更野,每年的銷售額都在百萬元左右。

刨除掉成本,一年賺兩艘標配戰列艦還是穩穩的。

這裡面一部分在大順本土消費,另一部分高端貨也出口到了歐洲。

巨大的利潤下,公司當然願意出一筆錢,來以最低成本,解決公司面臨的發展瓶頸和轉型所需。

雖然劉鈺已經表示過,日後檀香山這邊的貿易,可能朝廷不會辦法專營許可了。

但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

就算將來不再買撲特許經營權,那若是能夠扶植穩固檀香山的政權,將來巨大的檀香利潤,公司憑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採取影子出資的方式,依舊可以獲得主導權。

現在投入,也是爲了將來盈利。只是這種長久投資,終究還是需要有人拎着耳朵、或者用鞭子指揮他們,否則也很難做出這種長久投資的決策。

劉鈺鞭子在手,協調之下,既做出了這種長久決策,錢反正也花了,那自然也就盼着將來能帶來更多的好處。

雖然看上去他們是諸多對外的殖民貿易公司裡,和大順即將參與的一戰是關係最淺的,但實際上只要操作得當,一樣可以讓他們出錢。

事實上,只要在戰前,檀香山這邊有進展了。

劉鈺這邊到時候只要私下許諾,戰後會摧毀東帝汶的檀香木資源,那麼叫他們認購個大幾十萬兩、甚至百萬兩的國債,肯定是沒問題的。

反正東帝汶、塔希提等地,都產高質量檀香。花點錢,做點權錢交易,以行政命令和軍事力量,毀滅南洋檀香,換東洋檀香貿易的利潤,資本肯定是願意幹的。

不過,考慮到統治階層的惡臭德行,估摸着孟鬆麓遲早會再一次信仰崩潰,這幾乎是必然的。

多半,用不了三五七年,他就能看到檀香山的統治階層,以人頭稅、服勞役、徭役制等方式,驅使本國百姓上山去砍檀香木來維繫貿易獲取奢侈生活,從而導致一場傳統農業生產崩潰人口銳減的大饑荒的。

時間卡的剛剛好。

屆時大順的資本也就只能瘋狂從山東、河南抓人過去,填充勞動力的不足,發展種植業,而不是琢磨着在當地找勞動力。即便從河南、山東抓人的成本高一些,依舊有利可圖。

只要孟鬆麓把王權、徭役、封建、田畝、保甲這一套東西教會檀香山的上層;並且檀香山的上層社會感受到奢侈生活是多麼美好,檀香徭役導致的農業崩潰就是必然發生的。

越復古保守越好,不復古的話,還多半因爲生產力不匹配,導致水土不服呢。

這種必然的悲劇,和統治者的醜陋,劉鈺自然不會和孟鬆麓說。

反正遠有遠的計劃,近有近的方案。

大順對外貿易殖民這幾大財閥中,鯨海財閥算是對一戰興趣最小的。

但依舊可以藉助檀香問題,拉他們入夥。本來他們和大順的兩大既定敵人英國和葡萄牙,沒啥衝突。

但沒有衝突、沒有矛盾,就製造矛盾、構建衝突,藉助孟鬆麓的周禮教化信念,以檀香爲中介,讓壓根八竿子打不着的鯨海財閥集團和葡萄牙的檀香貿易矛盾激化。

即便某種程度上講,他們的利益所在,使得他們更傾向於對羅剎、西班牙、法蘭西開戰。

既是興趣最小的財閥集團,估摸着到時候也能至少貢獻個百八十萬兩白銀,剩下那些和一戰天生綁定的財團,自不必提。

這年月,投送能力不足,打仗比的不是全民總動員和民族覺醒,只是單純地打錢而已。

錢夠,勝算就大。拖到英國國債爆炸,就穩贏。

至此,大順的幾大財閥中,對戰爭興趣最小的一批人,甚至利益和英葡原無衝突反倒和西法俄矛盾頗多的資本集團,也被劉鈺綁上了戰爭馬車。

(本章完)

第34章 買賣第558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842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四)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207章 西域不過小事第154章 問蛋別問雞第1093章 工業革命(六)第177章 機遇期第1462章 最後的鬧劇(九)第185章 提前交兵權第300章 又一個戰略欺騙的犧牲品第1175章 啓蒙躍進年(上)第850章 誤解第740章 巴達維亞新政(一)第1411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二)第561章 啓蒙工具人(上)第885章 縣令第12章 搏一搏,大不了破家跑路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第947章 歐洲貿易區(上)第61章 趙括VS趙括第554章 征服者威廉和鄭成功的經驗第677章 科學院(下)第1000章 扶植第190章 爲所欲爲第1369章 裡病外治(五)第464章 立碑第703章 海戰(一)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第345章 畫餅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230章 科技攻關小組第812章 火中取栗第786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三)第1104章 工業革命(十七)第1357章 英國的總崩潰(六)第703章 海戰(一)第308章 禮法還是利益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1442章 歪經已成(上)第931章 覺醒(三)第1260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六)第628章 感性理性都不想敵對第869章 “不正當”競爭(一)第497章 急躁第1479章 臨別告誡(五)第479章 全套一條龍服務第1051章 坐莊(下)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199章 報捷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343章 絕戶計第374章 送禮的格局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635章 集齊七美德的劉鈺第1205章 太子難當(中)第426章 錯覺第939章 自覺(一)第10章 找茬第1024章 割裂(二)第944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中)第442章 打人還要被感謝第433章 宜緩不宜急第939章 自覺(一)第1059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三)第999章 和過去不一樣了第1183章 信不信不取決於腦袋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925章 此刻非彼刻第582章 八字不合(下)第1308章 死與復仇(二九)第442章 打人還要被感謝第1311章 死與復仇(三二)第307章 雙喜臨門第476章 日本之馬爾薩斯第1440章 分歧(六)第530章 打漁殺家第323章 假公正第1025章 割裂(三)第969章 舊怨第1027章 割裂(五)第572章 藍狗子第835章 誠意展示第218章 克虜伯傷害準部感情第229章 不可生搬硬套第45章 冰牆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1280章 死與復仇(一)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264章 金刀計第955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一)第25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1267章 攻防心理(二)第736章 機遇(上)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第975章 猜疑鏈(上)第1185章 再度被坑的法國第759章 憂慮不安
第34章 買賣第558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842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四)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207章 西域不過小事第154章 問蛋別問雞第1093章 工業革命(六)第177章 機遇期第1462章 最後的鬧劇(九)第185章 提前交兵權第300章 又一個戰略欺騙的犧牲品第1175章 啓蒙躍進年(上)第850章 誤解第740章 巴達維亞新政(一)第1411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二)第561章 啓蒙工具人(上)第885章 縣令第12章 搏一搏,大不了破家跑路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第947章 歐洲貿易區(上)第61章 趙括VS趙括第554章 征服者威廉和鄭成功的經驗第677章 科學院(下)第1000章 扶植第190章 爲所欲爲第1369章 裡病外治(五)第464章 立碑第703章 海戰(一)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第345章 畫餅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230章 科技攻關小組第812章 火中取栗第786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三)第1104章 工業革命(十七)第1357章 英國的總崩潰(六)第703章 海戰(一)第308章 禮法還是利益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1442章 歪經已成(上)第931章 覺醒(三)第1260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六)第628章 感性理性都不想敵對第869章 “不正當”競爭(一)第497章 急躁第1479章 臨別告誡(五)第479章 全套一條龍服務第1051章 坐莊(下)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199章 報捷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343章 絕戶計第374章 送禮的格局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635章 集齊七美德的劉鈺第1205章 太子難當(中)第426章 錯覺第939章 自覺(一)第10章 找茬第1024章 割裂(二)第944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中)第442章 打人還要被感謝第433章 宜緩不宜急第939章 自覺(一)第1059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三)第999章 和過去不一樣了第1183章 信不信不取決於腦袋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925章 此刻非彼刻第582章 八字不合(下)第1308章 死與復仇(二九)第442章 打人還要被感謝第1311章 死與復仇(三二)第307章 雙喜臨門第476章 日本之馬爾薩斯第1440章 分歧(六)第530章 打漁殺家第323章 假公正第1025章 割裂(三)第969章 舊怨第1027章 割裂(五)第572章 藍狗子第835章 誠意展示第218章 克虜伯傷害準部感情第229章 不可生搬硬套第45章 冰牆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1280章 死與復仇(一)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264章 金刀計第955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一)第25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1267章 攻防心理(二)第736章 機遇(上)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第975章 猜疑鏈(上)第1185章 再度被坑的法國第759章 憂慮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