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 綁定(下)

第936章 綁定(下)

“父親的意思,是說國公準備對付英國人了嗎?只是,會怎麼辦呢?”

徐濤笑道:“國公手段,我怎麼能猜到呢?你知道打日本的時候,咱們家是怎麼做的嗎?”

這算是徐家的發家史,之前搞日本貿易、日本走私,最多算是個二三流商人。論影響力、財力,和揚州鹽商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現如今,徐家卻是大順海外貿易集團中商人內的幾大核心人物,尤其是和林家等聯結姻親,這幾年海外貿易更是做大做強,早不是當年的地位了。

日本一戰,是徐家命運的轉折之戰。那一戰,徐家鼎力相助,負責協調後勤,還出錢勞軍。

雖說固然有兒子當年走私被打死的因素。

但更多的,還是徐家抓住了機會。

“亨兒,記得,在天朝做生意,需得抱緊大腿,這是其一;其二就是一定要捨得花錢,花的多,賺得多。”

“對日一戰,咱家出力了。所以,一躍而起。”

“怎麼打,我想不到、你也想不到。但真要打,我也不懂這個外交、那個道理,只知道跟着國公走,準能發財。你投入一分,他必叫你見到一錢,國公是個最講究立‘典型’的人。”

“南洋種植園,爲什麼別人都不看好什麼油棕之類的新東西,我偏偏要你拿錢建呢?有人笑我說這是在舔國公,這麼說也沒錯,但大家都能明眼看到舔有好處的時候,舔便不值錢了。”

“你既讀書,自是讀過《史記》的。可記得孝文皇帝怎麼評價李廣的嗎?”

徐亨是讀新學的,前四史也要學,而且這也算是千古名篇了,自是熟記於胸。

“孝文皇帝說李廣生不逢時,若生於高祖時候,當封萬戶侯。”

徐濤笑道:“正是。武帝時候,他一生難封,而成事的,卻是霍衛。國公對我們這些老頭子的態度,就是如此,所以他整日罵我們,說我們是一羣廢物,只會坐在家裡收錢。若生在別的時代,坐在家裡收錢,也能收成鉅富。但,如國公常言的,時代變了。”

“他不喜歡坐在家裡收錢的舉動,所以誰能明白這一點,誰才能成事,否則就是李廣難封。”

“國公又素來喜歡立‘典型’,在貿易上,向來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如今還想要保守地坐在家裡收錢的,國公必會叫其家破人亡。”

老人一番話,讓徐亨頓時把之前一些看似毫無關聯的事聯繫到了一起。

比如大順下南洋之後,一些南洋鉅富不願意變賣產業遷徙到松江府,於是他們家族破敗了;比如之前圍繞着是走出去貿易、還是坐在家裡收錢的爭論期間,那些支持坐在家裡收錢的那羣人,被排斥在貿易體系之外,靠着股份制的鉅額資本,幾次漲價降價,就將那些人弄得家破人亡。

“父親這麼一說,令兒子如撥雲見日、茅塞頓開。之前都說國公慈祥、面善。雖然嬉笑怒罵,但不拘小節爾。也沒有太多架子,最不喜歡排場儀仗……現在想想……”

“哈哈哈哈哈……國公慈祥心善?”徐濤像是聽到了什麼好笑的笑話一般,笑的前仰後合,咳嗽不斷。

徐亨趕忙端起茶送服下去,又輕敲了幾下父親的後背,待喘勻了氣,徐濤順了順道:“國公和藹不假,但要說婦人之仁的那種心善,我是一點沒見到。都覺得他不怎麼愛殺人,但他是從羅剎打到西域又打到南洋的,這話就說的沒譜。”

“不說戰場殺人,只說這貿易上的事,日本如何了?荷蘭偌大這麼個快兩百年的公司,被他不聲不響地弄沒了。便說國內的,運河百萬漕工、大庾嶺十幾萬腳伕,兩淮數十萬百姓下南洋、幾萬南洋唐人遷錫蘭,都是誰一手造成的?”

“他倒是真的不靠自己這樣那樣的關係、官場去殺人,甚至他都從沒有對單獨一個人下過手。”

“但他常說一個詞:路線。”

“我不太懂這個詞,但大約也能明白。”

“什麼叫路線?是坐在海關收錢、還是走出去貿易?是長痛不如短痛遷南洋,還是君子遠庖廚任兩淮災死爲常?”

“這,大概就是我理解的路線問題。”

“別走錯路,跟準他。”

“國公到底要走什麼路,我自然不知。但現在,我可以確定一件事,國公肯定要對英國人下手,因爲鴉片這件事上來看,這和他之前對日本人做的幾乎一樣。”

“明白這一點,你便能明白很多事。不明白這一點,你就要成爲國公說的那種‘被時代淘汰’的人。”

徐亨趕忙應了,卻又道:“父親想的雖有道理,但今天國公的意思,似也只是說要擴大走私。父親這麼想,是否有些過於‘激進’了。這對英開戰,非比日本、荷蘭,耗費巨大啊。”

“兒子也知南洋地理,英國只有明古魯一處,於本朝又不甚重要。至於英國,與那歐洲尚無陸路可通,其遠在數萬裡之外。”

“這打日本,需得登陸島上,而進至其國城。英國如此遠,恐似……”

對激進這種新學裡的新詞,徐濤這老者也已經是見慣不驚。

不過對兒子形容自己的想法過於激進,他倒頗爲不屑,反倒覺得兒子保守。

在兒子說了好些這個理由、那般困難之後,徐濤只問了一句話。

“走私、走私。你哥哥也是幹走私的,人家不讓走私的時候,怎麼辦?”

“別人怎麼想的,我不知道。但咱家是經歷過這種事的,比他們更明白。”

“把走私,弄成合法的,纔不會出你哥哥被打死那樣的事。走私怎麼變成合法?”

“看看日本就知道了。打一仗,然後就合法了,就不是走私了。”

“你見過國公做什麼事,喜歡被人捏着卵蛋嗎?”

一時氣急之後,徐濤又冷靜下來,緩緩道:“如今咱家與國公,已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國公的路線,是對外擴張,走出去貿易。這個路線又註定了我們很重要,換了誰,只要繼續走這個路線,便不能動我們。你懂嗎?”

徐亨點點頭,這個道理似乎還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你要知道,一旦路線轉爲閉關貿易、關口通商……你也知道國公常說的一句話,咱們都是廢物,坐在家裡收錢的事,有百姓勤勞而得的生絲茶葉瓷器,傻子都能賺錢。”

“既然傻子都能幹坐商,那麼咱們還是不可替代的嗎?”

“既然不可替代,誰上都行,鬥倒了國公、變換了國公的對外擴張路線,輪得到你我來當這個收錢的坐商嗎?人家沒有親戚朋友?沒有門生故吏?沒有門人下屬?”

“國公說的一點沒錯,百姓勤勞而得的茶絲瓷,只要朝廷閉關通商,傻子都能賺錢。而傻子,是可以被人替代的。”

“故而,我說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倒不是說和國公這個人一損俱損、一榮俱榮。而是和國公的路線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只要不對外擴張,我們都是可以被替換的人。”

“而國公的路線能否走下去,取決於國公能不能讓朝廷賺更多的、比坐商通商更多的錢。”

“走私,等於是卵蛋被人捏在手裡。不提國公,只說我們自己,我們能允許嗎?能接受嗎?一旦被人捏了,對外賺不到錢了,那時候國公被人搞了,路線變了,你我算什麼呢?”

“到時候,誰管這邊的事,誰就會派心腹人來做這一行。”

“你以爲國公一直在罵我們是廢物,坐在家裡傻子都能賺錢,是在說什麼意思?”

“是在告訴我們,真要是坐口通商貿易,輪不到我們來賺這個錢,懂嗎?”

“王大人的親戚、李大人的侄子,能不能幹這種傻子都能賺錢的口岸通商貿易?”

“你是王大人的親戚,還是李大人的侄子?”

“你告訴我,到時候朝廷真要是搞口岸通商貿易了,坐在家裡等着西洋人上門提貨,這買賣難在哪?”

“現在對外擴張,要新學出身的,得懂海圖、懂洋流、懂經濟、懂天文地理、懂歐洲局勢、懂西洋語言、懂物價規律。”

“更重要的,需要鉅額的資本,不是幾百萬兩,而是幾千萬兩,那不是隨便哪個大人就能出得起的。”

“要是搞口岸通商了,需要懂什麼?國公今日和你們講茶葉價格問題,講到奧斯坦德公司事件,我只問你,當年搞坐商貿易的時候,不懂這個,影響賺錢嗎?”

“現在搞主動貿易,不懂這個,就賺不了錢。我們不是傻子了,所以我們必須要保證那種傻子都能賺錢、李大人的侄子、王大人的親戚都能賺錢的路線,不能走。”

“這就得要我們必須跟着國公的政策,要建海軍?支持出錢;要建開普的補給站?支持出錢;要搞巡航艦隊護航?支持出錢;要對英開戰?支持出錢。”

“不支持出錢的,纔是傻子。坐商輪不到你我,甚至輪不到如今公司的絕大多數股東,懂不懂?”

“咱們之外,還有一羣科舉的士紳;還有一羣武德宮的良家子。咱們算個屁啊,竟然以爲口岸通商省成本是好事?的確省成本,賺大錢,可輪不到你,和你有什麼關係呢?”

“可嘆一些蠢貨,連國公整天罵咱們說是廢物、說當坐商傻子都能賺錢,到底是爲什麼這麼罵,都搞不懂。還覺得心生冤屈……也不想想,國公到底在說什麼。”

徐濤越說越是激動,徐亨聽的冷汗直流,心裡恍然大悟。

心想,原來一直說我們是廢物、說坐在家裡收錢傻子都能賺……竟是這個意思?

的確,若真的不主動走出去,關門通商收錢,唯一的難度,就在於贏了其餘的貨商。

而到那一步的時候,靠的不是公司的政策、靠的不是航海術的高明、也不是對經濟學問的理解,甚至不是資本多少。

能否贏其餘的供貨商,只在於,你是王大人的親戚,還是李大人的侄子,是王大人官大,還是李大人官大……

如今這些股東里持對外擴張、加大成本投資持反對態度的人,確實都是蠢貨。

反對之前,要先三省吾身:

我有親戚是六政府尚書嗎?

我有關係能靠到天佑殿嗎?

我祖上是跟着太宗皇帝打天下的勳貴嗎?

若都不是,傻子都能幹的買賣,憑什麼輪到自己呢?

對外擴張,必要搞股份制,集中幾千萬兩的資本,壟斷貨源、切斷海峽、巡查走私、供養艦隊,所以大家纔有機會和國公談笑風生。

而若搞口岸通商,哪裡用得着幾千萬的資本啊?一萬兩蓋個倉庫,拿到朝廷特許的通商批文,先拿西洋人的定金,那邊州牧節度使打個招呼先拿貨後給錢就成。

擦了擦額頭的冷汗,徐亨連聲道:“父親幾十年見聞,果非我們這些年輕人能比。”

徐濤嘆了口氣道:“那是你們趕上了好時候。哪知道當年我們是怎麼當孫子的。怕就怕這二十年間,竟讓許多人以爲,現在的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更可悲的,是那些經歷過的,竟也傻乎乎地反對國公的擴軍、加大成本的路線。”

“哎……國公常說,屁股決定腦袋。可悲的是,如今股東里,好些人竟不知道自己的屁股到底是坐在哪。”

“反正你就記住這句話,公司所需的資本越多,我們越重要;公司坐地收錢根本不需鉅額資本,我們就是臭狗屎。”

“越花錢,越需要投資,我們越重要;越不需要花錢、越省成本,我們越不重要。”

“公司若是需要三四千萬兩白銀週轉,我們就還可以安心,皇帝南巡就不問咱們收錢;公司要是需要一億兩白銀造艦巡航開戰補給,我們簡直固若金湯、無可撼動;可公司只要三五百萬兩就能週轉賺大錢,我們就離滾蛋不遠了。”

(本章完)

第705章 海戰(三)第1012章 圈地第605章 懷念過去(上)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1112章 上國心態(六)第640章 授俄以漁第909章 南洋大開發(四)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199章 報捷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1080章 爭功(五)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681章 隱喻(下)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1396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中)第939章 自覺(一)第1081章 爭功(六)第1493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一)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616章 利用 被利用第399章 恰合時宜第860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下)第1163章 備戰(二)第1302章 死與復仇(二三)第500章 誰也不是普遍真理第556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二)第543章 萌芽?萌個屁第559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1240章 三戰定印度(七)第572章 藍狗子第1434章 “太空歌劇”第778章 艱難的第一步(中)第397章 等死吧,沒救了第133章 可堪大用第280章 隱忍勝於現在就反抗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609章 最後的集權嘗試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990章 拍馬屁(下)第701章 優勢在我第404章 異端相見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166章 不知爲何而戰的強軍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1245章 鑽石灣屠殺(一)第396章 權輕而言重第236章 中介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1469章 最後的鬧劇(十六)第873章 “不正當”競爭(五)第1057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一)第936章 綁定(下)第1031章 顯學胚子第1001章 缺陷第396章 權輕而言重第174章 僭越第897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八)第680章 隱喻(上)第956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二)第1017章 全都裝傻(上)第728章 好騙與不好騙第759章 憂慮不安第602章 帝國末期都這樣第154章 問蛋別問雞第380章 內外有別第764章 荷蘭災難年(四)第940章 自覺(二)第1095章 工業革命(八)第1092章 工業革命(五)第223章 裁撤與移民第557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三)第938章 笑話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1516章 終章 九三年(卅四)第776章 東印度公司模式水土不服第63章 軍歌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853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三)第1358章 國富論(一)第1329章 軟弱性的故事第275章 明知故問第567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111章 廷議菜市場第94章 八股策論實學和沒錢第474章 屎裡摻飯第1322章 符合現狀的上層建築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1376章 凡爾賽和約(三)第894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五)第280章 隱忍勝於現在就反抗第1401章 遷徙路(四)第558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三)第934章 覺醒(六)第370章 翻譯優先級第37章 大膽的想法第1451章 “帝”(三)
第705章 海戰(三)第1012章 圈地第605章 懷念過去(上)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1112章 上國心態(六)第640章 授俄以漁第909章 南洋大開發(四)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199章 報捷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1080章 爭功(五)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681章 隱喻(下)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1396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中)第939章 自覺(一)第1081章 爭功(六)第1493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一)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616章 利用 被利用第399章 恰合時宜第860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下)第1163章 備戰(二)第1302章 死與復仇(二三)第500章 誰也不是普遍真理第556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二)第543章 萌芽?萌個屁第559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1240章 三戰定印度(七)第572章 藍狗子第1434章 “太空歌劇”第778章 艱難的第一步(中)第397章 等死吧,沒救了第133章 可堪大用第280章 隱忍勝於現在就反抗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609章 最後的集權嘗試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990章 拍馬屁(下)第701章 優勢在我第404章 異端相見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166章 不知爲何而戰的強軍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1245章 鑽石灣屠殺(一)第396章 權輕而言重第236章 中介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1469章 最後的鬧劇(十六)第873章 “不正當”競爭(五)第1057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一)第936章 綁定(下)第1031章 顯學胚子第1001章 缺陷第396章 權輕而言重第174章 僭越第897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八)第680章 隱喻(上)第956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二)第1017章 全都裝傻(上)第728章 好騙與不好騙第759章 憂慮不安第602章 帝國末期都這樣第154章 問蛋別問雞第380章 內外有別第764章 荷蘭災難年(四)第940章 自覺(二)第1095章 工業革命(八)第1092章 工業革命(五)第223章 裁撤與移民第557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三)第938章 笑話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1516章 終章 九三年(卅四)第776章 東印度公司模式水土不服第63章 軍歌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853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三)第1358章 國富論(一)第1329章 軟弱性的故事第275章 明知故問第567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111章 廷議菜市場第94章 八股策論實學和沒錢第474章 屎裡摻飯第1322章 符合現狀的上層建築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1376章 凡爾賽和約(三)第894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五)第280章 隱忍勝於現在就反抗第1401章 遷徙路(四)第558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三)第934章 覺醒(六)第370章 翻譯優先級第37章 大膽的想法第1451章 “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