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

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

“俺們雖說做不到嶽爺爺那樣,但糟蹋婦女也是死罪。你是怕這個?莫要怕,若是還有妹妹,一併來吃糧就行。非是你們想的那樣,大人招兵,也招工,還順帶着辦撫育院、開義學,別太小就行。”

張虎還是不太相信,可一猶豫的功夫,張大敦已經全盤說出。

“軍爺,若真是這樣,俺家裡確實還有個弟弟,還有個妹妹,妹妹小點,十歲,弟弟大點,十四,可都能吃糧?”

“能。你去叫來吧。”

“誒!”

答應着,也不管張虎還要阻攔,就要起來去喊,可這才發現剛纔那一番“打鬥”已經耗盡了全部的力氣,竟是連站都站不起來了。

好在旁邊的軍官回頭又問了問四人的名字,張大敦、張二墩、張虎、張妮,直接把名字都寫上了。

負責記錄名字的那個士兵小聲道:“米爺,大人可是說要看看合格再記啊。”

軍官或許是想到了自己幼時被賣那一年的悲慘記憶,嘆了口氣道:“能活到現在的,都合格。記上吧。”

“是。”

大筆揮舞,將四個人的名字先寫了上去,有士兵盛了半碗米湯遞給張大敦和張虎。

半熱的米湯一口就全嚥了下去,眼巴巴地盯着鍋裡的米,可盛湯的士兵卻不再舀了。

“別看了,以後天天吃得飽。現在給你們半碗,那是爲你們好。撐死多少個了。”

張大敦嚥了口唾沫,恢復了一會力氣,剛要走,又被張虎拉住。

張虎仰頭問道:“軍爺,你說的可是真的?真是有甚麼撫育院?”

“那還有假?我米高要是說謊,天打五雷轟。這總信了吧?”

張虎雖不認得米高是誰,可聽着對方發了毒誓,終於信了。咕咚一下對着軍官連續磕了幾個頭。

…………

劉公島,小站營內。

康不怠憂心忡忡,屋子裡只剩下他和劉鈺,這番話憋在心裡有好幾天了,終於忍不住了。

“公子,你之前怎麼折騰,只要陛下信任都好。可大人要養死士……這,這是大忌啊。”

劉鈺神色略微有些古怪,笑道:“仲賢真敢想啊,養死士?我養什麼死士啊?”

“不養死士,緣何要招募些七八歲、十歲的孩子?”

康不怠心說,大人又不是專門買賣人口的,這七八歲的女孩子或許能賣給老鴇,但以大人的性子也不會幹這麼髒的事。

尤其是這些孩子最好都是父母都沒了的、或是父母爲了一斗糧食就賣了的。

這麼一來,這不是爲了養死士,是爲了什麼?

劉鈺淡淡道:“不過教他們讀書、寫字,把我的一身本事傳下去而已。我正大光明地辦義學,可不是偷偷摸摸養死士。”

聽到“正大光明”四個字,康不怠這才略微放心,又不十分確定,問道:“公子,辦義學……辦義學似乎還沒有專門招家裡人都死的差不多的孩子的。”

劉鈺嘆了口氣反問道:“若是我不管,這些孩子也是死。我要管,就二十萬石糧食,夠幹什麼的?仲賢是不是怨我到現在纔出手招兵?還是怨我有糧卻冷眼旁觀不救濟?”

康不怠搖搖頭。

“公子所做,亦對亦不對。我不好評判。只是我在意的不是此事,不知公子知不知道前幾年出過這麼一件事?江蘇某地大災,某富戶出面救濟,當地縣令以爲此人必要蠱惑人心行叛逆之事,便先把這個人抓了起來。以致災民大怒,攻破了縣衙?”

“這件事公子就算不知,那公子知不知福建教案,耶教人趁災救濟,以致朝廷震怒的事?”

“但凡有災,朝廷最怕的就是有人聚攏災民。公子辦義學,正大光明固然好,可若是有心人蔘公子一本,說公子豢養死士……公子可知,自古以來,私藏甲冑尚可自辨,而豢養死士必死無疑?”

“陛下聖眷隆時,不過微微一笑。將來誰又可知?當年福建耶教的事,陛下當年也是微微一笑,如今又翻了出來……”

劉鈺哈哈大笑道:“我要走的,是光明正道。靠死士的,靠幾個壯士的,都是死路。那種人縱然做成了,這天下可有半分改變?仲賢放心,我不是養死士,而且這義學裡教的,也不是兵法、格殺、戰陣之術。只是普普通通的識字、算數、天文、物理而已。”

“那公子準備讓這些人長大後做什麼?”

“當先生。”

“就這麼簡單?”

“就這麼簡單。”

“教不教儒學?”

“不教。”

“只教西學?”

“仲賢這話大爲不對。只在西洋有道理的,叫西學,諸如上帝天堂之說;只在東方有道理的,叫中學,諸如天人感應。那一一如一、二二如四,你就是跑到了阿美利加,那也是對的,怎麼能叫西學呢?那叫科學。”

康不怠苦笑搖頭,半晌道:“那公子曾所謂的中學爲體、西學爲用……豈不是自欺欺人?公子自己似乎都不信,只是爲了堵天下悠悠之口?”

“仲賢又錯了。”

劉鈺一擺手,反問道:“春秋之儒,與漢晉之儒,一樣嗎?”

康不怠搖搖頭。

“那漢晉之儒與唐儒、宋儒、元儒、明儒一樣嗎?”

康不怠再度搖搖頭。

“所以啊,實學改變天下,聖人之言解釋天下。”

“既然當年剃髮易服都能講出道理,那麼實學大興之後的天下,大儒們當然也能解釋出道理。我講不通道理,但我知道天下改變之後,定有人能講出道理。到時候的道理難道不是中學爲體嗎?”

康不怠恍然道:“所以公子以爲,現在天下無體?”

“不是我以爲,而是真沒有。自明末到如今,思潮紛紛。以耶補儒者有之、欲求復古井田者有之、欲興實學者有之、欲論宇宙之道之氣者有之。縱然朝廷說要興永嘉永康之學,然而永嘉永康之學到底是什麼,都還沒爭明白,怎麼能算是天下有體呢?不過是順路而滑罷了。”

康不怠不再追問。

或許是爲了讓康不怠徹底放心,劉鈺招呼剛纔有些激動的康不怠坐下,笑道:“仲賢先生,我問你個問題。”

“公子請講。”

“如果我辦義學,招富戶子弟,那麼學的這些東西,既不能做官,也不能科舉,富戶會來嗎?”

既然不能科舉,不能做官,康不怠笑着搖搖頭。傻子纔會來。

“當然不會。”

“好,那如果我招窮戶,衆人想着學學這些東西,認幾個字,不做睜眼瞎總是好的。可學到了十三四、十四五,能幹活了,窮戶還能讓孩子繼續上沒用的學卻不去幹活養家嗎?”

康不怠這才明白過來,點頭道:“是了,不會,到時候必然會讓他們下學養家。做家裡的活。”

“對啊,那麼到時候就算打起官司,難道如今大順有律法說不上學違法嗎?”

“哈哈哈哈哈……公子說笑了,歷朝歷代,也沒有不上學違法的說法。到時候自然是要讓那些孩子聽父母的。”

“對嘍,所以呢,我就只能招全家基本死絕的。仲賢這回可算放心了?”

康不怠也是一笑,表示真的放心了。

自今年災荒以來,康不怠眼中的劉鈺一直冷眼旁觀。

他倒是不怕劉鈺養死士,而是怕劉鈺現在就養死士,而且一下子要招三四百孩童,這就殊爲不智了。

災荒期間,島上照常練兵,大海上照常貿易。

軍營裡歌照唱、休沐時蹴鞠等比賽照常進行,似乎完全不關注外面的災荒。

直到五月份確認今年是大災,冬小麥無望、夏糧也幾乎沒可能成活之後,這纔開始出面招兵。

連那些正在訓練的海軍都上了岸,參謀班的學員們照着膠東的地圖州縣,制定了行軍、紮營、沿途運糧、收攏、集結的一系列計劃。

大軍出動,迅速佈滿了招災的各個州縣,按照參謀班制定的計劃,按部就班地進行招兵、招人、招義學學子、招墾耕人的計劃。

招兵一萬,其中陸軍九千、海軍一千。

招以工代賑的長久僱工七千。

招墾耕男女兩千戶。

招契約長工一千五百男女。

招義學學子五百。

劉鈺甚至沒出面,讓參謀班的制定計劃,選拔了各個候補軍官中的有才幹者,分別統領各個方向的遷徙。

何地匯合、何時匯合、何地運糧、何地集結,全程都沒主動部署,就是負責審覈了一下。

告訴他們這是一次考覈,將來是否授官以此作爲一番評價。

щщщ✿тTk án✿¢ ○ 之前囤積的二十萬石糧食,這一番招兵也不過耗費了三萬石。

一旦兵招募完成,入了軍籍,就是吃皇糧。

威海附近有專門的兵糧倉,那是朝廷專門爲膠東的軍隊準備的。

之後還要養活這些軍籍之外的萬餘人,就得靠積存的剩餘糧食。

之前劉鈺還派了人去了一趟良家子的各個村社,招募了一批沒資格襲良家子身份的營學中舍學子,現在還沒到,但想着年紀應該都是些半大小子。

這些半大小子可不能給口吃的就能應對,這些人得開一筆錢,當然皇帝和朝廷是不出這筆錢的,只能靠劉鈺來出。

從過完年到五月,康不怠所見的劉鈺除了忙着軍營訓練的事,就是悶頭在寫東西,也不知道在寫些什麼。

現在想想,或許是義學的讀本也未可知。

想着這一次招兵之後,威海衛和劉公島總算有了個大軍駐紮的樣子,康不怠也算是放下心來,距離五年之期可沒多久了,但願剩下的時間真的能把一支大軍訓練出來。

這幾天憂心劉鈺要“養死士”的擔心總算稍微放下,正要每天例行公事一般幫着劉鈺寫奏摺和“給人看的日記”時,外面有人來報。

“大人,文登州州牧白大人求見。”

劉鈺衝着康不怠點點頭,康不怠迅速把奏摺和“日記”收好。

“請。”

(本章完)

第1197章 木牛流馬(四)第1004章 新生代(上)第214章 另起爐竈辦新學第208章 記憶第403章 野心早已出現第1321章 熟人社會第1199章 木牛流馬(六)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1211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下)第1041章 國運(上)第1473章 最後的鬧劇(二十)第995章 嫺熟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537章 同一個故事,不同的解讀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561章 啓蒙工具人(上)第993章 直鉤第369章 我不是誰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328章 問罪第1286章 死與復仇(七)第167章 論跡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1422章 事已畢(下)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920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四)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1176章 啓蒙躍進年(中)第559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1262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八)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1285章 死與復仇(六)第148章 魚第787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四)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255章 兩制第287章 女人的視角看政事第1166章 備戰(五)第247章 海參崴第1282章 死與復仇(三)第426章 錯覺第698章 巴達維亞的決斷第515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上)第844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六)第1336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七)第888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上)第1455章 最終的鬧劇(二)第1098章 工業革命(十一)第1296章 死與復仇(十七)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656章 光榮復辟(上)第1376章 凡爾賽和約(三)第128章 得分點和槽點第1433章 鴆酒 解藥(下)第1125章 自身定位(上)第943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上)第418章 諸君免送第1122章 鄉約村社(三)第456章 你想嘗膽,卻沒人演夫差第1031章 顯學胚子第1227章 開戰(六)第1447章 三山合一(中)第1125章 自身定位(上)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1117章 傳承第432章 只把忠臣作奸佞第1024章 割裂(二)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1407章 遷徙路(十)第1403章 遷徙路(六)第871章 “不正當”競爭(三)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825章 海牙慘案(二)第397章 等死吧,沒救了第1207章 守成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299章 國小而不處卑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146章 我把我寫給你看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578章 信了個寂寞第22章 被賣了幫着數錢第479章 全套一條龍服務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170章 絕路之泣第1511章 終章 九三年(廿九)第1058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二)第284章 商人是晴雨表第273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下)第393章 一人可當兩萬兵第236章 中介第26章 鍍金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
第1197章 木牛流馬(四)第1004章 新生代(上)第214章 另起爐竈辦新學第208章 記憶第403章 野心早已出現第1321章 熟人社會第1199章 木牛流馬(六)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1211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下)第1041章 國運(上)第1473章 最後的鬧劇(二十)第995章 嫺熟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537章 同一個故事,不同的解讀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561章 啓蒙工具人(上)第993章 直鉤第369章 我不是誰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328章 問罪第1286章 死與復仇(七)第167章 論跡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1422章 事已畢(下)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920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四)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1176章 啓蒙躍進年(中)第559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1262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八)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1285章 死與復仇(六)第148章 魚第787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四)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255章 兩制第287章 女人的視角看政事第1166章 備戰(五)第247章 海參崴第1282章 死與復仇(三)第426章 錯覺第698章 巴達維亞的決斷第515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上)第844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六)第1336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七)第888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上)第1455章 最終的鬧劇(二)第1098章 工業革命(十一)第1296章 死與復仇(十七)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656章 光榮復辟(上)第1376章 凡爾賽和約(三)第128章 得分點和槽點第1433章 鴆酒 解藥(下)第1125章 自身定位(上)第943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上)第418章 諸君免送第1122章 鄉約村社(三)第456章 你想嘗膽,卻沒人演夫差第1031章 顯學胚子第1227章 開戰(六)第1447章 三山合一(中)第1125章 自身定位(上)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1117章 傳承第432章 只把忠臣作奸佞第1024章 割裂(二)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1407章 遷徙路(十)第1403章 遷徙路(六)第871章 “不正當”競爭(三)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825章 海牙慘案(二)第397章 等死吧,沒救了第1207章 守成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299章 國小而不處卑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146章 我把我寫給你看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578章 信了個寂寞第22章 被賣了幫着數錢第479章 全套一條龍服務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170章 絕路之泣第1511章 終章 九三年(廿九)第1058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二)第284章 商人是晴雨表第273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下)第393章 一人可當兩萬兵第236章 中介第26章 鍍金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