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無中生有

第336章 無中生有

這些軍官們在威海憋了許久,整日看着地圖推演種種可能,這是參謀的本職工作。

劉鈺用周天子和諸侯做了個不恰當的比喻,雖不完美,勝在直觀,倒也更容易理解。

他們推演過無數次,想着若是對倭開戰,戰場必在九州島。

現在劉鈺說要運用倭國內部的矛盾,造成一種各方心不齊的局勢,他們大概也明白了劉鈺爲什麼要去土佐轉一圈了。

土佐既是外樣大名,大順的艦隊若能在土佐附近擊潰海岸防禦,以極少的兵力縱橫土佐,那麼在其餘外樣大名看來,大順的海軍可以在海岸線的任何一處登陸,很可能威脅到他們的封地。

這樣一來,他們出兵的時候必然會猶猶豫豫,而且也肯定會想辦法留足足夠的兵力守在自己的城中,以免被大順偷了家。

至少,不會過於主動,就算不得不去,也得等到幕府那邊傳來命令,逼着他們不得不出兵的時候纔會出兵。而且可能會耍滑頭,避開交戰,消極等待幕府直轄的兵力前來。

反過來也一樣,幕府直轄的兵力也不想都消耗在和大順的戰爭中。一旦幕府沒有兵力,壓不住諸侯,那就是春秋時的禮崩樂壞,外樣大名可不會老老實實。

刨除掉親藩大名,還有一羣隨時可能當牆頭草的譜代大名,這都是不安定因素。

日本國雖大,實際能動員的戰爭潛力卻不多。甚至只要能夠對幕府直轄的兵力打出一場萬人左右規模的殲滅戰,幕府就會立刻求和,而不會選擇把自己所有的兵力都用來保日本——相對於保日本,保幕府更重要一些。

去土佐轉一圈,就是在給幕府那邊埋雷。

外樣大名肯定會請求幕府不要調動他們的兵力,讓他們的兵力守城,以免大順的海軍沿着海岸線登陸。

幕府答應,那麼打仗的主力、死的最多的,就是幕府直轄的兵力。

幕府不答應,就是在外樣大名的心頭結了一個解不開的疙瘩,即便無可奈何直轄出動全部兵力,必然離心離德。

尤其是劉鈺又不是準備只在土佐停留,而是要去一趟江戶外海,在那裡直接威脅江戶城,宣告大順的海軍隨時可以在江戶附近登陸。

幕府如果在江戶預留了大量部隊,那麼外樣大名就會想:你幕府可以留兵守家,卻叫我們出全力,這他媽什麼玩意兒?

若留兵守家,則去九州島的兵力就不會多,又定然會集結各地大名的兵力。一方面製造了隔閡和不滿,另一方面,這種十八路諸侯齊聚的情況,根本打不好仗。

人一旦多了、雜了,指揮起來就不順暢,各有心思,各懷鬼胎,大順陸軍那邊打起來也就容易一些。

弄清楚這一次去土佐的目的後,劉鈺又叮囑道:“這一次登陸,一定要記得嚴明軍紀。不得燒殺搶掠。咱們要爲將來的談判,來一個無中生有。”

“無中生有?”

軍官們一臉茫然,不知道這無中生有,從何而生?生的又是什麼?

“倭國禁教,其一大原因,是因爲當年島原之亂,天主教徒起事。倭國又非信綠教,之前也有不少大名信天主教。倭國到底怕天主教什麼?”

“就像一個人不會水,所以害怕掉進河裡。那麼他到底是怕水?還是怕死呢?如果怕水的話,是連喝水都怕的。所以,本質上講,這是怕死。”

“倭國也是一樣。他們怕天主教,是怕天主教在底層民衆中傳播,底層民衆藉此組織起來,反抗倭國暴政。故而,倭國最怕的,是底層民衆的反抗,只是天主教恰好可以作爲一個組織在一起的工具。”

“所謂無中生有,那便是生出一些讓倭人幕府、大名都害怕的東西——民衆的反抗。”

“要嚴明紀律。要傳播一些倭國一點都不想聽到的東西。等到和談籤條約的時候,卻把這些我們根本不在意的東西,加在條約裡面,這便是無中生有。我們坐地起價,他就地還錢,便可多得一些還價的利。”

“日後也必能使倭國更加鎖國,除了我們要的開關之外,其餘地方必然更加封閉,嚴禁出海,更嚴禁求學於國外。”

其實大順也是一個吊樣,也怕底層組織起來造反,但畢竟這種王侯將相的確有種的時代,天朝早就過去了。

絕對世襲的那一套從商鞅時代就被逐漸打破了,如今更是可以說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再怎麼樣,大順的士農工商和日本的士農工商不是一回事。

大順有科舉這個階級流動的利器,考上科舉就是士;而日本,士這東西終究還是世襲的。

所以有些話,完全可以在日本大肆宣傳,而不用擔心被朝中知道後覺得這是大逆不道之言。

這些話講好了,也能抵得上數萬雄兵。

原本只是大名和幕府之間的勾心鬥角,各懷心思;現在還要挑唆一下階級矛盾,使得各個大名還要考慮底層在大順登陸之後“一揆”的可能性。

將來談判的時候,這件事可能也會是幕府第一個要求去除的條件,比如不得傳播類似思想、不得接納倭國自發去往大順求學的人。

既然要除去這個條件,那就得從別處補,這就得加錢。

大順再怎麼封建王朝,唯纔是舉、科舉取士、輕徭薄賦、出役給錢、四民一體這些東西,依舊是此時的政治正確。可放在日本,哪一句都會引發軒然大波。

底層缺組織,也缺指導思想,組織需要時間,而指導思想這東西可以短時間內灌輸一些,底層百姓聽不聽得懂沒關係,反正也是說給高階武士、大名和幕府聽的。

選在土佐,也因爲土佐在關原之戰後換了藩主,新藩主家的武士和舊藩主遺留的武士之間也有巨大的矛盾,在這裡造成的影響會更大。

手裡除了水手,也就五百人的陸戰隊,就算高知城前幾年失過火、又恰逢饑荒剛過去,攻高知城也不現實。

可自己就偏偏要靠這五百陸戰隊,叫土佐藩將來一個兵都不敢出。

至於搶錢……明搶是最低級的手段,劉鈺不屑於用。

將自己的計劃和衆人說完,確保可以明確知曉以便貫徹實施後,幾個會日語的通譯就開始在那背誦劉鈺寫的蠱惑人心、煽動情緒的小冊子。

很快,前面的軍艦捕獲了一艘日本的商船。

自從鎖國令頒佈之後,曾經可以造蓋倫船、橫渡過太平洋去墨西哥招採礦工程師的日本,已經沒有一艘可以出海遠航的船了。

這商船小的可憐,也就走走近海,證明這裡已經距離海岸不遠了。

船主被轉移到了劉鈺的座艦上,看得出這個可憐的船主已經被嚇壞了,這裡又不是長崎,這裡的船主既沒有見過這麼大的船,也沒見過外國的人。

上了船之後,就跪在地上不敢說話。

劉鈺知道商人最喜歡什麼,也想試探一下鎖國令對這裡的商人有多大的影響,笑吟吟地摸出幾枚在墨西哥鑄造的西班牙銀元——這玩意多的在福建和廣東一抓一大把,比銀錁子還常見。

跪在地上的商人看到閃閃發光的銀元,原本的恐懼一掃而空,知道但凡笑眯眯給錢的,一定不是壞人,更不可能殺了他。

朝着劉鈺磕了幾個頭,接過劉鈺遞過去的銀元。

可銀元剛摸到手裡,立刻就像是觸電一般,把這幾枚銀元扔到了一旁,嚇得更是在地上猛磕頭。

因爲,銀元的後面,印着一個十字架盾徽。

劉鈺又摸出了一枚同樣的銀幣,指着後面的十字架盾徽,用自己那口半吊子日語問道:“是因爲這個?”

商人磕頭如搗蒜,連連稱是,若是被人看到這樣的標誌,是要被釘在十字架上上火刑的。

島原之亂後,幕府對天主教徒有了標準的處置流程:釘十字架,砸碎了屍體砌在城牆裡,看看到底能不能復活。

商人雖不曾出過外海,可鎖國令這種事他可記得清楚,一旦被發現肯定會死。哪怕對白銀愛的深沉,也只能像是上面沾了屎一樣趕緊丟掉,甚至可能上面就算真的沾了屎也不至於如此。

從這個商人的反應上,劉鈺可以判斷出幕府的控制力還是很強的。便把那幾枚銀元收走,摸出了一些日本這幾年新鑄的享保錢,商人眼睛一亮,趕忙收下。

“大人是唐人嗎?”

收了錢,膽氣也壯了許多,竟然敢主動和劉鈺說話了。

“嗯,是唐人。你是做什麼生意的呢?”

“小人是販賣紙的。土佐的紙,很有名氣。小人是小本生意,懇求大人放我離開。”

“嗯,你放心,唐國的紙遍地都是,我自不會要你的紙,也不會要你的船。你是土佐人?”

“是,小人是土佐的商人。”

“我聽說高知城失火了,現在還沒有修好嗎?”

“沒有,還沒有修。”

“你們的藩主是去江戶參覲了?”

“是的。”

“一般什麼時候回來?”

“要到八月份。”

“高知城距離海岸有多遠?”

又摸出了兩枚享保銀幣,商人接過銀幣,回道:“距離海岸河口有約莫十餘里。河口狹窄,大人的船可能無法通行。河口往上十里纔是高知城,在兩條河的夾口處。”

“海邊有炮臺嗎?”

“沒有。”

取來紙筆,一邊詢問着,一邊繪製了一下河口的大致情況。

如果這個商人說的都是真話,攻高知城是不用想了,河口太窄,而且劉鈺絕對不會在步兵不足的情況下,將軍艦開進狹窄的河道,那是給人送菜的行爲。

但城是城、市是市,高知城就是個城堡,絕大多數的人口當然是在城下町居住。

這裡百餘年沒打過仗了,海岸連個炮臺都沒有。

問清楚了要問的情況後,劉鈺還很好心地告訴這個商人,日後若是被人問及應該如何應答。

待商人徹底放鬆了警惕,在銀幣的面子上認爲唐人都是好人的時候,劉鈺笑吟吟地露出了獠牙。

“你說的若是真的,我就當什麼都沒發生過。若是假的,你的名字定會在土佐流傳。”

商人剛剛鬆懈的精神頓時又被驚住,連連磕頭口稱不敢,劉鈺這纔對着剛纔口述繪製的地圖,詢問了更多的細節。

行家出手,是真是假一聽便知,終究也是帶兵這麼久的人了。商人將他知道的情況一一說出,基本可以確定都是真話後,劉鈺又賞了他幾枚銀幣。

放他歸船之前,又叫他取了一些土佐出產的紙張,詢問了一下價格,判斷了一下,得出的結論是除非蒸汽機大規模應用,否則無法對日本的造紙業造成衝擊。

剩餘的絲綢瓷器等常見貨物,劉鈺門清,每年走私和正常貿易都有詳實的價目表。

放了那個商人離開,得知這裡距離土佐已經不遠,便升旗幟,告訴艦隊稍微改變一下航向。

船上,負責測繪的軍官生們正在將一箱箱的儀器搬出來,木星定位法沒法在搖晃的船上用,所需的望遠鏡也頗大,一旦登陸,他們就要儘快測量此地的經緯度。

兩艘探險船,又分出來兩艘巡航艦,折向西邊,沿途繪製四國島的海岸線地圖。

艦隊主力越發靠近土佐,海上的各種船隻也就越多。可是都沒有大船,都是些小船,要麼是打漁的,要麼是運貨的,船都不大。

大部分船見了劉鈺的艦隊,就飛也似地往岸上跑,水手們遵守着劉鈺的命令,沒有用槍在甲板上射人玩。

圍在劉鈺身邊的軍官生看着那些小船,一個個苦着臉。

“大人,倭人連海軍都沒有,就算有也都是一些小船。咱們海軍這一仗,豈不是就是給陸軍當運輸隊的?要我說,集結陸戰隊,陸軍打陸軍的,咱們海軍打咱們的。”

“咱們把陸軍往九州島上一送,留下一半的船保證海權,監視倭人水師。剩下的,直接沿着倭國沿海轉一圈,哪個城兵少就打哪,他們又追不上,咱們想打就打,覺得打不過就撤便是。”

“如此,保管叫倭人的兵都縮在城中,一個都不敢出來。”

劉鈺笑道:“算了吧。炮彈挺貴的,火藥也不便宜,嚇唬嚇唬得了。攻下來後,能搶到啥戰利品?我吭哧吭哧地打一天炮,搶兩船大米?就像高知城這樣的,都得問幕府借錢,高知城現在還沒修好,你說能榨出油嗎?”

“我爲了叫倭國有錢可賠,煞費苦心啊。又幫着他們穩定饑荒,又幫他們出主意鑄幣改革,就爲了今天方便收錢。各個大名每年都要參覲交代,有個屁的錢?幕府前幾年窮的連參覲交代都停了,你覺得但凡有錢,能把這種削弱潛在對手的制度停了嗎?”

“攻下九州島,能要多少錢那就是定數了,你再攻幾座城,他沒有你又能怎麼辦?你要知道,倭國又沒有一個英格蘭銀行,逼急了他也湊不出錢啊。”

說笑間,桅杆上的瞭望手傳來信號,已經可以看到河口了。

劉鈺衝着旗手揮揮手,示意各部準備戰鬥,鳴炮示威,任何靠近的船通通擊沉。

(本章完)

第679章 北方的最後一件事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308章 禮法還是利益第1096章 工業革命(九)第872章 “不正當”競爭(四)第254章 聚成大豬圈方便割肉第216章 軍改構想第380章 內外有別第953章 步步危機第1361章 國富論(四)第1087章 破立之困(四)第756章 表演戰(六)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1237章 三戰定印度(四)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404章 異端相見第779章 艱難的第一步(下)第717章 臀與腦第1132章 你的答案不在這第789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六)第140章 錯路第1419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十)第180章 因地制宜第984章 決勝千里之外(七)第321章 一牛之力第1023章 割裂(一)第1400章 遷徙路(三)第206章 狠話第634章 “文景”之治第1083章 經驗豐富第839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一)第807章 閹黨(上)第912章 南洋大開發(七)第411章 出奇第25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1481章 臨別告誡(七)第884章 滑不留手第372章 當假裝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習慣第74章 華麗終場前的無趣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566章 領海和內海第463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下)第145章 臨行瑣事第813章 大順不再是個背景板了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228章 嘗試外交第1400章 遷徙路(三)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969章 舊怨第686章 距離“仁政”差一年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465章 重利輕義第76章 恍然第887章 看懂了史書的傳教士第65章 報捷第478章 看破第1027章 割裂(五)第1094章 工業革命(七)第553章 政策親近第1207章 守成第8章 罵人揭短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380章 內外有別第977章 猜疑鏈(下)第632章 貴圈真亂第310章 先裝嫩後裝孫子第1096章 工業革命(九)第1066章 惡龍殘影(一)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194章 卸力第770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下)第114章 科學院的設想第1203章 木牛流馬(十)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74章 華麗終場前的無趣第329章 真正的貴族第62章 越往事千年第311章 滿BUFF皇子第671章 伐韓?伐蜀?(中)第1334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五)第957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三)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第1361章 國富論(四)第1076章 爭功(一)第818章 大事成矣(五)第566章 領海和內海第963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九)第343章 絕戶計第355章 對罵第961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七)第211章 撬動的槓桿第110章 瘋子炸糞坑的爆竹第397章 等死吧,沒救了第55章 說服第1115章 上國心態(九)
第679章 北方的最後一件事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308章 禮法還是利益第1096章 工業革命(九)第872章 “不正當”競爭(四)第254章 聚成大豬圈方便割肉第216章 軍改構想第380章 內外有別第953章 步步危機第1361章 國富論(四)第1087章 破立之困(四)第756章 表演戰(六)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1237章 三戰定印度(四)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404章 異端相見第779章 艱難的第一步(下)第717章 臀與腦第1132章 你的答案不在這第789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六)第140章 錯路第1419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十)第180章 因地制宜第984章 決勝千里之外(七)第321章 一牛之力第1023章 割裂(一)第1400章 遷徙路(三)第206章 狠話第634章 “文景”之治第1083章 經驗豐富第839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一)第807章 閹黨(上)第912章 南洋大開發(七)第411章 出奇第25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1481章 臨別告誡(七)第884章 滑不留手第372章 當假裝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習慣第74章 華麗終場前的無趣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566章 領海和內海第463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下)第145章 臨行瑣事第813章 大順不再是個背景板了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228章 嘗試外交第1400章 遷徙路(三)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969章 舊怨第686章 距離“仁政”差一年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465章 重利輕義第76章 恍然第887章 看懂了史書的傳教士第65章 報捷第478章 看破第1027章 割裂(五)第1094章 工業革命(七)第553章 政策親近第1207章 守成第8章 罵人揭短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380章 內外有別第977章 猜疑鏈(下)第632章 貴圈真亂第310章 先裝嫩後裝孫子第1096章 工業革命(九)第1066章 惡龍殘影(一)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194章 卸力第770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下)第114章 科學院的設想第1203章 木牛流馬(十)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74章 華麗終場前的無趣第329章 真正的貴族第62章 越往事千年第311章 滿BUFF皇子第671章 伐韓?伐蜀?(中)第1334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五)第957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三)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第1361章 國富論(四)第1076章 爭功(一)第818章 大事成矣(五)第566章 領海和內海第963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九)第343章 絕戶計第355章 對罵第961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七)第211章 撬動的槓桿第110章 瘋子炸糞坑的爆竹第397章 等死吧,沒救了第55章 說服第1115章 上國心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