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5章 遷徙路(八)

第1405章 遷徙路(八)

他既主動問了,這邊的官員自可回答。

而且上來就說周鄭交質的典故,便明白地把基調等定下來了:這邊做事,並不正,而有些邪。

私塾先生既然接受,那麼在邪路上多走兩步,那便也沒有那麼難以接受。

也正如爲首的官員所言,實學派的這羣人,按照顏李學派的分類也算是儒生,畢竟也是學的君子之藝,只是側重點不同。

但要說經書典故這些東西,他們知道的還是差一些。

這不只是術業有專攻的事,而是實學一派要學的東西頗多,着實也沒那個條件去熟讀先賢文章。

最基本的書,肯定是讀過。

周鄭交質這樣的幾乎是個讀書人就衆所周知的典故,肯定也知道。

也能背幾段詩經,念兩句先天下、後天下之類的詩。

但要說更深入點的東西,他們知道的就少了。汗牛充棟般的古籍,便只算經典,那也需要十幾年的訓練纔能有些功底。可實學派的人沒時間用在這方面,再者大順也不缺這等經過十幾年訓練的古學功底的人,實學派只能劍走偏鋒學的都是些技術學問,以及一些被簡化後便於灌輸意識的史書。

之所以這邊要重視這樣的私塾先生,因爲在大順本來就是重視的,而實學派在大順纔是邊緣人,根本不需要實學派去主導加入古學的課程,相反實學派一直在爭取加入傳統教育的範疇。

到了這裡,自是反過來的。大順實學派是主導移民遷民工商發展的主力,傳統讀書人才是稀缺的,故而纔要在這裡側重一下古學的內容。

大致將這個情況和私塾先生一說,私塾先生也能理解其中的大部分內容,便道:“如此說來,我並不是在楓林灣教書,而是要繼續向東遷徙?”

Wωω ⊕ttкan ⊕¢Ο

爲首的官員笑了笑道:“正是如此。好處自是有的,諸如子孫份地不花錢等待遇,那肯定是有的。另外,這邊教書,亦算是吃皇糧的。待到教不動的時候……雖不足以稱致仕,但是每個月糧米銀錢還是有的。八一稅中大半,都要用在此處。”

“你亦知道,這裡徵稅,多半也就在這裡花掉。前期又無金銀,不過徵着實物不能折色,只要稅收的上來,肯定是有保證的。”

“其實,這等事,最好是叫那些有情懷、篤信聖人之言、且願意行事的人去。但叫他們去,還有些不變。”

“他們信仰既堅,可太堅也不好,難免教一些他們認爲正確的道理。”

“所以這事,還就得選讀書是爲吃口飯的人。待遇自不會差,多了不敢說,但至少比起在老家鄉間教書的時候強。”

這話,聽起來好像是有點罵人,說私塾先生意志不堅定、或者並沒有爲了崇高的理想而來教書,偏偏這樣的人才能用。

但實際上就是如此。大順的儒生裡,也不是沒有那種有理想的,但正因爲他們有理想,所以還就不能用。

儒家不是耶教,沒有天堂。但儒家有三代之治,這裡面是有政治抱負、政治理想的。

越是信仰堅定的人,對於政治理念的理解就越深。諸如什麼選賢才、生員議會治理、郡縣而封建之念、禮法禮教之嚴、村社行古法井田等等,都是些蛋疼的事。真在這邊玩,只怕把人都“逼”到新教那邊去了,畢竟新教的意識形態基礎是自耕農、小生產者、以及前一種私有制。

故而這邊就真不能用儒生裡信仰特別堅定、且有明確藍圖的那羣人。那羣人扔到檀香山可以,這裡絕對不行。

因爲檀香山上的原住民,其生產力水平,可以無縫連接復古派的一些東西,甚至是進步。

而這裡,移民的生產力水平,玩復古那一套,直接可以定義爲反動了。

東海岸那邊已經演示過一次什麼叫政教合一了,這邊就不要再走一遍了。

既然最終的目的,是要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般的關係都破壞。要抹去一切向來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職業的神聖光環,把教師、教士變成了它出錢招僱的僱傭勞動者。

那麼,自然是要招募本身已經融入到這種社會存在中的人,而不是指望着一羣家裡富庶到脫產琢磨着復古聖人之學的人,來融入這一套東西。

雖然不敢說大順的那些復古派儒生都是家庭富庶到足以脫產讀書,但謂之七八成大抵是不誇張的,很多想法一看那就是脫產脫久了腦子裡臆想出來的。

既是這樣,那麼就不能談太多情懷,還是要談更多利益。

有些情懷,在大順是沒法談的,談不了——不怕犧牲、艱苦奮鬥,後面還跟着一個目的呢,爭取更大的勝利。而這個勝利怎麼定義?誰的勝利?這在大順是沒法談、也談不了的。

談不了,就不談,那就談利益。

談將來子嗣買地授田時候的優惠、談八一稅讓教師吃皇糧、談將來幹不動時候給予生活保障。

將現實的利益和將來的大餅,明明白白地遞給了私塾先生後。

爲首的官員又道:“這件事,目的有二。”

“一來衛所拓邊,先把一些要衝之地佔據。”

“二來就是需要那邊的牛馬交易。法國人缺糧,這邊缺牛馬。”

“不過也不是說現在就去。”

“先要挑選踏實肯幹的、家裡有老婆孩子的壯年,先去二年,將堡修好、將地墾出。以老婆孩子爲‘人質’,壓在楓林灣。”

“你暫時也現在楓林灣幹着,一二年後向東遷徙。但在這之前,還得‘進學’,學一些東西,教書的東西。”

“一切草創,是以你雖不墾田,卻也不會輕鬆。上午教書、下午進修。前期的話,日子都艱難,吃喝肯定吃飽,但也僅限於此。畢竟爲了遷民,這裡還要積攢糧食……”

私塾先生在聽到“周鄭交質”這個典故的時候,就知道,要繼續向東開拓的那羣人,肯定是要有老婆孩子的,否則質什麼?

質爹媽的話……怎麼說呢,並不是太好用。雖然理論上按照文化傳統,質押爹媽比質押老婆孩子更“貴重”,但理論是理論、現實是現實。

他也看了給他的待遇,應該說如果這些餅如果將來能兌現的話,還是很不錯的。

因爲他知道大順在這邊移民的一些所有權的問題,土地是朝廷國有的,並不說誰想開墾誰就能開墾的。

即便說第一批來的人,沒交錢。

但那也只是錢不是從他們手裡交的,而是等於是那個挖金子的公司交的這筆錢。

將來他的子嗣若想墾田,是要花錢的。

而“吃皇糧”的,是可以蒙蔭子輩的,孫輩不管,但是子輩是可以免費獲得120畝授田的,也算是蒙蔭了。

當然,這皇糧不好吃。

實際上,大順改革之後,新增了不少吃皇糧的職業。但這些職業的普遍特點,就是吃皇糧吃起來難。

比如說測繪的,比如說水手、比如說陸戰隊的野戰部隊、比如說航海探險的……沒有一個是輕鬆的職業。

而這邊的教師爺,也不輕鬆。

至少前期肯定不輕鬆,不但要教書,還要繼續“學習”,甚至可以算是重新“上學”。

他們雖然讀的是私塾,但識字本身在這時候就算是稀缺人才。既是能考上秀才,至少算是百裡挑一,學習能力可以確保是有一些的。

要學的東西不少,最起碼的通識教育要完成,雖然可能也就是後世小學自然課本的程度,但這是必須要學的。不可能指望一羣對風雨雷電地球圓的之類的原理都不知道的人,堅持在和天主教傳教士對抗的前沿。

私塾先生認真考慮了一下利害,覺得這是完全可以接受,不過吃二三年當初開蒙入學的苦而已。自己從老家來到這裡,一路吐了不知多少膽水,六個月的旅程都熬過來了,也不差這點了。

遂道:“既如此,我願意。那向東越過山脈繼續遷徙的人,已經選好了?”

爲首的官員嗯了一聲,並未多講。

但其實,已經基本敲定了,到時候會按照名單通知,過些日子就出發。

首選的,還是有父母妻子一起來的,第一批去的人也不多,主要先到那邊把簡單的防禦做好、基本農田墾一些出來,爲明年繼續移民做準備。

這錢,自然也是公司募集的資金裡出,理由是安全支出。反正大順現在正處在一個可以吹專營公司泡沫的階段,藉着之前打下的基礎,這筆錢怎麼用,五年之內朝廷這邊說的算。

其目的就是先卡住一些流向東海岸河流的上游、三岔口等關鍵位置。現在東西交通只能走河,卡住河,後續就簡單許多;卡不住河,日後全是麻煩。

再一個,也是爲了均衡北美的各方勢力,給法國提供糧食、也給這邊的大規模移民準備牛馬。

畢竟法國在五大湖區養的牛馬挺多的,很多馬匹用來和印第安人交換毛皮,被印第安人稱爲“駝鹿犬”,因爲印第安人沒見過馬但是見過駝鹿和狗,自然會起這麼個怪名,能換不少好東西。

而歐洲這幾個天主教國家,搞畜牧業,水平也確實可以。法國本身就是個畜牧業大國,西班牙也有不少搞畜牧業的人才。

大順要是從本土往這邊運送牛馬,數量少還行、時間不急也行。

但現在,移民一旦開啓,那就不能少、也不能不急,兩邊互補一下正好。

落基山以西,靠金銀礦,完成糧食的商品化,推動墾荒。

以東,那就得靠河流上游水運優勢,和法國和印第安人的貿易、以及中法山貨貿易,來推動墾荒發展了。

金礦固然好,但金銀總有開採乾淨的時候。以大順現在的人口,劉鈺真正眼饞的,終究還是草原三省和北部小麥區。

對於已經來到這裡的移民而言,他們肯定不想繼續遷徙、繼續向東了。因爲,朝廷已經給不出更多好處,在這邊種地、在那邊種地,對種地的人而言,無甚區別。

但沒辦法,很多人以爲遷徙路已經結束了。實際上,並未結束,很快就會再度強制遷徙一批人,走完還未完成的遷徙路。

而且這種強制,比之前玩的更邪,既是要質押人質的給下一代灌輸意識,也是因着孩子們跟着走現在也是一種開拓期的累贅。

沒有妻子兒女父母的,並不是這一次強制遷徙到草原區墾殖的人選,沒有“人質”前期可能會出現大規模逃亡。因爲前期開拓會很苦很苦,且管束頗多,可能還會在前幾年糧食基本全部徵集以交易牛馬。

(本章完)

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811章 改革決心的對比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1077章 爭功(二)第987章 止步(下)第1141章 最後的佈置(二)第451章 破除好感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252章 特許第781章 談定第1510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八)第1018章 全都裝傻(中)第1482章 臨別告誡(八)第1467章 最後的鬧劇(十四)第707章 海戰(五)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477章 四凶第1061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五)第1171章 備戰(十)第1466章 最後的鬧劇(十三)第1049章 坐莊(上)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20章 會通中西,以求超勝第499章 洗頭第649章 你只是枚棋子(二)第516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下)第704章 海戰(二)第1352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第1002章 獻禮第231章 關稅問題第1396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中)第97章 風波起第1213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下)第953章 步步危機第1217章 輪臺之思(四)第393章 一人可當兩萬兵第1481章 臨別告誡(七)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940章 自覺(二)第1346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六)第1130章 新的天下(中)第468章 被動變主動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133章 可堪大用第938章 笑話第1034章 修補者的絕望(中)第1362章 國富論(五)第1286章 死與復仇(七)第7章 紛至沓來的麻煩事第929章 覺醒(一)第1481章 臨別告誡(七)第323章 假公正第415章 願天下無有武穆三閭第1398章 遷徙路(一)第1046章 破綻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405章 籌錢買路第187章 開戰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1163章 備戰(二)第555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一)第479章 全套一條龍服務第224章 預備役和實學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761章 荷蘭災難年(一)第1284章 死與復仇(五)第306章 你順也配碰瓷漢武?第955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一)第145章 臨行瑣事第1315章 逼着商人賺錢(下)第486章 借勢做正統第1323章 貿易割裂第138章 良家子第1008章 這就叫鬥爭第766章 荷蘭災難年(六)第593章 資本的去向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696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中)第1165章 備戰(四)第549章 澳門的蝴蝶(上)第1212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上)第1107章 上國心態(一)第1040章 大獲成功(五)第293章 第三種可能第222章 爛傷疤不可揭第368章 我是誰第268章 瑞典人也捲入對俄忽悠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438章 王土之界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1286章 死與復仇(七)第62章 越往事千年第268章 瑞典人也捲入對俄忽悠第887章 看懂了史書的傳教士第403章 野心早已出現
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811章 改革決心的對比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1077章 爭功(二)第987章 止步(下)第1141章 最後的佈置(二)第451章 破除好感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252章 特許第781章 談定第1510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八)第1018章 全都裝傻(中)第1482章 臨別告誡(八)第1467章 最後的鬧劇(十四)第707章 海戰(五)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477章 四凶第1061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五)第1171章 備戰(十)第1466章 最後的鬧劇(十三)第1049章 坐莊(上)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20章 會通中西,以求超勝第499章 洗頭第649章 你只是枚棋子(二)第516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下)第704章 海戰(二)第1352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第1002章 獻禮第231章 關稅問題第1396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中)第97章 風波起第1213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下)第953章 步步危機第1217章 輪臺之思(四)第393章 一人可當兩萬兵第1481章 臨別告誡(七)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940章 自覺(二)第1346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六)第1130章 新的天下(中)第468章 被動變主動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133章 可堪大用第938章 笑話第1034章 修補者的絕望(中)第1362章 國富論(五)第1286章 死與復仇(七)第7章 紛至沓來的麻煩事第929章 覺醒(一)第1481章 臨別告誡(七)第323章 假公正第415章 願天下無有武穆三閭第1398章 遷徙路(一)第1046章 破綻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405章 籌錢買路第187章 開戰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1163章 備戰(二)第555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一)第479章 全套一條龍服務第224章 預備役和實學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761章 荷蘭災難年(一)第1284章 死與復仇(五)第306章 你順也配碰瓷漢武?第955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一)第145章 臨行瑣事第1315章 逼着商人賺錢(下)第486章 借勢做正統第1323章 貿易割裂第138章 良家子第1008章 這就叫鬥爭第766章 荷蘭災難年(六)第593章 資本的去向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696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中)第1165章 備戰(四)第549章 澳門的蝴蝶(上)第1212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上)第1107章 上國心態(一)第1040章 大獲成功(五)第293章 第三種可能第222章 爛傷疤不可揭第368章 我是誰第268章 瑞典人也捲入對俄忽悠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438章 王土之界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1286章 死與復仇(七)第62章 越往事千年第268章 瑞典人也捲入對俄忽悠第887章 看懂了史書的傳教士第403章 野心早已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