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6章 止步(上)

第986章 止步(上)

松江府的投機商準備拼縫兒賺朝廷銀子的時候,京城裡的皇帝則在考慮該怎麼賺銀子。

這段時間改革的朝議,讓皇帝焦頭爛額。

此時看着劉鈺關於鹽政改革的第六封奏疏,怎麼也靜不下心來,一時間竟不知道該給劉鈺批覆什麼。

最開始,劉鈺對鹽政改革並不關注。這一點皇帝心裡是清楚的,心裡或許支持,但並沒有主動提過,最多也就屬於是朝堂中沉默的少數,這些沉默的少數內心其實都反對現在的鹽政,支持改革,但對怎麼改與朝堂上改革派的主流意見相左。

皇帝早就想過,改革變法非是那麼簡單,只需一紙命令就能推行下去只能算妄想。

可也確實對改革的困難估計不足。

不只是改革推行的問題,還有改革帶來的細節變動、配套的政策、幾乎要重新劃分的湖南、湖北、河南、江西的鹽業區範圍。

還有省份的定位改變、朝廷稅收的重點賦稅區的變動、重新覈定各個鹽稅區的運鹽緝私路線……

每天都要面對巨量的奏摺,京官的、地方的、軍隊的、內務衙門的。

不改不知道,一改才知道要動的問題居然有這麼多。

當然,大部分都是些細節問題,六政府存在的意義也就體現出來的。

如今皇帝真正愁的,是不知道該怎麼回覆劉鈺的第六封奏疏。

樞密院成立之後,參謀有戰略參謀、戰術參謀,劉鈺的奏疏在皇帝看來還是戰略參謀的路子,細節問題談的不多,主要是說朝廷變法的大略。

之前的連續五封關於鹽政改革的奏疏,皇帝對劉鈺的批覆都是讚許:或曰卿有大略、或曰茅塞頓開。

包括川鹽入兩湖、蘇北改農區等等,都沒什麼問題。

但第六封,就讓皇帝有些摸不準是該支持還是該反對了。

粗略上看,劉鈺的第六封奏疏,還是關於發展工商業的。

裡面提出了一個借鑑,說英國玻璃製造業和羊毛紡織業的發展,帶動了採煤業,而採煤業的發展才使得有了大順引進的海軍船塢的笨重蒸汽機云云。

大體意思就是要圍繞着四川的煮鹽業,帶動起來四川的工商業,尤其是採煤等重工業。

這個思路沒什麼問題。

煤,但凡在北京城當皇帝的,都知道其重要性。

不管是蒙元、大明,還是大順,當皇帝要是不知道煤有多重要,那這皇帝也就快當到頭了。

崇禎十五年時候,祖大壽的養子給後金獻圍京城策的時候,就說過,只要斷了運河糧和西山煤,很快京城就會崩潰。

而對大順的皇帝而言,最直觀的就是前幾年對門頭溝等地的煤礦加緊了管控,京城立刻爆發了燃料慌,冬天煤最貴的時候,達到了一斤米換一斤煤的地步。

加緊管控的原因,並不是那些玄學的所謂龍脈之類。

加大管控,導致前些年京城出現煤慌的原因,恰恰又是今天皇帝看劉鈺的第六封奏疏不知道該怎麼批覆的原因。

簡單來說,八個字。

一抓就完。

一放就亂。

而劉鈺,對待工商業的思路,恰恰是放。

不但要放。

而且要徹底的放。

矯枉過正地放。

但,皇帝對“放”,心有餘悸。

前朝成化二十三年,禮部右侍郎出於對京城周邊樹木是防備遊牧騎兵最佳的天然拒馬的因素考慮,建議京城棄炭用煤。

鼓勵開礦。

不到七年時間,弘治七年,就有人上疏,訴說放開礦業的恐怖。

【誘掠良家子女,或收留迷失幼童,驅之入窯,日常負煤出入,斷其歸路,如墮眢井。有逃出者,必追獲殺之】

就黑煤窯,非常好理解。

而大順幾乎把大明成化年、弘治年關於京城煤炭的問題重走了一遍。

缺燃料,這地方冬天沒燃料非得凍死不可。

鼓勵開礦。

放開管控。

然後……

【開礦者皆遣人於數百里外誆僱貧民入洞攻煤,許以重金。夜則誆入宿食之地,壘石爲高牆,加以棘刺,人不能越】

【日食兩餐,別無所予。有倔強或欲逃者,以巨梃斃之,擲廢坑內,屍骨累積七丈有餘】

簡單來說,就是出了點事,前幾年破獲了一場案子,影響太大,因爲挖出來了一個“千人坑”。

幾百或是騙、或是乞丐、或是這樣那樣的人,被騙去挖煤,累的半死之後,直接扔廢坑裡了。

有命大的逃出來,舉報了,朝廷這邊的人去的時候,嚇懵了。

畢竟幹這一行的官員,許多年都沒打過仗了,哪裡見過這樣的陣勢?坑裡堆得滿滿的屍骨,調集了京城的仵作整理了出來,擺了約莫三畝地的骨殖。

啥叫萌芽?啥叫原始積累?從弘治七年那件事算起,這都叫血腥積累。

但這種萌芽、這種原始積累,是大順實在容不下的,太駭人了。

一時間輿論紛紛,官員擼了一堆,接着就出臺了政策,加大了管控力度。

封建王朝老三樣:保甲、官督、印名冊。

然後也緊接着就出現了“煤一斤輒合米一斤”的情況,雖上報的官員習慣性地用了誇張的修辭方法,但肯定不便宜。

皇帝很清楚原因是什麼,加大監管,負責的官員看到了之前那個千人坑案前任的處境,就該明白,增不增開礦那是小事、再出這樣的人命案子那是大事。

前者最多混日子,升不上去;後者直接掉腦袋,以平民怨,總得有個人出來平息百姓的怒火。

從前朝成化二十三年開始,京城的採煤業就經歷了這樣的來回循環。

放——原始積累的血腥立刻教科書般上演——抓——煤炭漲價,京城百萬人口撐不住冬天消費——放——演——抓——貴——放。

就正常人的思維來看,在京城旁邊的門頭溝,隔三差五就出這麼大的事。

那山高皇帝遠的地方,真要是放開了,得什麼樣?

面對着劉鈺的第六封奏疏,皇帝沒有像前幾次一樣,都是讚許的批覆。

而是在讀完了劉鈺的全部邏輯之後,在下面,用硃筆批覆了第一個問題。

“愛卿言,交由商賈競爭,促進川地工商。”

“朕有一問,若交由商賈競爭,誰的成本低,誰便賺得多、賣的好。”

“成本低,則京城千人坑案必要頻發,此一慮也。”

“其二,甲每日三餐,給予工錢足夠;乙勾結不法,抓捕鄉民,誘騙進井,壓低成本。”

“時日一久,恐乙富而甲貧。”

“天下皆如此,豈非鼓勵行惡?”

“資本逐利,必要使盡手段作惡。善則亡、惡則興,此非正道。”

“愛卿言紡織、玻璃等事,朕皆以爲善。”

“然而,礦之一物,乃是天下最黑暗之處。殺人、圈禁,本就在幽閉之地,非比紡織玻璃等皆在人口密集處。”

“如前些年西山故事,若其在紡織工場,如此虐待,則可逃矣。而至礦中,無處可逃。”

“遼東挖金、西山挖煤、甘肅水銀……此等事頻發。”

“資本若興,必惡勝於善,不可不察。”

硃筆批覆之後,皇帝轉了兩圈,又坐下來戴上眼鏡,把劉鈺的第六封奏疏重新讀了一遍。

這第六封奏疏,既算是前五封奏疏的總結,也算是一個大順戰略轉型重新佈局的規劃。

其中的切入點,就是鹽政改革。

蘇北由鹽區改農區,這個不提。

後續的川鹽入兩湖,則是整個戰略佈局調整的西線重點。

而這個佈局之內,則是很標準的劉鈺的邏輯,皇帝感受不到的被劉鈺隱藏了的邏輯——假裝在幫朝廷,實則爲資本壯大創造條件。

以史爲鑑,要清楚,是先有的煤炭業發展,然後纔有了蒸汽機,最後纔有了蒸汽機的改良。

蒸汽機的出現,就是爲了煤礦抽水的。

英國以紡織業立國,大順爲什麼一定要第一步先搞紡織業工業化呢?珍妮機也好、騾機也罷,在大順就是死路,這條路不能照抄。

那麼,輕工業的發展,促進重工業的進步,而這個輕工業只要滿足兩個條件,大順一樣可以用另一種方式普及蒸汽機的使用。

這兩個條件分別是:

一:此行業,需要動力,且已有現成的機械,只需要把動力源從牛馬換成鐵牛馬即可。

二:此行業,需要能源,且非常需要能源,缺乏能源根本無法發展,且此能源需要以燃燒熱量爲主要被需求方式。

條件一,促進蒸汽機發展。

條件二,促進採煤業發展。

而這兩個條件往下推,又能促進冶鐵、鐵路、水泥等重工業的發展。

英國的蒸汽機最開始,很多不是用在煤礦,就是用在玻璃製造業上磨玻璃、碎料的。而玻璃製造業,恰恰符合這兩個條件。

當然,對大順來說,這個行業最好沒有“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的情況。

那麼,顯然,最符合的,就是四川的井鹽。

前兩個至關重要的條件不提,而因爲兩淮鹽區的強勢,又使得井鹽產業現在並無“百萬漕工”。

兩淮的百萬漕工,則被劉鈺的幕後推手,給化解掉了。

即海軍發展,奪取南洋,廢棄運河,放棄保運衝砂而可以整修淮河,如果今年真的能簡單地修好淮河,那麼就直接解決了蘇北的農業條件。

使得蘇北鹽民,可以轉型爲農民。

或者,下南洋,去種植園砍甘蔗。

所以劉鈺的第六封奏疏,讓皇帝猶豫不決的地方,就是這個思路引申出的:放開四川的開礦管制。以兩湖鹽的利潤,養開鹽井的;以鹽井的煤炭需求,養開礦的;以開礦的需求,養冶鐵的。形成一個循環,快速將科學院的那些“不與民爭利”的技術普及。

當然,劉鈺的說辭則是四川作爲藏、西南、苗等地的軸心,一定要有強大的工商基礎,如此大順才能徹底完成從大明就開始的西南改土歸流大業,使得大順擁有更大的基本盤,可以經得起折騰——再不濟,將來若有王自成、孫獻忠,李家可以跑路回老家秦川,效漢高贏秦囊川陝而取天下舊事嘛。拳拳赤子之心、忠君愛李,溢於言表,字字可鑑。

(本章完)

第672章 伐韓?伐蜀?(下)第686章 距離“仁政”差一年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1007章 皇權的超然第574章 領導權第540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下)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403章 野心早已出現第551章 澳門的蝴蝶(下)第336章 無中生有第369章 我不是誰第1393章 泡沫第227章 超脫低級趣味?第1451章 “帝”(三)第48章 不可抗力第286章 等天災 等人亂第549章 澳門的蝴蝶(上)第560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124章 女無脂粉閨中態第61章 趙括VS趙括第370章 翻譯優先級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六)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285章 黃淮患第986章 止步(上)第645章 難得的互信第228章 嘗試外交第1369章 裡病外治(五)第215章 海軍部第483章 時代侷限內的強者第783章 作死第1007章 皇權的超然第1270章 攻防心裡(五)第118章 軟實力恫嚇第22章 被賣了幫着數錢第1231章 開戰(十)第1182章 剃鬚 易服第261章 明帝國遺產繼承者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265章 反對一口通商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756章 表演戰(六)第1471章 最後的鬧劇(十八)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907章 南洋大開發(二)第795章 南巡意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732章 窗戶和門的區別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1188章 理藩學(中)第1401章 遷徙路(四)第642章 逃避第955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一)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974章 照舊第1223章 開戰(二)第922章 歸來第247章 海參崴第965章 扣帽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200章 軍改的決心第525章 不敢殺第672章 伐韓?伐蜀?(下)第1299章 死與復仇(二十)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1234章 三戰定印度(一)第1480章 臨別告誡(六)第369章 我不是誰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1175章 啓蒙躍進年(上)第137章 澤被後世的遺產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331章 雷罰第1109章 上國心態(三)第716章 歸義軍(下)第173章 對日最後一舔第679章 北方的最後一件事第1059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三)第1243章 三戰定印度(十)第1503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一)第1387章 凡爾賽和約(十四)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1464章 最後的鬧劇(十一)第273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下)第189章 虛張聲勢第1413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四)第1231章 開戰(十)第704章 海戰(二)第409章 約法三章第1154章 多歧路,今安在(九)第504章 善勝敵者,勝於無形第1510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八)第323章 假公正第1183章 信不信不取決於腦袋第1354章 英國的總崩潰(三)第1333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四)第933章 覺醒(五)第21章 紙上談兵
第672章 伐韓?伐蜀?(下)第686章 距離“仁政”差一年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1007章 皇權的超然第574章 領導權第540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下)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403章 野心早已出現第551章 澳門的蝴蝶(下)第336章 無中生有第369章 我不是誰第1393章 泡沫第227章 超脫低級趣味?第1451章 “帝”(三)第48章 不可抗力第286章 等天災 等人亂第549章 澳門的蝴蝶(上)第560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124章 女無脂粉閨中態第61章 趙括VS趙括第370章 翻譯優先級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六)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285章 黃淮患第986章 止步(上)第645章 難得的互信第228章 嘗試外交第1369章 裡病外治(五)第215章 海軍部第483章 時代侷限內的強者第783章 作死第1007章 皇權的超然第1270章 攻防心裡(五)第118章 軟實力恫嚇第22章 被賣了幫着數錢第1231章 開戰(十)第1182章 剃鬚 易服第261章 明帝國遺產繼承者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265章 反對一口通商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756章 表演戰(六)第1471章 最後的鬧劇(十八)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907章 南洋大開發(二)第795章 南巡意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732章 窗戶和門的區別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1188章 理藩學(中)第1401章 遷徙路(四)第642章 逃避第955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一)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974章 照舊第1223章 開戰(二)第922章 歸來第247章 海參崴第965章 扣帽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200章 軍改的決心第525章 不敢殺第672章 伐韓?伐蜀?(下)第1299章 死與復仇(二十)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1234章 三戰定印度(一)第1480章 臨別告誡(六)第369章 我不是誰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1175章 啓蒙躍進年(上)第137章 澤被後世的遺產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331章 雷罰第1109章 上國心態(三)第716章 歸義軍(下)第173章 對日最後一舔第679章 北方的最後一件事第1059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三)第1243章 三戰定印度(十)第1503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一)第1387章 凡爾賽和約(十四)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1464章 最後的鬧劇(十一)第273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下)第189章 虛張聲勢第1413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四)第1231章 開戰(十)第704章 海戰(二)第409章 約法三章第1154章 多歧路,今安在(九)第504章 善勝敵者,勝於無形第1510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八)第323章 假公正第1183章 信不信不取決於腦袋第1354章 英國的總崩潰(三)第1333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四)第933章 覺醒(五)第21章 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