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大結局

乾德十三年秋,鏖戰兩歲有餘的漢中之戰,終究以蜀軍主動撤軍告終。和夏國硬懟了兩年多,蜀國國力、軍力、民力都耗得差不多了,眼見着國庫空虛,朝廷不穩,民間又有亂象,劉範終究是扛不住了。

到最後,勝利者還是他劉淵。付出偌大的代價,得到一個雞肋般的漢中,有好大喜功之嫌。不過劉淵相信,這雞肋,稍加經營,總歸會長出肉來。據漢中而窺蜀中,夏國在面對益州將完全奠定主動優勢。

以張既爲漢中太守,郝昭爲安南將軍,牧守漢中。留下一萬軍馬,駐守漢中,南征大軍陸續返回關中,漢中之戰終結,從朝堂至民間,歡欣一片。

須卜赤弇回長安之後,腿疾又犯了。

南征大軍善後安頓事宜,由秦王劉琤輔以齊王劉琝、樑王劉琅負責處置。

乾德十四年春,劉淵下詔,正式冊封淑妃卞氏爲皇后,入主椒房殿。

二月,陳宮、邊讓、張邈等中原士族因不滿魏王曹操“政策”,趁着曹操三伐楚漢之際,舉兵叛魏,欲迎趙入兗州,爲魏太子曹昂調兵撲滅。魏王曹操兩攻襄陽而不得,遂罷兵。

魏吳攻楚,早在一歲之前,以吳奪楚之桂陽、零陵告終。周瑜染疾,歸建鄴休整。

而曹操再次無功而返,自劉表亡故後,飽受戰亂摧殘斷斷續續長達兩歲多的楚漢,終於得以鬆一口氣。

四月,夏、趙、魏三方於河內鏖戰,趙、魏聯合攻夏,夏失溫縣。

五月,曹操以夏國師疲兵乏,魏軍再出虎牢,進軍雒陽,夏軍以略陽公烏華黎爲主將,東出函谷,與魏爭雒。趙帝袁尚遣使於睢陽,欲求得魏公主,以聯姻穩固趙魏聯盟,曹操以女曹憲允之。

六月,趁夏魏於河南激戰,吳王孫權兩路出兵廬江、廣陵,將吳國邊境線向北推進,數十里。魏廣陵郡守陳登病重,不能擋。吳軍北擊至合肥,爲魏揚州刺史劉馥、淮南都督韓浩率衆抵擋,苦戰難以下城,吳軍損失不小,孫權無奈掠其民撤軍。

劉馥於激戰之中,親登城頭激烈士民,中流矢,病卒,淮南士民無不感傷。吳王既撤,於江北加固海陵、廣陵、堂邑、阜陵、歷陽、臨湖等軍事要邑,以北御曹魏。

七月,孫權命呂蒙築塢於濡須口,以御魏軍。北上佔了曹魏便宜,吳王心中還是有點虛的。

九月,郝昭自南鄭出兵東進,克西城、鍚縣、上庸、房陵,滅當地豪族申氏。夏新立上庸郡。

十月,楚帝劉琮泛舟於雲夢澤,溺水,身感風寒,其後病亡。劉琮無子,諸臣共推長沙王劉備繼位,劉備三辭而應,終於江陵稱帝,走向人生巔峰。

乾德十五年夏,吳大都督周瑜,病重而亡。秋,夏貴妃蘭妧,抑鬱而終。

乾德十六年春,漠南草原胡民反,侵攻雲並,這是劉淵在位所遭遇最大規模的叛亂。國家重心的南移,不可避免的是對草原控制力的下降,大量對劉淵諸多政策不滿,受不了夏律約束的草原人反了,還有不少盲從之衆。

夏國有亂,趙、魏緊隨之動了起來,於夏國內,亦有不安之象。不過有當年北方大戰打底,這一次,應對起來,夏國從容得多。

以齊王劉琝爲大都督,節制漠中、漠東、雲朔之軍,全力撲滅叛軍。應對趙、魏,則啓用段凌、僕固澈、須卜兄弟、烏氏兄弟、王昶、郭淮、拓跋兄弟、龐德等夏國中青代將領,統帥由武進公賀蘭當阜擔任。

秦王劉琤負責內安士民,調度軍械、輜重、民夫以應前線。此一亂,夏國安穩度過。劉琝血洗漠南之後,一切就慢慢安定了下來。

七月,蜀漢皇帝劉範暴斃,幼主繼位,劉璋輔政,蜀漢疲敝,朝野不穩。劉備趁機開啓西征,帥師伐蜀。劉淵着徐晃率偏師出武關,打荊州,給蜀漢緩解壓力。劉備想要摘桃子,劉淵絕對不許。

乾德十八年,一套比較完善的科舉制度,正式在夏國實行,鋪墊了那麼些年,比較順當,由秦王劉琤一力推進。可以預見,將來,夏國朝堂,會有更多寒門之才活躍的身影。

緊隨其後的,是曹魏,魏王從不以學習胡夏爲恥,壓制所有反對之言,排除一切阻力,在魏國內推行科舉。

在袁趙,一個名爲“九品中正”的制度誕生了,草創人,叫司馬懿。

乾德十九年,夏工部郎中馬鈞改良長直轅犁爲長曲轅犁,向輕巧柔變,利於迴旋的短曲轅犁的研究,邁進了一大步。劉淵大悅,重賞。

......

“魏王去了?”劉淵很是驚訝。

如今已是乾德二十一年,劉淵早過知天命之年了,尤其最近幾年,老得極快。

“魏王曹操,頭疾犯,再加伐楚身染沉痾,暴病而亡!”劉琤答道。愈加成熟,面對劉淵,表現地一如既往地恭順。

“曹孟德一去,朕少一心腹大患吶!”劉淵沉悶的心情頓時好了許多。

掃向劉琤,劉淵眼神一眯:“劉備自江州起兵,再伐蜀漢!蜀漢人心渙散,憑那劉璋,縱據天險,只怕也是抵擋不住的!你對此事如何看?”

“兒臣以爲,可效五年前,出兵攻打荊州。”劉琤拱手道。

“朝中可有不少人提議,搶在楚軍之前滅蜀!”

想了想,劉琤沉聲應道:“兒臣以爲,時機未至!”

“父皇!”

“講!”

“自大夏立國以來,一直是以一己之力而抗天下!依兒臣之見,此次或可聯合東吳,聯攻荊州!”劉琤稍顯猶豫,還是稟道。

劉淵眼珠子一轉,看着劉琤:“或可嘗試!你着手此事,吳王孫權,是不可小覷的!”

“兒臣明白!”

五月,魏王曹昂於睢陽稱帝。

馮翊郡,高陵之北,一座規模不小的陵墓拔地而起,十分壯觀,工程已經接近尾聲,工匠們還進行着最後的守衛工作。歷時四年,劉淵的“元陵”即將竣工。

......

上林苑中,劉淵一身輕衣,信步漫遊,漫無目的,登高望遠。腳下不遠處,一道極爲矯健的身影吸引了劉淵的目光。那是名青蔥少年,看起來卻是十分壯實,一身粗布衣裳,在一整潔的小院中舞槍弄棒。

劉淵奇之,趨步入院,喚之問話。上林苑中,是有不少爲劉淵耕牧的“皇家佃戶”的。

似乎聽到了外邊的動靜,從屋內走出一名婦女,一見劉淵,臉色一變,匆匆忙忙地上前,拉着前與劉淵笑談的少年跪下:“罪婦攜子昶,叩見陛下!”

劉淵一愣,表情一肅,轉頭問少年道:“你叫什麼名字?”

“我叫劉昶!”

從這少年的眉宇間,劉淵似乎看到了當年劉珩的風采。

未幾日,劉淵下詔封皇孫劉昶爲陳王,着其領軍,沿其父舊路,再啓西征。這一次,劉淵將西域封給他了。夏國內,一些劉珩的舊人被啓用,當年隨劉珩東歸的西域胡人,亦交給劉昶。

......

再次踏入昭臺之內,當劉淵那蒼老的面容再次清晰映在劉紓瞳孔中時,淚水不自主地從她這個大齡公主的眼中滑落,直接撲入劉淵懷中。

當夜,劉淵夜宿昭臺宮,在唐妃榻上。

清晨,替劉淵梳着那滿頭的灰絲,劉紓的眼睛一直是紅的,忍不住將光潔的下巴磕在劉淵肩上,從後摟着劉淵,享受着父女之間“純粹”的親情。

......

在未央宮城上,劉淵眯着眼睛,享受着日光,溫暖的光線,似乎能驅散他身上的暮氣。

“張讓,你在朕身邊有多久了?”一直到身體有些發熱了,劉淵轉頭問侍候着的張讓。

“回陛下,有二十五個春秋了!”張讓有點唏噓答道。

聞言,劉淵笑罵一聲:“你這個老東西,命倒是挺硬的!”

張讓如今也是滿頭的銀白,不過看起來,脣紅齒白的,這些老太監,真能活。

表情凝重地回到黑衣衛衙署,人老成精,張讓年紀雖大,但今日,他不由自主地感到一陣心悸,劉淵的態度,讓他察覺到了一絲不對勁。

一入衙署,便被一名黑衣統領帶着人,押至一暗室,奉上一爵酒:“奉陛下之命,送張翁上路!”

張讓滿臉的苦澀與淒涼,老眼迷離,向着宣室方向拜了拜,顫抖着手,接過酒爵,一飲而盡。

......

甄洛裸着身子,伏在劉淵胸膛上,豔麗的風采與劉淵的老邁形成強烈的對比,極不協調。

捏着甄洛下巴,劉淵咂咂嘴:“如此佳人,侍候朕這一老朽,倒是委屈你了!”

“陛下言重了!”聽劉淵之言,甄洛對劉淵嫵媚一笑:“能伺候陛下,是臣妾的福分!”

說着還用舌頭在劉淵胸口撓了撓,眼看着便要埋頭而下。

“朕若駕崩而入幽冥,你可願獻身侍駕?”劉淵突然問道。

意會了劉淵的意思,這是要讓她殉葬,甄洛面色一白,兩眼無辜地望着劉淵,有些不知道怎麼接口。

“怎麼,不願意?”劉淵淡淡一笑。

“瑾兒年紀還小!”甄洛弱弱地答覆劉淵。

“十幾歲了,不小了,朕準備與他封王開府!”劉淵表情平靜,眼神玩味,盯着眼中滿是畏懼的美人。

“臣妾,願意!”淚水終於落下,甄洛帶着哭腔答道。

劉淵嘴角掛着滿意的笑容。

......

“不知父皇喚兒臣何事?”劉琤入殿,小心地看了眼側臥於病榻的劉淵。劉淵似乎已經油盡燈枯了,但此時的劉淵給他一種極度危險的感覺。

劉淵脖子一扭示意近臣,端着一盤白綾。見之,劉琤臉色一白。

腳步有些虛浮地走出宣室,面上有種劫後餘生的慶幸感,手裡捧着那條白綾,身邊緊緊跟着四名內衛死士,劉琤心中深沉地嘆息一聲。

望着永巷方向,雙手用力抓緊手中白綾,骨連處有些泛白。眼中狠色一閃,在內衛的看押下,邁步前行。目的地,洛妃甄氏處。

“啓稟陛下,洛妃娘娘已然薨逝了!”內侍九十度彎腰向劉淵稟道。

劉淵哦了聲,問道:“秦王呢?”

“秦王殿下在殿外等候!”

“讓他回府!”劉淵聲音愈加淡漠了。言罷,緩緩翻轉身子,瑟縮於錦被之內。

隔日,劉淵正式下詔,立秦王劉琤爲太子。

......

永巷中一處平常的小殿內,一場激情正在上演,嬌喘呻吟,不絕於耳,外邊恭敬侍候着一些內侍宮人。這是劉淵在後宮獵奇,胯下只是一名年輕的宮娥,不過很漂亮,胸很大,屁股很翹,腿修長,十分符合劉淵的審美。

這麼激烈的戰鬥,劉淵明顯是用藥了,酣戰一場,在最巔峰之際,劉淵腰背一麻,隨即便是如潮水般涌來眩暈感,只隱隱聽到宮娥驚慌失措地呼喚:“陛下?陛下!......”

然後沒了意識。

乾德二十一年(215年)秋,劉淵“病”逝,享年五十五歲,諡號武帝,廟號太祖,葬於元陵。

太子劉琤繼位,大夏迎來一個新的時代,天下迎來一個風起雲涌的時代,可惜與劉淵沒什麼瓜葛了。

......

大呼一聲,一下子驚醒過來,腦袋還有些昏沉,忍不住按了按額頭,耳邊響起一柔柔的帶着點驚慌的聲音:“君侯!君侯!”

一睜眼,四周有些黑暗,好不容易視線方纔清晰了些。一陣呼嚕聲響起,劉淵轉頭一看,有個男人正伏於主案之上,酒氣熏天。在身旁,一個衣衫不整春光外泄的美貌婦人正緊張地望着自己,而自己下邊溼噠噠的,腰帶都是鬆的,有陣陣陰風透過袍服,在底下颳着,癢癢的,涼涼的。

這場景,似曾相識!

這是穿越之前的“夫目之側”!

“君侯!您怎麼了?”董媛面帶紅潮地貼過來,把着劉淵手臂。

眉頭緊皺着,沉思,深思!自己現在,劉淵耶?王翊耶?有些錯亂了。

很快,被董媛摩擦着,一股子慾望涌上心頭,身強力壯就是不一樣,堅挺!

一把按倒董媛:“給朕趴好!”

提槍上馬,突刺!

(全書完)

第128章 撐犁孤塗第37章 劍指屠各第234章 北投第136章 使者閻柔第120章 吞併鮮卑第169章 劉備初亮相第128章 撐犁孤塗第128章 撐犁孤塗第297章 建章宮中有章臺第59章 漢軍的應對第71章 鮮卑亂,匈奴也不安穩第171章 攻城戰事第426章 張既第329章 南遷阻礙第96章 幹了第426章 張既第329章 南遷阻礙第251章 上黨第123章 濡水大戰第227章 河東將校第268章 進退失據第428章 荊襄風雲第335章 武關行第246章 夏王的生活,水啊第53章 後繼有人第230章 衛氏第152章 暫駐永安第345章 伐夏第419章 陳王西征第105章第19章 趁夜突襲第275章 入長安,坐龍庭第451章 大結局第75章 軻比能第201章 “青樓”見聞第369章 寇可往,吾亦可往第162章 曹操撿便宜第8章 兩敗俱傷第414章 太子只是太子第5章 積蓄實力第284章 袁紹定幽州第277章 天下震動第323章 中軍第353章 上遙第108章 再次北征的預兆第351章 壺口關下戰第195章 世家可用第11章 名望大增第217章 劉珝第162章 曹操撿便宜第295章 河雒第127章 龍城祭天第237章 館驛對話第196章 人口問題第45章 句柟之死第146章 專攻袁紹第156.5章 要想俏,一身孝第179章 袁本初,看你還能不能忍!第32章 弒父第156.5章 要想俏,一身孝第64章 收穫不小的董卓第92章 歸於平靜第329章 南遷阻礙第258章 長安的反應第193章 戰罷,諸侯散去第425章 故人酒坊第19章 趁夜突襲第99章 拓跋詰汾中伏第216章 整頓國內第254章 作秀第104章 最後一擊第147章 董卓終進京第394章 蹋頓授首第113章 磨劍三載終出鞘第272章 關中大地終在腳下第156.5章 要想俏,一身孝第86章第222章 河東第5章 積蓄實力第8章 兩敗俱傷第196章 人口問題第117章 丘力居的野心第87章 叛軍第301章 陳倉第304章 郗慮第175章 劉仇與麴義的“邂逅”第108章 再次北征的預兆第152章 暫駐永安第280章 逆者亡第153章 登高望遠第25章 大事將起第41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158章 曹操大敗第330章 遷都第265章 搶佔渡口第172章 血戰一場第372章 劉淵的反應第70章 休養生息第192章 張燕兵敗第148章 何後
第128章 撐犁孤塗第37章 劍指屠各第234章 北投第136章 使者閻柔第120章 吞併鮮卑第169章 劉備初亮相第128章 撐犁孤塗第128章 撐犁孤塗第297章 建章宮中有章臺第59章 漢軍的應對第71章 鮮卑亂,匈奴也不安穩第171章 攻城戰事第426章 張既第329章 南遷阻礙第96章 幹了第426章 張既第329章 南遷阻礙第251章 上黨第123章 濡水大戰第227章 河東將校第268章 進退失據第428章 荊襄風雲第335章 武關行第246章 夏王的生活,水啊第53章 後繼有人第230章 衛氏第152章 暫駐永安第345章 伐夏第419章 陳王西征第105章第19章 趁夜突襲第275章 入長安,坐龍庭第451章 大結局第75章 軻比能第201章 “青樓”見聞第369章 寇可往,吾亦可往第162章 曹操撿便宜第8章 兩敗俱傷第414章 太子只是太子第5章 積蓄實力第284章 袁紹定幽州第277章 天下震動第323章 中軍第353章 上遙第108章 再次北征的預兆第351章 壺口關下戰第195章 世家可用第11章 名望大增第217章 劉珝第162章 曹操撿便宜第295章 河雒第127章 龍城祭天第237章 館驛對話第196章 人口問題第45章 句柟之死第146章 專攻袁紹第156.5章 要想俏,一身孝第179章 袁本初,看你還能不能忍!第32章 弒父第156.5章 要想俏,一身孝第64章 收穫不小的董卓第92章 歸於平靜第329章 南遷阻礙第258章 長安的反應第193章 戰罷,諸侯散去第425章 故人酒坊第19章 趁夜突襲第99章 拓跋詰汾中伏第216章 整頓國內第254章 作秀第104章 最後一擊第147章 董卓終進京第394章 蹋頓授首第113章 磨劍三載終出鞘第272章 關中大地終在腳下第156.5章 要想俏,一身孝第86章第222章 河東第5章 積蓄實力第8章 兩敗俱傷第196章 人口問題第117章 丘力居的野心第87章 叛軍第301章 陳倉第304章 郗慮第175章 劉仇與麴義的“邂逅”第108章 再次北征的預兆第152章 暫駐永安第280章 逆者亡第153章 登高望遠第25章 大事將起第41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158章 曹操大敗第330章 遷都第265章 搶佔渡口第172章 血戰一場第372章 劉淵的反應第70章 休養生息第192章 張燕兵敗第148章 何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