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衆說紛紜(上)

那一個個籮筐便是被內侍擡了上來,中原學說有“諸子百家”之說,但是主流者不過十數門,諸子百家之流傳中最爲廣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縱橫家、兵家、醫家。

至於其中各家之中又是分爲小流派,但是總歸來說,皆是大同小異。

韓悝雖是雜學百家,但是尤愛法家,因此與大秦主管刑法的司寇沈案以及上大夫羅士成主管法家的士子策論,至於其他的,名家雜家乃是司空百里槐及其門人,道家歸於禮大夫沮綬,墨家、農家歸於上大夫紇柯等等大秦朝堂的衆臣,連平日裡身居宗府的莒勱亦是到來新秦宮,審閱兵家的策論。

他們從中挑選出來出類拔萃的策論再相互議論,定下入新秦宮宣政殿的賢才人選。

一篇策論不說數百字而已,從中看出來一篇好的時策評論並不難,尤其是韓悝,一目十行,往往能夠在參加招賢的諸侯國士子的策論之中挑選出來極爲精闢的語句,隨後給司寇沈案、上大夫羅士成講解,兩人對於韓悝的解釋甚至是在進一步的闡述言語甚至欽佩,法家士子不少,幾乎是佔了兩成,但是卻不足半個時辰,法家士子這邊的策論便是悉數批閱完畢。

韓悝將最後一卷策論放下籮筐之中,點了點頭對身邊的司寇沈案和上大夫羅士成說道:“悝看法家之中,以齊國士子範宣【刻鼎成法】策論最佳,剛好彌補了大秦法治不嚴的弊端,算是衆多士子的最佳,諸位看如何?”

司寇沈案和羅士成等人點了點頭,韓悝乃是深諳法家學說,再者說這範宣,乃是稷下學宮出來的士子,見識超出常人自然是正常的,刻鼎成法,這亦算是一個比較先見的觀念,即是將大秦制定的法律,刻在鼎上放在公共地方,以此來宣揚國家重器乃是法治。

這般做的好處便是徹底打斷老氏族或者士子對大秦法律的論斷,這範宣還是在策論之中寫了大秦應該設置有關於宣揚大秦律法的官吏,對平民百姓宣傳最基礎的法律條例。

司寇沈案亦是感嘆道:“不愧是齊國稷下學宮出來的人物,僅僅是這【刻鼎成法】一篇策論,足以讓某將司寇一位讓賢!”

韓悝卻是笑道:“君上厚恩,重賢才不忘老臣,沈司寇此言過了……這範宣向大秦獻上了【刻鼎成法】策論,應授上大夫!”

“無異!”司寇沈案和羅士成點了點頭,這範宣若是在大秦真的推行了【刻鼎成法】之中的政策,一個上大夫絕不爲過!

法家學說將齊國人範宣定爲魁首,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故此韓悝也是有精力將注意力放到其他學派之中,此番定下各家學派的魁首,雖說是大秦朝堂的諸位朝臣考覈,但是終究繞不過韓悝點首,只有韓悝應允了,這份策論纔會是到達秦公的面前。

司空百里槐派人邀請韓悝過去,說是發現了一篇了不得的策論,故此韓悝亦是過去了,百里槐見到韓悝到來,拿出來平整放在的桌案上的一份策論,說道:“這乃是鄭人馮簡的策論,這馮簡乃是鄭國的上卿……”

“鄭國的上卿?”說實話,這個名頭韓悝還並未放在眼中,原因正是在於鄭國爛到了骨子裡是中原人盡皆知的事情,鄭國的高官厚祿並非是被賢能把握,而是被腐朽了數近百年的【七穆】把控,一個上卿……韓悝笑笑,恐怕此人與鄭國七穆之一關係密切,此番到來大秦,應該是成爲了鄭國內亂的犧牲品。

見到韓悝似乎是不以爲然,百里槐着急的說道:“韓相,並非是老臣聽聞了這馮簡鄭國上卿的名頭纔是多注意了一些,而是這馮簡的策論,的確是不俗,乃是針對大秦目前的吏治不清寫下的策論!”

“吏治不清?!”韓悝這纔是正視了一些這位馮簡,從百里槐手中接過了這位鄭國上卿的策論,不得不說韓悝僅僅是看到了“吏治不清”幾個字眼,便是正視起來了這份策論,原因正是在於,大秦被老氏族把控國家公器數十年,大秦亦是積弊久矣,儘管這數年來,韓悝針對大秦的朝堂吏治百般努力,但成效並不好,此中有大秦士子不足的客觀原因在,但這方面何嘗不是韓悝的掣肘呢!

韓悝以一人之力,獨力扛起來大秦改革吏治,清洗老氏族的遺患正是大秦朝堂的權力運轉出現了停滯的現象,爲了擺正大秦的正常運營,韓悝殫精竭慮,夙興夜寐,近乎如履薄冰,甚至是拿着前國相汯祍佄的舊時制度翻新彌補地方的吏治。

毫不意外的說,若是馮簡的這篇策論之中有一二真正有利於大秦改革吏治的方法,對於韓悝來說便是久旱逢甘霖!

韓立一目十行,馮簡的這篇策論不過是五六百字,韓悝不過數息之間便是看完了,不過,似乎是意猶未盡,韓悝又是重新看了一邊,幾番過後,韓悝纔是放下手中馮簡的策論,感嘆道:“馮簡的策論有汯相的影子,不過革故鼎新,若是在大秦推行馮簡的吏治體系,必將是有功於大秦!”

“韓相將馮簡的這篇策論給君上瞧瞧吧,君上必定欣喜!”百里槐說道。

韓悝點了點頭,隨即便是轉身說道:“此等賢才絕不能讓大秦錯過了,理應讓君上知曉,好儘早接見這位大才!”

百里槐聞言,更是有幾分讚許的意思,這位馮簡不得不說乃是一位賢才,但是這韓相卻是絲毫不忌憚此人的才能在君上面前奪了信任,百里槐點了點頭,感嘆道韓悝身爲大秦國相,當之無愧!

就是在韓悝轉身要去請示秦公的時候,紇柯亦是叫住了韓悝:“國相,這裡有一篇策論……甚至偏頗,下臣猶豫不決,不敢定奪,還請韓相做主!”

韓悝回首,從紇柯手中接過了那篇偏頗的策論,看了起來,這篇策論的確是偏頗,似乎是與百家學說不同,又是能夠在其字裡行間看出來“商家”的影子,題目亦是奇怪……鹽鐵專賣!

第六百零二章 善後之事第五十六章 火燒烏林第八百二十章 慶柯刺燕第七百二十六章 吳越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秦反擊第六百四十四章 宣後召見第三十六章 書肆盛況第七百六十二章 列國之軍第五百八十九章 隴東退軍第七百二十一章 合圍之勢第三百一十二章 假儲君第七百七十章 新制推行第七百六十七章 閱兵落幕第四十五章 上報田稅(一)第三百七十二章 後苑之談第五十章 詭兵道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心之戰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敗韓燕聯軍第六百一十四章 兵臨安邑第六十四章 搶班奪權第十五章 旬朝前夕第二百三十六章 韓鄭消息第五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二十六章 夫概請戰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心之戰第六百四十九章 老秦商君第五百九十章 征剿庸人第四百二十六章 搶灘登陸第五百三十一章 兩軍首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鞠信領命第三百四十八章 衝突(上)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秦宣後第七百四十章 逄涓用兵第二十五章 韓鄭邊境第九十三章 秣兵厲馬(下)第七百四十五章 韓國豪族第五百二十八章 復楚準備第一百七十五章 初見魯陽君第五百八十五章 張宜辭別第六百四十八章 賜爵大典第五十九章 襄樊動態第七百六十一章 議定盟誓第三百六十六章 用意第五百七十一章 陽宮之談第三百五十一章 驅狼吞虎第二十五章 韓鄭邊境第七十八章 決戰過後第二百一十七章 “貴客”第五百六十二章 父子議政第七十八章 決戰過後第四百二十章 郢都失陷第八百一十章 韓楚序幕第三十二章 進宮第六百二十八章 秦卒請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震動潁川(上)第七百三十三章 申相卒第四百六十七章 九章算術第七百一十七章 伯丕大敗第二百八十九章 斥候營密謀第三百四十章 江夏試法第四百五十八章 魏朝談判第五百七十六章 憤然離開第三百五十三章 柘王屈衍第二百零三章 伐木造船(上)第六百一十五章 魏武卒出第二百零八章 內朝商澤第五百二十六章 夫概請戰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柱國熊紀第三百六十八章 不歡而散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度震驚第四百二十二章 吳軍動向第二百二十六章 宛城諸事第五百一十五章 徐州落幕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秦國事第六百五十二章 嬴肆處置第八十三章 秦軍出動第四百四十四章 成皋之策第八百章 伐楚落幕第一百七十三章 前往北境第五百七十章 杜陽公主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第一百二十三章 招攬陳之慶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魯國第四百六十一章 返歸大秦第三百三十章 真相第七百九十六章 又逢鉅變!第五百一十五章 徐州落幕第二百六十五章 詐兵之謀(下)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戰欲起第四百九十七章 回府第六百八十六章 內生間隙第三百零一章 宣政殿對問(上)第四百七十九章 說服秦公第五百四十一章 離間之策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城規模(上)第二百九十二章 隴東之戰(下)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心之戰第七百七十六章 吳越又亂第三百七十九章 郢都應對
第六百零二章 善後之事第五十六章 火燒烏林第八百二十章 慶柯刺燕第七百二十六章 吳越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秦反擊第六百四十四章 宣後召見第三十六章 書肆盛況第七百六十二章 列國之軍第五百八十九章 隴東退軍第七百二十一章 合圍之勢第三百一十二章 假儲君第七百七十章 新制推行第七百六十七章 閱兵落幕第四十五章 上報田稅(一)第三百七十二章 後苑之談第五十章 詭兵道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心之戰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敗韓燕聯軍第六百一十四章 兵臨安邑第六十四章 搶班奪權第十五章 旬朝前夕第二百三十六章 韓鄭消息第五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二十六章 夫概請戰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心之戰第六百四十九章 老秦商君第五百九十章 征剿庸人第四百二十六章 搶灘登陸第五百三十一章 兩軍首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鞠信領命第三百四十八章 衝突(上)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秦宣後第七百四十章 逄涓用兵第二十五章 韓鄭邊境第九十三章 秣兵厲馬(下)第七百四十五章 韓國豪族第五百二十八章 復楚準備第一百七十五章 初見魯陽君第五百八十五章 張宜辭別第六百四十八章 賜爵大典第五十九章 襄樊動態第七百六十一章 議定盟誓第三百六十六章 用意第五百七十一章 陽宮之談第三百五十一章 驅狼吞虎第二十五章 韓鄭邊境第七十八章 決戰過後第二百一十七章 “貴客”第五百六十二章 父子議政第七十八章 決戰過後第四百二十章 郢都失陷第八百一十章 韓楚序幕第三十二章 進宮第六百二十八章 秦卒請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震動潁川(上)第七百三十三章 申相卒第四百六十七章 九章算術第七百一十七章 伯丕大敗第二百八十九章 斥候營密謀第三百四十章 江夏試法第四百五十八章 魏朝談判第五百七十六章 憤然離開第三百五十三章 柘王屈衍第二百零三章 伐木造船(上)第六百一十五章 魏武卒出第二百零八章 內朝商澤第五百二十六章 夫概請戰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柱國熊紀第三百六十八章 不歡而散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度震驚第四百二十二章 吳軍動向第二百二十六章 宛城諸事第五百一十五章 徐州落幕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秦國事第六百五十二章 嬴肆處置第八十三章 秦軍出動第四百四十四章 成皋之策第八百章 伐楚落幕第一百七十三章 前往北境第五百七十章 杜陽公主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第一百二十三章 招攬陳之慶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魯國第四百六十一章 返歸大秦第三百三十章 真相第七百九十六章 又逢鉅變!第五百一十五章 徐州落幕第二百六十五章 詐兵之謀(下)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戰欲起第四百九十七章 回府第六百八十六章 內生間隙第三百零一章 宣政殿對問(上)第四百七十九章 說服秦公第五百四十一章 離間之策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城規模(上)第二百九十二章 隴東之戰(下)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心之戰第七百七十六章 吳越又亂第三百七十九章 郢都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