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徐州落幕

“憑藉百餘騎,便是能夠滅掉魏國近千人……”位於魏國西河的這一戰,很快便是傳到了林玧琰的耳中,這看似不起波瀾的一戰,乃是魏國相王之後,受到了挑釁,若是不妥善處置,魏王稱王,多多少少會有一點污點。

林玧琰在河陰得到了消息,乃是魏國從西河的商賈帶過來的,說是老秦世子嬴肆不過是攜帶了百餘騎便是東奔入徐州,遭受到了魏國西河軍的追兵之後,率領百餘老秦騎亦是對魏國的西河軍展開了反圍殺,一路上亦是襲擊了魏國西河不少的縣邑。

最後在函谷關一帶,這位老秦世子嬴肆調集了老秦駐守在函谷關的重兵,一日奔赴百餘里,重新返回曲沃一帶,滅掉了整個追擊自己的魏軍五百人隊,活捉了魏國軍中追擊自己的主將,號稱“犀首”的魏國千人將公孫延。

這一仗的確是將魏國西河軍打的灰頭土臉。

先是徐州會盟,後又是此番西河小戰,新仇舊恨傳到了徐州魏王的耳中之後,原先還是作爲調停諸侯列國之間矛盾的盟主魏王,亦是趕到了顏面大失,故此將齊國、韓國與秦國的敵對一力壓下。

即是秦國將扣押在洛邑的齊國泰山軍歸返齊國境內,且是秦國賠付齊國一筆錢糧,齊國也是不得計較洛邑之戰,至於韓國,秦國也是將穎川軍悉數歸還,再者就是將制邑和成皋的汜水關交納給韓國。

如今的魏王時時刻刻皆是想着如何發盡諸侯列國之兵,討伐老秦,本來是想着更快了結此事,纔是想出來了這般一箇中折的主意,孰能夠料到,齊秦韓三國皆是對魏國這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態度極爲不滿意。

齊國還在想着將姬周王畿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甚至是連秦國佔據的成皋,秦國皆是在交給齊國,至於韓國,認爲成皋一戰幾乎是損傷了韓國的國力,豈能夠是歸返兩三座城邑關塞那般簡單,亦是將野心瞄準了秦國佔據了的成皋。

但是在秦國看來,此番大秦不僅是要割地賠款,對齊國也是,對韓國亦是如是,如今的大秦已經不是當初那個佔據了南陽的弱小之國,即便是魏國想要磕下大秦,也是做好了碰碎了牙齒的打算,豈能夠是這般屈辱的。

當然,魏國這般想要藉助“相王”的威勢強行壓下秦齊韓三國的矛盾,事實上,魏王的確是再一次喪失了威信。

過了一日之後,諸侯列國便是察覺到了魏王想要藉助徐州會盟出兵關西之事,齊國怎麼會讓魏王如意,當下便是率領燕、魯、莒等十二國對魏王提出了告辭。

魏王雖是不願意,卻也是無可奈何,畢竟齊國以及燕、魯、莒這十二國,的確是讓魏國對齊國的態度有些顧頭顧尾。

見到了齊國以及徐州以東諸侯的撤退,出乎魏王的意料,韓侯亦是提出來了告辭,原因乃是鄭地之內出現了鄭人叛亂自立,韓侯需要返回鄭地。

見到了韓侯亦是這般,作爲陪襯的趙國使者自是如此,向魏國提出來了告辭。

魏王聽聞這消息,亦是大怒,在徐州行宮大發雷霆,且是說道此番徐州會盟自始至終,韓趙兩國便是各懷心思,不情不願,不顧及三晉同門之情,當下魏王在心中也就是起了討伐韓國的心思。

三日之後,參與徐州會盟的大大小小二十餘位列國諸侯,便是離開了大半,僅僅是剩下了秦國以及魏國的一衆附庸,如衛國之流。

魏王知曉,此番徐州會盟的威勢已經是殘消殆盡,留下來的幾方諸侯,衛國之流乃是魏國的附庸,唯一一個秦國卻是因爲魏國每日提供的大量的糧食纔是留下來的。

是故,魏王無奈,卻也是不得不做做樣子,下令魏國西河軍主將龍賈統兵八萬,進攻老秦佔據的函谷關!

即便是這樣,秦公亦是在數日之後提出了辭呈,魏王也是應允。

秦公亦是言明,駐守在魏國河陰的五萬秦軍並不會撤退,魏王若是有何調遣,知會一聲便是爲魏王所驅使。

精明如同魏王豈會不知曉秦公此言到底是有幾分真幾分假,不過比起來韓趙兩國直接是甩下臉子走人的行徑,秦國這番動作的確是魏王找回來了幾分面子。

魏王親自爲秦公餞行,且是魏王對秦公言明道:“韓人並鄭,其野心暴露無遺,既並鄭,亦是謀算着何時吞秦,若是有一日韓侯不軌,大魏乃是秦國的援軍!”

秦公豈會是不知曉應該是此番韓侯的一番行徑觸及到了魏王的逆鱗,說不得魏王爲了擴充魏國的實力,以及達到震懾天下諸侯的效果,率先對韓國動兵也是說不得。

如此一來,自然是秦國得利,當下秦公亦是點了點頭,投桃報李亦是對魏王許諾道:“若魏伐韓,孤理當發盡大秦之卒支援魏國!”

雙方皆是用的“援”字,何嘗不是一種直接是針對韓國的野心呢。

而此時的韓侯已經是率兵返回了鄭地,或許是受到了魏國和齊國相王的刺激,這位韓侯一回到鄭城,便是招來了韓國相國申不亥等一衆士卿,毫不遮掩的問道:“韓國可幾時稱王?”

知曉韓侯心思的申不亥等人,略作權衡,便是言道:“韓國得鄭地,若是於內勸農好生耕種、於外訓練新軍,徹底吞併鄭地,未嘗不能夠在國力上趕超魏國!”

聞言,韓侯亦是大喜,當下也是有些急不可待的心思,直接是申不亥的面前拍板決議了幾樁重要之事,一是改“鄭城”爲“新鄭”,定爲大韓都邑,其二乃是對鄭國也是不必再用懷柔之策,直接派兵鎮壓,其三乃是針對鄭國穆族,滅絕宗祀,斷其傳承。

申不亥亦是察覺到了韓侯的急功近利之心,卻是無可奈何,申不亥的法家學說本就是“術治”之說,加強君主的權勢,韓侯既然是決意定下此事,申不亥亦是不能夠反對。

如是,韓國並鄭幾乎是進入了收尾階段,自此,鄭國,於中原大地上徹底消亡!

第四百五十九章 嬴誠怒言第七百九十七章 又聞變故第六百三十二章 四面魏歌第四百四十七章 裨諶第八十三章 秦軍出動第一百八十二章 鍛鐵突破第四十一章 城防營營嘯第二百一十六章 爭儲現狀第四百六十二章 伐交之策第四百八十八章 陷入僵持第一百一十四章 暴起刺殺第二百四十九章 衝突(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招攬陳之慶第三百零四章 內朝新政第二百二十三章 反應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安第七百七十七章 老秦動態第七百九十一章 君臣之談第六百零六章 效仿武卒第二百四十九章 衝突(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出征壯行第七十三章 決戰開啓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名狀第七百八十一章 範離別越第六百七十六章 韓悝之言第三百八十四章 轉守爲攻第七百四十三章 魏軍後撤第三百二十二章 初面(上)第七百七十二章 滯留荊地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秦國事第四百三十章 秦軍發難第八百零一章 二十一年第一百五十章 秦軍大勝第二百八十章 臘腸第六百一十六章 銳士VS武卒第五百三十五章 全軍出擊第五百零八章 佈局洛邑第二百二十章 建造新宛第七百三十九章 破魏之策第六百四十二章 咸陽安定第七百三十八章 奇天大陣第五百一十四章 嬴肆歸秦第五十九章 襄樊動態第七十一章 應城落幕第七百七十四章 老秦有變第七百零四章 破秦秘策第四百九十六章 吳楚開戰第二百八十章 臘腸作者想說的話第三十五章 宛城書肆第三百七十三章 巫舞之禍第二百八十四章 武關外聞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趙不利第五百九十八章 少年王簡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子血詔第四百六十四章 東宮新部第四百三十六章 範宣勸諫第六百四十五章 宣後開口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梁驚恐第三百三十三章 蘇頃第五百六十四章 隴東新象第七百六十四章 初露崢嶸第二百二十二章 新城規模(下)第八百二十五章 終章第六百八十八章 範離歸來第六百七十三章 探病第六百零七章 重賞勇夫第六百八十二章 各出手段第七百章 吳楚動作第六百七十七章 釋然第四百九十六章 吳楚開戰第三百章 君臣談心第五百零三章 江陵告破第二百一十三章 安置嬴復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五十六章 火燒烏林第三百二十六章 查詢第五百六十章 趕回宛城第八百零二章 老秦變故第九十三章 秣兵厲馬(下)第八百一十三章 秦魏對峙第四十五章 上報田稅(一)第三百九十三章 桓羽應戰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破郢都第八百一十四章 秦趙開戰第六百一十九章 進軍安邑第四百五十三章 兄弟相見第四百四十六章 齊聚東宮第六百三十章 異變突生第二百章 勸降敵俘第四百九十三章 捷後應待第一百一十六章 東窗事發第六百五十一章 公君交底第二百一十六章 爭儲現狀第三十四章 印刷成冊第七百二十九章 韓庭第六百零二章 善後之事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秦州試
第四百五十九章 嬴誠怒言第七百九十七章 又聞變故第六百三十二章 四面魏歌第四百四十七章 裨諶第八十三章 秦軍出動第一百八十二章 鍛鐵突破第四十一章 城防營營嘯第二百一十六章 爭儲現狀第四百六十二章 伐交之策第四百八十八章 陷入僵持第一百一十四章 暴起刺殺第二百四十九章 衝突(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招攬陳之慶第三百零四章 內朝新政第二百二十三章 反應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安第七百七十七章 老秦動態第七百九十一章 君臣之談第六百零六章 效仿武卒第二百四十九章 衝突(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出征壯行第七十三章 決戰開啓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名狀第七百八十一章 範離別越第六百七十六章 韓悝之言第三百八十四章 轉守爲攻第七百四十三章 魏軍後撤第三百二十二章 初面(上)第七百七十二章 滯留荊地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秦國事第四百三十章 秦軍發難第八百零一章 二十一年第一百五十章 秦軍大勝第二百八十章 臘腸第六百一十六章 銳士VS武卒第五百三十五章 全軍出擊第五百零八章 佈局洛邑第二百二十章 建造新宛第七百三十九章 破魏之策第六百四十二章 咸陽安定第七百三十八章 奇天大陣第五百一十四章 嬴肆歸秦第五十九章 襄樊動態第七十一章 應城落幕第七百七十四章 老秦有變第七百零四章 破秦秘策第四百九十六章 吳楚開戰第二百八十章 臘腸作者想說的話第三十五章 宛城書肆第三百七十三章 巫舞之禍第二百八十四章 武關外聞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趙不利第五百九十八章 少年王簡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子血詔第四百六十四章 東宮新部第四百三十六章 範宣勸諫第六百四十五章 宣後開口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梁驚恐第三百三十三章 蘇頃第五百六十四章 隴東新象第七百六十四章 初露崢嶸第二百二十二章 新城規模(下)第八百二十五章 終章第六百八十八章 範離歸來第六百七十三章 探病第六百零七章 重賞勇夫第六百八十二章 各出手段第七百章 吳楚動作第六百七十七章 釋然第四百九十六章 吳楚開戰第三百章 君臣談心第五百零三章 江陵告破第二百一十三章 安置嬴復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五十六章 火燒烏林第三百二十六章 查詢第五百六十章 趕回宛城第八百零二章 老秦變故第九十三章 秣兵厲馬(下)第八百一十三章 秦魏對峙第四十五章 上報田稅(一)第三百九十三章 桓羽應戰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破郢都第八百一十四章 秦趙開戰第六百一十九章 進軍安邑第四百五十三章 兄弟相見第四百四十六章 齊聚東宮第六百三十章 異變突生第二百章 勸降敵俘第四百九十三章 捷後應待第一百一十六章 東窗事發第六百五十一章 公君交底第二百一十六章 爭儲現狀第三十四章 印刷成冊第七百二十九章 韓庭第六百零二章 善後之事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秦州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