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爾豐對張獻忠錦江藏寶的傳聞,似信非信。
疑問道:“張獻忠撤離成都時,完全可以把金銀財寶隨軍帶走,他爲啥子要把財寶埋到錦江裡面呢?”
老幕僚想了一下,只好耐心地給總督講述張獻忠撤離成都時的情況。
張獻忠在四川建立大西國後,由於天府之國飽受了戰亂之苦,造成糧食奇缺,時有人吃人的事件發生。
張獻忠治川無方,又經常濫殺無辜。大西建國剛兩年,同時受到了北方清軍和南方地方武裝的大舉圍攻,眼看成都不保。
張獻忠曾五次進出四川,他打算來個第六次。
張獻忠下令義子李定國,將府庫中的金銀財寶裝入一千餘艘寶船中。
準備從成都錦江啓程,帶領大西軍從長江水路撤出四川。先退到曾經佔領過的湖廣一帶,企圖東山再起。
爲了保密,張獻忠命令大西軍船隊,午夜時分從成都悄悄出發。
可是,當船隊到達彭山境內時,突然遭遇鐵鏈攔江,數十條火龍迅速衝進船隊,大西船隊着火後迅猛燃燒。
列位看官,這是怎麼一回事?
原來,張獻忠遇到了他的死對頭——南明參將楊展!
楊展原是明崇禎十二年的武進士,先後任遊擊將軍和參將。當年,張獻忠圍攻成都時,楊展被張獻忠所擒,可是他拒不投降。
張獻忠令軍士把他拉到錦江河邊斬首。軍士見楊展身上穿的甲冑十分精緻,想據爲己有。
因怕斬首時鮮血弄髒了甲冑,便給他解開繩索,先把甲冑脫下來。
楊展乘機奪刀砍死軍士,然後跳入錦江裡逃跑了。
這次張獻忠搬運大量的財寶上船,被楊展安插在成都的線人知道了。
線人騎快馬趕到彭山報信。楊展抓到了報仇的機會,他立即集中全城的鐵匠,全軍燒起火爐,連夜打造手臂粗的攔江鐵鏈。
當天晚上,整個彭山縣城都是“叮叮、噹噹”的打鐵聲音,熾熱的爐火把夜空映得通紅。
數千人忙了一晚上,終於打造出三條大鐵鏈。
第二天,大西軍的船隊路過彭山時,楊展率領南明將士早已嚴陣以待。
三條大鐵鏈已把錦江攔斷,兩岸旌旗招展,人喊馬嘶。幾十門土炮齊聲轟鳴,數十條火龍衝向大西船隊。
大西軍的船隊迅速着火,燒燬了上百艘寶船。
張獻忠頓時傻了眼,知道無論如何也闖不過去了。
只好率水軍退回到成都,準備改走川北的旱路,打回陝西老家,在家鄉開闢新的根據地。
張獻忠心想,如果走旱路,府庫中鉅額的財寶必須要派大量民工運輸。
然而,在糧食奇缺的情況下,金銀已買不到多少糧食。帶上那些不能吃,又不能嚼的鉅額金銀財寶,反而成了行軍和打仗的累贅。
因此,張獻忠決定只帶走部分隨軍所用的金銀財寶,府庫中其餘的財寶秘密進行水藏和旱藏,並做好記號。待下次攻進成都時,方便取出來使用。
趙爾豐聽後大喜,覺得張獻忠在非常情況下,將府庫中的金銀進行秘密埋藏,確實在情理之中。
可是他又想,傳說張獻忠把財寶藏到錦江裡,是一些人的憑空想象,還是有什麼歷史依據?
他急令幕僚,快些去查找關於張獻忠的藏寶史料。
幾個幕僚去查閱文史資料,其中《明史》《蜀鑑》《成都縣誌》和《華陽縣誌》等書籍,都有關於張獻忠藏寶的記載。
他們把書搬進總督府,並把重要內容念給趙爾豐聽。
據《明史•流賊傳•張獻忠傳》記載,張獻忠佔領成都後,“用法移錦江,涸而闕之,深數丈,埋金寶億萬計,然後決堤放流,名水藏。”
又據《綏寇記略》記載,張獻忠“用法移錦江而涸其流,穿數仞,實以黃金瑤寶累萬億,殺人夫下土石以填之,然後決堤放流,名曰涸金。”
趙爾豐是武將出身,聽不懂那些文言,要幕僚直接用口語講給他聽。
шшш▪ тt kΛn▪ ¢o
老幕僚告訴總督大人,據史料記載,張獻忠撤離成都時,先將錦江截流。
在河底挖深數丈的坑,把無法攜帶的金銀財寶埋下去,再用土石把坑填平。
然後決堤放水淹掉藏寶坑,這種方法叫“水藏”,或“涸金”。
趙爾豐聽罷幕僚講解,喜滋滋地說道:
“看來民間傳說的張獻忠錦江藏寶,在史書上還有根有據。這真是上天送給我的軍費啊!必須馬上派人去挖出來。我要用這些財寶來打造一支精兵銳旅,鎮壓那些亂黨起義。”
可是,錦江那麼長,張獻忠究竟會把財寶藏到哪個地方呢?總不能把整個錦江都翻挖一遍吧,趙爾豐急的抓耳撓腮。
這時,有個幕僚給總督大人出主意,因爲張獻忠特別迷信風水,肯定會把珍寶藏在龍穴上。
於是有人推薦從湖南來的著名風水大師鄧鳳生師徒,聽說他們尋找龍穴非常準確。
趙爾豐叫人去把鄧鳳生請來,盤問了一陣,確認鄧鳳生師徒風水知識淵博。
總督當即許諾師徒三人,只要你們去錦江邊,找到了張獻忠的藏寶穴位,挖出張獻忠的“涸金”後,不僅重重有賞,還可以授予官職。
鄧鳳生聽了受寵若驚,滿口答應下來,並向總督大人提供了一個張獻忠藏寶圖的重要線索。
事情是這樣的。
鄧鳳生到四川后,他帶着兩個徒弟,到處尋找風水寶地。準備把自己祖父的骨灰葬在龍穴裡,好讓自己的子孫後代升官發財。
他們在幫胖鎮的田舵爺尋找財寶的時候,也在私下查找張獻忠的埋寶地點,師徒三人希望能悄悄發個橫財。
一天,成都陝西街有個叫楊百祿的醫生,派人找到鄧鳳生,要風水大師去給他家的老人找個風水龍穴。
鄧鳳生到楊百祿家後,楊醫生用好酒好菜熱情招待。
經過一番交談,楊百祿認爲鄧大師找龍穴確有高深莫測的理論知識和技術,就試探性地說出了一樁大買賣,看鄧大師敢不敢做。
楊百祿遮遮掩掩,彎彎繞繞地說了一陣,鄧鳳生費了很大的勁才聽懂。
他的意思是說,自己意外得到了一張張獻忠的藏寶圖,可是看不懂圖上的意思。
他想請風水大師幫忙破解圖中秘密,然後一起去尋找張獻忠埋藏的財寶。
鄧鳳生根本不相信他有藏寶圖,認爲肯定是騙人的鬼話。
楊百祿三杯酒下肚後,酒勁上來就藏不住話了,終於說出了得到張獻忠藏寶圖的故事。
原來,楊百祿年輕的時候,是升入京師國子監讀書的貢生,曾跟隨提督雷正綰去固原縣平叛。
雷正綰被清廷革職後,楊百祿回到成都行醫。
某一天,一位身穿破爛衣服的白髮老頭,獨自杵一根柺棍趕路。在路過楊百祿的診所時,突然暈倒在地上。
楊百祿出於同情心,將老人弄進診所裡救治。發現他營養不良,又犯有幾種老年疾病。
儘管老頭身無分文,楊百祿仍然給他精心治療,並把他當成自己家的老人一樣伺候。
老頭在楊家待了近半年,不但把病治好了,身體也恢復了健康。
爲報答楊百祿救治之恩,老頭在臨別前的一個晚上,將多年來隨身攜帶的一個檀木匣子贈予楊百祿。
老頭告訴他,自己叫杜再甫,原來是清政府的一個地方官員。因私藏這個木箱被革職下了監獄,出獄後窮困潦倒,孑然一身。
楊百祿忙問:“爲一個檀木匣子進了監獄,你值得嗎?”
杜再甫說,這個匣子內藏有張獻忠的埋銀圖。
原來張獻忠在撤離成都前,派工匠到錦江裡挖出數丈的深坑,將府庫中的財寶秘密埋藏後,把參與埋寶的工匠全部殺死。
可是,偏偏有個石匠裝死,逃出了一條性命。
石匠逃跑出去後,把張獻忠埋銀的地點畫在圖紙上,秘密藏進一個檀木匣子中,希望自己的子孫能夠把財寶挖出來。
石匠怕圖紙落入外人之手,就對圖紙按一定方法進行了加密,並配了一首歌謠:
石牛不是牛,
石鼓卻是鼓。
黃金萬萬兩,
入地三丈五
後來,石匠的子孫保存有張獻忠的藏保圖這件事,不知怎麼被外界知道了,這首兒歌也在孩童間傳唱。
在民間圍繞石匠留下的藏保圖,進行了激烈的爭奪。有個富紳爲了搶奪石匠後人家中的藏寶圖,硬是把官司打進了官府。
杜老頭說,他正好審理爭奪藏保圖的案子,趁機將圖紙弄到了自己的手裡。
案發後,自己坐了幾年牢,吃盡了苦頭,後悔已晚,因此情願把他送給恩人留作紀念。
楊百祿得到檀木匣子後,經常在沒人的時候,悄悄拿出來研究。
他反覆琢磨,這石牛和石鼓是什麼意思,他們藏在哪裡?黃金萬萬兩又埋在何處?
面對神秘的圖紙,他始終破解不了其中的奧秘。
楊百祿講完故事後,從房裡拿出一個精緻的檀木匣子,打開一把銅鎖,把圖紙拿出來與鄧鳳生一起研究。
恰在這時,楊百祿的好友馬坤來了。馬坤是他的兒時玩伴,現在成都清軍營中當了一個下級軍官。
楊百祿與他打過招呼後,立即把圖紙裝進檀木匣子裡鎖好,然後送進裡屋藏起來。
楊百祿叫家裡傭人重新炒了菜上桌,與馬坤和鄧鳳生又喝了幾杯酒。
三人喝酒聊天一陣後,楊百祿酒性發作,倒在牀上便打起了鼾,馬坤也就回家了。
當晚夜半三更的時候,突然一夥蒙面人撬開楊百祿家的門,把楊百祿全家和鄧鳳生捆綁起來,用棉布團塞住嘴巴。
蒙面人在房裡翻箱倒櫃搜查,最後找到那個檀木匣子,才心滿意足地離開。
第二天鄰居發現楊百祿家被搶後,進屋去幫忙把繩索解開。
事後,楊百祿告訴鄧鳳生,一定是馬坤那幫軍匪,專門來搶走了檀木匣子。
楊百祿的藏寶圖被搶走後,他只好把風水大師打發走了。
趙爾豐聽鄧鳳生講到這裡,大怒,急忙叫馬飛龍去找楊百祿,然後抓住馬坤嚴刑拷打。
馬坤被打得遍體鱗傷,最後實在挺不住了,只好交出檀木匣子。
總督告訴楊百祿和馬坤,張獻忠藏寶是國家財產,因此藏寶圖不允許私人收藏,現在予以沒收。
總督趙爾豐公然奪走自己珍藏的寶貝,楊百祿敢怒不敢言,也只有暗中記恨的份了。
趙爾豐把楊百祿打發走後,打開檀木匣子,與鄧鳳生一起研究石匠留下的藏寶圖紙。
鄧大師根據歷史資料和民間傳說,對這張“藏寶圖”的秘密逐漸有了一些領悟。
“石牛對石鼓,銀子萬萬五……”
這首歌謠,可能暗示了張獻忠藏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