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激戰雙流

趙爾豐心想,僅靠自己手裡的幾萬新軍和巡防軍,根本無法抵抗二十幾萬同志軍的進攻,於是接連向清廷緊急求救。

總督府發給郵傳部的告急電報說:

“四川南路沿途,概系同志會匪把守關隘,雖有水路亦不能繞越,見人即搜;

遇有公文報件,登時撕碎,將人捆縛,刀傷棍擊無所不至。

……新津至邛崍,擱河坎線路九十餘里,又至眉州、觀音鋪線路四十五里,概被匪徒砍毀殆盡。

東路自龍泉驛起,直至臨江寺止,計線路一百六十餘里,概被砍毀。”

清廷得到趙爾豐的急報後,預感到將大禍臨頭,大臣們慌亂成一團,盛宣懷主張堅決鎮壓。

清廷急調湖北、雲南、湖南、廣東、貴州、陝西等六省的部分清軍,緊急入川鎮壓保路運動。

其實這些外省的軍隊,大都以各種理由爲藉口拖延,沒有真正派出軍隊入川。

僅有黔軍三個營衝過川黔邊境進入四川,但是被同志軍阻擋在敘州、瀘州和富順一帶,寸步難行。

清廷急電催促鐵路大臣端方,令他親自帶領鄂軍從漢陽啓程入川,去鎮壓四川的保路運動。

同時,清廷認爲岑春煊任四川總督時,成功地將四川轟轟烈烈的紅燈教鎮壓下去了,有豐富的剿匪經驗。

因此急調在上海休養的岑春煊去四川,會同趙爾豐和端方剿匪。

同時抽調廣東的陸軍第二十五鎮清軍兩千餘人,護衛岑春煊隨行。

可是,狡猾的岑春煊,深知四川的反清形勢比幾年前更加複雜,保路烈火無法撲滅。

他到武昌後停下來,詭稱“感受風熱,觸動咯血舊症,其勢萬難前行”。

向朝廷請假,回上海養病去了。

話說端方作爲川漢和粵漢鐵路大臣,一直待在武漢辦公。

湖廣總督瑞澄認爲,欽差大臣端方待在湖北不走,會對自己的總督寶座構成威脅。

他看到端方受命後繼續拖延,對他更是忌恨,巴不得快點把他打發走。

瑞澄親自登門拜訪,客氣地許諾端方,把第三十一標和第三十二標的鄂軍給他帶去四川。

這兩標是湖北新軍中的精銳部隊,配備有大量的西洋武器。

同時保證入川鄂軍的後勤供應,如果後續需要增加兵力時,還可以陸續加派鄂軍入川。

端方這纔有了底氣,高高興興地帶領兩標湖北新軍,約兩三千人的精銳部隊,經陸路趕到宜昌乘船。

從長江星夜兼程西上,浩浩蕩蕩,氣勢洶洶地從水路開赴四川,趕去成都戡亂滅火。

這次端方有了軍隊撐腰,心想奪取四川總督已不在話下。

他迫不及待地伸手要四川軍隊的指揮權,在宜昌就以“四川最高統治者”的口吻,向四川官兵發出《告示》。

要他們都聽自己的指揮,並將《告示》四處張貼。

聲稱:“朝廷派本大臣來宣佈德意,又派本大臣來管四川全省的兵……川省若仍舊亂鬧,滋出事來,只好照匪徒一樣重辦。”

可是,從長江坐船逆流而上,船行十分緩慢。

當運兵船進入長江三峽航段時,船行更加艱難。

端方也是走了黴運,因爲當年長江上游大旱,江面不斷退縮,河灘大部分已乾枯。

三峽航段本來就多礁石和險灘,現在哪裡還能行船?

面對朝廷接二連三下達的催促令,端方在船上急的團團轉。

他派人找來大量的縴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每天拉行不過幾裡水路。

運氣好時,也不過上行十幾裡。

端方的湖北新軍遲遲不能入川,急煞了處於烈火炙烤中的趙爾豐。

有人給總督打小報告,說端方因畏懼保路同志軍,故意慢騰騰地拖時間,其實他不想進四川。

還聽說他一路上欣賞三峽風光,悠閒地在船上吟詩作畫,把入川鎮反當成了一次旅遊。

說實在的,端方也是有意在拖延時間。他在等趙爾豐徹底垮臺,朝廷正式任命他當四川總督那一天。

趙爾豐聽了報告後氣得吐血,他憤怒上奏朝廷,要參掉端方的鐵路大臣職務。

端方接到朝廷的嚴令斥責後,急得豆大的汗珠直往地下掉。

同時對趙爾豐反過來彈劾自己,恨得咬牙切齒。

端方決定分兵,以少部分軍隊作先鋒,令他們翻過巫山山脈,從旱路去成都。

可是入川的旱路都是崇山峻嶺,行軍難於上青天。

再說了,湖北新軍也不願意急急地趕去送死,他們寧願如蝸牛般在大山裡爬行。

趙爾豐眼見成都被保路同志軍圍困,外省的援軍久久不到。

決定派統制朱波瀾和提督田武魁,率領清軍精銳部隊打開南門,衝出同志軍的重圍。

企圖南下佔領戰略要地新津縣城,以便打開往南或往西的通道,爲自己和清軍拓展生存空間。

那天,田武魁和朱波瀾各帶一萬五千精兵,做好了出城準備。

趙爾豐一聲令下,安裝在南門城樓上的數十門火炮齊聲轟鳴。

清軍突然打開南門,三萬精銳部隊從南門衝出去,快速向南郊突圍。

川南同志軍統領侯寶齋,早已在南門外佈置了三道防線:

侯寶齋親率南路同志軍組成第一道防線;

劉自強率領原紅燈教人員組成第二道防線;

雙流及鄰縣同志軍組成第三道防線。

各路同志軍在南門外死守阻擊陣地,清軍發起數十次衝鋒,同志軍的陣地多次失而復得,雙方形成了拉鋸戰。

現在,在省城周圍作戰的同志軍,儘管多達二十幾萬人。

但是,由於同志軍都是自發地來自各州縣,沒有統一的指揮官,羣龍無首,而且大都各自爲陣。

武器裝備又比清軍落後,多數還是傳統的冷兵器。

因此,川南同志軍與清軍在南郊相持半個多月,終因民軍的武器落後,後勤供給跟不上,人員傷亡較大等原因,三道防線最終都被清軍突破。

侯寶齋不得不下令川南同志軍撤出南郊,退回到雙流和新津縣城一帶佈防。

各位看官,新津縣城是成都西南的門戶,三面環水,外來兵馬要兩次渡河,才能到達城下。

其地理位置非常優越,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清軍如果佔領了新津城,往南可以從水路南下重慶,與端方的湖北新軍會合。

往西可以打通川藏通道,去川西大山與邊防軍將領傅榮華會合。

往北則可以進入成都,堅守在省會周圍。

因此,新津縣城的得失,是雙方戰略爭奪的焦點。

川南同志軍撤回新津縣城時,受到新津東門外的清軍巡防軍的阻擊。

同志軍冒着槍林彈雨衝鋒,鼓角聲、呼號聲、槍聲、炮聲如雷霆震怒,使巡防軍聞風喪膽。

同志軍衝破巡防軍的阻擊陣地後,放火焚燒了軍營,巡防清軍最後全部繳械投降。

佔領新津縣城後,侯寶齋與劉自強商量,決定以新津三渡水爲界,在河西岸邊隔江防守,依靠西河、金馬河構築起三道防禦工事。

在西岸寶資山上設置炮臺陣地,集中沿河所有船隻到西岸,不讓東岸的清軍渡河。

在各道防線和城牆上堆積大量石灰包和紅條石,以防備清軍的進攻。

爲了阻斷趙爾豐與清軍的通訊聯絡,劉自強下令將雅安到成都的電線剪斷,電線杆全部砍倒。

同時,侯寶齋通知邛崍、大邑、蒲江等鄰縣的同志軍趕到新津縣城來會合。

雙流縣位於成都去新津的要道中間,清軍要打通運兵和武器去新津的南大路,必須首先拿下被同志軍佔領的雙流縣城。

田武魁集中了強大的優勢兵力,馬步炮兵並進,去攻打雙流縣城。

雙流縣作爲護衛新津的屏障,當時縣城裡僅有幾千名同志軍駐守。

爲此,坐鎮新津指揮的侯寶齋,派劉自強帶領五千同志軍去雙流增援。

秦載賡率領的東路同志軍,在成都東門外激戰十幾天後,將大軍主力轉向華陽中和場一帶,與新津遙相呼應,形成四十里連營。

同時派其弟秦省三帶領三千同志軍,配合雙流縣的友軍阻擊清軍。

劉自強見雙流縣城無險可守,便令城內的同志軍主動撤出來,分三路南移至地形複雜的黃水河及板橋梓一帶防守。

清軍到縣城撲了空,追擊至黃水河邊與同志軍激戰。

同志軍將清軍引誘到地勢低矮的辜家碾附近,突然打開碾閘,大水咆哮着衝向清軍。

同志軍趁清軍遭遇水淹,驚慌之際,用土槍和箭弩瘋狂射擊。

大部分巡防軍被擊斃,河裡、水田裡到處泡起清軍的死屍。

劉自強指揮同志軍出沒無定,四處設伏,引誘巡防軍至林盤深處、河邊或田地裡將其殲滅。

爲了瓦解巡防軍的軍心,同志軍高喊歌謠:

“巡防軍,回頭好,不早回頭命難保。勸你們,把戈倒,協力推翻清王朝。興中華,建民國,爲國富強立功勞。”

受此歌謠影響,一些巡防軍倒戈參加了同志軍。

巡防軍在雙流受到重創,趙爾豐不服輸,派朱波瀾親率陸軍四個營,另有馬隊和炮隊配合,再來進攻同志軍的黃水河防線。

這裡地勢平坦,無險可憑,在清軍優勢兵力攻擊下,同志軍要堅守下去已經十分困難。

恰在這時,周洪勳在邛州宣佈起義,帶領他的“武字營”,趕到黃水河防線。

與同志軍一起頑強抵抗,最終擊潰了進攻黃水河的清軍。

“武字營”乘勝追擊十餘里,至成都紅牌樓後,才率武字營回雙流扼守。

數日後,清軍再次大舉反攻,燒燬雙流城外的房屋,周鴻勳乃率部退至黃水河一帶佈防。

第79章 青城九俠第95章 搶奪《海底》第68章 二品大員斃命第96章 人肉綁票第85章 神秘院落第36章 大戰官軍第30章 埋金二十萬第47章 岳廟遇襲第10章 住持之爭第112章 二打玉女寨第105章 錦江掘寶第130章 廢約保路第157章 二打總督府第115章 奇襲匪巢第25章 玄武寶劍第45章 迷魂薰香第116章 “墨書榜題”第146章 獨立自治第159章 “袍哥政府”第136章 六路圍城第131章 烈士與壯士第148章 端方授首第151章 東門戰倭第8章  火燒老君廟第41章 五龜拳法第122章 稀世絕品第142章 鵝嶺失守第61章 洞庭雙龍第160章 成渝之爭第113章 三打玉女寨第118章 心蓮和尚第10章 住持之爭第65章 三封密信第46章 廖家祠堂第160章 成渝之爭第25章 玄武寶劍第84章 “望聞問切”第109章 覑覑店第5章   怒打洋教士第44章 嫦娥的心思第37章 誘敵深入第160章 成渝之爭第19章 激戰楊柳村第62章 神龜山莊第43章 走火入魔第109章 覑覑店第159章 “袍哥政府”第131章 烈士與壯士第90章 貨船喋血第35章 圍魏救趙第143章 獨立,獨立第58章 怒打彭公子第161章 美女愛英雄第131章 烈士與壯士第118章 心蓮和尚第14章 嫦娥妹妹第67章 八面埋伏第37章 誘敵深入第58章 怒打彭公子第135章 成都血案第92章 “陳打匠”承撞杆第77章 三箭退賊第147章 大鬧軍政府第108章 胖鎮鬧春第98章 青雲大俠第144章 蜀軍政府第5章   怒打洋教士第40章 兩個蒙面人第115章 奇襲匪巢第139章 新津保衛戰第56章 梅山拳師第159章 “袍哥政府”第26章 劍鞘之秘第25章 玄武寶劍第117章 普照寺之謎第43章 走火入魔第11章 千山頭廟會第8章  火燒老君廟第81章 屠戶秘史第32章 英俊書生第40章 兩個蒙面人第81章 屠戶秘史第105章 錦江掘寶第87章 畫像石棺第73章 綿州巴歌第11章 千山頭廟會第82章 二水口內藏第26章 劍鞘之秘第95章 搶奪《海底》第42章 偶遇武威第144章 蜀軍政府第26章 劍鞘之秘第117章 普照寺之謎第22章 往事如煙第61章 洞庭雙龍第98章 青雲大俠第154章 活捉傅榮華第102章 神秘小兩口第158章 “屠夫”末路
第79章 青城九俠第95章 搶奪《海底》第68章 二品大員斃命第96章 人肉綁票第85章 神秘院落第36章 大戰官軍第30章 埋金二十萬第47章 岳廟遇襲第10章 住持之爭第112章 二打玉女寨第105章 錦江掘寶第130章 廢約保路第157章 二打總督府第115章 奇襲匪巢第25章 玄武寶劍第45章 迷魂薰香第116章 “墨書榜題”第146章 獨立自治第159章 “袍哥政府”第136章 六路圍城第131章 烈士與壯士第148章 端方授首第151章 東門戰倭第8章  火燒老君廟第41章 五龜拳法第122章 稀世絕品第142章 鵝嶺失守第61章 洞庭雙龍第160章 成渝之爭第113章 三打玉女寨第118章 心蓮和尚第10章 住持之爭第65章 三封密信第46章 廖家祠堂第160章 成渝之爭第25章 玄武寶劍第84章 “望聞問切”第109章 覑覑店第5章   怒打洋教士第44章 嫦娥的心思第37章 誘敵深入第160章 成渝之爭第19章 激戰楊柳村第62章 神龜山莊第43章 走火入魔第109章 覑覑店第159章 “袍哥政府”第131章 烈士與壯士第90章 貨船喋血第35章 圍魏救趙第143章 獨立,獨立第58章 怒打彭公子第161章 美女愛英雄第131章 烈士與壯士第118章 心蓮和尚第14章 嫦娥妹妹第67章 八面埋伏第37章 誘敵深入第58章 怒打彭公子第135章 成都血案第92章 “陳打匠”承撞杆第77章 三箭退賊第147章 大鬧軍政府第108章 胖鎮鬧春第98章 青雲大俠第144章 蜀軍政府第5章   怒打洋教士第40章 兩個蒙面人第115章 奇襲匪巢第139章 新津保衛戰第56章 梅山拳師第159章 “袍哥政府”第26章 劍鞘之秘第25章 玄武寶劍第117章 普照寺之謎第43章 走火入魔第11章 千山頭廟會第8章  火燒老君廟第81章 屠戶秘史第32章 英俊書生第40章 兩個蒙面人第81章 屠戶秘史第105章 錦江掘寶第87章 畫像石棺第73章 綿州巴歌第11章 千山頭廟會第82章 二水口內藏第26章 劍鞘之秘第95章 搶奪《海底》第42章 偶遇武威第144章 蜀軍政府第26章 劍鞘之秘第117章 普照寺之謎第22章 往事如煙第61章 洞庭雙龍第98章 青雲大俠第154章 活捉傅榮華第102章 神秘小兩口第158章 “屠夫”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