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3章 一小時打遍全球
常浩南稍微暫停了大概一秒,讓一衆領導稍微對PPT上的外形有個概念。
接着便重新湊到話筒旁邊:
“第一類是傳統的乘波體,也是從氣動性能的角度反向設計出的理論最優化概念外形,具備所有方案中最好的升阻特性,得益於錢院士等前輩的高瞻遠矚,我國在這一構型方面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研究成果。”
“但乘波體的容積很小,且受制於特殊的外形,內部空間使用效率也偏低,在考慮任務載荷的情況下,幾乎只能考慮在外部使用火箭,或是彈道導彈作爲推進系統,賦予其較高的彈道高度和初速度之後進行滑翔,而對於使用空氣作爲氧化劑的動力來說,存在難以克服的缺陷。”
“就武器應用而言,這類構型由於體積必定較大,幾乎只能由發射車、發射井或是彈道導彈核潛艇攜帶,發射時的目標特徵難以隱藏,且存在較大的射程近界,因此更適合執行中遠程戰略打擊……”
在座的都是自己人,常浩南也就不用整那些虛的,直接搬出戰略威懾用途。
不過,這部分內容,仍然算比較常規。
正如他自己剛纔所說,國內對於傳統乘波體的研究相對成熟,因此之前在力學所和航天科工集團的彙報當中,自然也提到過相關內容。
只是未必有這麼赤裸裸而已。
不過,常浩南在翻頁之前的最後一句話,還是說到了一衆人的心坎上:
“例如,如果給東風31型導彈換裝傳統乘波體外形的滑翔彈頭,那麼就能成爲完整意義上的洲際彈道導彈,並覆蓋北美地區的絕大部分要害位置……”
有幾位首長更是直接眼冒精光。
作爲99年閱兵之前才進行過試射的國之重器,東風31的地位確實有些尷尬。
射程上只是勉強摸到洲際導彈的標準邊緣,導致實戰價值有限不說,還直接給別人漏了底,導致威懾價值也大打折扣。
眼下增程之後的東風31A雖然接近開發尾聲,但也很難說就能亡羊補牢。
搞得裝備了東風31基礎型的二炮8xx旅相當尷尬。
航天科工集團甚至考慮過學習隔壁俄國人的經驗,把東風31當成運載火箭給打出去。
雖然也確實是個辦法,但怎麼說都有點可惜。
而且還很恥辱。
但要是能通過更換戰鬥部的方式使其“起死回生”,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反而給假想敵展示了我方的超高容錯率。
看着下面聽衆的反應,常浩南清楚,自己寫那份報告的目的,恐怕已經成功一多半了。
但現在還不是高興的時候,因此他定了定神,繼續說道:
“第二類,是傳統的翼身組合體模式。”
“組合體氣動佈局擁有傳統意義上的機身,因此內部空間使用效率很高,氣動設計的技術具有傳統設計思想的基礎和經驗,但其設計必須完全在三維意義上進行,其激波系非常複雜,研發和製造的成本很高,當年錢院士否決我國的航天飛機計劃,也正是出於此原因……”
“第三類是升力體氣動佈局,其特性與翼身組合體類似,但外形完全不兼容使用空氣作爲氧化劑的動力,必須使用運載火箭發射……”
“以上兩種構型在未來獲得更先進的熱響應與熱防護技術之後,可以考慮用於空天飛機等天地往返運輸的航空/航天器,或是武器發射平臺,但因爲過於高昂的成本,並不適合作爲一次性的彈藥本身使用……”
常浩南原本打算迅速過掉這兩個並非今天重點的部分。
但位於中間的兩位首長之一卻顯然對此很有興趣。
甚至一邊在本子上記錄,一邊舉起了手。
笑死,領導舉手,那當然不能真當做請求。
所以常浩南屬實有點受寵若驚,趕緊停下了準備翻頁的動作。
“浩南同志,你剛纔提到熱響應與熱防護問題,正好之前有關載人航天工程的報告提到過,飛船返回艙的熱防護,包括美國航天飛機的熱防護,都是一次性的,只能在再入大氣層的短時間內起效。”
對方擡起頭,語氣和藹:
“如果你說的高超音速飛行器需要長期在大氣層以內飛行,是否有相對成熟,或者至少可以確定有效的技術來保護飛行器本身?”
常浩南最開始的計劃裡其實有一部分相關內容,甚至涉及到了結構溫度場以及應力場的分析方法,只是後來考慮到聽衆的接受能力所以刪掉了。
現在既然有人問起,他也就順勢總結了一下:
“從外形上說,乘波體確實具有尖銳的邊緣與鈍頭體邊緣相比氣動熱峰值更爲嚴重,但可以在飛行體前端對稱中心位置設置噴口,在噴流與主流的總壓比達到0.35或更高時,就能夠干擾,甚至隔絕主流流場,實現較好的熱防護效果。”“當然,更具體的研究,還需要依託大型高超聲速風洞,以及實際試飛來進行驗證……”
首長又低頭在本子上寫了幾筆,同時微微伸出手示意道:
“可以了,請繼續吧。”
常浩南:
“好的。”
乖巧.jpg
接着繼續翻頁。
“接下來的第四類構型相對比較簡單,是類似傳統的細長飛機機身,如果使用火箭發動機則屬於軸對稱錐形體或雙錐體,如果使用吸氣式發動機,則可以像頭部進氣的戰鬥機,通過馬赫錐減小波阻,併爲發動機提供入口進氣條件。”
“這一設計的難度不高、控制系統簡單、製造成本也較低,內部空間利用率雖然有限,但仍然優於傳統的乘波體,缺點在於升阻比較低,因此速度潛力有限,很難達到7倍音速以上,因此可以考慮用於早期型號的高超音速武器,由彈道導彈或是高空高速飛機攜帶,壓縮敵方目標的轉移時間。”
常浩南乾脆沒有討論攔截的事情。
從上一世的經驗來看,華夏在可見未來內的假想敵,基本都不具備攔截大氣層內高超音速武器的能力。
聽到此處,喬晨青微微頓了下筆,似乎是有些興趣。
畢竟,常浩南提到了“由超高速飛機攜帶”。
因此在前者看來,這顯然是空軍在暫時無法涉核的情況下,能夠獲得的最有效武器。
不過,他看了看周圍的情況,最後還是沒有開口。
也就在這個時候,常浩南稍作停頓,然後深吸一口氣,進入了他整個報告中最重要的部分。
“這是最後一種,也是我的課題組正在重點研究的一種構型。”
隨着他又一次輕擊鼠標,幕布上顯示出了一個外形類似鯊魚嘴,且氣勢十足的三維效果圖。
“建立在乘波體佈局概念上的二維特徵高超聲速飛行器,簡稱類乘波體飛行器。”
這個有些拗口的名字,讓一衆大佬稍微消化了一會。
好在詞組結構清晰,並不難以理解。
“這類飛行器保留了乘波體的優點,其外形和乘波體一樣具有尖銳的前緣,因此擁有較小的波阻和較高的升阻比,同時還具備翼身組合體佈局容積率較大的優勢,可以相對輕鬆地同時容納自主動力和任務載荷。”
“更重要的是,這類氣動外形的二維特徵可以較方便地構建前體激波系,完全滿足超燃衝壓發動機推進系統的進氣條件,只需要使用一個體積有限的火箭助推器提供大約五倍音速的初始速度,就可以像一枚普通巡航導彈那樣在大氣層內正常飛行,而如果使用雙模態超燃衝壓發動機,那麼這一初始速度還可以降低至大約三倍音速……”
“同時,得益於強大的前體激波和升阻比,這一構型的最大速度潛力可以達到12-15倍音速,大概相當於4-5km/s,也就是大約16200km/h……”
常浩南用黑色加粗的字體在PPT上標出了幾個數字。
但即便如此,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個速度仍然過於恐怖,以至於無法建立起直觀概念。
不過,他也有好辦法——
下一頁PPT,是一張完整的世界地圖。
只不過,以京城爲圓心,畫了個半徑16200km的圓……
除去巴西、智利以及南極洲部分地區以外,幾乎整個地球的陸地都被囊括在內。
常浩南發誓,在這張圖出現的一瞬間,他聽到了不止一陣吸氣聲。
但他還是用最大的意志力,抵抗住了“回頭瞅一眼”的誘惑。
而是直接來到幕布旁邊,伸手指向地圖上的那個圓圈邊緣:
“作爲一種大氣層內飛行器,這種武器無需考慮彈道上升段的問題。”
“也就是說,可以在發射後的一小時內,命中地球上的幾乎任何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