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拯救大兵運8

第157章 拯救大兵運8

隨後的一段時間裡,在常浩南的幫助和指導下,對運8主翼和尾翼表面積冰形貌的預測結果很快就被拿了出來。

11月末初冬的寒風中,182廠的總裝車間內,一羣人正圍着那架被拖出來當做研究對象的運8F。

在距離飛機不遠的地方,擺着兩張繪圖板,上面分別繪製着運8主翼和水平尾翼的三視圖。

如果放近距離細看的話,還會發現,在機翼邊緣周圍,還有幾道用不同顏色勾勒出來的不規則線條。

由於機翼結冰問題涉及飛行安全,因此這段時間以來整個182廠的工作都放慢了下來,尤其是運8J的試飛工作更是因爲上次的二等事故而直接停滯。

按照時間表,從英國購買的前兩套搜水-2000MS雷達馬上就要啓運回國。

儘管在過去幾年的前期準備中,雷達部分已經用等重量的配重模型進行模擬,驗證了飛機的飛行性能不會因爲加裝雷達而出現過於嚴重的下降,但要把真正的電子設備安裝到飛機上,還要考慮能耗、震動、工作環境、電磁兼容等一系列問題。

這些都是必須要上了天才能測試出來的。

因此,如果等到雷達運回國的時候還不能重新開始進行試飛科目的話,對於裝備形成戰鬥力的時間都會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

甚至一度有人覺得要不就先按照一開始的計劃搞一套簡單的多級電加熱裝置,等到下個型號再慢慢考慮更加完善的除冰系統。

最後還是樑紹修抗住了壓力,全力支持常浩南幾個人的基礎研究科目,這纔在今天見到了實際的成果。

“同志們,經過將近半個月的工作,我和林國範、祝蘭兩位教授已經完成了對於運8飛機機翼積冰生長情況的模擬和預測,並且還確定了相應的加熱除冰系統負荷。”

常浩南的第一句話就在偌大的總裝車間中引起了一陣掌聲。

不管站在這裡的人之前對這個研究抱着什麼樣的態度,但既然現在才過了半個月就已經研究出結果,那也沒什麼好爭的了。

如果不是擔心項目進度趕不上時間節點的話,誰會不想要一個效果更好還能提高飛行性能的系統呢?

“這兩張圖裡面的紅色、橙色、藍色和綠色四條線,分別對應了不同惡劣程度的氣候條件下,飛機在通過積冰區域120秒之後,機翼截面上的積冰生長情況。”

182廠的條件實在有限,並沒有在京城或者盛京那邊已經數字式投影儀,如果用幻燈片的話,一方面清晰度比較低,另一方面也沒辦法投影這麼大的圖紙,所以只好放在繪圖板上面,讓大家圍在一起看了。

“所以在氣候條件最惡劣的情況下,積冰竟然是主要分佈在機翼下表面的?”

馬上就有人看出了其中的端倪。

90年代中期這會,因爲結冰探測器性能不足等客觀原因,不要說華夏,全世界對於飛行過程中冰害問題的研究都還處在一個蠻荒時代。

別的不說,就連後世已經非常普及,甚至成爲民機適航認定工作標準程序之一的自然結冰試驗,都還沒有一個特別統一和科學的標準。

美國人基本是仗着五大湖區的氣溫夠低水汽夠豐富,找個差不多的雲團進去飛一圈。

至於別的國家就更是各顯神通了。 好在大多數噴氣式飛機的飛行工況本來就處在結冰區的邊緣,因此民航領域和積冰有關的空難數量也還在可接受範圍內,而且多數都是些ATR72這種支線客機乃塞斯納172之類更小的通航飛機,造成的影響也比較有限。

所以這個模擬出來的結果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確實有些反直覺。

“運8飛機的飛行速度,在螺旋槳飛機中已經算是比較快的,根據我們的研究,在來流速度超過75m/s的情況下,過冷水滴在撞擊到機翼表面之後會有更大的概率出現撞擊回退,而不是正常的鋪展粘滯現象,所以氣流速度更快的機翼上表面反而相對乾淨。”

“並且,就算機翼上表面發生結冰,由於更快的來流速度也對應着更小的來流角度,其冰形也主要爲沒有溢流過程的霜冰,附着能力很差並且冰面形狀與機翼形狀十分接近,危害相比前緣和下表面的命冰要弱的多。”

“如果這是一架飛行速度比較慢的飛機,比如運5,那麼重點關注的積冰區域就會變成機翼前緣和上表面。”

常浩南的解釋條理清晰,很快就讓圍在四周的工程師們聽明白了:

“所以咱們,或者說過去的幾乎所有大型螺旋槳飛機按照經驗搞的除冰裝置,其實都沒有抓住重點?”

“是的,有很大一部分的能量都被白白浪費掉了。”

常浩南點了點頭,然後重新拿起筆指向水平尾翼的部分: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飛機的積冰程度會隨着機翼弦長的增加而減弱,也就是越靠近機翼外部,越不容易發生積冰,這也可以解釋爲什麼水平尾翼的積冰情況往往比主翼更加嚴重。”

“而根據我們的研究,相當一部分情況下,機翼結冰不僅不會導致升力下降,反而還因爲積冰背部區域形成的強烈渦流而提供了額外的正壓區域,對於一架正常佈局的飛機而言,就會出現強烈的低頭力矩,之前的那架運8J,也就是因此而發生了事故。”

“……”

在常浩南之後,是介紹氣象學因素對於積冰問題影響的林國範,以及機翼表面微結構設計的祝蘭。

這場開在總裝車間裡面的小規模研討會一直持續到了當天夜裡,就連晚飯都是食堂派人送過來的。

隨着三個人的講解不斷進行,一套嶄新的積冰理論逐漸鋪陳在了所有參會人員的面前……

“那麼,只要我們根據不同的積冰情況,在機翼的不同區域給出不同的除冰設計,就可以大大提高防冰能力,並且改善能量消耗水平。”

“根據我們的計算,在積冰情況最嚴重的機翼前緣應用祝蘭教授設計的柱狀表面微結構之後,這四條線所對應的工況下,每米機翼所需要的電加熱除冰系統功率需求分別爲 160W、465W、992W和 1430W,而氣熱除冰系統的換算熱功率分別爲128W、402W、817W和1265W。”

“即便考慮留出50%的安全裕度,也比之前蘇聯人的設計節約65%的電能和85%的熱能。”

“尤其是後者,在熱氣除冰裝置打開的時候,可以直接提升大約8%的發動機輸出功率!”

常浩南說到這裡,把手中的鉛筆丟在了面前的桌子上:

“所以,同志們,接下來我們的工作就是,根據計算結果,把對應的兩套除冰裝置給設計出來,並且跟機翼內部結構進行匹配,讓運8這個老兵煥發新生!”

注:本章中關於機翼上下表面流速的問題採用了中學課本上出現過的伯努利原理(高流速帶來低壓力)進行解釋。但嚴格來說,人們至今仍然並不完全清楚“飛機爲什麼能飛起來”這個問題,關於機翼升力的具體來源,也分爲幾種不同的流派

(本章完)

第513章 兩個時代的交錯第42章 破格,直博!第765章 十月一日,晴第1044章 全新的網絡形式?第26章 發個專利吧第473章 半場開香檳的麻省理工第936章 鋌而走險!第768章 空軍纔是重頭戲(4K)第850章 糧食戰爭的開始第795章 圓環工程,終局第717章 特殊的禮物389.第389章 拿專利授權換個大獎306.第306章 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降維問題第1020章 明明是我先來的第820章 通往龐加萊猜想的鑰匙第698章 真打下B2來了?第1150章 來自美國的助攻第591章 連升兩級的戰鬥英雄第116章 自主航空工業的新起點(二合一)第624章 渦扇10,全權限數字控制系統第566章 聲吶無銅,撈之無用?405.第405章 怎麼又是你?(日萬,求月票)第1180章 末段精確制導第1132章 工程學,不存在了第110章 我順手補充了一下國軍標309.第309章 楊韋大佬的震驚第526章 佈局工業控制領域第626章 打不過?打不過就加入!第506章 正好,稍有研究第488章 準備搞無人機第1146章 一期工程,4000萬畝!第691章 鋌而走險第1118章 給我一週時間!第1231章 狂飆爲我從天落316.第316章 殲10的第一次地面測試(爲盟主340.第340章 跑得飛快的西方記者第1008章 這就開始搞綜合電力系統了?第55章 另請高明第1092章 飛天第147章 俄國人有點懵了第923章 首長,這真和我沒關係啊第1015章 雙向數據鏈的關鍵!第1237章 用反艦彈道導彈做誘餌?第533章 女士,你也不希望392.第392章 大涵道比渦扇項目的歸屬第1193章 反隱身的新要求第660章 無源定位反隱身雷達第678章 知識產權還是要保護好第701章 你們信我啊,真是巧合!第111章 進氣畸變試驗第1001章 以軟件優勢推動硬件發展第878章 以光爲刀第856章 瓦良格號回國第879章 錯誤的方向295.第295章 我成教父了?第546章 我來,我見,我被征服了第967章 海洋一號項目,升級!第961章 “預生產型”殲10A239.第239章 全燃動力新護衛艦(爲上月月票第447章 十倍壽命,還真不是吹牛逼?第431章 國際軍火市場的攪局者第165章 霹靂11的未來發展第84章 不穩定工作線第986章 艦用燃氣輪機第535章 轉發式衛星定位干擾第731章 給國慶獻禮!(4K)第512章 終於能自主生產渦扇了!第1024章 耐高溫鈦鋁合金第947章 準備接機!第1005章 網絡編碼技術第1226章 英國人的燃氣輪機要出問題313.第313章 多兵種聯合,築堤行動!第794章 欺人太甚第125章 想搞軍工,就不能只搞軍工第792章 需要預警機第1002章 拍到了一艘航母?第788章 把他們批判一番!第84章 不穩定工作線第463章 要不要安70?第1103章 院士的名額問題第19章 我選擇留下236.第236章 九星戰將和航母之父第421章 空警200,正式立項第1042章 空警2000的數據鏈天線第527章 又要去領獎了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機動(HARV)技術驗證373.第373章 新軟件的第一個用戶!第930章 來自COMSOL的挑戰230.第230章 “973”計劃第169章 放棄幻想,準備鬥爭!第779章 先把華夏航發的名聲給打出去第946章 常氏湍流第148章 伊留申的野望第1040章 難道還能一次拿三個獎?第513章 兩個時代的交錯第1248章 生意,都是生意第814章 提前入世!(算昨天的)第900章 競爭對手的預判第440章 機械製造業的曙光第596章 渦扇10和殲10的發變匹配
第513章 兩個時代的交錯第42章 破格,直博!第765章 十月一日,晴第1044章 全新的網絡形式?第26章 發個專利吧第473章 半場開香檳的麻省理工第936章 鋌而走險!第768章 空軍纔是重頭戲(4K)第850章 糧食戰爭的開始第795章 圓環工程,終局第717章 特殊的禮物389.第389章 拿專利授權換個大獎306.第306章 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降維問題第1020章 明明是我先來的第820章 通往龐加萊猜想的鑰匙第698章 真打下B2來了?第1150章 來自美國的助攻第591章 連升兩級的戰鬥英雄第116章 自主航空工業的新起點(二合一)第624章 渦扇10,全權限數字控制系統第566章 聲吶無銅,撈之無用?405.第405章 怎麼又是你?(日萬,求月票)第1180章 末段精確制導第1132章 工程學,不存在了第110章 我順手補充了一下國軍標309.第309章 楊韋大佬的震驚第526章 佈局工業控制領域第626章 打不過?打不過就加入!第506章 正好,稍有研究第488章 準備搞無人機第1146章 一期工程,4000萬畝!第691章 鋌而走險第1118章 給我一週時間!第1231章 狂飆爲我從天落316.第316章 殲10的第一次地面測試(爲盟主340.第340章 跑得飛快的西方記者第1008章 這就開始搞綜合電力系統了?第55章 另請高明第1092章 飛天第147章 俄國人有點懵了第923章 首長,這真和我沒關係啊第1015章 雙向數據鏈的關鍵!第1237章 用反艦彈道導彈做誘餌?第533章 女士,你也不希望392.第392章 大涵道比渦扇項目的歸屬第1193章 反隱身的新要求第660章 無源定位反隱身雷達第678章 知識產權還是要保護好第701章 你們信我啊,真是巧合!第111章 進氣畸變試驗第1001章 以軟件優勢推動硬件發展第878章 以光爲刀第856章 瓦良格號回國第879章 錯誤的方向295.第295章 我成教父了?第546章 我來,我見,我被征服了第967章 海洋一號項目,升級!第961章 “預生產型”殲10A239.第239章 全燃動力新護衛艦(爲上月月票第447章 十倍壽命,還真不是吹牛逼?第431章 國際軍火市場的攪局者第165章 霹靂11的未來發展第84章 不穩定工作線第986章 艦用燃氣輪機第535章 轉發式衛星定位干擾第731章 給國慶獻禮!(4K)第512章 終於能自主生產渦扇了!第1024章 耐高溫鈦鋁合金第947章 準備接機!第1005章 網絡編碼技術第1226章 英國人的燃氣輪機要出問題313.第313章 多兵種聯合,築堤行動!第794章 欺人太甚第125章 想搞軍工,就不能只搞軍工第792章 需要預警機第1002章 拍到了一艘航母?第788章 把他們批判一番!第84章 不穩定工作線第463章 要不要安70?第1103章 院士的名額問題第19章 我選擇留下236.第236章 九星戰將和航母之父第421章 空警200,正式立項第1042章 空警2000的數據鏈天線第527章 又要去領獎了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機動(HARV)技術驗證373.第373章 新軟件的第一個用戶!第930章 來自COMSOL的挑戰230.第230章 “973”計劃第169章 放棄幻想,準備鬥爭!第779章 先把華夏航發的名聲給打出去第946章 常氏湍流第148章 伊留申的野望第1040章 難道還能一次拿三個獎?第513章 兩個時代的交錯第1248章 生意,都是生意第814章 提前入世!(算昨天的)第900章 競爭對手的預判第440章 機械製造業的曙光第596章 渦扇10和殲10的發變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