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說要把精力放在材料上面,但常浩南顯然不可能再去對接一遍全國的材料研發人員。
高速軸承這個研究方向屬於冷門中的冷門,全國總共也沒多少課題組在搞,處在前沿的更是就那麼寥寥幾個,而且恰好都集中在幾所科工委系統的高校下面,湊起來開個會很容易。
但材料,哪怕是相對不那麼熱門的金屬材料都絕對屬於顯學(容易水文章),研究人員的數量浩如煙海,甚至一些原本不是材料學領域的學者也會爲了多發幾篇論文而湊熱鬧,要是分批給他們開會,常浩南接下來幾年時間估計就不用幹別的事情了。
哪怕去抓冶金的工業端,國內的鋼廠數量……
你根本不知道哪個鋼廠在哪個細分領域鼓搗出來過什麼奇奇怪怪的東西。
總不能在1997年搞工業大摸底吧。
在信息化時代之前搞這種狠活,調用的人力物力,以及中間可能涉及到的各種彎彎繞繞足夠讓全行業亂套乃至停擺。
而這種時候,就要學會抓關鍵矛盾了。
在整個軸承產業鏈上,國內最集中的部分實際上是軸承本身的生產廠家。
能夠製造出相對比較高端軸承產品的只有哈、洛、瓦三家。
也就是冰城軸承集團、洛邑軸承集團和復州軸承集團。
他們都是業內的老牌企業,跟上游的機牀、冶金、精密儀器行業,以及下游的諸多製造業,尤其是民用製造行業都有着密切的聯繫。
這很重要。
正如前面所說,要想進一步完善他的理論,並且讓終端用戶也從中受益,需要大量來自工業界的數據積累。
但這種事情說說容易,辦起來卻有個大問題。
眼下,華夏的高端軸承國產化率恨不得直接就是0,如何讓用戶信任並開始使用國產軸承?
科工委系統確實可以提供一些助力,但航發火箭這些東西的型號和產能終究有限,面向的使用工況也過於單調。
比如渦扇發動機的核心軸承實際上也就是5-6組,而且同類型航發之間高度相似,提供不了太多數據。
相比於花樣繁多且市場龐大的民用領域,軍工在這方面屬於先天短板。
但民用領域的環境可就要複雜多了。
NTN、斯凱孚、FAG等國外品牌的高端軸承已經形成了完善且牢固的市場壁壘,無論是從穩定性的角度,還是從利益分配的角度,用戶都不會輕易選擇更換供應商。
這實際上是華夏在很多領域都面臨的難題——
高端用戶根本不在乎性價比,只要性能和穩定性,一旦形成使用習慣,除非迫不得已根本不會去換,降價之類的手段完全沒用。
哪怕在前世,如果不是懂王在後面推了一把,華夏的很多產業,尤其是基礎產業還真沒那麼容易發展起來。
所以眼下這功夫,只能從國企下手慢慢來了。
……
考慮到三家軸承集團都不是科工委系統下屬的單位,跟常浩南之間過去也沒什麼業務聯繫,所以後者最終決定以火炬公司總經理的名義分別發一封詢問函過去。
讓他自己都有些意外的是,三份詢問函都在當天就得到了回覆。
回覆的內容也基本一致——
馬上派人去京城。
這樣的態度和效率,常浩南兩輩子都沒見過。
“真是出乎預料地順利……”
常浩南手裡拿着三份傳真過來的答覆函,語氣中難免帶上了些許驚訝。
“那是當然,咱們公司雖然沒和他們產生過直接的業務聯繫,也不屬於同一個系統,但您可是973計劃重要科學前沿領域專家諮詢組成員,國內但凡有點研發能力的企業和機構,怎麼也得給上幾分面子。”
把答覆函送過來的辦公室主任宋景明恰到好處地恭維了一番:
“再說,這件事情本身對他們也是百利無一害,如果我是負責人,那肯定也會搶着來,生怕另外兩家佔到先機啊。”
“也對。”常浩南把手裡的東西隨手放到一邊,轉頭看向宋景明:
“那老宋你去安排一下接待,還有會議的事情,規格可以稍微高一點,但是要儘快。”
隨着火炬公司的發展逐漸走上正軌,除了技術以外的其它部門也逐漸充實起來。
好在這功夫還沒完成國企去行政化改革,哪怕是基層單位也可以從其他地方薅羊毛。
宋景明就是被他從科工委辦公廳給調過來的。
爲此還給人家升了半級。
當然,因爲常浩南並不準備搞一個大而全的巨無霸企業,所以很多部門都還比較單薄。
比如行政辦公室,算上宋景明一共才兩個人,所以很多事情都需要他這個主任親力親爲。
市場部更是隻有楊慧梅一個,好在她手下有不少研(牛)究(馬)生,可以幫着分攤一些不重要的工作。
……
應該說,宋景明的猜測是準確的。
當來自冰城軸承集團的研發負責人張旭走進常浩南的辦公室,卻發現從洛邑和復州過來的同行已經坐在裡面的時候,面色當時就白了。
這要是另外兩家已經趁着自己不在的時候偷摸談下來了什麼東西,他回去之後肯定不會有什麼好果子吃。
要知道,在出發之前,冰軸集團的總經理特地把他叫到辦公室再三叮囑,表示這次會議雖然規模不大但重要性極高、那個主持會議的常浩南總經理年齡不大但無論能力還是關係都牛逼的很、過去所有跟這個人搭上關係的機構和企業都原地起飛雲雲。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這次去京城,要是拿不到什麼有競爭力的技術,那你自己就呆在京城別回來了。
短短几秒鐘時間,張旭已經開始思考自己下一份工作要怎麼找的問題了。
這個時候常浩南清了清嗓子:
“既然張工已經到了,那我們就開始吧。”
“我這裡有幾份跟軸承有關的技術文件,三位先看一下,對這個項目是否感興趣。”
常浩南示意宋景明把文件發給坐在兩邊沙發上的三個人。
張旭的臉色終於稍微緩和了一些,看這架勢,自己應該沒錯過什麼重要的內容。
不過放鬆的心情還沒持續幾秒,拿到技術文件的他就又感覺心臟猛地一縮。
文件最開始是一個系列對軸承的性能要求。
作爲研發總監,張旭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難度。
3萬以上的高轉速、250℃以上的工作溫度、不規則且極高水平的外部過載,再加上不低於3000小時的壽命要求……
換個場合的話,張旭恐怕都要問一句伱咋不上天呢?
當然,他不知道的是,這個軸承還真就是要上天。
與此同時另外兩個人也是面露難色。
他們三家雖然在具體的領域各有所長,但總體水平差不太多,一家覺得棘手的問題,另外兩邊也不會多麼輕鬆。
“第一個要求都這麼難,後面得是什麼樣……”
帶着這樣的想法,張旭鼓起勇氣翻到了文檔的第二頁……
“我艹?”
第二頁並不是另外一個技術要求,而是針對這個軸承的具體設計。
換句話說,常浩南並不是要給他們出題,而是讓他們看解題過程。
然後,這份文檔是越看越讓張旭震驚。
他總算理解了爲什麼自家總經理爲什麼一定要讓自己來這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