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太學

自緱氏山歸來,在渡洛水時,他們望見北岸交通閉塞,且多車馬車長龍通向太學東門。

到達北岸後,楊明讓張義帶着王異和其他人先回府邸,自己則與二荀和王修步行進了太學。

出來郊遊,有熱鬧自然要去湊上一湊。

太學爲國家最高學府,自西周就有,到東漢時由光武帝劉秀在雒陽城東南的開陽門外重建。

東漢皇帝對太學一向重視,漢明帝劉莊都曾親自到太學行禮講經。

至漢順帝劉保時,用工徒十一萬餘人,耗時一年建二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全國招太學生三萬餘人,達到頂峰。

楊明等人自西門入,遇見不少太學生,此時也都在往東面去。

這些太學生穿着迥異,一些人着錦衣華服,一些人則穿葛布粗衣。

而且年齡跨度也極大,他們見到最小者尚未束髮,不過十三四歲,而最爲年長者,鬢髮皆白,恐已花甲之年。

若不是聽到他與旁人論經時的稱謂,都會以爲這是哪個五經博士。

“我聽聞太學生尤爲自由,可在此一生致學,甚至有於太學病歿者。”荀彧發出感慨。

王修頷首,接着說道:“濟陰有人名王子居,於太學病歿,陳留人申屠蟠親自推車,送喪歸鄉里,路遇司隸從事,從事以其有大義,爲其傳通牒,遣人護送,申屠蟠不肯受,把通牒擲於地上,爲世人稱頌。”

“叔治博聞強識,令彧欽佩。”荀彧讚歎道。

王修臉上並未現自滿之色,反而忽然向荀彧問道:“荀君以爲申屠蟠爲人如何?”

荀彧未想到王修會有此一問,沉思片刻,接着說道:“申屠蟠通曉五經,隱居治學,高志而聞名天下,不過若以叔治方纔所言,實有些名不副實。”

“何爲名不副實?”王修追問道。

“那從事爲其傳通牒,遣人護送,出於好心,助其早日送喪,他不受也罷,竟當衆擲於地,這並非高風亮節,實乃爲己揚名。”荀彧解釋道。

王修聞言頷首,接着感慨道:“荀君志學之年,卻已洞如觀火,令修欽佩。”

他明顯是有意試探,畢竟他並不知荀彧才學,自然好奇是何人僅三言兩語就能讓楊明評爲“王佐之才”。

試探的結果便是,兩人開始商業互吹。

一路向前,往東之人也越來越多。

荀攸此時開口道:“聽聞蔡公仍在太學主持熹平石經?”

這話說完,荀彧和王修暫停了互吹,楊明也明白過來,如此多人往東去,想必是蔡邕此時正在那裡。

意識到這點後,他們都不約而同加快了腳步。

還未至東門,他們便遙望見幾十塊石碑立於講堂東側。

那些石碑每塊均高丈多,寬四尺,依次排開,頗爲壯觀。

此時的某塊石碑旁已聚攏了大量的太學生和士人,裡外三層,水泄不通。

“那裡位置不錯。”楊明發現一山丘人尚少,招呼幾人道。

衆人加快腳步上去,等他們到後,四周便已迅速聚攏了圍觀之人。

這般場景,當真熱鬧非凡。

此時再往中央看去,他們便看到有人正用硃砂在碑上寫文。

此人天生異相,卻又氣度風雅,不是蔡邕還能是誰。

只見他筆走龍蛇,經文便如雨後春筍,躍然碑上。

漢代經文多是以小篆記載於竹簡上,但篆體書寫太過麻煩,於是到了東漢,漢隸已成爲主流。

此時蔡邕用的並非常見漢隸,乃是八分隸,取左右分佈之勢,突出挑畫和捺畫,斜畫緊結,裝飾感極強。

不多時,蔡邕收筆寫完一篇經文,額頭上滲出汗來,卻也引得衆人一片叫好。

楊明也伸手鼓掌。

用硃砂寫文好處在於可以現改,但蔡邕未有停頓、一氣呵成,不愧是當世書法大家。

蔡邕扔下筆,擦了一把汗,看着眼前的碑文面露自滿之色。

碑文寫完,接着只需工匠們鑿碑即可。

他又轉頭往右看了看那些已經鑿刻好的石碑,手摸着長鬚點頭。

這已是第十八塊石碑,進展速度超出預期。

“蔡公,爲何碑上全是今文經,而無古文經?”正當衆人叫好之時,忽然有一人大聲問道。

這一聲質問瞬間引得現場一陣躁動。

很快衆人讓出空隙來,不知從哪來的十餘人,此時正憤憤不平地望着蔡邕。

蔡邕轉身望着幾人,一臉無語。

爲何沒有古文經?因爲這是太學,東漢官學是今文經。

而作熹平石經的原因,是因爲今文經“去聖久遠,文字多謬,俗儒穿鑿,疑誤後學”。

翻譯一下,就是因爲沒有統一版本,錯誤又多,已經到了無法傳承的地步。

因此這纔在校驗後刻成石碑,供天下士子謄抄校正。

這個原因,站在楊明的角度而言更爲深刻。

漢代識字率不足百分之五,紙張雖有但質量差很難謄寫保存,而竹簡無法印刷,因此要校正,就只有這種方法。

這些道理天下士人皆知,也是爲何熹平石經會如此受歡迎之原因。

這些人此時質問蔡邕,非蠢即壞。

“我古文經雖非官學,但卻一篇之幅都不能有?”見蔡邕未回答,那人繼續質問道。

此話一出,頓時引得現場騷動不已。

太學中雖多是研習今文經之人,但也不乏古文經之士,何況此時現場還有衆多士人,研習古文經的不在少數。

蔡邕雖是文豪,卻不擅辯論,更何況這問的也難以回答。

“這些弟子在滋事。”荀彧開口道。

楊明點了點頭,能挑在這個時機質問,自然不是蠢,而是別有用心。

蔡邕一直未做回答,人羣躁動聲變大。

而且就如那日在楊明婚禮上一樣,也有古、今文經弟子開始當場爭論。

能明顯感覺出,經過幾月發酵,古、今文經弟子之間早已是劍拔弩張之勢。

任意一點矛盾,都可能會爆發大規模的爭論與衝突。

此時圍觀者衆多,很容易形成混亂踩踏。

楊明見狀沉聲道:“此事由陛下定奪,與蔡公何關?”

他居高臨下,此時音量又大,頓時讓現場安靜了許多。

是啊,正定六經之事雖是蔡邕上書,但刻碑之事以及碑文內容乃是劉宏所定,蔡邕可沒這等權利。

等回過神來,衆人齊齊望向土坡。

蔡邕此時也循聲望去,待望見喊話之人是楊明時,不由面露喜色。

“雖與蔡公無關,但此時碑文尚未完成,我等古文經之士應當聯名上書,要求陛下增加古文經內容!”那人繼續喊道。

“不可!”蔡邕此時終於開口。

“爲何不可?”那人繼續質問,嘴角卻不自覺上揚。

蔡邕此時卻又說不出話來。

“蔡公中招了。”荀彧開口道。

楊明轉頭疑惑地看了他一眼。

“我聽父親說過,熹平石經所用四十六塊碑石皆出自同一塊巨石,且已用完。”荀彧繼續說道。

王修聞言也若有所悟:“若是這樣,再取新石碑顯得與舊石碑格格不入,必然不可爲,換言之,若要增加古文經內容,則必然要刪去今文經內容。”

“就是這般。”荀彧頷首。

聽二人這麼一說,楊明也隨即明悟,也越發確認這羣人是有備而來。

“爾等還在等什麼?重鑄古文經榮光,我輩義不容辭!”見到衆人遲疑,那人又振臂喊道。

他身旁之人跟着大喊,周圍有不少古文經的太學生漸漸也被帶了起來。

雖然他們並非都知道碑石之事,但太學生素來都是最容易被鼓動之人。

“慢着!”楊明再次喊停。

許是剛纔楊明言之有理,此時他開口,那些躁動聲一時間竟又小了下去。

“你是哪個今文經世家的弟子?爲何總是處處阻攔我們古文經弟子行事?”那人見狀立馬喊道。

楊明聞言笑了笑,這人還真是深諳節奏之道。

不過他倒是淡然,開口回道:“楊明。”

這個名字出口,那人臉色驟變,現場頓時一陣躁動聲,且比方纔還要劇烈。

便是山丘之上的其他人,也都齊刷刷地望向楊明,一臉興奮。

楊明殺了王甫後就已成了士人新秀,之後拜師鄭玄,被天子公車徵辟,如今更是雒陽士人翹楚!

之前他與王異大婚轟動雒陽,便是最直觀體現。

楊明見到衆人反應,伸手做了一個稍安勿躁的手勢,現場很快安靜下來。

這份排場,無人能比。

待現場安靜之後,楊明便望向那人緩緩道:“你等自稱古文經弟子,不知師從哪位古文經大儒?”

他這一問,衆人齊刷刷望向先前說話之人。

荀彧和王修則是對視一眼,皆已明白楊明意欲何爲。

眼前這些人很可能不是古文經弟子,楊明這是要當場拆穿他們身份。

第六章 拆招第二十九章 太平道第五十章 太學第二十二章 下策第六十四章 論經(下)第四十六章 公車徵召第十二章 火勢第五章 報復第十一章 初陣第三十四章 殺第三十七章 遇險第十八章 天子第五十二章 未曾設想之路第十三章 神明第十八章 天子第三十章 偏愛第三章 謀略第四十五章 及冠第二十七章 鄭學第五十七章 天子意第三十八章 名士第四章 辭賦第三十五章 雙向奔赴第六十六章 袁紹心裡苦第十二章 火勢第十一章 初陣第十八章 天子第二十六章 王胡第三十一章 地獄第五十七章 天子意第十二章 火勢第二十六章 王胡第五十八章 只因第二十四章 對峙第五十二章 未曾設想之路第三十二章 淚目第十九章 家第五十章 太學第四十七章 婚禮第三十四章 殺第三章 謀略第八章 成型第二十章 三策第二十六章 王胡第三十章 偏愛第六十三章 論經(上)第四十四章 謀定第五十六章 破局第五十六章 破局第十四章 馬邑第二十一章 孟德第五十三章 管鮑之交第六十四章 論經(下)第五十八章 只因第六十一章 盧植第四十七章 婚禮第五十二章 未曾設想之路第二十一章 孟德第二十三章 人間第二十七章 鄭學楔子第一章 死罪第十八章 天子第二十一章 孟德第十章 抉擇第四十七章 婚禮第三十七章 遇險第二十四章 對峙第五十四章 小師叔第十四章 馬邑第二十八章 瘟疫第三十一章 地獄第六十章 本初第六十六章 袁紹心裡苦第六十二章 不敗之地第二十三章 人間第三十九章 遇刺第十八章 天子第三十二章 淚目第五十八章 只因第十五章 封侯第三十四章 殺第五章 報復第五十章 太學第二十九章 太平道第二十三章 人間第二十二章 下策第七章 嫁妝第六十五章 凱旋第三十四章 殺第十七章 驚喜第五十章 太學第四十六章 公車徵召第四章 辭賦第三十三章 攻府第二十二章 下策第六十章 本初第四十六章 公車徵召上架感言第十七章 驚喜
第六章 拆招第二十九章 太平道第五十章 太學第二十二章 下策第六十四章 論經(下)第四十六章 公車徵召第十二章 火勢第五章 報復第十一章 初陣第三十四章 殺第三十七章 遇險第十八章 天子第五十二章 未曾設想之路第十三章 神明第十八章 天子第三十章 偏愛第三章 謀略第四十五章 及冠第二十七章 鄭學第五十七章 天子意第三十八章 名士第四章 辭賦第三十五章 雙向奔赴第六十六章 袁紹心裡苦第十二章 火勢第十一章 初陣第十八章 天子第二十六章 王胡第三十一章 地獄第五十七章 天子意第十二章 火勢第二十六章 王胡第五十八章 只因第二十四章 對峙第五十二章 未曾設想之路第三十二章 淚目第十九章 家第五十章 太學第四十七章 婚禮第三十四章 殺第三章 謀略第八章 成型第二十章 三策第二十六章 王胡第三十章 偏愛第六十三章 論經(上)第四十四章 謀定第五十六章 破局第五十六章 破局第十四章 馬邑第二十一章 孟德第五十三章 管鮑之交第六十四章 論經(下)第五十八章 只因第六十一章 盧植第四十七章 婚禮第五十二章 未曾設想之路第二十一章 孟德第二十三章 人間第二十七章 鄭學楔子第一章 死罪第十八章 天子第二十一章 孟德第十章 抉擇第四十七章 婚禮第三十七章 遇險第二十四章 對峙第五十四章 小師叔第十四章 馬邑第二十八章 瘟疫第三十一章 地獄第六十章 本初第六十六章 袁紹心裡苦第六十二章 不敗之地第二十三章 人間第三十九章 遇刺第十八章 天子第三十二章 淚目第五十八章 只因第十五章 封侯第三十四章 殺第五章 報復第五十章 太學第二十九章 太平道第二十三章 人間第二十二章 下策第七章 嫁妝第六十五章 凱旋第三十四章 殺第十七章 驚喜第五十章 太學第四十六章 公車徵召第四章 辭賦第三十三章 攻府第二十二章 下策第六十章 本初第四十六章 公車徵召上架感言第十七章 驚喜